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 奪糧鋒交向陽溝 上房論戰出妙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春風拂面,桃李芳菲,山壑蔥籠,紅瘦綠肥。

延州城南三十裡的向陽溝,一條沙石土路蜿蜒在山谷間,由南向北延伸開去。道路上,一支數百人的隊伍款款而行,中間夾著數十輛木轂糧車“吱呀”向前,黃色軍旗上大大的“唐”字煞是醒目,晴空之下,隊伍揚起的塵土遠遠便可看見。

向陽溝北面坡頂的榆樹林鬱鬱蔥蔥,枝繁葉茂,正午陽光下,斑斑駁駁的光影投灑於林蔭中,仔細看時,數百雙警惕的眼睛在暗處目光閃動,正全神貫注地盯著坡下的唐軍糧隊--梁師都的驍衛將軍劉旻精選了五百銳卒,卷甲韜戈,屏息而待,在此處已埋伏了兩個時辰,就等著唐軍的糧隊自投羅網了。

梁軍的致果校尉辛炳生在林中駐馬而待,左手執綹,右手握劍,目光炯炯地注視著眼前的唐軍,腦海中盤算著攻擊的隊形,一分一秒地等待著出擊的時刻。

在他身後,兩百騎兵和三百步卒銜枚而立,整裝待戰。

回想臨行之時主將劉旻的話語,辛炳生覺得言猶在耳,清晰可聞--“晝伏夜出,邀擊唐軍;燒燬芻糧,迅即撤離!”雖然連夜行軍數十裡,一個晚上沒有閤眼,但看到主將料敵無誤,唐軍已出現谷中,辛炳生倦意全無,心中騰起一陣莫名的激動。自己從軍數年,雖然在擔任馬軍總管的叔父手下小有戰功,但今日獨擋一面,率軍伏擊,這可是征戰以來的頭一次,既不能辜負主將的信賴,又要給叔父顏面爭光,年輕的辛炳生咧開一排細白的牙齒,咬了咬厚厚的嘴唇,不由得握緊了手中的佩劍。

“將軍,是否將我軍攜帶的稽胡戰旗開啟?”辛炳生正在沉吟時,身旁的一個小校湊過來,低聲問道。

辛炳生倚鞍而望,看著正在坡腳緩行的唐軍,皆持短刀長矛,並無強弓硬弩,更無鐵甲戰馬,遂將手一擺,斬釘截鐵地回答道:“不必了!刀劍出鞘,準備出擊!”

只聽到林中“唰唰唰”的聲響匯成一片,旗手開啟白旄,騎兵躍身上馬,步兵刀槍在握,個個虎視眈眈,殺氣十足。

辛炳生抬起手來,正了正頭戴的紅纓鐵盔,拉緊繫帶,然後握住劍鞘,“譁”地一下鋒刃見光,大聲喝道“跟我衝!”一夾馬肚,帶領身後的兩百騎兵一躍而出,引著大步跟進的步卒呼嘯前湧,向山腳的唐軍直撲而去。

馬蹄陣陣,殺聲震天,沙石飛滾,塵土蔽日。

梁軍呈錐形陣勢,奔著當面一字排開的唐軍車隊,猛衝而下,意圖正中開花,攔腰截斷,分而殲之。

辛炳生一馬當先,鼓突雙眼,大呼向前,八百步外,唐軍一時震驚,車停馬歇,士卒紛紛駐足瞭望;六百步外,唐軍號角響起,士卒轉身旋踵,從車底抽出五尺砍馬刀,迅即列隊;四百步外,唐軍一分為二,前排士卒長刃相連,形成“刀牆”,後排士卒環刀在握,側提身後;兩百步外,長蛇陣般的糧車中“嘩嘩”亂響,半數糧車竟然穀物掀翻,散落於地,車上隱蔽的數人應身而起,半跪於車板,搭箭上弦,引弓待射;一百步外,唐軍箭矢飛來,“嗖嗖”直響,如雨點撲面,防不勝防。

原來唐軍早有準備!

眼見偷襲不成,只能改為強攻,辛炳生“唰”地一下,大力抽出鞍韉懸掛的馬槊,當空揮舞,寒光四射,領著騎兵大隊撲向車隊。

兩軍鋒接,火星飛濺,刀槍落處,“噹噹”四響。

唐軍前排的砍馬刀上下翻飛,一堵“刀牆”密不透風,利刃所及,梁軍騎兵人仰馬翻,偶有騎手飛身躍下,接地而戰,後排的唐軍則手持環刀,猛撲而來,刀槍相交,血肉橫飛,梁軍始終不能接近糧車。

騎兵衝鋒受阻,辛炳生內心焦急,拼殺間隙,回頭顧望跟進的步卒時,只見唐軍箭簇疾風驟雨般濺落己方陣中,缺少盾牌庇護的步卒冒死向前,接二連三地中箭僕地,從山崗上滾落下來,身後揚起百十道滾滾塵煙。

毀燒糧車已然不成,死拼硬打又非本意,辛炳生正在進退兩難時,只見五十步外,唐軍的一名將領身披絳袍,跨馬橫槊,正在指揮士卒節節反擊。

“擒賊擒王,首斷身亂!”辛炳生忽地騰起一個念頭來,於是一夾馬肚,甩開大隊,直奔唐將,一杆數十斤重的馬槊在手中左挑右刺,血霧飛濺,硬生生地在唐軍中殺出一條血路來。

眨眼之間,辛炳生已衝到對方面前,唐將見來者不善,立即揮槊迎擊,兩將交手,眼花繚亂,這邊一個“銀蛇奪喉”,直取要害;那邊一個“漁夫搖櫓”,化險為夷;這邊使出“怪蟒翻身”,欲佔先機,那邊使出“順水推舟”,借力打力……兩人過手數十招,竟然難分仲伯,不見高下。

頃刻之間,兩軍步卒碰撞,短兵相接,喊殺聲此起彼伏,谷中一時塵土飛揚。

辛炳生見不能力克對手,如此僵持,於已不利,於是拉綹側身,橫槊平擊,使出一招“神龍現尾”,一夾馬肚,便朝著自己的陣中奔去。回頭斜睨時,只見那唐將在虎頭兜鍪之下,唇紅牙白,目如明星,面似滿月,竟然也是一位不滿二十的年輕將軍!

