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沒有龍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十日以來掀起不小風浪的唐王府的“賞劍大會”,終因黃伊榕攜劍遁去而告一段落。

“秦王”李世民於大王山頂當眾宣佈:今日某些番王勢力、江湖幫派與“唐國”發生的一些不愉快的衝突,大唐均既往不咎。而相助過大唐的各位群雄朋友,大唐勢必以盟友相待、以重禮相贈。

李世民趁熱打鐵地提內力高聲說道:“我大唐國富兵強,更手握‘龍瀛神劍’。如郭大俠所言,我皇勤政愛民、國運繁盛,不日便可開啟‘龍瀛劍’,天賜‘龍脈傳承’!諸位英雄豪傑若能歸附,我大唐定委以高官厚祿,必不奪其兵權財勢!”他說得慷慨激昂、振振有詞,彷彿唐王府真的是龍瀛之主,又好像明日便可破解龍瀛,得到那個他自己都搞不清楚是什麼意思的“龍脈傳承”。

與會之人有的當場便悻悻離去,有的則留下來在唐王府吃喝幾天。大會過後,揚言與唐王府勢不兩立的人不少,然主動示好之眾卻更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蒼夜的強烈要求下,李世民不得不將那柄巢狀著“涅冰刀”的“假龍瀛劍”給她細細觀察了一番,並道出了此劍能引流綠色池水的前因後果。蒼夜在沒收了所有參會之人的名冊及資料之後,終於將“唐王”李淵的第四子“齊王”李元吉送還。

黃伊榕與李靖查驗了鎮守山道的五百名精英的屍身。他們竟驚奇地發現:無一人身上存在一絲一毫的傷痕,亦無半點中毒的反應。五百個人看上去就像是齊刷刷地倒地睡著了一般,若不是確定他們的心脈停止跳動,身體已經僵硬冰涼,黃伊榕真的不願意相信他們已然離世。他們究竟是怎麼死的?除了隗狸師徒之外,已無人知曉。

“紫雲御莊”西面的兩層閣樓上,郭旭揚正在床上打坐運功。莊內護衛得知他的真實身份之後,態度較從前恭敬了許多。李德謇的心裡卻很不是滋味。先前他氣不過他的“榕妹妹”對一個不會武功的“軟腳蝦楊靖文”噓寒問暖,而見識過郭旭揚的武功之後,他的恨妒之意則更濃了。

“榕兒,你來了。”聽到黃伊榕輕盈的腳步聲,郭旭揚睜開了雙眼。他拭了拭額角的汗珠,看到伊人的倩影,他心神一蕩。想到前不久的激戰搏殺,他暗暗嘆了一口氣。他與黃伊榕各有揹負,亂世未能統一、天下未得太平之前,他二人都放不下手中的刀劍。

“旭揚,你好些了麼?”黃伊榕的眼中滿是關切。

郭旭揚微笑著點了點頭,下床走到圓桌旁,為她倒了一杯茶水,遞了過去。

“謝謝。”黃伊榕水潤的眸子笑成一對半月。她接過茶杯,似是無意地碰了碰郭旭揚的手。

兩人在桌旁坐下,四目相對,像是要將對方揉進心裡。

郭旭揚柔聲問道:“事情都處理妥當了麼?”

“嗯。”當下,黃伊榕將蒼夜及那五百兵將之事說了一遍。

“蒼夜要去所有人的名冊,應該是想追查什麼線索。我有一種直覺:她對龍瀛劍,是那種異於常人、非慾望驅使的執著。而隗狸這個人,讓人捉摸不透。”郭旭揚皺了皺眉,“榕兒,若隗狸所言屬實,你說,他會不會是瀛洲島上的人?倘若是,他此行的目的,

定是與島有關。”

“我也想過這種可能性。但這些僅僅只是猜測。”黃伊榕輕咬著朱唇,摩挲著茶杯,思索片刻後,她好似下了極大的決心,道:“旭揚,他說的都是真的麼?此事仔細想來相當危險。隗狸故意說一半、留一半,反而更增強人們對龍瀛劍的爭奪之心,加劇混亂的局面。當然,若……若你不方便告訴我,那就當我沒問過。”

郭旭揚溫柔地握住黃伊榕的柔荑,“榕兒,事到如今,我不瞞你,但我今日與你所言,請不要告訴第二人。”他鄭重地道:“我確實沒有‘龍瀛劍’,對於隗狸之言,我也難辨虛實。我只知龍瀛劍關聯著能顛覆天下的財富、兵力及神物。我所知的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與隗狸所說的‘瀛洲島’之事不謀而合。‘龍瀛’有逆天轉命之能,絕不能被奸邪之人操縱!隗狸道出龍瀛之謎,此言論不數日便會風傳於天下,徹查此事已是刻不容緩!”

“你打算怎麼做?”黃伊榕並沒有很吃驚。她從一開始便得知郭旭揚背後所背的,只不過是一柄紅木削成的木劍。而多日相處下來,她也並未發現郭旭揚有“藏劍於某處”的跡象。郭旭揚數年來揹負木劍行走於江湖,並宣稱自己所攜,乃是“龍瀛”,必是出於某種重要的因由。黃伊榕相信:待到時機成熟,他必會將整件事情和盤托出。

“榕兒,能不能帶我去見見你的師父?”

