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8章 順手舉報一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正在猶豫是不是給警察局打電話報案,忽然劉董開車來酒店,接張凡去趕宴,原來,警察局長設私宴招待張凡。

張凡看看時間只有下午四點,自己的機票是晚上十點的,中間還有時間,便跟著劉董去了小麗花連鎖餐廳。

局長今天穿的便裝,一再跟張凡解釋,上面不讓公款吃喝,今天他請客絕對是自掏腰包,請張凡不要有顧慮。

張凡暗暗笑了:你沒顧慮,我只帶張嘴來吃,有什麼顧慮?!

局長叫了一桌濱海市最有名的海鮮全席,叫了兩瓶白酒。

酒開一巡,局長對上次張凡幫助警察局破獲了老鯊犯罪團伙大案,一再表示感謝。

為了這個大案的破獲,省廳廳長在全省電視會議上特地點名表揚了濱海市警察局和局長,這使得他在全省同行面前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一回了。

張凡連忙說,這也是因為老鯊先對他下手,他不得己才反擊的,屬於自衛吧。

局長感慨地說,你自衛的同時,把我成全了。

張凡居功不自傲,並沒有趁機提出凌花的事,只是給局長滿上了一杯,看了一眼劉董。

劉董會意,假裝輕描淡寫地告訴局長,張神醫對凌花的事很關注。

局長心中明白,那個凌花是個美人坯子。他曾經聽下面的人彙報說,她關在羈押所,男看守們爭著上崗,爭著加班,就是為了能有機會多看她幾眼。

局長含笑點頭:“關於海凌的事,我們局領導會議上反復研究過,她在整個事件中,是一個受害者,也是受脅迫者。到案後,她能夠主動坦白罪行,對她,可以處以刑事拘留,不提起刑事訴訟,過幾天就可以放出來了。”

張凡便笑著說局長辦案精準。

大家又聊了一會兒,聊到了局裡的工作。

一提起工作,局長突然臉色陰沉下來,不經意地嘆了口氣,道:“做我們這行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年到頭,壓力太大。”

“怎麼,剛剛破了老鯊大案,局長怎麼又有壓力?”張凡問道。

“國家提倡環保綠化,我們濱海市是國家的綠化明星城市,名聲在外。沒想到,這兩年被一個系列損壞古木的案件給搞傻了。”

張凡心中一動,想到了東海散人。

本來正在猶豫著向不向局長舉報東海散人的事,舉報吧,擔心姜經理那邊會責怪張凡;不舉報吧,東海散人這傢伙也太猖狂了,張凡真是不忍心一棵棵珍貴的古樹被這小子給弄死!

現在,正好局長也提起此事,張凡不由得動了心。“局長的意思是說,濱海市發生過多起破壞古樹的事件?”

“正是!”

“大街上作案,按理說應該容易破案呀?”

“張神醫,你有所不知,我都快為這事愁死了。這是個系列犯罪案子,一直沒有偵破,也是我們局裡最頭疼的。統計起來,近兩年濱海總共發生過三十多起古樹被毀事件。”

“三十多起?莫非是團伙作案?”

局長搖了搖頭:“根據作案的手法來看,可以確信是一個人作的案。不過,此人作案手法詭秘,反偵查能力很強,我們得到的證據微乎其微。”

局長苦笑不己。

張凡看著局長,卻是露出了詭異的笑容。

局長見張凡笑容古怪,問道:“你笑什麼?你還能幫我破案?要是你真能像上次老鯊案那樣幫我忙,以後你在濱海地面上遇到的事,我保證全幫你擺平!”

局長現在是束手無策,不由得又對張凡起了奢望,想靠這個“神人”幫助他破案立功。

張凡扭看了一眼劉董。

劉董是天下少有的機靈人,馬上明白了張凡的意思,拍拍張凡的手,道:“張神醫,能幫就幫幫吧!大家都是朋友,互相幫助是本分。既然局長已經把話說下了,就不會反悔。再說,還有我呢,以後你找他辦事時他如果不幫忙你找我。”

明眼人都會看得出,局長跟劉董的關係絕對非同一般。

有了劉董這句話,相當於張凡得到了一個局面承諾,張凡不由得笑了:“局長,以後我在濱海,肯定有麻煩你的地方。不過局長放心,我不會讓你為難,可辦可不辦的事,我不會來找你。”

“見外了!張神醫,你嚴重見外!”局長呵呵笑了起來。

張凡跟局長碰了一下杯,道:“局長,我問你,案犯作案的手法,是不是用硫酸和漂白劑注入樹身裡?”

局長愣怔了:“對呀!這是我們的偵查結果!不過,我們對此絕對保密,只有專案組幾個人和局領導知道,並未向社會公佈,張總你是怎麼知道的?”

張凡含笑不語。

局長見張凡又賣關子,急得懇求道:“張神醫,你一定知道了一些什麼,你不要見死不救啊!這個案子對我來說,壓力特別大,就在半個月前,濱海市最著名的古佛寺寺內,北宋時期的老柏樹突然死亡。這棵樹是國家古文化保護發展局註冊在籍的歷史名樹,而這棵象徵著濱海市歷史的古柏的死亡,在全國引起了相當大的反應,很多濱海市民表示無法接受,紛紛要求警察局把案犯繩之以法,前天在市裡的議會上,有的議員指責我們警察局辦案不利,準備要向市長施壓把我撤換掉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凡微笑一下,道:“局長先別問我是怎麼知道作案手法,請局長先告訴我,局裡對這個系列的犯罪案子的犯罪動機是怎麼判斷的?”

“動機,”局長搖了搖頭,無奈地道,“我們請了各方面的專家,有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專家們一致認定,這個系列犯罪損人而不利己,罪犯一定是對社會有仇恨,用這個辦法來發洩對社會的不滿。濱海大學的一位學者,還為此寫出一篇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國家核心期刊上,聽說,他靠著這篇出色的論文,評上了正教授呢。”

“不談論文還好!一旦一件事情變成了論文,真實性就值得懷疑了。”張凡苦笑道。

“那你是怎麼認為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