0116 一統三府鹽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家喝了幾口湯之後終於有人品出味道來了!一個人舉著調羹喊道:“這鹽不對!沒有那股子海腥味兒!”

馬上又有人跟著說道:“是的,不僅沒腥味,連海鹽的那股子澀味都沒有了!”

“不僅是這樣,而且鹹味兒純正許多,就是單純的鹹味!”

經過幾個人的提示,大家就更加仔細地品嚐起碗中的湯來。而且越品越覺得剛才幾個人說的對。湯碗本身就不大,每個人幾口就把湯喝的差不多了。眾人又把眼睛望向劉佩等著劉沛解釋。

王傳浩收攏了面前的盤子,把手中的小口袋往桌上一倒,桌面上又多了一堆鹽。可是這兩堆鹽放在一起對比就不一樣了。最先放的那批鹽顆粒比較大,而且顏色偏黃,偏黑。而這堆鹽就不一樣了。顏色雪白沒有雜質。堆在那裡如同初冬的一場新雪。而且顆粒細膩的很。

大家看著這堆鹽都吃了一驚,紛紛伸手捏起一撮鹽放在手心仔細檢視,還捏起幾粒放入口中細細品味。這堆鹽果然沒有了以前海鹽的那股澀味兒和腥味兒。眾人頓時紛紛大譁,吵鬧著問劉佩這是什麼新鹽?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鹽,只不過是因為劉佩讓人把那些海鹽重新精加工了一番。就是用了最簡單的再溶解,用細沙和木炭過濾鹽滷,去掉了雜質。這樣加工過之後味道自然要好許多。

其實古人並非不懂得過濾再結晶的這些事情。只不過凡是吃這些精加工鹽的人都是達官貴人。他們只要少量製取也就夠他們使用了。至於民間的老百姓就無所謂了,有鹽吃就不錯了,誰還在乎是不是味道純正!所以這種精加工食鹽的做法始終沒有推廣開。而且這種精加工食鹽的技術也始終掌握在高層人群手裡,沒有進行擴散。底層人民並不知曉。

劉佩看著大家熱切的目光問道:“這種鹽是我研究出來的。味道純正

,幾乎沒有雜質,而且顏色雪白。所以我給它起名叫做雪鹽!諸位以為這雪鹽一擔的價格應該是多少啊?”

這些鹽梟大多是大字不識之輩,只是憑著好勇鬥狠才佔了一條鹽路。他們自然是不會懂得食鹽加工的方法。更不知道精加工食鹽的成本有多少。當下猶豫半天之後,終於有一個人說道:“怕是要四、五兩銀子吧?”眾人聽了覺得有道理,也紛紛點頭附和。

劉佩哈哈一笑說道:“我告訴這位吧。這種雪鹽只有三兩銀子一擔!”

眾人頓時又是一陣喧譁。這麼好吃又這麼好看的雪鹽,如果只賣三兩銀子一擔的話,很多中等之家也不是吃不起。這樣無形之中就把利潤又提高了一大塊,眾人又能多收入不少。這些鹽梟們自然是喜不自勝。馬屁紛紛不要錢一樣的丟過來。

劉佩被這一連串的馬屁也是拍的有些飄了!不過好在他還清醒,他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安靜,說道:“好啦,大家不要再忙著拍馬屁了。留著拍王傳皓吧!今天我要說的就這麼多,其餘的事情你們和王傳浩說吧。以後鹽路上的事情都是他負責。”

說完劉佩起身離去。眾鹽梟自然一路送他出了店門。然後就把王傳皓團團圍住。等離得遠了,啟奇濤就在一旁說道:“家主,你看這些鹽梟一個個像狗見了骨頭!只怕這會兒王傳浩快被撕成碎片了。”

劉佩嘿嘿一笑說道:“這名利二字世間人哪裡躲得過?這些鹽梟們不求名,就只能求利啦。多給他們點兒利益,他們自然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說完劉佩收了個笑臉,認真的問啟奇濤幾人,說道:“劉江給你們的訊息都研究明白沒有?”大家連連點頭表示研究明白了。

劉佩說道:“既然這樣,劉江,你就把訊息放出去,告訴那些鹽梟們,給他們一個月的時間按我的規矩來。一個月之後就把弟兄

們都放出去。到時候該殺的殺。該趕的趕,不要留情!這幾天大家要勤練不輟,別到時候被人打敗了,麵皮上不好看!”幾個人立刻答應了下來。

在隨後的時間裡,劉江先給三府之地的鹽梟們都放了話,告訴他們以後再進貨只能透過王傳浩的手。一個月後還不到王傳皓那裡去報到,那就等著開打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要知道劉佩的名聲早就在鹽梟圈子裡傳開了。鹽梟們早就知道有這樣一條過江的猛龍出現。所以大家接到訊息之後紛紛打起了自家的主意。小門小戶的不敢得罪劉佩,乖乖的到王傳浩那裡報到,按規矩開始做事。有的鹽梟決定先觀望一下風色暫時先不出貨。還有個別勢力比較大的我行我素,不理會王傳皓。總之,這青、萊、登三地表面平靜,暗地裡去世風起雲湧!

劉佩當了甩手掌櫃的離開了逢猛鎮回到浮山村。接下來他要面對的就是堆積如山的小事情。首先春節過完了,馬上就要籌備春耕了。那些流民們還翹首以盼的等著他下發種子、農具。還有手下的一堆小夥子們的吃喝拉撒需要他安排。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事情。

而同身邊的人呢?除了啟大叔有些見識外,剩下其他的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莽夫。你讓他們幹農活或者是用刀槍,一個賽一個的能幹。若是讓他們處理起具體事情,那你就等著給他們擦屁股吧!所以劉佩只能硬著頭皮自己幹下去。所以現在他迫切的需要能夠在後勤和內政上幫助他的人。但遺憾的是沒有!

不過好消息也有一個。就在他回到浮山村的第五天,楊景發就差一名家丁送來了劉佩百戶的告身。這就不得不說楊景發的手腳很快了。正常來說,百戶已經屬於衛所裡正經八百的高官了。很難有人能提拔到這個位置,尤其是在和平時期。但是劉佩這個百戶即不要糧、也不要餉,還不佔實缺。所以楊景發還能安排的下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