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海狐仙 第一百三十三章 田家古傳的西周青銅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封羽心中一陣唏噓,張秀賢看來還是不夠瞭解自己的這個爹,老辣深沉,寡言憂鬱說的便是他了,想從他老人家嘴裡問點東西出來,要比張滿月還難。

“問我爹?那真是想多了。”

張秀賢問:“意思是老爺子還挺神秘,狐仙墓一來二去的,不都是咱在下面麼,還沒有知情權了?”

“我爹那人你不瞭解,他不想你知道的,你去求他都沒用,這事犯不著求他,咱自己有胳膊有腿的,想知道什麼自己動手。”

張秀賢一本正經的說道:“那你倒是去問問啊,興許老爺子本就要告訴你呢,就等著你去問他。”

封羽沒說話,這事兒啊,著急不得。

同濟會館裡的人是絡繹不絕,前腳吃完的一撥人,後腳就又來了一撥,雖說演講結束,但大家都是有志之士,坐在一起有共同理想追求,話題自然就聊的起來。

二人很快處理完了桌上的飯菜,為了給那些有理想的年輕人讓坐,起身離開了這裡,臨走時,封羽瞧了眼滿屋子裡的人,哪能看的見嶽老闆的影子。

走在街上,天空碧波如洗,一眼萬里,遠處圍山環繞,太原城在谷地之中,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這樣的一座城池裡,故事從來不少。

街道舊巷人市往來,偶爾見著一輛汽車駛在路上,在城內巡防的士兵不在少數,這年頭軍閥勢力各佔一邊,山西的閻老西是個愛財愛命的人,審時度勢才是當下立足之本。

聽街邊之人議論,聞說是最近要開戰了,國民軍要準備一次北伐,要清掃地方上的軍閥勢力,畢竟舉國上下內憂外患。

這事兒張秀賢感興趣,跟封羽揚言吹噓,說要是他們部隊在的話,鐵定得是先鋒部隊,還扯他們首長打仗怎麼怎麼威猛,打的敵人聞風喪膽。

封羽回了句,“你首長打仗厲害,但站錯了隊伍,現在人不是在西南麼?在西南打什麼?土匪麼?”

張秀賢為他們首長辯護,“就是打土匪也一樣威猛,說不準打土匪打的好了,還有回來的希望,到時候再把老子調回去,告你,以後你秀賢哥就是軍中一把好手,這投機倒把的買賣,決不會幹了,你求我也沒用。”

“哎..丫,也不知是誰整天靠著投機倒把的買賣發的大財,一口一個不幹了,放心,老子到時候決不求你,你首長叫你回去,你就趕緊去,上戰場前把你放錢財的地方告我,省的你死了那錢都爛了浪費,我會用拿錢養了你老孃,保準伺候到下棺入葬,你就放心去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秀賢一想,“不對,不對,丫兒是想套我錢財,這是兩碼事...”

封羽自然知道,張秀賢那首長想要回來八成是沒戲,一個站錯隊伍的人,被發配到西南剿匪,過個幾年,上頭人員調動一換,誰還能想的起來你是誰,這真是一朝走錯路,半輩子山裡過。

那所謂的首長,也就只能活在張秀賢的口中了。

二人在

太原城大致閒逛了圈,踩著黃昏的末班車,回了田家。

田家開始張羅晚飯,封羽在山西對飯局真是害了怕,沒有山西人在飯桌上談不成的買賣,沒有山西在飯桌上達不成的共識,更沒有山西人在飯桌上做不成的事情。

當年晉商聞名於天下時,他喬致庸怕不是也是靠著吃喝籠絡人心,開闢的道路,起碼肯定有這成分在內。

因封清到來的緣故,算的上是田家貴客,前些時日封羽一直昏睡,今日裡醒來,按照山西人的規矩,必定得擺上一桌,一來祛祛黴運,二來招待一番原來的貴客封清。

封羽同張秀賢見到枝枝沒說了兩句話,便有封家來的夥計讓封羽幾人去前廳吃飯,這封家自家夥計到了田家還真是一點不見外的。

到了前廳,只等封羽入座。

田一龍作為田家主,當一盡地主之誼。

待封羽和張秀賢二人入了座,田一龍先在廳堂裡給死去了的老母親上了炷香,封羽注意到,田一龍上的香是四炷,在民間裡,上香頗有講究,仙三鬼四,四炷是用來敬鬼的,那田老太莫不是已成了個鬼?

