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墓室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我們走到西主門入口的左手邊側廊,沿著這條相對窄長的通道向東行進。

往右邊望去,高聳挺拔的每兩束臺柱之間壘起巨大的石牆,每面石牆分上下三層各開出三個大拱洞。便是走在側廊中,也能透過拱洞將教堂內景看個仔細,還能無障礙地進出中堂。

我看到那些坐在西翼中堂長椅上低頭閉目禱告的信徒們。他們可能很早就來到這裡,也不知會再待多久。他們就在這神聖肅穆的空間裡默默地祈禱著,彷彿在傾聽聖音,又彷彿在等待聖光照耀這片略顯冷暗的中堂,以慰籍他們的心靈。

左邊那高聳入頂的巨大玻璃幕牆更是令人讚歎。

那是由無數格正方形小玻璃花窗組成的彩色玻璃牆,雖然每一格所描繪的人物和故事各異,但大致可分為三類。最上層的是聖神、天使和各種宗教場景。中間層的多了一些戴著王冠或穿著貴族服飾的人物,也包括戰爭、市政、論辯等主題場景。到了最下層則以農民、工匠之類職業的日常作業主題為主,看起來相當平民化,也令人頗有親切感。

“這些彩色玻璃的顏色好鮮豔啊,簡直像寶石一樣。”蕾雅一邊看著彩色壁畫般的玻璃牆,一邊讚歎不已。

“顏料是用礦物提煉的,有些礦物還真跟寶石差不了多少。”舒亞馬上跟進解釋。

嗯,我已經知道舒亞提前複習過資料了,估計他對這座教堂的許多細節了然於胸。

“這樣的話,那這巨幅玻璃牆就是價值無法估量的瑰寶啊。”我心想,僅是玻璃花窗一項就得耗資無數,還要花費數世紀的勞作時間。

“沒錯。從聖石大教堂建造之日開始,這裡的每一格玻璃花窗,都幾乎來源於捐贈。”索倫神父解釋說:“教堂的歷任主教,同時也是聖神教在此教區的樞機主教,均堅持將俸祿的十分之一用於教堂修建事業,還有諸多虔誠的信徒,修道者,各地主教的捐贈。除此之外,歷史上還有國王、領主、貴族等重要人物的饋贈,所以有些花窗會刻畫他們的形象或事蹟。還有各地的行業協會,市民社團等組織的長期捐款,這就形成了各類職業的勞作主題花窗。”

“所以說,這些玻璃花窗還是歷史研究的重要素材呢。”舒亞補充說:“而且,對於普通信徒來說,也能從這些描繪世俗的花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是的。聖神的關懷就像陽光普照大地眾生一樣,不會因人而異。”索倫微笑著點頭,帶領我們繼續前行。

可能是向東而行的原因,我感到室內光線似乎在逐漸變強,最初在西翼主堂感受的陰冷色調,開始有了一些暖色。

我望見西翼走廊臺柱和拱壁供洞形成的中堂內牆,似乎向前延伸到了盡頭。

前方的視野豁然開朗,那是一個宛如十字路口般的寬敞空間。聽索倫的介紹,那裡就是十字翼廊交界處的耳堂。正中央處由多級臺階壘起石頭底座,托起長形桌般的大理石祭臺。

“正午時分,當第一束陽光從穹頂之上落入祭壇之時,主教會在這裡主持儀式,為遠道而來的信徒們祝福。”索倫對我們說:“如有緣再來,可以感受一下。”

此時,我們恰好站在耳堂中空大廳的大理石地板之上。我左右環顧,能望見通往南北翼廊的寬敞通道,但南北大門處都樹立著高大的木雕屏風,可能是封閉了南北出入口。

我仰頭望去,看到耳堂四角方位的四根粗壯石雕主柱頂上,四道石肋相交拱起雄偉的蛋殼穹頂,那是比其他翼廊穹頂更大、更高、更壯觀的花骨型半圓頂。

耳堂穹頂中央石肋交匯之處,是一個面朝地板的倒立圓形垛臺,垛臺中心有孔,似乎正對耳堂中央位置的祭臺。不知孔洞直連耳堂外部頂上尖塔的通道中安裝了什麼光學裝置,但或許光線就是從穹頂中央處的空洞透射而入,再聚焦至祭壇。

我再看向祭壇面朝西翼走廊的地板上,刻畫著漪漣般的巨大圓形圖案,大圓套著小圓,像是螺旋般的迷宮。索倫沒有解釋這些圖案的意義,不知是何故而修。

只是,當我回頭看向西翼中堂長椅上的眾多信徒們,看著他們與耳堂中央祭壇之間所隔的圓形迷宮地板,再回首這猶如十字路口般的空間,忽然間似有複雜的情感洶湧而來。

迷茫嗎?

