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 漢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會是22號傍晚的7點多,距離張楠等人給開-封方面提建議也就才過去四天四夜、96個小時,案子就破了!

速度不慢,能算很快!

這會張楠正坐在帳篷門口,把玩一柄從其中一座單于墓內出土的漢劍,聽到這話,問道:“人都抓住了?”

劉成軍在邊上一張放著的帆布椅上一坐,笑著道:“其實昨天破的,到現在就抓了7個,去開-封的4名主犯都已經落網,69件文物全部追回。

有點險,其中54件都要往機場送,用其他外包裝偽裝空運,要是再晚上一天就到羊城了。

其他相關的同夥還有幾個在逃,很快就會發出通緝令,那邊就是再來個電話先感謝一下,還說要給獎金和證書……”

聽他說的起勁,很快就清楚了破案經過:案件偵破還算順利,“武大教授”就是“陳納德”,“買車”、幾次博物館踩點都露過面,在東京大飯店住的時間還挺長。

根據那三處工作人員的回憶,肖像畫專家給這幾個竊賊都畫了模擬像。

而在武-漢,疑犯有可能的居住活動範圍一圈,一群人加班加點按照戶籍、圈定區域內駕駛證登記地址篩選,一天不到功夫就找出了重點懷疑目標:駕駛員本就不多,而這會有汽車駕駛證,卻又沒有相對正規的工作單位、喜歡遊手好閒的人少得像熊貓!

熊貓不多,傳真過來的畫像中的其中一人又與嫌疑人照片有個四五成相像,錯不了了!

於此同事,空軍方面的調查也有了結果,車牌的來源被掌握。

無形的大網佈下,但沒有第一時間就進行抓捕,而是對嫌疑人和嫌疑人妻子進行了全面的監控,很快就鎖定了與其有聯絡的另外幾名嫌疑人。

然後…

在其中三名嫌疑人打算開車離開其中一人住處時收網,在車上就當場查獲做了外包裝掩飾的54件被盜文物!

立刻突審,其餘15件被盜文物也在其中兩名嫌疑人與其親屬家中分別起獲,但還是有同案犯暫時漏網。

不過那幾個中只是有人提前去了羊城,還有個是因為與案件無關的原因,前一天跑北方的東山省去了。

所有案犯全部落網只是時間問題,這下開-封警方再來個感謝電話,還邀請這邊幫助破案的同志和國際友人們在有空時去豫省、去開-封做客,警方做東!

不管會不會去,這就是個需要擺出的姿態,華夏是禮儀之邦,禮多人不怪嘛。

其實前兩天就來過感謝電話,張楠也接了,大家客氣客氣幾句,順便張楠還說了這事就不用按照事實宣傳了,他和他的人可不要這個功勞。

如果一定要做必要的宣傳,就將這些功勞給老專家們,還有給沒日沒夜連續奮戰的警察同志們就行。

他,怕麻煩。

……

沒有多糾結於那起幾千公裡之外的盜竊案,張楠如今對戴手套握在手中的這柄漢劍更感興趣!

這是一柄鋼劍,中碳鋼,甚至是接近高碳鋼成份的漢玉具劍!

配飾華美,木製上黑漆的劍鞘完整,甚至還有光澤!

全劍的長度達到了105公分,但劍莖只有15公分長度,上頭纏繞的麻線都還完整無缺!

這外形和上輩子21世紀仿製的那些個“漢劍”大不同,那些仿製貨的劍莖一般都要長得多、能雙手握持,明顯受到了小鬼子的日本刀造型的影響。

仿製“大家們”是在瞎胡鬧,真正漢劍,要長度一米二以上的超長劍才會使用可雙手握持的長劍莖。

至於一米左右的長劍同更短的漢劍,百分百是短劍莖!

為啥?

漢劍是軍隊用的,就算張楠手上這柄玉具劍是柄禮劍,將那些個玉質配件換成銅或鐵的,立刻就能上戰場破甲、把人桶個對穿!

要不在乎這些浮雕精美的玉配飾有可能破損,現在它就能殺人!

漢軍作戰,長劍是要同盾牌或可攻可守的鉤鑲配合使用,一般採用重刺擊的殺敵技術,根本不可能雙手握劍。

大規模軍隊作戰甲冑重要,盾牌一樣重要,又不是小鬼子的戰國時期,一幫三寸丁雙手握著打刀、太刀群毆。

沒盾牌?

你以為你是戰神級別戰鬥力爆表、據說有資格單挑、大部分時候在指揮崗位的呂布呢,還是趙雲?

張楠真是喜歡手上這柄劍,外飾精美,劍身寬度3.5公分不到點,結構好,劍身還是威嚴的八面體身,劍刃由寬變窄,在靠近劍尖部分有明顯收腰,造型看著就舒服。

這劍身收腰是為了減少劍身前部的重量,使重心後移,這和上輩子那些仿製的“漢劍”老喜歡重心前移、適合斬鐵釘的設計有非常大的區別。

漢朝的劍不是拿來做砍鐵釘、砍鉛絲表演的,要是重心太靠前,手痠。

漢劍在漢時軍隊中是拿來殺人地位,不是表演的道具!

使用時間還長,西漢早期就不用說了,西漢中後期直至東漢前期都是環首刀、漢劍並用的階段,到了東漢中後期環首刀才逐漸取代漢劍成為戰場主流。

有個問題:漢代鐵劍、鋼劍不都成爛鐵條了,張楠這個挑刺的傢伙還會有興趣把玩?

原因是這柄漢劍不僅僅劍鞘、劍莖部分儲存完整,連劍身上都幾乎沒生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八面體劍身是偏暗,但仔細看,都能看到劍身上流雲一般的花紋,這是百煉鋼。

至於如何能儲存下來,因為這劍外頭原本有劍匣,劍匣被放在棺槨內,大概是那邊區域的土質原因,那座墓的木製棺槨都還沒徹底腐朽完。

更重要的是:劍身被幾層細麻布裹著,而細麻布外頭包著厚厚一層應該是加工過的松脂一類的物質。

或許是某個漢朝皇帝將這柄玉具劍賞賜給了匈奴單于,而單于身邊的人不知道從哪個漢人那邊聽說來用松脂、蠟能防止鋼鐵鏽蝕,就用這辦法將單于的心愛之物給裹了起來。

今早才出土,張楠是要立刻看顏色已經變黑的樹脂殼子裡有什麼,那就給弄開:劍鞘一出來…

沒抓瞎,立刻往上抹橄欖油,至於這劍身,用的是保鏢們帶著的槍油。

是純粹保護鋼鐵不生鏽、保證潤滑的中性槍油,不是擦槍油,後者可是有很強腐蝕性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