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在遺忘中生存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沈幼乙坐起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正躺在沙發上,茶几上擺著一盒阿普唑侖片(安定),那本昨天才買來的《思家小館的晚餐》跌落在地上,書本封面的小清新歐式咖啡館簡筆畫和一旁深色木地板的等高線一般的弧形紋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人覺得有些暈眩。

沈幼乙彎腰將書拾了起來,看了眼封皮下面的腰封,上面用紅色的字寫著:“坐在同一張餐桌邊的家人,往往隔著遙遠的距離,思家小館幫你找回失落已久的親情。”

封面上橘紅色的屋簷紅的很好看,像是黑暗中的火柴亮光,這絢爛的色彩點燃了沈幼乙某一部分的記憶,她凝視了這句話片刻,想要記起來些什麼,卻全然回憶不起自己昨天看這本書看到幾點,看了些什麼類容,她的記憶像是消失了一般。

不過沈幼乙並沒有為此驚訝,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她早已經習慣。

沈幼乙不在做無用功,將書放在茶几上,拿起已經快要沒電的手機,見時間已經不早,連忙把手機接上了充電器,隨後去洗手間洗臉刷牙......

實際上這種短暫失去記憶的情況在她高中的時候就出現了,只不過並不頻繁,也沒有太過影響到她的生活,她一直認為這是藥物的作用,只是沈幼乙也不太記得自己什麼時候偶爾需要藉助藥物才能入眠的了,尤其是在下雨的時候。

沈幼乙洗漱完畢,隨便打了個雞蛋,和著牛奶攪成蛋液,煎了兩片雞蛋土司,在夾了點果醬,配一杯酸奶就完成了一頓還算精緻的早餐。

走出家門的時候沈幼乙還忍不住回頭看了眼成默他們的秘密基地,對於她來說上個星期四真是一段糟糕的經歷,弄的她星期六都沒好意思跟成默打電話,讓他過來她家討論關於小說的事情。

不僅如此,每當想起那天中午發生的事情,沈幼乙就有些面紅耳赤,以至於她上課的時候眼神都會下意識的避開成默。

沈幼乙覺得自己有些奇怪,雖然那天後面發生的一些意外狀況確實很尷尬,但成默是自己的學生不說,還是一個十分理智聰明的孩子,雖說他的身體產生了一些變化,可那很正常,她也能明顯的感覺到成默的剋制和分寸感,他在儘量的避免接觸到她,所以她不應該過分在意才對。

然而每次回憶起那個陽光盛開的中午,她就會想起自己初中的時候第一次看《挪威的森林》的感覺。

那個年代《挪威的森林》對於初中生來說可是禁書級別的黃色小說,但《挪威的森林》實在太過有名,於是她偷偷買了一本,卻不太敢帶回家,想了很久只能藏在書包的夾層裡,在學校裡用語文書的封皮欲蓋彌彰的包好,將語文書扔在課桌裡面,再故意把偽裝成語文教材的《挪威的森林》混在教科書和習題集的中間。

這天晚上她沒有好睡,一直熬到十二點等父母也進了房間,才躡手躡腳的從書包裡把那本蒙著“語文”封皮的《挪威的森林》拿出來,躲在被窩裡打著手電偷偷的看。

沈幼乙記得當她看到渡邊與直子的那段XX描寫的時候,渾身汗出如漿,也許是因為熱,也許是因為被窩裡不通風,原因是什麼大概也無關緊要,總而言之,她屏住呼吸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心驚膽戰、面紅耳赤,外面稍稍的風吹草動就如同驚雷一般.....

看完那一段她如同虛脫了一般,關掉手電,將書藏在枕頭下面,閉上眼睛嘗試入睡,然而腦海裡翻來覆去都是村上春樹用文字描畫出來的圖景,黑暗的房間,溼漉漉的雨夜......

以及有些寒冷撫慰.....

這後面她看過的書越來越多,《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雪國》、《百年孤獨》和《失樂園》等等這些比《挪威的森林》還要赤裸裸的書之後,卻絲毫不覺得身體發熱,反而覺得情緒有那麼一點冰涼。

再後來她看《廢都》,看《黃金時代》,華夏男作家寫這些片段更加的直接了當,動作有時竟超過了細節,經常被男生們當做黃書來看,她看著卻覺得悲傷,讓人完全無法產生憧憬,而她第一次看《挪威的森林》的那種身體和靈魂震顫的感覺再也找不到了。

直到那天中午。

這讓沈幼乙覺得羞恥和慚愧,因此她決定要注意保持和成默之間的距離,即便她確信兩個人不可能發生些什麼。

沈幼乙到達學校的時候已經快七點鐘了,她開著她的小迷你沿著主幹道慢慢的向停車場開,當走到操場旁的上坡,馬上就要到達教學樓時,陡然間一副巨大的塗鴉像清晨的太陽躍出地平線一般佔滿了她的眼簾。

不同的是太陽是用的無比耀眼的光,而這幅塗鴉是用的絢爛多姿的色彩......

