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潛渡漢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所謂平賊將軍,是一個將軍的稱號。大明的軍事體系非常復雜,有平時日常管理的衛所體系,從下到上依次是衛指揮使,統帥一省衛所的都指揮使,到中央的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大明幾乎所有的軍官的軍籍都掛在衛所體系裡,例如左良玉的本官就是都督僉事,屬於都督府的三把手。

太祖、成祖時期,國力軍力鼎盛,時常命令大將統軍征戰四方,於是就有了征戍體系。都督府裡的公候大將授命為“徵虜大將軍、左副將軍、右副將軍”等將軍稱號,從衛所抽調部隊統軍出征。例如太祖時徐達統軍北伐,徐達任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同時為了配合徐達常遇春大軍,又遣鄧愈為徵南將軍從襄陽北上配合作戰。與此同時,太祖皇帝還派遣廖永忠為徵南將軍,朱亮祖為副將軍,由福建海道入廣東,等等。

同樣是統帥大軍作戰,有大將軍、徵東征西征南等不同的將軍號,高下之分一目瞭然。而這些將軍只是臨時差遣並不常任,將領出征,皇帝賜予將軍印信,征伐結束回朝要繳還印信。徐達結束北伐任務還朝,徵虜大將軍也就結束了,直到下一次戰爭的來臨。

進入明朝中葉之後,隨著大規模戰爭的結束,大明主要的戰爭形態成為與蒙古、南蠻、倭寇等邊境地區的中小規模戰鬥,幾乎很少在需要委派大將軍、徵南將軍之類的將領統軍出陣,反而只是需要將領常駐邊境,賊寇來掠襲時快速反應加以抵抗打擊。因此原有的衛所軍制已經不能滿足邊防需要,大明逐漸發展出營兵制的兵制,即主要從衛所中抽調精銳士卒組成常備機動部隊駐防邊境,由總兵官統領,一直相沿至今。

但是隨著明末戰事頻仍,朝廷設定總兵越來越多,總兵官的含金量也越來越低,總兵與總兵又差別很大。例如遼東總兵,麾下有副總兵一人、參將五人、遊擊將軍五人,其他守備、備禦無數,遼東不設布政司,由總兵官充任都指揮使統帥整個遼東都司,李成梁任總兵時可以說是整個遼東地區土霸王,麾下僅僅家丁都有數千人之多。即使現任的遼東總兵祖大壽,雖然因為遼東陷落而含金量大損,但是麾下依然有祖家軍近兩萬人。

而相形之下,左良玉這個援剿總兵也是總兵,卻不過是個臨時差遣,麾下部隊總數不過三千;曾經號稱大明第一良將的曹文詔職務是臨洮總兵官,可是卻只能統帥三千人作戰,結果陷入二十萬流寇重圍之中,戰死疆場。

那麼差別在哪裡?差別就在於總兵是否佩將軍印,佩將軍印者,即視為朝廷正式任命的大將,而沒有佩將軍印者,就被認為只是臨時差遣或者不重要的邊鎮。所以,同樣為總兵,祖大壽佩徵遼前鋒將軍印充任遼東總兵,被視為大明柱石;而他左良玉奮戰數年百戰辛勞,援剿總兵只被視為老軍,總督、巡撫乃至兵備道都能隨意指揮。

隨著總兵數量的增多,在同一戰場上可能集結數名總兵,這時候,大家約定俗成的認為佩印總兵高於不佩印總兵,臨戰可以指揮不佩印總兵。

所以,當劉重元拿出平賊將軍印以及增加發餉軍額數量兩大誘餌之後,左良玉終於動心,下定決心完成此次任務。

因此接下來兩天,左良玉和劉重元躲在書房內,詳細的討論了此次行動的方略。而隨著討論的深入,左良玉才真正認識到劉重元的可怕。

發揮在職方司的經驗,劉重元早已命令麾下參軍幕僚,透過各種方式秘密的繪製了谷城及其周邊地區詳細的地圖,並依比例製作了精細的沙盤模型,當左良玉看到栩栩如生的沙盤,山川河流恍若親至,張獻忠所部詳細的軍事部署有如透明,顯然這位年輕的總理大人對這次的行動不是一拍腦袋而已,而是思慮周全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從前,左良玉不懂什麼叫做“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看到這幅沙盤,他才真正明白,才平生第一次深深地折服。

回到眼前,左良玉領取軍令之後,大步走出屋外,院子裡,左軍幾員大將副總兵金聲桓、參將盧光祖、李國英、劉世昌、夏國基以及遊擊、都司二十多人,將小院擠得嚴嚴實實。

“諸位,此戰我三千之眾深入張賊巢穴,若不能一往無前的奮戰,定然死無葬身之地。此戰良玉要衝在第一個,我兒夢庚跟在我身後,爾等若還顧念良玉的一絲情分,自當奮勇衝殺,以擒拿張賊為要!”左良玉刷的拔出佩劍,割破手掌,反手塗抹在臉上。

