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7章 轉攤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科留奇科夫同志腦子裡一長溜的問號,不過很快就釋然了:美國媒體業極度發達,老闆個人都有傳媒帝國,或許這兩年有人翻出了1988年里根訪問蘇聯時的新聞拿來炒作。

蘇聯沒了,獨聯體各國一團糟,主要繼承者俄羅斯更是自身困難重重,全世界的新聞媒體都喜歡拿這個開刷,只不過東南邊的媒體愛說“俄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西邊的那些不是幸災樂禍就是擺出副道貌盎然的救助者姿態。

新聞嘛,什麼亂七八糟的內容都有,有喜歡只玩最新爆料的,也有愛搞先後對比、分析當磚家的。

這其中有可能是老闆自己,或者其他人在這些“分析報道”附屬的照片中看到了那人,還有可能老闆在88年那時候的新聞裡就認出了那個老熟人。

老闆很神奇,有時記性超爛,但更多的時候記憶能力超強!

張楠同那位“聖彼得堡的灰衣主教”能算是老朋友這事,在核心圈子裡並不是什麼秘密,只能說眼神比較好。

灰衣主教,西方人的傳統概念裡大概就是能隻手遮天的人,而在蘇聯時代這名詞專門指米哈伊爾-安德烈耶維奇-蘇斯洛夫,一個搞掉了赫魯曉夫,主管蘇聯思想意識形態的人。

蘇斯洛夫在後世貌似名聲不顯,其實不少人說他如果不是80歲去世,能多活個10年、甚至五年的話,那蘇聯絕對不會垮、地圖哥百分百會被灰衣主教玩得渣都不剩!

可惜,他老死了,然後蘇聯這艘超級大船就跑偏了。

如今被稱為“聖彼得堡的灰衣主教”,那個前克格勃上校夠厲害!

這邊對於安德烈的驚訝,張楠才不會解釋自己是從網際網路上知道的,這會前克格勃上校不會理解20年後網路的神奇。

雖然這會網際網路已經有了,但連後世離不開的“網站”今年才剛剛出現、還未推廣,他哪能想象新世紀網際網路的包羅萬象、千奇百怪。

一個不去多想,另一個沒想解釋、保持神秘感,這就到了最近的攤位。

老闆是名三十餘歲的小個子俄羅斯人,這會正努力保持笑容,卻不知道該怎麼打招呼,看得出心裡壓力很大。

不大才有鬼了!

老市場這邊基本上都是俄羅斯人在做生意,誰都知道幾個月前市場易主是怎麼回事,這裡頭可死了不少人,新的這夥太上皇殺人不眨眼的!

今天臨時通知中午起封鎖老市場,還每家發了50美元的“誤工費”,很守規矩,但所有商戶們連電話都不能往外頭打。

安保力量更是加強了不知多少倍,比總統先生之前來這裡參觀時還要誇張,明顯是有重要人物要來的節奏。

果然,人來了,認出是那個電視新聞裡偶爾會出現影像的美國華人超級富豪,看著出場的這架勢,要是這個富豪簡單才怪。

市場的統治者警告過所有攤販,除了不能宰客之外,一切要同平時做生意一樣,要是哪個人出問題,從市場裡滾蛋那是一定的,至於還有沒有其它懲罰,各人自己去想!

實實在在的警告,不帶一點花哨。

然後,這位攤主耳朵裡飄進了人家的幾句對話:英文的,最近在這裡做生意基本上能來上幾句英文,賺錢需要,外國遊客爆發式增長。

“boss”,一幫子市場大佬的這個稱呼攤主當然聽得懂,這就更緊張了——全俄最大的黑幫頭子就在眼前,居然還是個華人!

這邊張楠也算見多識廣了,看到老闆和附近攤位所有者們的樣子,加上今天這封閉市場搞專場的排場,猜都能猜出因為什麼

不過也沒說什麼,下邊人的心意,犯不著給人家心裡添堵。

讓查理茲-塞隆同外甥在市場裡隨便逛,可這兩位還湊在自己身邊不走,或許認為這樣才比較有意思。

隨這兩傢伙,大概是認為跟著自己比較有意思——收藏技術哪家強?

答案就在眼前。

眼前這家是主要經營一、二戰紀念品為主的軍事主題小店,各種勳章、紀念章,還有鋼盔、防毒面具、刺刀、匕首、戰刀、望遠鏡什麼的擺滿攤面,兩側同點內側牆上也掛著不少,裡頭甚至還放著一臺蘇聯時代的一米對空測距儀和兩個炮隊鏡。

和攤主微笑一下,但沒說話,眼睛掃過攤面上的東西,之前安德烈說已經通知好東西都得擺出來,那這些開門做生意的就會將物品擺在攤面上最顯眼的位置。

這一眼掃過去各式勳章、獎章、紀念章讓人有點眼花,按照兩輩子轉攤買東西的經驗與習慣,先看大再看小,排除法、先不開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習慣,也是種難得的樂趣。

望眼鏡、相機這些自己無感,也懶得去看是哪個國家的貨色;

鋼盔、軍帽啥的都懶得去瞄一眼,自個基本就沒戴帽子的習慣,給連累的。

就注意到一柄儲存近乎完好、帶護手的沙皇俄國龍騎兵M1881恰西克騎兵刀和一柄二戰德國的青年團短劍還不錯。

附近還排著二十幾樣大大小小的刀具,不過都還套著刀鞘,過會再看。

冷兵器,男人都喜歡。

馬刀夠長所以顯眼,至於青年團的短劍,柄上的“萬字”有點扎眼。

既然都現在這排場了,張楠也懶得玩類似欲擒故縱一類的小把戲,也不用攤主同意,拿起長長的騎兵刀,抽刀出鞘。

刀面儲存基本完好,磨損很少,刃上也沒什麼缺口。

“什麼價?”

簡單的英語問價,攤主聽懂了,連忙道:“不貴,100美元。”

這位說得也挺溜,練過。

“嗯,是不貴。”

儲存的不錯,這價格是還行,這恰西克騎兵刀數量不大,到這會還有這麼好品像的也算難得,換成個普通西方遊客來,忽悠出個150美元的價來都不奇怪。

也沒去理會攤主是以美元報價,要是換個盧布數字,張楠都懶得腦子裡再去算匯率問題。

收刀,遞給正看那柄第三-帝國青年團短劍的外甥,道:“這個給你,你這個就別看了,這柄有點磨損,沒多大意思。

回頭我那有你挑的,二戰德國的軍刀基本都有。”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