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元極磁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鬥指東南,時間來到四月初九,即這年“立夏”後的第三天。

對天南境而言,立夏之後,因受南海季風的影響,大量暖溼水氣自海洋登陸,整片大地開始變得潮溼高溫,雷雨多發。

就連被綠蔭重重包圍的大雁嶺,都因連日來天晴風小的酷熱,地氣被烈陽炙烤,而使人感覺到相當的悶熱。

白雲峰,是為大雁嶺山脈地勢中的最高峰,高達九千尺;比月輪山脈中的望月峰,都還要高出近三百丈。

只是白雲峰雖險峻,但那峰巒之上的景色,卻欠缺了幾分宜人風光。多為常年被罡風刮拂的雲石,光滑堅硬,鮮有草木能在此生長。

但若從遠處觀瞻,白雲峰的整體風光亦是有其獨到之處的。因其山頂那堆疊百丈的雲石,能給人帶來似山峰常年有“積雪”的觀感。這在天南之地的群山之中,是極罕見的景色。

羅毅成自傷勢痊癒後,已經在這白雲峰頂待足了三天,他來此並非是為了修煉,而是受李衛真所託,施展觀山望氣之術,日夜留神方圓百里內的地氣流動。

目的,就是為了抓準那磅礴氣流從大地升空之時,引動雷暴氣象降臨,助力重鑄那飛劍斬罡。

這種對時機的等待,是枯燥且費神的。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來到這日的申時,羅毅成終於眼前一亮,急忙抬手,對著傳音法戒道:“李師弟,最多不過半個時辰,風暴便會來臨,你那邊可以著手準備了!”

此時,天空之上仍是烈日高掛,風輕雲淡,半點不像有雷雨即將到來的跡象。

然而,在羅毅成那一雙受術法加持的法眼視野中,眼下百里大地之上,因陽氣過剩,已經不勝積壓。

潮溼磅礴的水氣亦終於積攢下足夠的力量,開始緩緩往天上升騰。

速度由緩變快,越升騰,帶動得氣流上升得愈快。要在空中形成大片雲層,不過是一炷香的功夫。

緊接著,地上的氣流還在不斷上升,而雲海的另一面仍受烈日的高溫炙烤,天地間如同水火隔空相撞。

這一切,都是夏季暴雨驟降的前兆。

當訊息傳出後,很快便有聲音透過法戒傳回,是李衛真在遠處說道:“如此甚好,羅師兄,我這就去接你回來。”

李衛真之所以會說出要親自去接羅毅成的話來,不全是客氣之言。

實在是因為九千尺之高,遠遠超出了羅毅成自身御劍術造詣,所能承受的遁空高度。

倘若,羅毅成在此高度上試圖御劍遁空,一身靈力便將會迅速被消耗一空,繼而飛劍失去控制,遭遇橫禍恐成必然。

說白了,如果羅毅成不想摔死,又要憑自己能力下山的話。需得先向山石借力,施展身法下降個四、五千尺的高度,再來御劍,方可平安。

而李衛真因有踏劍凌空千丈之能,即便捎上一人同行,也不必費那曲折,方才會道出這番話來。

羅毅成答覆道:“不必了,我想我也很需要這場大雨。”

煉寶臺旁,正要駕起劍光的李衛真,當即就會意了,欣喜道:“可喜可賀,先預祝你成功。”

羅毅成回敬道:“也祝你好運。”

倘若此刻有深明個中玄機的旁人聽得二者對話,便會心中明了,當這場大雨臨世後,這二人將會各取所需,問天爭奪各自的機緣。

一人為寶劍鋒成,一人為境界攀升!

話說回來,如今的這座煉寶臺,又經李衛真改造過,多出了一些新玩意。

在那煉寶臺中央,比之先前多出了一顆橘紅色的大銅球,內裡是中空的,能夠開合,有幾分煉丹爐的意思,但又缺少了爐腳。

那銅球的外部還連線著四根大銅索,又分別系在煉寶臺四周新豎起的四根銀光閃亮的柱子上。

銅球、銅索皆由火銅所制,特別是那銅索,運用了“金屬拉絲”的高階治金技藝,以千根細如髮絲,卻長達五丈的銅絲,絞合而成。

那四根有著銀灰色光澤的柱子,其實就是純銀所鑄的銀柱,四根合計九萬八千斤。

這一帶暫且還未探查出有銀礦,如此大的煉銀量,其實是來自早前從那山匪地庫中收刮來的賊贓。

當時一共收繳了白銀二百萬兩,這次用與熔鍊這四根柱子,便耗去了十之七八。

因充當貨幣流通的銀錢,無論是成錠的紋銀還是碎銀,都會參入其它的一些金屬,如銅、錫、水銀、白鉛…..等,憑藉合煉後呈現的特徵,區分出官銀與市銀的差異,總得來說就是用以防止民間私鑄。

