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三種方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既然不是火龍真人的字跡,那又是誰會預先知曉這一切呢?”這個問題不僅僅是眾位長老的疑惑,也是張天師的疑惑。

他們鑽研符籙奧秘,想為符籙一脈創造修行真法,這件事並未向外透露過。可是這本冊子的書寫者,卻彷彿預先知道了一切!

書冊中不但記載了符籙修行真法的框架,其中還記載了不少關於符籙修行的要點,關鍵和禁忌。

這其中的很多內容,和他們這些時日所思索的問題,簡直是不謀而合——就像是有人在他們在互相討論的時候,隱身站在了一旁,將他們所思所想的所有內容都記錄了下來。

不僅解決了他們的疑問,甚至還給他們指出了符籙修行的方向。

可以說,有了這一本冊子,天師府便可以根據其中的內容,自行創造出契合他們自己符籙真法。

就在這時,張天師不禁想起了,當初在火龍道人那裡見到的楚雲深。

對於楚雲深的記憶,不知怎麼已經變得有些模湖了,但他能深刻的感覺到,對方給他所帶來的那種高深莫測的感覺。

如果說,火龍真人給他的感覺是飛在天上的龍,能大能小,能隱能顯,變化莫測;那麼楚雲深給他的感覺,就是高高在上的天宇本身,深邃而神秘,廣闊而浩瀚!

“也許,這上面的一切是出自那人的手筆?”張天師在心中暗暗猜測到。

如此猜測並不是沒有緣由,火龍道人修成金丹地仙,在他看來必然是有什麼高人在背後指點,否則好端端的一個武林高手,怎麼可能突然就修成仙人了。

也許楚雲深就是背後的那個高人?

就在張天師心中念頭轉動之際,堂中諸位長老中,忽然有人開口說道:“這個問題先放在一邊,既然此冊為我們創造真法指明了方向,我等何妨來討論討論,此法是否可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聽到這位長老的話,張天師回過神來。

就聽這位長老繼續說道:“掌教真人手中的那本筆記,貧道雖只看了一遍,但也對其中的符籙修行有一些見解。且先由貧道來拋磚引玉,請諸位師兄弟斧正一番。”

“按那筆記中所述,符籙修行在最初期,可分為符法與籙法兩種,符法修天地自然之道,籙法修諸神祖師之力。符籙之妙,可謂盡乎其中。”

“所謂‘符’者,合於天地之道;‘籙’者,契於諸神之名。‘符籙’之謂,即是天地之符圖與諸神之尊名……”

譬如雷電,本是自然生髮,若眾生為雷霆賦予神性人格,信仰心力凝聚之下,便會誕生出掌握自然雷霆之神靈。

修行符法,是直接參悟描繪天地自然雷霆之符圖,這其中的難度,堪比毫無憑藉的凡人直接一步登天一樣。

可若是藉助雷神之力,以籙法呼喚雷神之名,間接以雷神之名溝通天地自然之雷,便可藉此掌握雷霆符圖,這比直接參悟描繪天地自然雷霆符圖要簡單了許多。

正所謂是以籙通神,以神通道,觀道以化符圖,這便是符籙真法修行的真諦!

要修行這種符籙之法,首先起步得是授籙道士才能修煉。只有授籙道士名錄天籍,可以溝通神靈借來神力,方才能修行符籙真法。

“貧道的想法是……”這位長老向眾人闡述了他對符籙修行之法的設想。

他的想法是在符籙修行最初,以觀想存思之法來觀想一枚符籙作為核心,而後不斷接引神力來凝練這一道符籙。等到符籙成形之後,便以這道符籙為核心,映照天地自然符圖,最終凝練成一道本命真符。

聽著他的講述,其中有不少人時不時點點頭。

從這番言論中來看,眾人能夠聽得出來,這位長老的想法是只在修行之初借用神力,之後一切修行都要靠自己。

也就是說,這位長老認為在修成第一道本命真符後,後續的所有修行都應當集中在符法上,而將籙法則拋到一邊。

他這一派認為,哪怕是符籙修行之事,最好也要全憑自身之力,不應藉助他人之力來修行。

不過,這個時候,有人站出來反駁道:“師兄這個想法卻有不妥之處。符籙修行入門之後,不應將籙法拋卻一邊……”

接著,這位反駁的長老洋洋灑灑解釋了一大通。

總得來說,就是籙法修行雖與神靈牽扯甚深,但是藉助籙法卻可以省卻參修符法的很多彎路,不應將籙法修行拋卻。

他的這番說法,也獲得了許多人的認同。

先後兩位長老起身闡述了自身觀點,張天師坐在上首,將兩位長老的言論聽得一清二楚,但他並未做出表態,而是環顧眾人:“兩位長老所言各有道理,諸位可還有其他不同見解?”

話音落下,人群中有人起身,也開始闡述起了自身觀點:“兩位師兄的觀點極有道理,可我認為他們的想法,只顧及了天資聰慧與部分中人之姿,那些中下與下愚之人,他們完全未曾顧忌……”

接著,他圍繞這一點進行闡發,說起了中下與下愚之人,該如何進行符籙之道的修行。

總得來說,就是中人之姿與中下、下愚之人悟性不足,必須得藉助外力補足這一短板。

籙法借神靈之力修行,無需自身參悟晦澀玄奇的天地大道。中等資質以下之人,若是完全拋卻籙法或是減少對籙法依賴的話,最終是難成大道。

三種觀點,分別代表了側重符法,一切歸於自身的重符派,雙法並舉的均衡派,以及側重籙法,借他之力修行的重籙派。

聽著最後這位長老闡述完畢後,張天師繼續問道:“可還有其他見解?”

看到眾人都默然不語,張天師便說道:“既然如此,便由貧道來說兩句!”

“側重符法,將一切歸於自身,根基穩固,雖不受神靈影響,但此法只適合天資聰穎的上上之姿的弟子修行。然,上上之姿終究是少數、。”

“雙法並舉,均衡修行的想法,可以兼顧中上與中等資質,但如此修行卻與神靈牽扯不少。”

“最後的側重籙法,雖顧及了中下與下愚之人,但修行與神靈牽扯甚深,最後終歸難以掙脫神靈的影響。”

張天師點評著三種路子的優劣,將一切都剖析地明明白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