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先知先覺乃是歷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前邊曾說過,巫溪棺材山內連山懸棺彷如一夜之間憑空而來,未有此說明緣由,棺山人避之不談,記載寥寥無幾。

換做常規思維去想,山崖斷壁上的懸棺安置是極難的一項工程,棺材山中懸棺不下有上千具之多,是何人何時做了這麼一項工程,後人難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巫溪棺材山難尋,外人不會跑這麼遠費這麼大勁兒搞這些來,只有是棺材山內的棺山人所做,可做就做唄,怎麼一點記載都不留寫,也好叫後人感慨一下老祖宗的所作所為。

封羽想,其中可能有特別的因素在內,比如這種懸棺修建的手藝一旦被外人所學,恐有意外發生,說不定棺山人自己都要受到牽連,像在狐仙墓裡時所見的藏棺連環鎖乃是天下一絕,可還不是被人限制,買斷後殺人滅口,失傳於後。

棺材山偏僻,一年到頭沒什麼人會進這地方來,別說一年,就是十年都未必會有外人進來。

聽聞那年棺材山中出了異事,年份不詳,具體事件如下。

棺材山地勢特別,是一條悠長的斷崖連山,中間是條徑流巫溪,從中間劃山而過,其背後是一片丘陵地帶。

此地常年背光,一年裡只有特殊的幾個月有太陽光從崖頂照下,其餘時間基本上是太陽當頭過,崖內光照甚少,正是這樣的一處地方養就了棺山人。

棺材山狹長且幽暗,前後只有一進一出兩個口,還都是水路,這地方足夠隱蔽,棺山人則就住在這樣的一個峽內。

據記載上說,峽內在夜間時常有怪異聲響起,居在此地的棺山人聽來覺得有問題,那聲音低沉轟鳴,似像是從崖山上的懸棺內所發出。

棺山人不信怪力亂神,認為是懸棺中有什麼東西在作怪,許是野物在躲在棺材內發情,可時間一長,此種現象就變得極為詭異了起來。

棺山人不信邪,覺得巫溪棺材山這樣的地方,為何會有野物敢如此放肆的在夜裡叫喚,真是在這裡安家了麼?

那種怪異的響動每到了夜裡就會響起,聲音越來越大,住在此地的棺山人猶感恐懼,在靜夜十分,哀嚎聲四起,迴盪在棺材山內,那氣氛別提多詭異了。

棺山人為了弄清此事,開始在懸棺之上探查那怪聲的來源,但懸棺何其多,真要一個一個找下去,怕是永遠都找不出來,於是棺山人找了十幾個得力之人,在夜裡乘舟聽聲辨別聲音方向從何而來。

奇怪的事情便發生了,棺山人乘舟夜間泊與巫溪之上,發現巫溪水竟然是在逆流,這情形給一般人恐怕早都嚇丟魂了,崖山上的哀嚎此起彼伏,棺山人失了心骨,他們生活在棺材山內從未遇見過這種事情。

舟上的棺山人靜下心仔細聽那峽中哀嚎,起先是一人所感,後來舟上十餘人都認定了那聲音來源,此聲並不是傳自懸棺中,而是從水底裡發出來的。

在船舟上與在地面上的感覺不同,能清

楚聽出,那聲音的的確確來自水下。

那聲音怎麼可能會從水裡面發出來呢,這未免也太不可思議了些,還有就是巫溪水在夜裡逆流,莫非這棺材山巫溪下真有什麼東西不成?會是水鬼麼?

棺山人精通五行八卦,立馬算出了個大概,不過水下究竟有什麼必須得有人下去看才是,這現象長此以往不是回事。

當時棺山人便組織了人下水一探究竟,這一探之下當真是看出了問題,巫溪下的水流之中真藏著一樣東西。

記載中稱此物名叫獬海石,是個能改變風水走向的東西,巫溪本身而言,是條遊離的蝮蛇之龍,獬海石巧壓在了巫溪這條龍脈上,導致了巫溪發生風水格局上的改變。

那夜裡迴盪在峽內的哀嚎,實則是巫溪龍脈所發出的痛苦之聲,聽來確實十分神奇,一條溪流怎麼可能還有聲音發出,龍脈一說活了不成?