好在李衛真是懂得“分離提煉”秘法的煉器大師,方才能夠運用得上那些銀錢。不至於得再苦心張羅大批天然銀礦石回來,節省了時間。

言歸正傳,之所以給煉寶臺添上這三件成一套的玩意,目的就在於問天借力。

接引天上雷暴下凡,轉化為霹靂火,借雷火高溫,去熔鍊材料。

而世界的各類銀、銅金屬,不論珍稀,皆有極強的引電特性。

李衛真雖然擁有相當於大師水平的煉器學識,以及煉寶技藝,但受限於修為境界,要想在煉製上品飛劍時,有十拿九穩的把握,靈力方面便恐有不足。

而這一次修復斬罡劍,是不容有失的。

再者,李衛真並非火法修士,按常理來說,熔鍊材料是他的弱項。

想要彌補這一點,設法藉助外力就很有必要了。

要不然,就得繼續等,等到結成金丹,或著掌握到一兩門雷法神通。

好比那浮南城的煉器宗師李崇明,修為與神通兼具,就是最好的榜樣。

忽然,狂風呼嘯,幾滴豆粒般大小的水珠滴在了李衛真的腦門上,還未來得及抬頭看天色,已有青紫色強光撕裂長空,一剎那後,天空中“咔嚓”一聲驚雷炸響,緊隨而至。

事不宜遲,李衛真縱身跳入煉寶臺,搖動劍指掀開銅球上的寶蓋。與此同時,自他的儲物袋中飛出一口四色交錯的五尺劍胚,落入銅球內,寶蓋隨即合上。

這口劍胚之所以成四色交錯,是因為它是由玄鐵、磷瀾晶、藍電碧璽、原斬罡劍碎片熔錠,這四種材料的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後,置入模具中,再以萬斤重力壓制成型的。

如今正是打算藉助雷火,去燒結這口劍胚,待四種材料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煉化出真正的劍格。

天雷滾滾,不斷有如長蛇般的電光在黑雲下吐信,又因那四根銀柱的影響,總是向著煉寶臺這邊閃爍電弧。

但僅是這般還不夠,要讓那些雷電集中往煉寶臺落下,形成連鎖不斷的雷暴群,仍需一些人為的手段作引導。

李衛真搖動劍指,祭出靜候已久的朔風劍,劍光激射向半空中後又分化為七道,皆縈繞著滋滋作響的霜白電流。

那以朔風劍化身而成的七絕劍光,在空中以劍陣姿態盤旋,引動無形漩渦,不斷吸引著四面八方的落雷匯聚。

繼而,那些因雷雲碰撞而天然形成的電光霹靂,又經由劍陣的引導,如雷流瀑布般,不斷劈落到那四根銀柱上。

這時李衛真是一心二用,既要維持上空劍陣的運轉,又要不斷往銅球內灌輸靈氣,保護銅球不被炸裂之餘,也是生成雷火的燃料。

若能一心三用,再細分出幾股靈力附在銅索上,去更多地吸納雷電,那便最是理想了。

因為那些劈落在銀柱上的雷電,其實有超過半數是被引入到了大地之下,並未是全部都能順著銅索匯聚到銅球中,浪費頗多。

只是這種浪費,也早在李衛真的計劃中,因如果一心三用,哪怕他的神魂承擔得住,不至於神識混亂,走火入魔。

但在靈力消耗上面,終究是受修為所限,難以周全。這是心中有數,難以去貪圖的風險。

銅球內,四色劍胚被青紫色的雷火所包裹著,四種材料中,最先開始融化的,是佔比重最多,也最細幼的玄鐵砂。

分佈在劍身外圍的玄鐵砂融化為液態後,在李衛真的有意操控下,約有佔總量七成玄鐵液,化為千絲萬縷,層層滲透到另外三種材料的縫隙之間。

緊接著,第二種開始融化的材料是藍電碧璽,它的顆粒大小比玄鐵砂粗上三分,但因佔比重最少。在它還未融化之前,就已經被數量眾多的玄鐵液給“吞噬”了。

早前的四色劍胚,成了三色。

但藍電碧璽的華麗結晶本就不應只被看作是裝飾,它沉於鐵液之下,分作兩股細流,圍繞著劍脊畫圈,就像是套上了層層疊疊的“回”字。

待這把劍出世後,這些被隱藏玄鐵之下的藍色圈圈,將會是這口飛劍能在雷電與磁氣之間轉換的兩大奧秘之一!

