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請願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範晶晶努力替大唐人、替範家莊園的人謀求福利的時候,其實範家莊園的人也在替範晶晶著想,並且出人出力。

他們或許沒有時間離開範家莊園,或許會把身邊的事情安排好,以利於出行,一個新的行動在範家莊園逐漸形成,而且在這個季節基本上是不太適合的,因為天寒地凍,在範家莊園以外的地方根本沒有辦法取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範晶晶把李寧送走最後四個孩子的面,再次迎來了一群請願者。

一群請願者並不是為了他們自己的權利。

事實上在大唐人們對於自己的權利認識不是很多,如果你對他好,他願意用生命付出來回報你的恩情,換得你繼續幫助他家族的人,他們家族的人不會隨著時間的流轉而被時光所淘汰,能夠延續下去。

在科技時代被流傳下來的人,其實都是漢朝或者是更早時代的少數人,你的祖先或許是某個朝代的王公貴族,要不然也沒有什麼機會換取你的族群到這個時代來當平民百姓,所以說祖祖輩輩都是泥腿子,這句話有待商榷。

或許有少數的人可以從頭窮到尾,但是從頭窮到尾能夠代代相傳,那也是非常高階的存在了,也是運氣要非常的好,因為民族自古到,科技時代被差點亡族好多次,在逃難的過程,漢族的基因有沒有保留下來都很難以確認,只不過學了恨的文化之後,不管是什麼民族,漸漸的都融入在漢民族之中,最後不管是什麼少數民族,都忘了自己原本的文化。

甚至忘了自己的語言。

範晶晶穿越的時候如果不是天生具有語言能力,能夠聽得懂,還有她的聲音能夠自動轉化成這個時代的語言,她也沒有機會慢慢的學習,最後能夠開口講這個時代的話,而且他知道這個時代的話有非常多的方言,平常跟他講話的人,不見得能夠講標準的長安話,因為這些人往往是四面八方聚集到長安來,為了講官話讓皇帝聽得懂,也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

範晶晶以前非常羨慕那些,到了各個地方,就能夠學會各地方語言的人。

現在她有了這個特長,的的一章擁有機會學會各個地方的方言,可惜來到長安之後,她沒有怎麼出去,沒辦法學多少方言,自然只能看身邊的人,平常使用什麼方言,接觸的機會不多的話,也沒有機會慢慢學習,頂多會講幾句話。

“現在天寒地凍的,你們還想要出遠門?”

範晶晶非常反對她們為了尋找牛師勁而出發到原地去,何況在蘭城附近,可是一個兵營的存在。

他們到那裡,雖然可以做到生意,但是這種生意並不好賺。更重要的深入突厥人的地方,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危險的,不要覺得僥倖,就能夠平安的度過,埋著頭心存僥倖的人,往往死第一個。

更何況,範家莊園除了梁書訓練的人以外,每一個人都是標準的農家漢子。

雖然本地的農家漢子,每一個都能夠面對戰爭,在戰場上爭強鬥勝,雖然因為沒有馬的關係,面對突厥人沒有辦法一個頂一個,但是他們卻不會退卻。

然而在範晶晶的心中,真正的軍人跟一般的人民百姓,有非常大的差別。

軍人是受過訓練,並且長久在體力勞動之下,而且這些勞動的是特定的肌肉,而不是使用農具的肌肉,即使是梁書所訓練的那一批人,也不見得適合當軍人。

因為軍人必須另行禁止,做統一的動作,而不是各自憑本事來衝鋒陷陣。

範晶晶對於這個時代的軍人,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他對於軍人的認知來自於後代軍人的訓練。

越充分訓練的軍人,越能夠在危險的時候,逃離被滅殺的命運。

範晶晶不知道在武器訓練的時代,軍人能夠發揮多少作用,但是懂得令行禁止的軍人,在武器操作上面,應該也能夠比較遵守號令。

大唐的軍隊非常的強,在歷史上常做一個評語,唯獨強漢與強唐以強滅亡。

兩個強大的王朝最後都造成了分裂割據。

然而範晶晶不是一個很會辯論的人,在意見有衝突的時候,如果不是範晶晶身邊相關,她有明確認知的事情,範晶晶往往懶得跟別人吵。

因為她並不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

不清楚、不明白的事情,她無法堅持己見。

然而,來自科技時代,她有很多知識,至少在科技時代,已經用科學研究,確認過正確性,短時間內不會被打翻,她就會堅持己見。

知道正確的,範晶晶才有底氣堅持。

但是當眼前一群人,準備從蘭城出去探聽牛師勁訊息的時候,他們所持有的理由跟牛師勁根本,八竿子打不到一條船。

範晶晶的拒絕並不是非常的堅決。

她不知道拒絕是不是對的選擇。一群人的理由並不是去找牛師勁,而是到關外尋找新的商機,他們認為關外有很多的牛羊,而國內雖然有很多地方可以放牧,但是牛羊的放牧一直不是非常的好。

也不知道是不是關外長的草,特別適合牛羊。

範晶晶在科技時代的關內,看到很多大型的養殖牧場,證明關內的氣候並不是不能夠養牛羊,只不過需要比較多的照顧。

草料方面,範晶晶能夠提供更好的草料,因為她帶來的種子,就包含了適合牛羊吃的牧草。

像是苜蓿之類的苜蓿芽,甚至可以給人類吃。

只不過因為不是糧食,所以沒有大規模的耕種。

種了苜蓿的地方,就不適合種大量的雜草,這樣對於樹木,環境保護,或者是做其他的事情,會有一些干擾。

這些土地一般來說都是種糧食的,平地怎麼可能還種牧草呢?

當然大唐是很希望能夠發展畜牧業,牧草如果貢獻給皇帝,應該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

範晶晶又想到土豆的例子,與其貢獻給皇帝,不如先耕種出來,讓皇帝知道,飼養牛羊有什麼好處。

但是關外的牛羊的確不是很好進口,他們出去尋找牛羊,反而是一次考試,因為長途運輸的關係,他們的牛羊並不會先宰殺,而是沿路運回來,沿途喂草料。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