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際會(8)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姬靈霜點頭應道:“大戰將近,傳令縱橫門集結。”張少英問道:“幾宗呢?”姬靈霜道:“你竟為縱橫門門主,豈可事事問我?”張少英若有所悟,隨即讓楊管家詔令縱橫門諸眾匯聚大堂。待縱橫門諸眾皆來,張少英即將急奏傳閱,一時驚聲四起。騷亂了一陣,碧影居士仲放說道:“以勢可定,當前須有決斷,救亦難,不救亦難。”陳之道說道:“正因如此,竟然要選擇,以在下以為,該救,竟然後有黃雀,縱橫門人力可擋數日無虞,保丐幫撤退,綽綽有餘。”草堂居士魏野搖頭說道:“這一戰下來即是殘局,且勝算不大,朝廷之人力,其變數都需考量。”縱橫門五門主,逍遙城五行之末,溫柔刀清清說道:“逍遙城失去了軍隊的屏障,諸宗將再無可棲息的安全之處。”二門主無涯應道:“置死地而後生,如此勇氣,正是武道的決心,沒有龐大的代價,又如何知曉朝武的殘酷。”身著紅衣,戴著帷帽的七門主沉聲說道:“這已非是值不值得救丐幫之事。但大軍催動未必即事,卻也不可被形事所矇蔽。“張少英朗聲說道:”一言一語只是浪費時間,直接的生死,人倫只能被遺忘。但這是朝武最終的目的嗎?臨事則議,議事則戰,戰則再戰,這樣的對局便是取勝之道?“面對張少英如此一問,諸眾若有所思,這樣的議事看似常見,然而縱橫門的潛力未盡發揮,行事當有改變。

張少英則看向左右二使,信然說道:“如今該是縱橫門左右雙使大展神威之刻了,本門將不做任何干涉。“說罷,張少英夫婦三人即不再語。這一刻縱橫門左右護衛使沉默了,卻只是一瞬間,揮手間,內侍抬來長桌,縱橫門左右雙使已開始書寫諭令。龍飛鳳舞之間,筆勢蒼勁,一道道諭令下發,所有注目皆在二人身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逍遙堂內,逍遙接到了縱橫門左使諭令。竟是整頓逍遙城百姓,辦妥隨時撤退事宜。作為逍網,侵蝕兩浙多年的逍遙城,其訊息遠較諸宗。接到了康玉大軍催動的密報,逍遙召集了逍遙三十六壇,七殺四使等待著縱橫門的諭令。儘管逍遙城並不算縱橫門下屬,但其一體已是不可分割。逍遙將諭令傳閱,逍遙堂內盡皆震動。逍遙說道:“自破城的那一刻起,逍遙城的永遠已是奢望,再勵精圖治,逍遙城也只是方圓百里,人勢五十六萬而已。為何逍遙城內駐不過十萬,餘眾皆在大隱於市?為的即是今日。“這一點逍遙城其實都明白,只是這一切皆是冷月痕自創立逍遙城起便已有今日算計,這樣的謀略,何其厲害?亦令人折服。不再猶豫,逍遙即令三十六壇即事,如此大事,逍遙城三十六壇運作起來卻是如此簡單。

一時間,逍遙城三十六壇諭令下發,除了吃的,所有的一切都不再需要,逍遙城有的是錢,失去的再買回來便是,這是逍遙承諾的。經歷了破城的逍遙城軍民對於這一刻的到來並沒有太多的吃驚。不是雜亂的吵鬧,而是軍民之間寂靜而相互安慰的支撐。逍遙城不只是一座城,更是軍民心中的精神支柱,只要逍遙城的信念不滅,有城主在,有何諭令他們都不會猶豫,這是無與倫比的信任。

逍遙接到縱橫門左使的第二道諭令,以逍遙城多年來聚集的戰船,已所需分八路集結東海。所有百姓皆遷往船上,不再下地。

第三道諭令,令副將李從舟領步軍一萬,策應城防司,內衛,內侍護衛逍遙城安頓事宜。

第四道諭令,令副將秦泰和領六千騎軍為先鋒,出城至天台山南面穩固陣勢,不可有失。

第五道諭令,令副將袁高領四千弓軍為左軍,策應秦泰和部。

第六道諭令,令副將葉水龍領四千弓軍為右軍策應秦泰和部。

第七道諭令,令平天上將軍邵甫為逍遙城外城諸路將帥,領步軍一萬出城策後,便宜行事。

第八道諭令,令雙尊掌領步軍一萬三千,總領軍事。

不過是八道諭令,逍遙一一過目,一一加印,驗字,下發。一時間逍遙城人員催動,大量軍隊從建侯門,北天門,大恆門,泰蒼門,東天門五門源源不斷湧出。如今逍遙城重新整頓了軍力,全城有三萬三千步軍,六千輕騎,八千弓軍,兵員達四萬七千眾,皆滿制。城防司,內衛,內侍作為維護逍遙城運作,雖不在戰力之內,卻可隨時參戰。如此龐大的軍隊,這是逍遙城自衛的根本。