昔日的斬罡劍是青黑色的劍身,其碎片重新熔鍊成錠後,那色澤就更偏烏黑了。即便如今又再分解成粉砂狀,堅硬度仍是相當高。經雷火炙燒了半個時辰,才堪堪呈現出半融化的狀態。

但作為新斬罡劍的劍脊,煉化到這個程度,便剛剛好。其融化的部分,正好能與無法被熔鍊的磷瀾晶顆粒相結合,得到更強的穩定性,剛柔並濟。

相比往昔,能承受的衝擊力,更勝數十倍,經得住苦戰下的損耗。

那些磷瀾晶也不能完全說“它”無法被熔鍊,只是對溫度的要求太苛刻了,即便加大靈氣輸出,提升火力,恐怕也會是身為煉製器具的那只銅球先被融化掉。

而且根據這種材料的特質,將其煉成液態,並無太大意義。

因為磷瀾晶的特質是具有磁力,且對雷電有很強的親和性,一旦通電它的磁力會成以百上千的倍數增長。

這就是這口飛劍能電磁相生的另一奧妙!

也是李衛真為何要大費周章,以雷火去煉製這飛劍的最大原因。

若不等來這日的雷雨相助,取而以往日的煉器方式,最終得到的,頂多只是一口相當耐用的中品飛劍罷了,不會有太亮眼的地方。

酉時末,雷聲隱匿,低壓的雲層終於將重擔卸下,開始高升,呈現灰濛天色。仍有小雨伴著斜風,胡亂打在已早已凌亂的枝葉上。

李衛真對於那口飛劍的煉製,大約是在半個時辰以前就已經結束了。只是當時的他已經累得脫力,根本揭不開那銅球頂上的寶蓋。

現在原地打坐調息過來後,正要比劃劍指,去掀開那寶蓋。

但一比劃,那蓋子竟是紋絲不動,感覺像是多出了幾千斤的重壓,將那蓋子給壓得死死的。

李衛真雖驚奇,但更多的是按捺不住的心喜。因為這正正說明了那內裡寶劍的非比尋常,這是一口蘊藏著強大磁力的飛劍,是它的特性,從裡頭牢牢吸住了寶蓋。

想明白這點後,李衛真乾脆喚出巨闕劍,運足了現有的氣勁,悍然一劍將那銅球的上半部連同寶蓋,一柄削掉。

眼前頓時寶光大作,炫目非常,即便李衛真早有準備,還是禁不住要舉手在眼前,略作遮擋。

好在,宣召寶物出世的光華並未持續太久。李衛真信步走到那半具銅球邊上,當他終於親眼目睹到那口飛劍之時,那種激動,卻更多像是對舊事物的感慨。

原本五尺長的劍胚,在蛻變為飛劍後,去蕪存菁,便是常見的三尺規格了。倒是比煉化前寬上了些許,少了秀氣,威武了不少。

當然,這口飛劍就這般觀賞的話,也很難與秀氣二字相聯絡。

劍身未經打磨開刃,雖有劍形卻厚重無峰,不像大多數有形飛劍那般鋒芒畢露,透出明晃晃的寒光攝人。

劍成雙色,烏黑的劍脊佔去劍身的三成,其餘部分因是玄鐵為主,所以成銀灰色澤。

其實若是細看,這劍身應是有三色。

那烏黑的劍脊上,還有著許多粉紅色的星星點點,彷彿夜空中的繁星似錦,那是一些融合後露於外在的磷瀾晶顆粒。

李衛真之感慨,就在於這口飛劍雖繼承了“斬罡”之名,但卻連一丁點前者的影子都看不到了,其內外神形,完全是另一把飛劍。

因為現在這口飛劍仍算是無主之物,李衛真還需費些時間去和它“深入交流”一番,刻上屬於自己的神魂烙印,才能隨心如意地去駕馭這口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暫時還不能用御劍術去操控這把劍飛到自己手上,他只能運轉罡風強行把劍托起一些,才得以握住那連著劍身一體煉成的劍柄。

這要是直接伸手拿,估計就重蹈最初揭開寶蓋而無果時的覆轍了。

這劍自然散發磁力,牢牢吸附在了銅球內壁的底部。

世間尋常的磁石,只能吸鐵,對金銀銅是無效的。但經由強電煉製過的磷瀾晶,它的磁力絕對是驚世超凡。如無意外,它不僅能吸取一切金屬,只要劍主的能力足夠,甚至能使一定區域內的山石浮空,江河逆流。

但也有麻煩之處!

像是這會兒,李衛真剛取出斬罡劍,那原本半具銅球便猛然飛起,要撞上來。

李衛真幾乎驚出一身冷汗,因為他心知自己狀態不佳,要是被這麼一撞,估計也得疼上很久。

千鈞一髮之際,李衛真終究是舍了手中劍,在地上接連打了幾個滾,才堪堪脫出了險境。

幸好四野無人,沒能目睹這一幕。

李衛真乾脆坐在地上,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自嘲笑道:“哈哈……真是好傢伙!”

這一出世,就“噬主”的飛劍,真不知說它是福還是禍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