辛炳生心中暗自稱奇,然而沙場激揚,箭矢無眼,容不得半點分神,辛炳生奔回本陣,急令號兵鳴金,卷甲裹旗,朝著向陽溝的坡頂急速退去。

唐軍也不追趕,收拾軍械,護住糧車,重整行裝,準備繼續趕路。

幾名小校跑到唐將跟前,喜笑顏開,拱手賀道:“宋將軍有備無患,旗開得勝,可喜可賀!”

領兵小將宋印寶拉韁駐馬,回以一揖,笑道:“此乃霍公料敵如神!宋某初為領軍,不諳戰事,一路行來,仰仗諸位了!此去延州尚有三十裡地,我等須加快步伐,方能在日落前趕回城中。”

“遵命!”

……

今日的向陽溝一戰,數天前已被柴紹預料到了。

原來,那日午後,柴紹從延州府衙回到上房,坐在桌前,啜茶低語,同妻子論及晉陽戰事時,憂心忡忡,氣氛凝重,夫妻倆各有所思,好一會兒都沒有言語。

片刻之後,李三娘才抬起頭來,稍理鬢髮,問道:“夫君,你剛才說梁師都此番派兵南下,大概是為了策應進攻晉陽的劉武周,那你打算如何應對呢?”

“嗯,是這樣的,”柴紹放下手中的茶碗,摸著自己寬大的額頭,緩緩說道,“上午的軍事會議,我已確定了延州‘只守不攻’的策略,正如郝齊平所說的那樣——‘守,以待時變,尚可回還;攻,進退無據,反受其咎。’”

“可是,”李三娘濃眉緊蹙,不無擔憂地問道,“堅守城池需要糧草,延州城中不要說軍糧匱乏,就是百姓的口糧也沒有富餘啊!因晉陽戰事吃緊,關中已經旬日沒有供給延州了,我們又當如何堅守城池呢?”

柴紹點點頭,回答道:“夫人之言正是我之所慮!時值春夏之交,青黃不接,而數萬人馬不可一日無糧,我估摸著…”柴紹摩挲著光生的下頜,咂了一下嘴唇,說道,“城中所蓄糧草,雖不足以出城作戰,但施行嚴格配給,尚能堅持數日,另外,我已派人百里加急,傳書長安,懇請朝廷火速分撥糧草,以解延州的燃眉之急!雖然晉陽戰事吃緊,但關中去年豐收,我想,若要朝廷一時之間調撥數萬石軍糧,恐有困難,但只求三千斛,應無大礙,只是當下朝廷百官的目光齊聚於晉陽,我們求糧得反覆催促罷了!”

柴紹站起身來,反剪雙手,踱了幾步,自言自語地說道:“這三千斛軍糧運入延州,咱們又可以堅持十天半月了。”

“那得確保糧道無虞啊!”李三娘抬起雙手,倚在桌上,託著下頜,眨了眨眼,說道,“梁軍近在咫尺,糧道不能出現差池,否則,延州的軍民只能摘取嫩葉,煮湯果腹了!”

柴紹聽聞,沉沉地點頭,思量片刻,扭頭看著妻子,說道:“我打算來個‘示弱於外,出其不意’,誰膽敢截糧斷道,我便打他個措手不及!”

“何謂‘示弱於外,出其不意’呢?”李三娘問道。

柴紹嘴角輕揚,微微一笑,走到妻子身邊,如此這般地附耳輕語。李三娘聽罷,抿嘴而笑,說道,“路途顛簸,但願車中所伏射手不要昏昏睡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我準備從弓弩營中精選身強力壯者,隨隊潛行。”

“那麼,此次押運糧草,你打算讓何人領兵呢?”李三娘抬頭問道。

柴紹踱到桌旁,坐回位中,回答道:“宋印寶。”

“宋印寶?齊王府管家宋之倫的那個兒子?”

“對,”柴紹點點頭,說道,“此人先前送信營中,力表誠意,願意效命軍前,我正好可以送給齊王一個順水人情,更重要的是…”柴紹盯著桌上的茶碗,頓了頓,說道,“宋印寶雖然年青,但在太和山大戰中作戰勇猛,有些頭腦,也曾質疑張世隆的擅動之舉,戰後我授予其‘翊麾校尉’之銜,令其押送張世隆回京,這趟差使完成得也很不錯。”

李三娘頷首點頭,說道:“自古‘英雄不問出處’,無論官宦子弟也罷,綠林草莽也好,只要能建功沙場,便是我大唐的可用之才!”

“是啊,”柴紹撫掌笑道,“誰曾料想,昔日的終南山草莽,經夫人教習,今日竟成我延州的扼關雄獅!”

李三娘瞪了丈夫一眼,嗔怪道:“他們本來就是雄獅,何由我來教習!”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