徘徊吧。

惶恐嗎?

冥思吧。

你,從何處來?到哪裡去?

又是這奇怪的聲音,彷彿直接在腦海中想起!我皺起眉頭,只覺心情變得很是沉重。而就是在此時,竟又有聲音彷彿至另一個世界中傳來。

你,為了什麼,到這裡來?

啊……

我幾乎就要當場喊出聲。我慌張地環視四周,依然沒有任何異象。

我看到舒亞和索倫站在一起。他們看著耳堂四角方位的主柱,正在交流著什麼。

我順著他們的視線望去,見到主柱的兩側輔柱均雕刻精美的石像,諸如傳教的聖人,吟唱的天使,審視的聖神等等,每尊雕像似有人身之高,立於基臺之上,相疊成輔柱隨著主柱通頂,甚為壯觀。

我聽到舒亞和索倫討論的一些隻言片語,知曉那就是最終審判之柱,但對於我們這些參觀者而言,也只是感嘆這座建於遠古世紀藝術品的巧奪天工罷了。

我見到蕾雅在不合時宜地發呆。她並沒有如舒亞那樣欣賞四角主柱的輔柱石雕,也未關注其他諸如小山般的管風琴、精緻複雜的巨型天文鐘等等同樣壯觀的藝術品。她就那樣平視著東翼走廊,凝視著東方盡頭的金黃色光亮,彷彿那裡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神蹟。

“蕾雅?”我看著她發呆的樣子,感覺很是奇怪,便小聲地呼喚著她。

“啊……”蕾雅小聲喊了一下,轉頭看向我:“抱歉,剛剛有些走神了……要繼續走了是嗎?那就走吧。”她說完就向著東翼走廊方向邁開幾步,竟不顧仍在觀賞中的其他人。

她看起來似乎沒完全清醒。於是,我趕緊跟上前去。

一會後,舒亞似乎注意到我們的行動,便也趕緊結束討論,和索倫一起跟上。

東翼走廊的空間構造近似於西翼主堂,但光線卻明亮得多,且越往東邊走,光亮越甚。

走在東翼側廊中,我看到東翼中堂位置樹立起三排高聳的木雕屏風,三面圍住一片寬廣的區域。那片區域面朝西南北的方向均被屏風擋住,讓從西邊走來的信徒和參觀者見不到裡面的景象。

我沿著側廊向東走去,經過那長長的屏風之時,能聽見從裡面傳出整齊劃一的吟唱聲。透過屏風連接處的縫隙,我還能見到裡面似有頗多人士在虔誠地禱告。

“那是唱經席。”索倫恰到好處地解惑:“本教區樞機主教正在帶領教士們做禮拜日祈禱功課,為免受外界影響,故以屏風間隔,僅留下東邊面朝半圓頂室聖壇的出入口。”

原來如此。

我一邊走著,一邊透過東翼側廊右側拱洞,欣賞著那雕刻精美的長屏風。

當我終於見著屏風盡頭之時,往東邊再走過幾步,再往西邊回頭一看,便能看見那敞開的唱經席出入口。

裡頭面對面擺放著幾排座椅。首排座椅即便從遠處眺望,也能見著精緻的木雕紋路。許多身穿黑色常服和白長衣的教士正在席位上低頭吟唱祈禱。中間位置還有一位身穿紅衣,戴著紅色小圓帽的主持人士。我僅能見到那位看起來身份頗為尊貴人士的背影,或許他就是這座教堂以及共和國都城教區的樞機主教。

聽索倫的介紹,那就是教士們日復一日所要堅持的功課,且耗時頗長。他們的身心都獻給畢生的信仰,自願進行各種辛苦的修道,堅信虔誠和恆心會傳達至聖神。與我所接觸的聖主教信仰不同,聖神教對儀式感的注重和堅持更加嚴格。

東翼側廊的左側同樣是由無數格玻璃花窗壘起的巨大牆壁,在陽光普照之下,散發出與西翼側廊完全不同的溫暖色彩。當我看向東翼中堂的盡頭時,頓時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

那是整體成半圓形突向東方的巨大空間,也就是索倫所講的半圓頂室。東翼中堂盡頭處是由十二主柱和頂上拱肋構成的巨型骨架,並鑲嵌上單片面積更大且更加壯美的玻璃花窗,由玻璃花窗壘起的巨牆中央,是如西翼主門口那般巨大的十二骨玫瑰花窗。

只是,與主門外冷酷的花窗不同,這邊的巨型玫瑰花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光輝和斑斕色彩,彷彿在暗示命運之輪的轉動也有溫情之處。