“我師父?!”黃伊榕瞪大雙眼望著郭旭揚,“難道……我師父知曉龍瀛劍的秘密?”

“你可知,你師父給唐王府所繪的‘龍瀛圖樣’,確實是龍瀛劍的真貌!”

**“淺議”寫文之四:

關於“群戲”(一):前奏。

從第九十八章“二十三日”(會前)開始,到現在這章(大會全部結束,做個收尾並準備開啟新副本),一共是十三章,36426字。表示我以前挖過一些坑,但因為又忙又懶,所以基本都是寫了點開頭就沒繼續填坑了。所以其實關於寫“群戲”,我並沒有太多經驗。我只寫過兩次“群戲”,一次是男主在群戲場合下大殺四方、主角光環滿滿的一路開掛,其他群眾演員基本都是陪襯。再有一次就是這個《龍瀛劍訣》的“賞劍大會”了(這個後面會詳細說)。

(PS:《龍瀛劍訣》我其實原以為自己又只是“挖坑不填”的,所以開始寫得比較隨意,後來沒想到居然漸漸地萌生出“真?想完本念頭”……嗯,於是我正在為這個念頭努力中,就醬紫……)

總結下來,講真,兩次寫“群戲”,我都不滿意。

因為深知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不足,所以其實我在寫“開會”之前,是想了不少,也做了不少功課的。但結果卻還是不盡如人意(暴風哭泣)……

然而,正所謂失敗是成功的媽媽。關於“群戲”,我在寫之前、寫之時和寫之後的所作所為所感所悟,我想在“話外小貼士”裡都說說。當然,這些只是我的個人感悟,僅僅只是“淺議”而已,主要是想讓自己在總結中得到更快的提升。

這次著重寫“前奏”——也就是我在寫之前,都做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

……

首先,我在寫“開會”之前,特意查了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無忌哥哥在光明頂大戰幾大門派,單單打架,就洋洋灑灑地寫了五萬多字。所以字數篇幅我是以此為參考的。但是,也僅僅只能作為“參考”,因為,今時不同往日。以前主持人正襟危坐的央視網站,現在都開始詼諧帶貨了,世易時移,適當的變革宜矣。

當初看無忌哥哥打架的時候,我是看得很爽歪歪的。但如今在這信息量龐大、娛樂消遣元素多元化的時代,我不得不承認,即使我愛武俠文,但現在我自己看別的作者寫打架的地方,我也是掃讀。我想現在很多讀者應該也都差不多。因此,雖然是“武俠小說”,但“武”寫多了反而有種贅述感。

所以,當時在下筆“開會”之前,我想的是:

第一、壓縮篇幅字數,儘量精簡,避免囉嗦(當時預計全部的量,從開會到結束,寫十章,不超過三萬字。最後實際下筆寫的時候沒收住,超了三章,超了6426字。);

第二、這個“賞劍大會”類似“武林大會”,打架自然少不了,而且架肯定不可能只打一場,得打上好幾場——畢竟這是很難得的“保增長促發展全員動員大會”;

第三、打架會貫穿始終,所以必須要每次都打出“新花樣”,否則會視覺疲勞;

第四、最好是能有一種“層層遞進”的效果,最後由男主出來“鎮場子”;

第五、劃重點——期間在“開會”的過程中,必須要陸陸續續、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丟擲一些新的人事物或設懸鋪墊或需求線索或解之前的伏筆等等之類的東西出來,否則失去繼續看下去的慾望;

第六、這個會因為基本已在腦中成型,所以一開始就知道不論是男主還是女主,都不“高光偉”(至少男主前面會一直悶聲不響的),所以一直表示比較擔憂(這一點的相關情況,後面會詳細說);

第七、基於第六點的基礎上,儘量每章都給男主女主在鏡頭前“露個臉”,多刷刷“存在感”;

第八、這次“群戲”,會突出幾個比較關鍵的幫派、勢力和人物,為後續做鋪墊;

第九、透過這次“賞劍大會”,達到一種微妙的格局變化:紛亂的各霸一方的局勢,漸漸地往“歷史”中“唐”勢力中遊移;

第十、這將是全篇《龍瀛劍訣》的唯一一處“開會型群戲”,後續不會再有類似的情節,因為這種東西,可一不可再。

我後面寫“開會”,基本上也是按這第一至第九點去努力佈局和落筆的。然而即便如此,會開完後,依然覺得達不到我想要的結果(捂臉哭)……真有一種本想在會上灌雞湯,激發全員的工作積極性,結果大家都在會上打瞌睡、玩手機的即視感……

人生其實很玄妙。有時候“隨心而動”也許反而是件好事,“想得太多”也許反而適得其反。所以,究竟如何處之?無他,先做再議。若不做,將永遠沒有結果。

先到此,後續陸續還有其它有關“群戲”的“淺議”,主要是“寫時”和“寫完”的一些權衡和分析,以及一些個人總結的小技巧等。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