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萬神窟內話萬古,天淵神碑道天機(第一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離淵火窟內有七道傳承。太清、玉清、上清、化龍、玄火、神策以及外道。

當初任鴻和雷雄來此,取走玉清、上清兩處寶庫,又把天龍窟內的龍宮取走。

眼下任鴻盤算,讓董朱取走“玄火窟”內的傳承。只是任鴻來到離淵火窟時,看到太清寶庫的禁法已經被開啟,裡面正有人接受太清傳承。

“竟然這麼巧?”任鴻掐指一算,大衍天盤剛剛運轉,便被一股力量隔絕。

“太清一脈的《太上九元執天策》?”察覺太清嫡傳在此,任鴻不便繼續追究。

他帶董朱過來,用的是本相。

想了想,任鴻隱去行蹤,對董朱說:“咱們弄咱們的,不去理他。你先去玄火窟煉法,一月之後記得去黑雲平原。”

董朱暗中施展左道巫術,心道:赫胥晨那家夥怎麼來了?

他因為某件事,不方便告訴任鴻,自己和赫胥晨的關係,以免被對方察覺某件讓自己心虛的事。

“等我把東西從星魔手中拿回來,到時候再說吧。”

董朱前往玄火窟,任鴻在門口盯了一會兒,沒有直接返還虎嘯關,而是走到第六個通道,萬神窟門口。

“神策法門號稱古老時代的修行體系。我在崑崙山見到一部《萬靈通神策》,不知這裡又有什麼傳承。”

手貼在萬神窟表面的流光神禁上,任鴻以萬寶如意神禁解開萬神窟封鎖。

一進來,周遭環境忽然變化,他陷入一片漆黑虛空。

任鴻當即垂下左手,一道白光升起,光芒頂端托起白蓮燈,照亮虛空。

旋即,無數道流光在身邊飛舞,凝聚諸多古神形象。在這裡,任鴻看到龍身人面的雷澤古神,看到日光炎炎的扶桑大帝,看到星光絢爛的鬥姥神母……

一尊尊古神演繹獨屬於自己的天地大道。而在這無數神聖中央,有三尊神威赫赫的皇者。

最中央者,為人身牛角的農皇。在他左右兩側,有先天陰陽乾坤道炁流轉,擬化兩尊朦朧模糊的神聖。

“農皇為人族祖神,在他身邊的二聖應該就是天地二皇?”

“三皇策?”忽然,任鴻腦中浮現一道資訊。然後他掃視在場諸神,相關資訊自動從腦海中出現:“《雷澤莽荒策》《九陽扶桑策》《坎元星母策》《九索弇神策》——”

當看到一尊女神手持天索,身後九光纏繞時,任鴻突然愣住:“這女神模樣跟弇妃姐姐好像!”

不,應該是容貌一模一樣!

“古神弇茲氏?是了,若弇妃姐姐也是古道君轉世,那麼這位古道君實質上是一尊古神?”

一尊尊古神演化神策,任鴻謹慎翻閱靠近自己的白澤神。

白澤體內,是一篇《萬靈通神策》。第一頁寫到:“天階三品,身化白澤,通靈萬物。”

再去看雷澤策,上面寫道:“天階二品,化雷澤之主。”

“九陽策,天階二品,九陽而成日君。”

“星母策,天階二品。”

“大力神策,地階三品。”

……

隨著任鴻翻閱古神演化的神策,漸漸理解神策體系的本質。

“神策體系只有五大境界,觀神、登天、聖胎、純陽、化神。其化神層次,等同赤書仙道的神相道君。但二者理念不同,至少現在不同。”

神策理念,是透過締結聖胎,將自身化為神明,成為古神之屬。而赤書仙道的合道,是以元神演化神相合入天地,自己化為和天地等同的道君,是一道之君。

“雖然二者一脈相承,但目前的赤書仙道立意彷彿更高一籌。有合道之法,亦有超脫之法。而神策理念只在合道,不見超脫……”

翻閱一陣子,任鴻突然往前走:“雷澤、日君、鬥姥這些神策都只是天階二品,那麼最中央的三皇策,就是所謂的一品吧?”