此時,陽光透過三面巨大的玻璃花窗牆壁,聚射至半圓頂室中央處的聖壇,灑下宛若聖光加持下的繽紛顏色,彷彿輝煌的彩色燈屋。面對如此神聖的光亮,令人感覺如同經過從西至東的苦行之後,終於到達彼岸的天堂之門。

“好美,好壯觀。”舒亞感嘆說:“好像四周全是閃爍著耀眼光芒的寶石一樣。”

“那就是聖典所提及的天堂景象。虔誠的設計師和匠人們盡他們的努力,用他們的智慧,以人世間的材料還原了聖啟所示。”索倫解釋說。

“真是令後人欽佩不已的藝術。”舒亞讚歎不已,接著便提起個問題:“索倫神父,恕我冒昧。請問,前方那臺階之上的地方就是聖壇嗎?傳說中大教堂所收藏的創世紀聖物,曾經恭奉在那裡嗎?”

“確實曾經如此,但如今已不在地上的聖壇之處。”索倫抬手指向半圓頂室兩側不起眼的地下室出入口:“若要瞻仰聖石,可從那邊的樓梯去往地下墓室。”

說到這裡,索倫便詢問起我們:“當然,也可以沿著側廊繞過半圓頂室,從對面側廊向西返回,可隨你們所願。”

聖石?墓室?

不知為什麼,我對與這座大教堂名字相關的聖物頗感好奇。但我也知道蕾雅相當牴觸這類略顯陰森的地方,於是便轉而看向蕾雅。

“蕾雅,你想去不?”我問了一聲。我想,如果不去,那原路返回後,說不定還有時間登上西門主塔去參觀。或許登高遠望又是另一番壯觀的風景呢。

蕾雅竟然很認真地思考起來。她略低著頭,露出小虎牙輕咬半邊嘴唇,彷彿在鼓起勇氣下決心。好一會後,她才抬頭看向我。

儘管她露出的笑容看似有些勉強,語氣倒是相當堅決:“去吧。”

這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不過,既然她已經同意,我便也點頭答應。我們形成多數票後,舒亞自然也沒有什麼意見。於是,我們的參觀路線便臨時加入了地下墓室之旅。

在索倫的帶路下,我們踏入下沉的石梯,很快便從明亮的地上來到陰冷的地下。

這地下墓室有著不亞於地上翼廊的面積,只是因高度所限,空間感與地上相比顯得特別壓抑。據索倫介紹,得益於能晶科技的應用,四周牆壁和側廊臺柱換上了能晶驅動的壁燈,讓這個地下世界多了不少暖色。看來,宗教建築並不排斥這些方便的現代技術。

我們現在的位置恰在東翼走廊的半圓頂室之下。

向西望去,能看到東翼地下中堂兩側臺柱和側廊外牆壁燈照耀下的道路,而在貼近兩側臺柱的位置還面對面擺放著數不清的石棺,沿著亮黃色燈光下的東翼走廊,一路探向漆黑的遠方。這座地下墓室恐怕比想象中更加宏偉和壯闊。

“從地下墓室這裡一直向西邊走,盡頭位置有通向西翼主堂的出口,跟東翼半圓頂室的兩個入口遙遙相對。”索倫介紹說。

“真是太壯觀了。”我不禁感慨一聲,想起早先在西翼主堂所看到的地下樓梯口。沒想到,在寬敞遼闊的十字翼廊之下,還有幾乎與地上對稱的地下室。聖石大教堂的建築規模和精緻程度真是遠遠超出我的想象。

或許,這就是聖神教所追求的境界吧,細節越精緻,信仰越虔誠。

相比富麗堂皇的地上建築,地下的整體空間顯得相對空曠,裝飾也素雅一些。

近在眼前的,是類似於耳堂圓形迷宮裝飾般的寬廣石頭地板,圓心由十二級低矮臺階壘起基座,恭奉著一具通體晶瑩碧綠的石棺,彷彿由整塊翠綠玉石精雕細琢而成。

“索倫神父,請問那裡就是放置聖石的聖棺嗎?”舒亞看向那座位置和造型顯赫的綠色石棺,小心地向索倫求證:“如果是的話,我們能走近些看看嗎?”

索倫微笑著點了點頭,像是在證實舒亞的猜測,接著便說:“可以走近看,但不能登上臺階觸控聖物。”

“謝謝您,索倫神父。”舒亞謝過後,轉頭看向我們:“伊珂,蕾雅,你們要不要也上前看一下?”

