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德迷蹤 第三十四章 發丘天印失落於江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封二要說的發丘一門之事,是幾百年前明朝的故事,那個時候觀山一門還是大明觀山太保,官居高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故事便是和發丘一門的一段往事。

歸德城外刮的風一時不見有停下來的跡象,封二藉此機會打發時間,可封羽覺得,二叔話裡有話,似是在隱指些什麼?

反正有故事不聽白不聽,外邊空氣的摩擦燃燒出淡藍色火焰,歸德城一片幽藍,鬼氣森然。

...

發丘一門最早同摸金校尉一起出現,東漢末年由曹操親設,專門用於盜墓填充軍費,摸金校尉擅於風水星象盜墓。

而發丘擅於驅靈僻邪,在墓中無所畏懼,更有一枚發丘天印,上面刻著“天官賜福,百無禁忌”,此物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也是因此發丘中郎將在官階上大摸金校尉一級,曹操所設兩門盜墓講究較多,二者各司其職,有三盜九不盜、三取九不取、一進一出、下墓不空手等許多規矩在內。

當時盜墓所得財物多充做了軍費,但後來隨著盛世太平,軍費不再緊張,盜墓就成了一項升棺發財的事情,諸多講究也不講究,甭管是啥,只要能帶上東西出來,誰還管他這麼多呢?

後來到了宋元之際,盜門四派逐漸銷聲匿跡,明朝之時,大明觀山太保得勢,獻計洪武皇帝為保皇陵徹底滅除盜門四派。

發丘一門本已人脈無多,那號稱鬼神皆避的發丘天印,早在歲月裡流失,發丘後人是空有其名,並無其物,可貴的是發丘後人身手不凡,每代傳人都誓以尋找發丘天印為己任,他們潛入古墓為的不是錢財,而是那枚發丘天印。

這點上與搬山道人有異曲同工之處,搬山一門下墓為的也不是錢財,而是為尋靈丹妙藥,去治療他們金色血液之症,關於金色血液此話先留作後話。

自古人心叵測,觀山太保一門為求一家獨大,對其他四門下了狠手,有洪武皇帝支援,卸嶺、發丘、摸金在江湖徹底消失。

但盜門世家豈能頃刻覆滅?

為隱人耳目,發丘摸金皆有後人存活,只是他們行跡無定,大隱隱於市。

自然觀山太保一門的做法不足於齒,他日觀山一脈後人再無顏面對其他盜門後人,這故事便是大明朝一百年後,觀山後人封長谷在盜取一處墓時,發現了發丘天印下落。

這發丘天印本是發丘一門至寶,就等同於手中刀胯下馬,要說這發丘天印下落不明,全因一荒謬傳言,傳聞發丘一門到了王泗政這代會有一大變故,這變故可大可小,大能使發丘一門絕跡,小能無足輕重。

這是摸金校尉觀星象後推算得知而來的,摸金髮丘兩門同起一宗,關係微妙,摸金的話王泗政放在心上,他開始避趨各種事宜,只求發丘一門能平平安安傳到下代,不辱祖宗名聲。

可人一旦被什麼東西束縛太久,不免會性情大變,王泗政日夜所思,脾氣變得乖戾暴躁,對其家人施暴。

終有一日,王泗政在外大醉,眼生幻覺,非是看到自己妻子在同外人男子覬覦自家發丘天印,一時間怒火攻心,提刀相殺。

發丘中郎將原是武官官職,發丘一門自小習武弄刀,一般人根本不是對手,加上王泗政長年累月心生幻覺,無中生有,硬是揮刀將自家砍了個血流成河。

要說這一切皆是命數,摸金所言不假,發丘一門確有大變故,這變故就是他王泗政一手造就的。

王泗政妻子臨死之際死死護住了孩子,並用盡全身力氣幫孩子逃命,這孩子便帶著發丘天印和一本《發丘中郎將秘記》得倖存逃生。

發丘一門因此沒有斷傳,孩子此那之後改名為叫橫秋,因當時年少無知,出門後帶著發丘天印遊離,故讓一狡猾的賊道人給騙了去。

所以這發丘天印才下落不明,橫秋後來用盡一生尋找那賊道人,都無從結果,只是得知那賊道人是個挖墳掘墓的好手,有了發丘天印更是如虎添翼。

發丘天印不會無故無跡,後來的尋找過程中,發丘一門多次追到了訊息,但都無結果,失望而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恰巧這次是觀山一門得到了發丘天印訊息,封長谷思來想去,何不就還個人情給發丘一門?

倘若能找到發丘天印,兩門可重修舊好,就是不能找到發丘天印,這也是樁只賺不虧的買賣,何樂而不為呢。

封長谷即在外散佈訊息,宣稱有了發丘天印線索,當時的發丘後人在明軍圍清之後消失多年,聽聞有了發丘天印線索,不計前嫌,再次與觀山一門聯手倒鬥,為的只是尋回發丘天印。

前頭說過,這發丘天印是橫秋讓賊道士騙去的,這是一方至寶,他們在墓中發現發丘天印使用痕跡,鎮鬼驅靈,再下墓時已是一座空墓了,裡面財物被盡數盜空。

發丘印對攝鬼有奇效,加上那道士是把好手,這些年盜空了不少古墓。

墓中皆是黃符道紙,看樣子是個極其兇險的惡墓,但發丘印仍然沒有蹤跡,賊道士也還是下落不明。

不過觀山發丘同下一墓,墓中各顯神通傳為一段佳話,這是觀山和發丘的第一次聯手,也是最後一次。

發丘一門雖對觀山不予介懷,可畢竟封家先祖有愧於發丘一門。

之後便是大道朝天,各走一邊,封家再沒和發丘有過交集。

……

封二的故事言簡意賅,說的簡單明瞭,封羽心中有了數,二叔不會平白無故講這麼個故事出來。

封羽看了眼張滿月,她不為所動,坐著一人思考著什麼,臉色沒有任何變化。

封二又看了眼張滿月,說道:“這位姑娘,老夫說的有無差錯?”

封羽則問:“二叔你的意思是,張滿月她是發丘後人?”

張秀賢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半晌沒反應過來,自己在谷中遇到的張滿月,莫非是發丘中郎將的後人?這可真是巧了。

封二說著站了起來,朝張滿月瞅了眼,對封羽說道:“她不是發丘中郎將的後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