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里之外的安家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農曆三月三,女皇在長安大宴群臣。

這一天,不僅帝都是“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遠在千里之外的安家村也是一派戲水之樂,畢竟今日可是全國三大節日之一的上巳節。

《周禮》載:“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

祓除,就是到水濱去洗濯,去除宿垢,同時帶走身上的災晦之氣,有祈福的意義。

中古時期的人是很迷信的,出門要占卜問期,人生病時符比藥重要,三月上巳的祓除活動豈能不參加?

又農諺道: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驚蟄到現在早過了旬日,春耕播種的農活也一直忙個不停,正好趁了這祓除戲水的節日,鄉親們也歇上一歇。

安家村的村口有河流過,河邊青草茵茵,河裡魚蝦肥美,是洗濯嬉戲的好地方。

農家人過日子最是精打細算,會當家的主婦們,想著今日全家都要休息一天,幹活少就經餓,於是早上這一頓朝食不免有些苛刻。

又黑又硬的野菜蒸餅少不了,再來一碗野菜粥,清湯寡水的一碗粥,可憐兮兮地飄著幾片爛菜葉子,一碗粥喝到底也嘗不到十粒米。

吃了這樣寡淡的一頓,家裡的男人們和淘氣的小子們,都憋著一股兒氣,想在村口祓除時撈上一條大魚,也好回頭打打牙祭,再不濟抓些河蝦螃蟹,多少也算是一個葷腥。

生恐去晚了,村口河裡的大魚被別人逮走,太陽才從東方升起,就有好些個莊稼漢脖子上架著三四歲的小童,周邊圍著幾個大點的孩子,則在家裡女人們的吆喝下,大部隊地往河邊陸續走去。

等到日上三竿,河邊的草坪上已盡是扎堆的男女老幼。

放眼望去,上百人該有了,幾乎全村出動。

老劉家就住在安家村村口,佔著地利之便,劉阿婆一大早就催著劉老丈趕緊去佔個好位子。

老妻劉阿婆是個會持家的,他們老兩口相扶持過了近四十年,如今隨著兒子孫子們相繼長大有了自己的小家,他是越發能體會到什麼是少年夫妻老來伴,對於劉阿婆這個老妻,劉老丈越發看重。

聽了老妻的話,劉老丈清早太陽還沒升起,就拿了兩個小兒拳頭大小的野菜蒸餅,提上一個等著裝魚蝦的水桶,還有一根簡易的竹魚竿就趕緊去河邊佔位子。

在春季一般情況下,魚兒都會在水域的上游聚集,然後隨著水裡溫度不斷升高,魚兒就會往中下游移動。

劉老丈是一個老莊稼,對農事一門清,自然就在河上游找了一個好位子蹲點,然後把昨兒就挖好的蚯蚓綁在魚鉤上,就耐著心釣魚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也不知道今兒是怎麼回事,從第一個來到河邊,到現在全村都到河邊了,他愣是一條魚也沒釣上來。

劉阿婆性子急,眼看村裡的漢子,還有那伸手靈活的十幾歲小子們,挽著褲腿,也不管春天的河水還有些冷,就一個又一個跳下去撈魚,別說親自下河就是不一樣,一會兒的功夫,就好些人撈了大魚上來,劉阿婆看得眼睛都要急紅了,

“老丈,你怎麼回事!?大魚都要被撈完,你再不釣條魚起來,阿婆我還怎麼燒醃菜魚!?”

說時,劉阿婆還急地從草地上站起,直跺腳。

成天都是寡淡無味的野菜蒸餅,聽到老妻的拿手醃菜魚,劉老丈不由咽了咽口水,乾癟的肚子還不爭氣地“咕咕”一叫。

民以食為天,想到能改善伙食,也是實在受不住了,劉老丈心下一橫,終是把手裡的魚竿一扔,坐在草地上一邊挽褲腿一邊道:“哎,你別緊著說了,我這就下河去逮魚!”

劉老丈手腳利落,話才一說完,就挽好褲腿要站起來。

劉阿婆卻一下更著急了,道:“老丈,你做什麼呢!都上六十多的人了,還下什麼河!?還有你前幾天春耕時腰閃了都還沒好全,萬一在水裡又滑了腳——”

一句話還沒說完,劉老丈起身過猛,腰桿似乎又閃到了,當下就躬著背直不起身,嚇得劉阿婆趕緊上前攙扶道:“老丈,你沒事吧?可別嚇阿婆啊!”

村裡的年輕人都下河洗澡逮魚去了,留在岸上的都是洗衣洗髮的婦人帶著小孩,還有六七十歲的老翁老嫗。

劉家老兩口旁邊的村鄰,和劉老丈到底是多年的老鄉親了,他也在一旁釣魚,將劉老丈的遭遇看在眼裡,心裡感慨之下,不由勸道:“劉老丈,你家老大也是要四十的人了,大孫子也二十出頭了,你看哪家不是兒孫下河撈魚,你再這樣將就他們,受累的是你們,也害了他們。”

一番話說的語長心重,任誰都聽得出來話中的善意。

劉老丈能咬牙供兒孫讀書,就不是一個蠢人,何況類似的話,這些年聽了不少,好歹還是知道的。

他吃痛捶著後腰的手一頓,隨即卻是牙關一咬,乾瘦黧黑的面上頓時掙出一片青筋,疼得他一雙渾濁的老眼差點掉金豆子,那才是丟人徹底,好在金豆子沒掉下來,他也總算把腰桿打直了,劉老丈心下一鬆,面上笑呵呵道:“知道你是為了我好,可我家的情況你也知道,老大和青雲馬上就要去貝州應考了,現在正是最關鍵的時候,他們本來說要來的,是我硬不讓,總不能為了這點小事,耽誤了他們科舉的大事?”說著深吸口氣,忍著疼讓自己腰桿挺得更直一些,方不在意地看了一眼河裡摸魚的漢子和小子們,道:”何況他們父子到底是讀書人,下河逮魚也太不象樣!”

現代有一句話叫永遠別想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老鄉鄰雖然不知道這話,卻也知劉老丈是一個愛面子的,何況膝下的兒子早已分家了,如今就跟著大兒子過活,劉家老兩口不下地做事,難道還能指望劉大不成?

指望不上,也就只能繼續下去。

老鄉鄰也是個老好人,也不願意下劉老丈的面子,搖了搖頭到底沒說什麼。

可一旁的老伴卻是吃過劉阿婆虧的,當下就不客氣道:“什麼讀書人不好下河逮魚?劉二家的大小子都考到長安去了,以前在我們安家村,可沒少下河逮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