任鴻出手觸碰最中央的農皇,一篇《農皇策》出現在他腦海。農皇策,又名神農藥王書,裡面修行法門十分奇特。不用煉精化氣,只需吞服毒藥神藥即可轉化法力,而且此神策不懼百毒。

“那麼天皇策……”任鴻出手觸碰一側的天皇幻影,忽然一片白光從腳下升起。

眼前場景再度一變,任鴻出現在一座神殿內。

在這座神殿中,一尊尊神像羅列在大殿兩側,或莊嚴,或慈悲,而最中央有三尊平齊的皇位,乃天皇、地皇、泰皇之位。其泰皇最尊,在正中央。可眼下三座全部懸空,不見神人,更不見所謂的“農皇”。

“怎麼不見農皇位置?”

這不是任鴻的提問,而是他前面一位男子的問話,其物件也不是任鴻。

“怎麼又是他們?”看到前方兩個熟悉的背影,任鴻心下無語:“他倆連這裡都來過?”

右側,白衣少年道:“很簡單,在這座宮殿出現時,農皇陛下還沒出生呢。”

任鴻安心站在後面,觀看神殿回放的情景。同時,他盤算:“按照這兩位的年代,應該是兩千年前到一千五百年前之間?”

顓臾:“這座神殿極為古老,來自七千年之前的太昊帝紀。那時候,農皇陛下只是太昊帝紀的一尊古皇。”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打量眼前的神殿,少年驚歎道:“這座神殿我也是第一次進來。據傳這座神殿擁有太昊帝紀傳承,傳說神策體系的第一篇神策就藏在這裡。”

定海道人焦頊問:“既然這麼重要,你確定要把這座神殿交給那老龍?”

“給他就給他吧。”白衣少年嬉笑說:“反正他這太清護法不敢亂來。讓他看守這座神殿,回頭說不定還有人能找到那篇傳說中的第一神策。”

說著,少年走上三皇座,將一篇新的神策放入其中。

“當然,太昊九世已經過去,在這神農八世中自當以農皇為尊。農皇陛下的神策,也應該放在這裡。”

顓臾將《農皇策》放入三皇座,然後蹲下來在天皇座前寫下一行小字。

定海道人站在旁邊,突然問:“太昊九世?神農八世?我記得你說過,在農皇之前還有古人族。你就是……”

“人族有三紀。”顓臾打斷定海道人的話:“我知道你要問什麼。回頭你自己去天淵下看看就知道了。”

“天淵之下,有一老龜馱著神碑,上面記錄天道運化的規律。也昭示人族三起三落的天數。”

“我直接問你不就得了?”定海道人抱胸說:“難道,我放著你不問,還傻傻跑去天淵?那麼遠,我有病嗎?”

“嗯,有病,是呆病。”

顓臾懟了好友一句,在定海道人再度詢問下,還是簡略解釋:“太昊帝紀前,有古神造人,繁衍最初的人族。而依照古神之約,人族有三紀,即太昊九世,神農八世以及未來的軒轅七世。一紀歲萬,共計三萬載。”

“軒轅七世?”

“神農帝紀末,日入黃昏,有北辰星耀勝皓日,化軒轅帝入世降生。”顓臾淡淡道:“據我推測,軒轅帝應該也是太昊帝紀的古神轉世。而在這神農八世中也有身份,說不定就是你我認識的人。因為傳承二帝紀氣運,在神農帝紀後他會再興人道。”

太昊帝紀,神農帝紀?

任鴻聽到這有關人族興衰的秘聞,死死盯著顓臾:他到底是什麼來歷,怎麼知道這麼多?還有天淵,那又是什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