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 30000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26節30噸級的車廂,也別去管它們哪來的,張楠和夥計們是在尋寶,不是研究二戰歷史,沒去深究這些的必要。

但現在有個大問題擺在眾人眼前:隧道兩邊的出口是別指望再弄開,唯一能夠進入隧道的通道就是那條一百多米長度的通風井。

按照關興權的判斷,下邊的那26節車廂都應該是滿載狀態,少量還有可能是略微超載,這問題就大了!

至少750噸,甚至800噸以上的物資需要透過通風井運出隧道,如果靠人力背……

人人當牛使喚,一次打死了背25公斤,40人次一噸,那需要爬…

30000趟以上!

這需要花費的時間都懶得去算,一趟的時間、幾個人一起爬、一夥人連軸轉…

無論怎麼轉,那都會死人的!

要是一個人幹,就算把自己當機器使喚,那也至少都得搬個好幾年!

別指望靠人力,這會張楠看那個該死的略微傾斜式通風井極度不爽!

“要是個垂直的就沒這麼麻煩,一側弄上捲揚機,直接就能把東西提上來。

現在斜得是不上不下,靠底這邊還一溜的鋼筋臺階,根本用不了捲揚機。又不能把那些鋼筋全割掉,不然上下又會很麻煩……”

頭疼,很頭疼!

怎麼辦?

涼拌!

先吃飯,大冬天來盤麻油涼拌鹹蘿蔔解解膩,已經通知200多米外留在酒店的夥計送餐,後邊的車庫卷閘門一關萬事大吉,除了值班的,其它人聚在餐廳裡邊吃邊想對策。

天馬行空、各想辦法,想來想去基本上都是餿主意!

最後終於有了個稍微靠譜的,還是扎克想出來的,創意來源於阿波羅13號那次失敗的登月任務:據說在飛船出了問題後,地面上的工程師遠端實驗,幫助宇航員用能夠找到的工具和裝置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大問題,最後讓三名宇航員活著回到地球。

簡單一句話: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員來辦,但那些專業人員還不能抵達現場,遠端模擬出解決方案。

張楠拍板:“就這麼辦!”

這下一幫人餐後開始忙碌起來,測量通風井的長度、角度、直徑和內部具體尺寸,鋼筋扶手臺階的尺寸、大概的預計強度……

然後把這些資料報給紐約“聯合力量”就有自己的工程部門,給了一份。資料同要求還透過紐約發給了在智利的銅礦,那邊是傾斜式輸送機械實用和研究的行家。

就這麼些個條件,有民用電力供應,發電也行,你們就按要求設計出簡單可靠的輸送辦法出來!

一幫子工程師、技術員和礦山專家、救援代表在被再次提醒了保密條例後,按照要求開動腦筋搞發明。

保密條例只是預防,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是誰的要求、用來幹嘛,更不知道在哪裡用這玩意。

研究時間最多隻給48小時,之後要求各自快速做模型模擬試驗,然後如果可以,弄出需要的、可以拼接運輸的套件,之後運到指定地點交給總公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難壞了張楠等人的麻煩問題,這交給專業人員之後,沒想著德國這邊才過了晚餐時間,兩邊的工程師就都給出了類似的解決辦法,壓根用不了什麼48小時。

動力還是用捲揚機,因為需要提升的物品重量要求不高,保證在300公斤以下,體積也不是特別大,那就使用單側滑道,固定在通風井那排鋼筋扶手式臺階的一側。

兩邊工程師設計的不同只在於滑道圓弧的高度上,總之這設計是半斤對八兩。

這就行了,基本屬於皆大歡喜的結果:最後智利人的設計勝出,因為他們是礦山,在構成滑道的預製鋼板的安裝設計上要比美國工程師簡單,安裝速度也更快、更簡便,對安裝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更低。

之後就是智利的夥計們在礦山集團的五金加工廠裡開始忙乎,製造所有的套件,保質保量又要速度快,等到造完,就會有貨機前去接貨。

人就不用來了,把套件、安裝裝置和圖紙一道運過來就行。

等東西運到,那就是一幫子保鏢們中有點施工經驗的夥計的事。

感謝美國社會的高人工費,這幫美國來的夥計基本上都有很強的動手能力,搭個架子、擰個螺絲小意思,能用電錘、電焊的也不少。

沒辦法,一些手工活請人來幹的話太貴:美國社會別說窮人,很多中產階級家庭都有這個手藝,修修補補都是自己動手,高中課程裡甚至會開設修車一類的技術手工課。

至於華夏來的夥計,客串過建築工、修理工的也不是沒有,用扳手、榔頭的時候多了去了,基礎的修車能力更是人人都有。

馬克都當過建築工人,有同他差不多經歷的人還有好幾個,要把滑道搭建起來難度是有,但還難不住大家。

……

建造滑道套件需要時間,連測量資料都需要時間,張楠不會去管這些細枝末節,餐後同項偉榮、關興權一道進了隧道,加上個劉文棟和保羅先去看列車上的貨。

保羅和劉文棟先去檢視各節車廂內有沒有尺寸特別大的貨物:大體看了下還好,除了少量似乎是大尺寸的畫之外,其它沒有,至少沒有成噸重的雕塑。

也就隨便看看,連包裝都不拆,因為張楠說了:“尺寸太大的就暫時留在這,把上頭的入口再封上,這的東西跑不了。”

張楠自個同項偉榮和關興權到了最西邊的車廂,推拉式的車門被撬開後就這麼開著,下邊的劃軌都鏽了,推進推出麻煩。

車廂是木質地板,沒有多少朽爛,還算結實,裡邊碼放著一層層大大小小的各色箱子,至少大幾百個以上。

關老大把一個蓄電池照明燈往車廂門內一擱,手一搭就跳了上去。

這裡可沒站臺,一米多高,身手沒得說。

項偉榮也一樣,手一抓車廂門,動作都比得上鐵道游擊隊裡的那些哥們。

張楠沒他們倆的本事,略微費了點力氣才進入車廂。

關興權把照明燈提起來,放在靠車門對面的一排板條箱上頭,這樣看得更清楚些。

“西邊的好像都是金磚,東邊這半邊我們前邊撬開的幾箱都是金幣。

箱子大部分都是銀行的包裝,應該分過類,不過出廠貨就發現一箱,就那個雲上女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