“誓死追隨大人,奮勇衝殺,誓擒張賊!”將領們也都紛紛割破手掌,將血塗在臉上,意為立誓於神明,歃血為盟。

待眾人起誓完畢,左良玉接過親兵遞來的一段竹節咬在嘴裡,其他將領紛紛效仿,此次要連夜進軍,隱蔽接敵是第一要務,因此左良玉下了死命令,所有將士一律咬根東西在嘴裡,路途有掉落者斬。

眾將領各自歸隊,戍時整也就是晚上七點整,李國英親自率領夜不收一隊當先出發。出了孟樓鎮,先向西進入大橫山,雖然山路難行,但好在數名當地嚮導對路甚是熟悉,再加上每兵配有騾馬各一匹裝載盔甲、兵器和糧食,行軍速度倒是不慢。

到戍時末,李國英已經聽到譁啦啦的流水聲,問過嚮導果然已經到了漢水畔。蜿蜒的漢水從漢中穿過秦嶺山脈流經漢中、勳陽進入湖廣,經過襄樊到武昌流入長江,貫通著漢中、勳陽和湖廣,因此,往來漢水之上的商旅絡繹不絕。張獻忠就在谷城以北的王家河設立關卡,將漢水上往來的商船收取賦稅,獲得了大筆的銀子。

幾個精悍的夜不收悄若狸貓的從前方過來,隨行還有一個中年男子,藉著月光,這男子對李國英行禮,口稱:“襄陽生員李振邦見過將軍,學生奉總理大人之命在此鋪設便橋,已成功完成,請將軍率軍過河!”

雖然早已知曉整個計劃,李國英仍然不敢相信,帶著李振邦繼續向前一直走到漢水邊,果然月光下,數十艘商船在漢水中依次下錨,各船之間鋪設竹排,形成一座寬闊的橋樑。夜色之中看不大遠,只覺這橋仿若直通漢水黑暗之中。

咬咬牙不在多話,李國英命令二十多名夜不收著輕甲操兵刃跟隨自己當下過江,二十多人以繩索相互串聯準備冒險黑夜渡江,不過顯然他們是多慮了,李振邦搭建的浮橋竹排甚寬,而且進入十月已近入冬,漢水進入低水期,河道即窄水速也緩,走在浮橋上甚是平穩,根本沒有跌落江中的危險。

待一百多名前鋒夜不收帶著馬騾全部渡河完畢,左良玉親自率領的大軍也跟著趕到了。跟李國英一樣,親眼見到黑夜之中的浮橋,也是驚訝萬分,同時對劉重元更是驚為天人。

原來,奔襲張獻忠最大的一道阻礙就是漢水的阻隔,而張獻忠明知道朝廷想要殺自己的人不少,當然不會沒有防備,他將自己的親信大軍分為四部,分別派往谷城外幾處戰略要地駐防,其中最重要的桃葉渡就是襄陽到谷城的必經之路,張獻忠安排其義子張可望親自領兵駐守;以北的太平店扼襄陽繞過谷城的大道,由其另一個義子張定國駐守,就連漢江東岸的老河口鎮,張獻忠也以防盜的名義駐紮了一隊精兵。其他各處關口要地,張獻忠都安排有精兵駐守,謹防官軍偷襲。

在這樣嚴密的防禦部署下,官軍要想越過外圍突襲張獻忠老營幾乎不可能,外圍部隊即使不能阻擋進攻的官軍多久,至少能為張獻忠提供一定的預警時間,倒不怕他率軍增援,就怕他帶人跑了,勳陽重重大山,想要抓捕那就千難萬難了。

左良玉最初猶豫也盡在於此。而劉重元當然不會魯莽的只是下令奔襲,為了這次行動,他會同參軍幕僚進行了大量的紙上作業,終於制定出一條可行的方略。即利用夜晚,繞過張獻忠重兵布放的北部和東部,從漢江上游渡河,然後折返向東,從谷城東面對張獻忠發起突襲。

這個方向上雖然張獻忠也有軍力部署,但是兵力並不多,而且半年下來已經有所懈怠,左良玉有充足的把握能夠悄無聲息的潛越。

因此,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在夜晚渡過漢江。夜晚渡過漢江雖然不難,但是利用船渡定然耗費時間,且不可控因素太多,一旦不能在天亮前發動突襲,那麼不僅前功盡棄,左軍三千精銳也將陷入絕境。因此,唯一的方法就只能是假設浮橋,可是又不能提前架設浮橋,若是在白天假設,肯定會被賊軍發覺,仍然是前功盡棄。而要在黑夜裡不到一個時辰假設一座浮橋,除了劉重元,眾人想都不敢想。

想到就幹,劉重元在湖廣巡撫方孔炤的幫助下,徵用了數十艘大小相若的商船,以為剿滅羅汝才部為由,在漯河、商河上試驗假設浮橋,其中就有兩次於夜間架設。

經過幾次試驗有了經驗,行動正式展開,這隊商船偽裝成去漢中販糧透過谷城賊軍關卡,還交上了大筆的買路錢。到光山河段,入夜之後迅速展開架設浮橋,於是就有了李國英、左良玉等將無比的震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