但自棺山人將獬海石撈起,棺材山上就重歸了平靜,無人知曉那東西是如何沉到的巫溪底,此事堪稱一奇,是發生在棺巫溪事情之後。

棺山人意在推脫此事是棺巫溪所為,獬海石就是棺巫溪從王莽國庫中得來的寶貝,可為何會沉在巫溪底,又是何時沉下的,無人得知。

而封羽自己猜測,書中所說的獬海石與壓龍骨極有可能有很大關聯,或是同一物件也說不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獬海石的記載沒有指明具體下落,棺山人將這東西撈起後做了什麼沒說,只寫了有這麼一段故事所在,封羽不得不佩服老祖宗這吊人胃口的功夫,真是想看的內容半點不多透露,前邊亂七八糟寫了一堆。

封羽被吊足了胃口,無奈之下又往後隨意翻動了幾頁,似乎關於這個東西的記載並不多見。

棺山人的事蹟在前期不多,直至到了宋朝,才稍多了起來。

北宋徽宗時期,有位棺山人推算得出了宋徽宗趙佶得罪了上天會造天譴,緣由便是在一次祭天過程中,無意將玉皇大帝的名字給寫錯為了王皇犬帝,那玉字的一點給點到了大字頭上,惹的天庭震怒,派了天煞將來懲罰宋徽宗,事實也是於此,北宋靖康之役,徽宗欽宗被俘,那天煞將正是金兀術。

這事是在宋徽宗還未登基前就被棺材山內的棺山人算出了的,當時宋哲宗二十四歲病死,膝下沒有繼承人,在皇室內選了半天才選定的哲宗之弟,神宗第十一子趙佶登基為帝。

儘管無法證明棺山人是否真的算出了宋徽宗的下場,可棺山賦上明明白白寫著的時間為元符三年,就是宋哲宗死的那一年,同年徽宗繼位。

封羽感慨棺山人是生活在棺材山內的,與世隔絕,不管書寫結果如何,這份東西如果流世出去,是會引來大麻煩的,說不定會將棺山人滿門抄斬。

棺山人躲在棺材山中不問世事,就像是個未卜先知的神仙一般,外面朝代更替,何人滅亡,何人興起,一切都瞭如指掌,

不得不說,這坐山觀虎鬥的本事,棺山人稱得上是天下第一。

而棺山人的全部推算皆都來源一本《推褙圖》的預卜之書,據說此書與棺山人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推褙圖》(“褙”通“背”,讓和諧了,見諒!)共有六十象,傳是來自於袁天罡和李淳風的演算之作,一日唐太宗問二人大唐國勢命運如何,二人便開始預測,前後共推測出六十象卦圖,有後世近千年的歷史變遷,最後是由袁天罡在背後退了李淳風一把才停止了繼續推算,由此得名推褙圖一說。

要說袁天罡和李淳風二人與棺山人間的聯絡,他二人都曾去過巫溪棺材山,從棺山人那裡研習過風水秘術,因資質奇高,頗得深教。

《推褙圖》的高度可說是囊括古今,不僅推測出後千年的歷史變化,還預言到了人類的生死滅亡,及文明消減過程,此中蘊含複雜機密。

此書為後世流傳,卻從沒有幾人能悟的透其中玄機,多半是歷史變遷後,人們回頭再看,才覺應驗。

那位曾在洪武皇帝前推舉過棺山人的劉基,早初就是看了推褙圖,知曉了此圖中的玄機來自於棺巫溪所留風水秘術,這才舉薦了棺山人封王禮。

棺材山自南宋之後,受元朝蒙古人統治,巫溪之地多有匪寇橫行,棺山人驅之避及,只留了少數人在棺材山內,其餘人皆扮做草民,在四處流蕩。

直至朱元璋攻破大都城門後,才重歸的棺材山中,此間在外流蕩有近百年時間,好在巫溪棺山人文化悠久,不然真就能到了個名存實亡的地步。

後來劉基為了不讓這麼一支古老神秘的民族消失,舉薦了當時的棺山人首領封王禮為洪武皇帝修建帝陵,就是那座坐落於紫金山上的明孝陵。

據聞劉基當年舉薦棺山人有兩個原因,一是為求自保,洪武皇帝朱元璋是個十分多疑之人,天下一統後,開始猜忌周圍的人,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劉基便是第一位。

當時洪武皇帝讓劉基去給自己修陵,這份差事聽起來不是個易事,自古給皇帝修陵者有幾人是能活著出來的,言外之意其實是想要劉基性命,劉基足智多謀,即刻便回答了,說要論修陵之事,天下無人能及巫溪棺材山人,以前自己學過的風水術都是來自於棺山人,並加以推演,算出幾百年後的歷史。

洪武皇帝一聽,你竟然能推演出幾百年後的事兒,那快說來聽聽,劉基便以此口,倖免於去修陵,棺山人封王禮因此受了這份差事,後來因明孝陵修建深得洪武皇帝心,封了觀山太保,意要讓封家世世代代給明朝皇帝修陵,永保大明江山不朽。

至於劉基,他的預測之言編纂成了《燒餅歌》一書,雖沒有《推褙圖》預測未來之久,可大體上無異,必須承認,劉基此人是能夠真正看懂推褙圖之意的,而推褙圖的風水秘術則來自棺巫溪,這便是其中聯絡所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