封羽沒急著多言,卻見那上香的鼎爐也非一般香爐,此鼎有一米多高,下腹鼓圓,三足而立,鼎足上有雲雷紋,鼎身輪廓加飾有各種紋路,口沿寬厚,氣勢呈不可動搖之態,而鼎上與鼎足紋飾又各不相同,此物必定非凡。

封羽對這種青銅鼎研究不深,張秀賢倒騰了兩年古董買賣,對青銅器有些駐足,他碰了碰封羽,嘀咕說:“西周青銅鼎,有價無市。”

銅鼎流傳於夏商西周,封建時代鼎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徵,史書曰:祭天敬祖,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

西周是青銅鼎發展的鼎盛時期,多為饕餮紋、燮紋、人形紋與獸面紋結合,而封羽面前的這銅鼎,則是燮紋與獸面紋。

封羽先沒考慮鼎的價值,給田老太上的四炷香是真看傻了眼。

田家家訓還掛在廳堂,開飯前請長者先的道理不能破。

封羽見桌上的父親沉思不動,朝封清小聲問:“爹,怎麼這田老姑吃的是四炷香?”

封清看了眼封羽,面無表情,深沉的緊。

田一龍完事後,入座開席,上來就先向封清敬酒,他這封家外戚一般來說,是很難見到封家正主的,不管怎麼說,多少都是受著些封家門面影響的,雖說這兩年封家不行了,但行有行規,你吃過人家一碗飯,就得記著,做人最怕的就是忘本。

幾杯正宗的汾酒下肚,眾人才動起了筷子,桌上除了封羽他們和封家來的幾人,還有一些田一龍當地的朋友。

張秀賢無心吃飯,同濟會館那頓還沒消化乾淨,他的一門心思都在那銅鼎上。

“我說,田大叔,那鼎看著有些來頭,怎麼得來的?從地裡爬出來的?”張秀賢直言直語問道。

田一龍也不避諱,在坐的都是信

得過的人,他是個不怎麼會說話的人,見有個話題而起,自然願意給大家說上一段,不然一大桌子人坐在一起幹吃太過尷尬。

“那鼎確實有些來歷,還有段故事,正巧趕著給大夥說說解悶。”

田一龍悶了口酒,給在坐的幾人散了煙,有酒有煙配著故事才有味道。

“這事說來是件奇事兒,那年是道光三十年,道光帝駕崩,鹹豐帝繼位,大煙抽的是民不聊生,田老爺子也就是我爺爺,那會正趕著鬧饑荒,抽大煙的滿城都是,地裡的莊稼荒廢沒人去種,可不得是一片荒蕪。”

張秀賢跟著感嘆,“大煙是個害人的東西,這一沾上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最後還要露死街頭,那幫洋鬼子就想著發財,喪盡天良。”

“那會家裡窮的揭不開鍋,說來還是機緣巧合,是老天爺賞飯,我爺爺在後院一次小便時,無意間看到了前些天下雨坍塌下的一大塊土崖上,有亮光發閃,覺得可能是有什麼東西,就用手刨了開,隨後又用鋤頭把周圍泥土撥開,便出現了一個包裹著的物品,我爺爺叫人把那東西抬了出來,開啟外面的包裹一看,原是一尊銅鼎。”

田一龍抽了口煙,一會功夫兒,飯桌上幾人抽菸抽的滿屋子煙氣,煙霧繚繞間,這故事多了幾分神秘感。

“銅鼎就是眼前的這個,我爺爺開啟外面的包裹,銅鼎上土鏽很多,一看就是個古物,當時我奶奶要賣了此物貼補家用,我爺爺說什麼不肯,東西就一直藏在家裡,古時候鼎只有帝王將相才配的上,我爺爺希望靠此物鎮在家裡帶來好運,他老人家也是聞名的南爬子,一米大的鼎從未見過,而且出自自家後院,是老天爺賞賜,豈能說賣就賣?”

這時封羽言說說了句:“那...挖出鼎的地方,定是塊風水墓葬...”

田一龍笑了笑,繼續往下說:“後來的日子越來越難,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實在到了要賣鼎的地步,我爺爺是個扒墓的南爬子,對那種風水構造不懂,他想著那鼎無論如何不能賣,既然後院裡能挖著銅鼎,說不準還有別的,我爺爺叫上我爹還有幾個叔伯就挖了起來,除了那鼎外,後院裡還真挖著了東西,聽聞下邊還有一墓,我爺爺挑了兩樣東西渡過了最難的時候。”

田一龍邊上坐著的一個朋友說:“還是老天爺不想讓你田家餓死,田兄,這宅子地下真的有墓?從沒聽你說起過,你們家老爺子後來修房的時候,把墓移走了?”

田一龍悶了口酒,把剩下的一截菸屁股用力吸了口,捻在了地上。

“這又是後來的事兒了,那銅鼎我爺爺找了懂風水的先生看過,說此物鎮邪壓鬼,留在家中日後必能派的上用,銅鼎就扔在了後院,時間一長,家中基本沒多少人記得這物件。至於宅子下面的墓,修房的時候並沒有動它,我爺爺說,這墓幫過田家,再毀人墓葬的話,於理說不過去,風水先生也說此墓格局稍加改動的話,在上面建宅有興旺之效。”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