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豪情壯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天早上,柳氏一反常態地沒有在雞鳴前就起床織布,等到後院的公雞開叫了,才匆忙起身穿衣。

還未收拾妥當,窗戶就被不客氣地叩響了。

“日上三竿還不起,等我做飯不成!?”

劉阿婆看著門窗緊閉的二房,一張黑瘦的冗長臉拉得老長,一個個都是懶婦,大好的光景不織布,儘想偷懶!

“阿孃,已經起來了!”劉千里忙答應一聲,趕到外間推窗一看,外面還是灰濛濛的天,不由說道:“這天剛亮,來得及做飯!”

一聽兒子這句,劉阿婆一張臉越發黑沉了,心想真是娶了媳婦忘了娘,一句媳婦的不是都說不得,當下狠狠地瞪了一眼二兒子,就朝窗戶裡大聲催道:“老二家的,你大伯吃了朝食還要趕去縣裡,莫誤了他的大事。”說罷,看也不看急忙趕出來的柳氏,轉身就往正房回去。

看著已背身走開的劉阿婆,柳氏輕嘆了一聲,立在窗前對劉千里道:“我得趕著做朝食,今天就你給阿星穿下衣服了。”

劉千里握住柳氏的手,感慨道:“惠娘,辛苦你了。”說完,又退後一步,拱手向柳氏長揖一禮。

柳氏避過身,柔聲道:“有郎憐惜,妾不辛苦。”表白回應一番,知再不可耽擱,也不多言語,便匆匆出了房門。

穿著裡衣,剛出裡間的劉辰星,不偏不倚正好看到這一幕,當下不由感慨,時人感情真是豐富外放,一點都不吝嗇表達。

不過現在可不是感慨的時候,她現在外表雖只有五歲,可內裡卻是二十好幾的女性,哪有讓父親穿衣服的道理,忙趁阿耶反應過來前,跑回裡間自穿衣服。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柳氏即使廚藝再好,在青黃不接的三月頭,做出的早飯與昨天的晚飯無甚區別,還是野菜湯配野菜蒸餅。

大概昨晚有幾枚鳥蛋下肚,對於千篇一律的早飯,劉辰星還是吃的津津有味,沒辦法,不吃就沒得吃了,填飽肚子還是很重要的。

大伯昨晚應是得了一筆錢,一會兒又要去縣城,完全可以瞞著眾人改善伙食,早飯挑挑揀揀把雞蛋吃了,又喝了一兩口野菜湯,至於三個野菜蒸餅則一口也未吃,直接分給了王氏娘三,便春風得意地和三叔同路一起去了縣裡。

春耕還要幾日,但農具得準備起了,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農戶人家再沒有比農具更重要的傢什了,平時都是和糧食像寶貝一樣被劉家老兩口鎖在西廂的庫房裡。

大伯和三叔走後,劉老丈便帶著她阿耶提前檢查農具,該修的修,該補的補,以備春耕之用。

織布是農婦的主要勞動,劉阿婆則帶了三個兒媳婦織布,做些針線活計。

劉寶兒自視甚高,加之王氏成天灌輸她是要嫁到縣裡享福的,是以一貫不耐煩織布,常以陪胞兄劉青雲學習為由,在房屋裡躲清閒。不過昨日劉老丈發話了,小安氏唯恐劉寶兒繼續佔了自己兒子學習的機會,硬是不讓劉寶兒陪胞兄學習,劉寶兒只好忍氣吞聲地跟著學織布。

大堂兄劉青雲在大伯的書房自學,劉辰星對紡織也無甚興趣,更不想和三房還在流鼻涕的三個小堂弟玩,就一個趁柳氏沒注意的當頭,便和以往一樣跟著自家親阿兄放牛去了。

這時一頭牛大約要3200文,可以耕種十年。按大齊的物價,1文可以買三個雞蛋,30文能買一隻雞,500文得一頭豬,可見一頭牛對於大齊的農戶而言,當是一筆不菲的財富,尤其是牛還可以耕地,其作用更是不小。

劉家這頭黃牛,是四年前劉家父子四人一起從縣城買回來的,一回家就由年僅五歲的劉青山負責每日放牛吃草,一人一牛對彼此熟悉的很。劉辰星沾自家阿兄的光,和黃牛也是頗有交情,一出劉家大門,就十分輕鬆的騎上黃牛,身後還有阿兄護著,在牛背上可是騎的穩穩當當。

放牛的地方,在村口河對岸的山坡上。劉家住在村口第三家,黃牛載著兄妹倆沒走幾步,就到了小河邊。

度過了漫長的隆冬,終於到了陽光明媚的春天,貓冬了好幾個月的村民,紛紛走出了家門,小孩在波光粼粼的河邊嬉戲,婦人趕在春耕之前忙完家務,正三三兩兩的在河邊“梆梆”地錘打衣物。難得河裡還有一葉扁舟,正有鄰家阿伯帶著幾個小兒打撈魚蝦。

看,多麼和諧美好的鄉村景象。

再看四周,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正是自古流傳下來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俗語最佳寫照,怎麼就這般貧窮落後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劉辰星感嘆著騎在牛背上,穿過木橋,來到河對岸的山坡上。

抬頭看天,見日頭早升到半山腰了,兄妹倆趕緊從牛背上下來,放牛自去吃草。

正是一天之際在於晨,孩童期又是學習的最好時期,兄妹倆豈能辜負這大好時光?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劉辰星坐在自己的老位子半山坡邊,俯瞰著坡下的村莊,振振有詞地揹著她每日必誦的孩童啟蒙教材《千字文》。

雖是不同的時空,但神奇的擁幾乎一致的歷史軌跡,更有一樣的啟蒙教材。至於後世最熟知的《三字經》,反正現在還沒出來,而在天朝的歷史上,也是到宋朝才有的。

“舅父說,科舉一途,書法、背誦、策論缺一不可,其中背誦、書法需每日不綴反覆鞏固。你背誦沒問題,當可以習字了。”見小妹流暢地背誦完《千字文》,又開始出神發呆,一旁練字的劉青山提出自己的看法。

聞言,劉辰星不再感慨兩個時空的出奇相似,轉頭看向在一塊平整的石頭上,用阿耶拿兔毛做筆鋒、竹子做筆管的自制毛筆,沾清水練字的阿兄,心中讚歎阿兄學習不易,卻還如此刻苦用功,當下站起身,一派義蓋雲天道:“阿兄,阿妹雖不能科舉,但也不能當睜眼瞎!我今年定要掙一筆大錢,就給阿兄買筆墨紙硯,然後我們兄妹倆一起練字!你當大官,阿妹我當才女!”

劉青山無語,不知自家小妹怎麼突然發散性地說出這樣一番語,不過當了五年的親兄妹,他倒是習慣了劉辰星時不時冒出一句不著邊際的話,而且大官兄長,才女妹妹,確實是一件美好的願景,劉青山不由下意識地附和道:“好,我今年便要進學了,就等阿妹給我買筆墨紙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