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小人物的生活智慧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生存法門。

他們靠天吃飯,大多數一輩子在貧困線上掙扎,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智慧,他們的閱歷,讓他們自有一套生存之法。

這個時候讀過書的人,是極其少數的,幾乎以說是鳳毛麟角。

劉千里運氣好,不說多有學問,可也能認不少字。

妻子當了十年的村學先生,夫妻倆朝夕相處,彼此互相影響著,劉千里是一個根正苗紅的莊稼人,卻也不是一個完全不通文墨的粗人。

所謂讀書使人明智,劉千里膽大心細,又在外面擺攤做生意十來年了,擁有較一般農家人更開闊的眼界和知識,他有著讀書人的從聰明和小商小販的精明,還有底層小人物的生活閱歷,這讓他能很快察覺世道的變化,對未來有一定的預見性。

他們來長安的時候,並沒有帶任何糧食,劉千里能在長安糧價一天一個樣,又限購的情況下,還存下了一家子大半年的糧食,與以上這些分不開。

農家人的習慣,家有餘糧心不慌。

初來長安,人生地不熟,家裡採購不可能讓女人們來,劉千里身為大家長,自就負擔起家裡的米麵油等各項糧食採購,何況兒子硬要給生活費,女兒又有俸祿米來回拿,雖不向兒子一樣每月交生活費,卻也每月變著法子給他們孝敬錢,他自是要負責購買上。

他們四月最後一天抵達的長安,那時距離長安最後一次下雨,已經整整一個月了。

常年在地裡忙活的老農應該知道,在關中一帶,大約農曆三月底四月初這個時間段,小麥進入揚花灌漿期,這個時候土壤需要充足的水分,確保小麥“吸漿”水分營養充足,小麥顆粒才能飽滿,小麥才能豐產。如果這時小麥地乾旱,也就自動加速了小麥根部的衰老,即使澆地,因小麥根部已經衰退,吸肥能力喪失,即使能吸收營養,也是非常有限的,這就直接造成小麥減產,質量嚴重下降,顆粒很秕。

他們到時,芒種剛過,這一年的冬小麥產量減產,關中地區的糧食價格自然有所上漲。

關中地區又多頻發乾旱,不然也不會有洛陽宮的修建,每到災年天子就率領文武百官到洛陽就食,在沈氏高宗皇帝期間,曾數次因為關中饑荒到洛陽就食。

在女皇君臨天下之後這十年間,關中地區趕上風調雨順,即使偶爾遇到天災,都還不算嚴重,不需要到洛陽就食。

但是商家嗅覺靈敏,尤其是長安本地的商家,經歷過沈氏高宗皇帝年間關中大旱到洛陽就食這一段舊事,眼見夏收欠收,老天一直不見下雨,就有了關中可能又要大旱的準備,於是開始不動聲色或囤糧,或漲價......等等一系列手段。

劉千里初來長安發現糧價如此之貴,可謂貴得離譜了,再是長安物價高,也高不到這樣,一斗米要三百文。

心裡有了疑惑,又是擺攤做生意多年的人,早沒了莊稼人初到大城市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抹不開臉的情況,多走幾家糧油鋪子問問價格,再一張口問問以前的價格,發現以前糧價最貴也不過百文以上,心裡就有底了,憑藉老莊稼人的經驗,抬頭望望火燒火辣的烈日,就隨意找了一個看上去還好說話的攤子上買胡餅對應午食,就正好跟著套近乎,一口帶著濃濃地方口音的官話感慨道:“這天氣太熱了,下場雨就好了,不然這胡餅乾癟癟的,都快吞嚥不下去了。”

劉千里還是會找人。

胡餅一個胡字,說明從西域傳來,在長安最不缺就是白皮膚高鼻梁的西域手藝人攤胡餅。

估計也是對這樣的異域人心存了陌生,才找了一個不起眼的五十多歲的老丈胡餅攤子問話,對方看劉千里是食客,也免不得閒話家常幾句,“誰不盼著下雨啊!?我記得上回下雨還是三月下旬的時候,這轉眼都一個多月了,還不見下雨,可怎生是好哦......“

攤餅老丈後面說什麼話,劉千里已經不大聽得進去了。

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怕什麼來什麼,還真讓他料中,這是要旱了。

又聽得最該下雨的時候沒有雨,劉千里也一下知道今年關中的小麥必定欠收。

然後他又發現因為女皇在位這些年,風調雨順,過了這麼多年的安穩日子,即便是有意囤糧的糧商,他們其實還都很樂觀,認為也就是小打小鬧的旱了一下而已,雨肯定還是要下的,畢竟這才一個月沒下雨而已。

劉千里沒有這麼樂觀,主要是家中無糧,他這個老莊稼人心慌,於是才來長安不久,趁著米價還三百文一斗的時候,就先買了五石糧食。

一石等於十鬥,五石就是五十鬥,整整大約現在的六百二十多斤糧食。

這時的古代和現代一樣,城裡人一貫不喜歡存糧,米麵這些主糧最多存上一個月便罷了,遇上那家裡人口多的,家庭主婦又多空閒,甚至一個月的糧食都不會存,就買三四天的口糧,吃完了再買就是,反正方便。

店家見劉千里一下買了這麼多口糧,劉千里又抹得下面子講價,一斗糧食還給少了二十文,一共花了十四貫在錢,這才以前老家得時候根本想的不敢想,十石糧食十四貫,簡直就是天價了,許多農家幾口人一年到頭可能都掙不到十四貫,這長安真不是一般人能呆得下去了。

花了大價錢買了這麼多糧食回去,有人看到了,少不得嘲笑兩句,大意說現在糧價這麼貴,還這樣買糧食,不是傻了是什麼?萬一轉眼下雨了,緊跟著秋收一來,糧食價格自然就要降下去。

劉千里也這樣考慮過,但還是那一句話——家有餘糧心不慌,四十來年的莊稼人習慣改不了,再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此用他們夫妻的積蓄花大價錢買了這些糧食之後,劉千里就緊迫地開始擺攤子,總要有營生,不能坐吃山空。

長安生活太不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