我也看向身旁的蕾雅。她從走下石梯之時就一直緊貼著我,眼神裡總有一絲揮散不去的緊張,也不知是什麼樣的執著戰勝了畏懼,使得她願意來到這座壓抑陰森的地下墓室。

此時,蕾雅只是默默地點了下頭,就當是回應了舒亞。她一直盯著前方的聖棺,雙眸中交織著複雜的情感,反而讓人讀不懂其中的意味。

於是,我們便踏上刻畫著漪漣般圖案的地板,徑直走近中心處的聖壇。

一步,兩步,三步,像是在朝聖般的步伐。

但是,我所知所覺的,卻只是因這沉悶空間所賦予的肅穆儀式感。若拋開這些外在的形式,似乎並未有精神上的深刻感懷。

是因為我本身就沒有虔誠的宗教信仰,還是因為我在聖主教的教會學校成長所致?

我們都已經站定在臺階前方。聽著舒亞和索倫的談論,我能大致知曉眼前聖物的一些傳說和歷史。據說創世紀之初,即新曆元年,聖神降臨人間及重返天堂的重要媒介便是聖石,也就是這座大教堂所恭奉的遠古聖物。

即使經過千來年的歷史變遷,雖然目前聖神教廷位於西邊的馮克帝國,儘管共和國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人民已轉為信仰聖主教,但碎石城的聖石大教堂仍是聖神教的聖地之一,見證了無數來此朝聖的信徒們。

但是,在後來的特殊歷史敏感時期,或是為了多方面考慮,大教堂在減少聖石祈禱儀式的同時,也將原本恭奉於地上聖壇的聖物轉移至地下墓室的聖棺。這座地下墓室最初設計用於存放聖神教的聖人石棺,但早在千年前,大教堂修建之初便打造了放置聖石的聖棺,並可能於黑暗世紀末期啟用了這座精雕細刻的聖石容器。

所以,正常來說,普通遊客是不可能來到這座地下墓室參觀的,便是信徒們也不一定都能如願朝聖。

我們只是學生,而且並不信奉聖神教。不知舒亞之前是如何跟教堂和索倫溝通的,竟能爭取到這次極為難得的見證機會。按索倫神父所言,一般只有在這裡潛修的修道者,遠道而來的虔誠信徒,或是擁有聖緣的人士,才有機會接近聖棺。

那麼,我們算是最後一類人嗎?真不可思議……

舒亞在對著聖棺讚歎不已。他已經完全拜服於眼前所見,且不乏讚美之詞,彷彿已沉醉於那創世紀神聖之物所展現的崇高光環。

蕾雅仍是默不作聲地看著聖棺。她不知不覺中已稍微站開一些,彷彿也被聖物所吸引。我依舊讀不懂她的表情,但看見她輕啟朱唇卻未發聲。

她……是有什麼話要說嗎?

我再次看向聖棺。是的,眼前所見之物甚為華麗,細節雕琢極其精巧,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罕見的聖物。但是,不知何故,我總感覺那只是精美的藝術品,若去除那美麗的外表,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內在之物。

也許,也許……就是少了“心”,是嗎?

所以,我感覺不到任何類似於靈魂,意識之類能在精神層面引起共鳴的情感。

我總覺得,這不是因為我本身就沒有宗教信仰的原因。在面對西主門之上以及東翼半圓頂室玻璃巨牆的玫瑰花窗之時,那巨型車輪般的造型,總會引起我內心波濤洶湧般的奇特感受,但在此處我卻感覺波瀾不驚。

要知道,這可是遠古的聖物,是傳承超千年的聖神教至高至聖之物啊,比這座大教堂的任何一處細節都更加傳奇和偉大。

這不合理……為什麼會這樣……?

難道我那時候只是遭遇幻視和幻聽?

還是說……?

於是,便有一種怪異的想法,彷彿在心中萌芽並快速地蔓延開來。

聖石,並不在此。

這難以遏制的胡思亂想就這樣蹦了出來,嵌入我的腦中,並激發起另一股突然的衝動,令得我幾乎就要當場把這句話說出來。

這簡直太失禮,太不當,甚至可以說就是在冒犯聖神信仰!

我怎麼會有這麼離譜的直覺?幸虧我還有理性,控制住幾乎要脫口而出的荒唐之言。

可是,我卻已經聽到那句令自己甚至有絲畏懼的話。

“聖石,並不在此。”

如此唐突的言語,就這樣毫無徵兆地響徹在地下沉悶的空氣中。在此時僅有四人在場的空曠墓室裡,即便是低音呢喃也顯得特別清晰,更何況是如此刺耳的言論。

啊?

我,我竟然自己說了出來?

不,不對……這不是我的聲音啊!

我尋聲看去,見到那聲音的主人,卻是面無表情地盯著石棺的蕾雅。

蕾雅的雙眼中沒有了往日的活潑神采,她也似乎沒留意到自己究竟說出些什麼話。

蕾雅……?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