而在縱橫門內,右使右子行對於分散福建,江南,淮南,三路各宗派則下發了不參戰,便宜行事之令,再令冥宗便宜行事之權。則以縱橫門八門門主為主力,各領本門精銳傾巢而出,飼機而作。左右雙使調令,張少英瞧在眼中盡是震驚,亦是佩服。原本擔憂如此聲勢浩大,但見雙使如此安頓自是安心不少。

秦泰和作為此戰的先鋒,當先檢兵出征,大量的斥候,以及消網開始了全力的投入。一封封奏報呈上,如雪片堆積而來,秦泰和是不怎麼喜歡這些的,他只喜歡打仗,這可苦了他身旁的參謀官。天台山與逍遙城相距極近,這之間有台州康玉的三萬六千禁軍,杜尚貴的三萬四千禁軍,還有孫應傑死後撥入南門的五千輕騎暫時駐紮在兩軍中間。而黃三的丐幫則在明州杜尚貴陣前七八裡的定山,尚三萬餘眾。泱泱十萬之眾,再以逍遙城萬眾,十幾萬人擠在一塊兒,熙熙攘攘,沿途的城鎮,村落更是惶恐不已,多人舉家逃入山中。

以邵甫在內的這五虎將之中,皆是文武雙全,修為極高的涵養之人,唯有秦泰和脾氣火爆。在逍遙城許多人看來,這樣的人與五虎將的稱號是極不相符的。但用冷月痕的話說,世上之事何來絕對的完美?絕對的勝利?倘若睿智的人都能打勝仗,那天下又豈會是如此模樣?三軍陣前,需要這樣一位勇猛過人,略帶愚鈍的將軍。於是在逍遙城五虎將中,秦泰和反倒是最受關注的副將了。

秦泰和性子雖火爆,卻粗中有細,不許吃虧。這次諭令沒有指示該如何做,也未言及便宜行事,無形中這是對武將絕對的信任。當前康玉大軍催動,意圖不明,探清虛實才是最重要的。伴隨著天際,器宗的百十架飛龍營弟子乘坐鳳舞翅翱翔九天,探視康玉大軍動向。身在天際,俯視著熙攘的人群,猶如螻蟻般渺小。同時也遇到了康玉大軍的策天軍,這是為了剋制逍遙城的飛龍營,尚有一千之眾,早在器宗合併之前便早已建立的。與飛龍營一樣,身在天際,其廣闊與便利讓各方都極為重視飛翅。然而飛翅的製造精藝,人員的訓練,以及精心的培養,器宗飛翅雖名動武林,卻非是那般容易便能成就的?

儘管秦泰和收到的訊息很快,但逍遙城一直為戰備之勢,撿兵出征更是手到擒來。但康玉大軍當先催動,離黃三駐地不過十餘里,離杜尚貴營地雖有十餘里,卻皆是群山阻隔,不需扼守。逍遙城離黃三營地卻有四十裡有餘。當前方飛龍營傳回訊息,康玉此次大概調動了兩萬八千步軍,餘者皆是留守大營,分三路向丐幫大營急速奔行,意圖再明顯不過。然而丐幫真的只是烏合之眾嗎?為何康玉大軍一催動,縱橫門即是如此熱烈的援助?甚至都無人反對,這是秦泰和不明白的地方。知道了康玉大軍的動向,秦泰和一番思慮,即下令大軍向西北面衝擊,攻擊康玉的西郊留守大營。

逍遙城的軍隊與兩州的軍力相較,官府的兵力歷年來雖有增長,卻都在明處。康玉剩下的尚有六千騎軍,還有駐紮海外的四千舟師神通軍。逍遙城的軍力朝廷雖清楚,但逍遙城潛力極大,相差萬眾這是朝廷所料不及的。康玉屬下有十六路軍都指揮使,分三路進擊,步軍十二路軍都指揮使皆出動,左路地勢開闊,有六軍都指揮使,中路乃山間小道,有兩路軍都指揮使,右路則有四軍都指揮使。

朝廷的軍隊雖然強壯,士兵不受更戍,但這些軍都指揮使因軍權較大,朝廷已很少設立這一職,故而康玉的軍都指揮使除了幾個熟悉兩浙的,餘者皆是受更戍的戰將。秦泰和大軍湧向西郊大營,策天軍很快將訊息傳到了中路軍康玉手中,康玉卻並沒回應,仍舊下令進軍。康玉如此龐大的催動自是引起了明州杜尚貴的注意。作為一州鈐轄,掌領如此眾多的軍隊,分身乏術,民政早已由通判掌領,他們則常駐軍中。杜尚貴當即召集軍都指揮使,幕僚議事,卻不知康玉如此用意何在?他們可未接到甚麼諭令。於是杜尚貴遣其子杜夫讓領所部騎軍兩軍都指揮使五千重騎前往探視,便宜行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