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傍晚入宮的群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就在西方的天空還是一片紅燒雲,劉辰星一家不受外面旱情影響其樂融融共進暮食的時候,大明宮紫宸殿燈火輝煌,三品以上的紫袍在職文官幾乎都在,深緋色、淺緋色的五品以上相關在職官員更是擠滿了。

晃眼一看,若不是天幕已經暗了下來,還以為現在是早朝廷議現場。

然而現在已經是傍晚時分,長安城各大城門,城裡一百零八坊的東南西北四道坊門,皇城、太極宮、大明宮三座象徵天下權力的宮門,都早在宵禁鼓聲下相繼關閉。

長安城有嚴格的宵禁制度,不是死人這等大事,別想宵禁後進出坊門,更別說需要女皇諭旨或者禁衛軍才能開啟的宮門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也就是說,現在還沒有離開大明宮,大家也別指望今天還能離開皇宮回家了。

估計有了通宵加班,第二天直接在宮裡上早朝的覺悟,一班三品大佬和五品高官們都有志一同地耐心耗在金殿內,當然也是現在大臣比後世明清的朝臣待遇好,現在的朝臣們就是早朝都可以坐著上,這會兒不是嚴肅的早朝,他們更是一人一坐榻坐著議事,自然要松活許多,長時間耗在金殿也能撐下去。

國家大事再重要,女皇的龍體事關社稷,同樣是一等一的國家大事。

眼下已是要掌燈之際了,女皇畢竟年事已高,又手握天下大權,免不得有幾分想求長身不老之心,這在歷代帝王中,包括歷史上有名的君王都有不少,諸如秦始皇求仙的故事就耳熟能詳,女皇即使頭腦清醒,知道這個世上沒有什麼長身不老之事,心裡仍多有嚮往那壽星翁,自是注重保養自己的龍體,該用膳時不能耽誤,進食晚了不易消化也不行。

是以,女皇現在並不在金殿,離開用御膳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女皇從還是皇后的時候,就開始代沈氏高宗皇帝處理政務,至今掌權已長達三十年之久,君臣多年對彼此還是瞭解的。

一班大臣趁著女皇離開用御膳之際,在金殿外的廊下囫圇用了一頓廊下食,估摸著女皇要回來的時候,就提前回了金殿。

沉默了一時,又到底不是早朝那樣嚴肅的庭議,今日發生的事又頗大,怕是朝堂大地震也不為過,為官者又多追求一個穩,這樣明顯風雨欲來山滿樓之前的平靜,不覺叫人心思起伏,頗有幾分坐立不安,漸漸地也不知從誰開始,金殿裡開始小範圍議論起來。

“聽說太倉的糧食有問題,魏王今下午就開始負責調查了。“

“太倉管理嚴密,怎麼可能有問題,若是有問題那就......”話未說完,一片驚駭,下意識止了話。

“太倉資料冗長,不是一下就能查出來的,所以可能是我等誤會了。”

“應該是我等想多了,魏王現在還在聖人左右,多半是配著用膳,畢竟聖人憂國憂民,如今大旱,聖人胃口多有輕減吧。”

……

“聖人至。”估計沉默了太久,眾人沒談上幾句,只聽殿外有遠及近傳來一聲聲太監的高呼。

霎那,金殿內一片鴉雀無聲。

一眾大臣忙不迭神色一正,從垂腿而坐的坐榻上起身,神情恭敬地面向大殿正中,拱手低頭,恭候女皇聖架。

這樣恭候站了大約半刻鐘,才聽到有腳步聲踏進大殿。

左右千牛衛開道,宮女太監捧著香爐、盥盆等物緊隨其後,最後才是又一隊宮女太監舉著御扇、簇擁著女皇姍姍來遲。

女皇跟平時一樣,左手搭著陪了她幾十年的御前大總管黃安,右手邊略後的地方伴著內舍人歐陽子衿,再其後還有沈仲夷、魏堅等五位官員跟隨,若是劉辰星在場,必然知道這五人就是今天下午來史館藏書館問資料的一波人。

女皇目不斜視,看也未看大殿兩側恭迎的臣子,緩步走到御案前的龍椅坐下。

不是早朝,又是傍晚了,沒必要聽什麼萬歲之言,女皇直接隨意地開口道:“眾愛卿平生,都入座吧。”

這幾字是對恭候的臣子說的,也是對沈仲夷等五人而言。

“謝聖人。”眾人依言而行,在御案前的左右坐榻上相繼入座。

女皇鳳眸微眯,依舊威儀的目光逐一掠過在坐的大臣,聲音也一貫不變喜怒,道:“眾卿都是朕之股肱之臣,為朝堂維繫穩定的朝臣。朕連夜講你們招你們入宮,有什麼事,你們應該已經有耳聞,從被召入紫宸殿到現在已經有一個時辰了,也當有討論一二,現在有什麼想法就說吧。”

崔相為百官之首,這個時候少不得由他代為開口了。

“近十年間,四夷歸服,財貨豐盛,市井便利,我朝乃國泰民安的興邦之勢。此,多有奈聖人之英明,聖人內修德政,廣開言路,整頓吏治,尤其獎勵農商,發展經濟,恩澤萬民,從永安年間全國三百八十萬戶發展至今人口達六百十五萬戶,幾乎增長一倍,百姓富足,天下皆糧倉也不為過。”

永安年間,是女皇夫婿沈氏高宗皇帝執政期間。

女皇登基之初,雖對沈氏皇族多有忌諱,但對沈氏高宗皇帝還是承認的,生辰忌日皆有表態,故崔相提及沈氏高宗皇帝後並未惹女皇大怒,能繼續言之。

“是以,如今大旱四月,朝廷官倉當能以賑之,即使關中太倉、官倉皆有貓膩存在,也還能移粟移粟就民或移民就粟都可,但當務之急還是當穩定先前局勢,畢竟大旱乃在關中,在京畿之地。”

有了崔相開口,開啟了局面,自有人接下來開口。

門下省侍中周元庸道:“催公所言甚是,關中不能亂,長安更不能亂,當以救民安民為先。“

門下省侍中,為門下省最高長官。

這一開口,等於中書省和門下省等有發言了。

尚書省僕射陳典道:“聖人曾道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裕。故聖人令‘田疇墾辭,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是以,臣雖附議崔公和周公所言,卻以為如若長安官倉有誤,亦當與賑濟並行,有過改之,同樣是安民之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