這個片刻,沈幼乙有些失神,狠狠的踩下了剎車,雖然在學校裡她開的很慢,還系了安全帶,依舊在車上搖晃了一下,不過她絲毫不在意,只是雙目有些失神的盯著那幅巨大的塗鴉。

她無法用言語形容此刻的震撼。

不管是怎麼樣的牆,教學樓的牆也好,辦公樓的牆也好,工廠的牆也好,牆就是牆,成千上萬的牆不會給人留下任何記憶點,可當這面牆上增添了別的東西,比如壁畫、比如雕塑、比如題字,又比如塗鴉,它就立刻昇華了,不在是一面單純的牆,作為藝術品的載體,它被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

眼下就是如此,這幅無比巨大的塗鴉在陰霾的天空下張揚著不可思議的顏色,像是.......被賜予了生命......

沈幼乙忘記了繼續向前開,她的迷你就停在坡道的中間,她的視野裡是一個**的女人,這個**並不是上半身和下半身,而是左邊和右邊,右邊不是**的軀體則是由骷髏組成,只是骷髏骨骼的縫隙裡填滿了各種顏色的蝴蝶,沈幼乙彷彿能看見鋪天蓋地的蝴蝶從她的軀體裡沖天而起,在半空中組成一道龍捲風,將陰沉的天空的衝破了一個洞。

沈幼乙不由的想起了上個星期她沒有看見的那副畫,她雖然沒看見,但聽成默描敘過,似乎也是這樣的構圖,只是另外一半是腐朽的魚。

而今天的這一半則是骷髏,骷髏並不出奇,令人讚歎的是那填滿骨骼縫隙的蝴蝶,像是一段想象精妙的描繪情慾的文字,是衝突著的、矛盾著的、發情著卻又厭惡著的——就像情慾本身一樣。

沈幼乙看到這幅巨大的塗鴉,覺得有些頭疼欲裂,好像自己正在回憶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然而不管如何努力就是想不起來的那種痛苦和糾結。

“我為什麼要回到長雅來教書?”沈幼乙有些疑惑,讀大學的時候輔導員好像有勸過她考研,然後爭取留校,但是她拒絕了,可她為什麼拒絕....

沈幼乙費盡心思的在記憶中搜尋,然而她發行自己的腦海裡如同有很多扇門存在,她走到門口,有些門能夠開啟,有些門卻怎麼也打不開,她缺少一把關鍵性的鑰匙,沈幼乙揉了揉太陽穴,想要強行破開那扇門,這時後面的喇叭響了起來,她下意識的看了下後視鏡,才發現自己還踩著剎車,將車停在了道路中央。

沈幼乙連忙將腳移動到油門上面,迅速將車開上了坡,她叫自己不要在想那些失落的記憶,可是那幅巨大的塗鴉在她的腦海裡怎麼也揮之不去。

———————————————————

成默到達學校的時候,塗鴉已經引起了全校轟動,整個學校都已經炸開了鍋,所有人都在討論關於塗鴉的事情,不過這次的塗鴉雖然也有果體,但藝術感還是很濃烈的,看上去不怪異,也不色情,算是在普通人理解範圍內的作品,因此負面的評價比較少。

除了高二(9)班的人,其他班級的人並沒有把這幅塗鴉和沈幼乙聯絡起來,畢竟很多人都沒有看見過出現在(9)班的粉筆畫。

大家討論的重點則是對方究竟是如何在一夜之間完成如此美麗又巨大的塗鴉的,很多人私心覺得學校不要處理這幅塗鴉就好了,因為實在太震撼了。

長雅的貼吧也被關於這幅畫的帖子和留言刷屏了,有無聊的人把曾經出現在(9)班的粉筆畫的照片發到了貼吧,並推測在教學樓牆壁上弄塗鴉的和在沈老師班級弄粉筆畫的是同一個人,事情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學校的反應也很快,先是在掛了十多條條幅,把塗鴉給遮蓋了起來,然後在課間操的時候,由校長吳磊當著全校師生的面透過廣播發了通告,說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證據,希望如果這件事是本校的學生做的話,趕快自首還有的談,如果明天還沒有人承認是自己做的,就會報警處理。

這個在黑板上畫粉筆畫完全不一樣,可以說是破壞公共財物了,像這種情節嚴重的不僅要賠償,甚至還有可能坐牢。

成默對於這種威脅自然不會放在心上,他在乎的是沈老師的過去究竟發生過什麼事情。

實際上精神類疾病絕大多數是幼年時家庭原因造成的,想要瞭解“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首先就要先瞭解“分裂”。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過程,“分裂”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心理過程,透過人們不同的想法和態度表現出來,變現為一系列的經驗和症狀。

通常,我們透過白日夢幻想自己成為另一個人或者使用自動駕駛模式開車回家等這樣的方式溫和地體驗著分裂,也有些分裂則是透過遺忘表現出來的,還有些人分裂的感受可能更加強烈一些,但是絕大多數人並沒有達到可以稱之為“分裂性障礙”的地步。

但也有很多人有更加嚴重的症狀,包括分裂成各種人格或者在大腦中產生不同的身份,這些通常是由於無法脫身或者過激的創傷經歷引起的,他們的大腦本能地分裂成許多不同的人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其中孩子是最容易產生這種症狀的,他們通常會用分裂作為解決嚴重的身體和情緒痛苦的有效辦法。

也就是說:分裂障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生存技能,這是因為它可以讓那些創傷性資訊與日常生活中的資訊不產生連線,創傷性資訊被儲存在意識中心之外,遠離他們當下的意識,直到這個人足夠強大或者希望能夠面對這些經歷。

實際上絕打多數多重人格的誕生都是為了“自我保護”,好比成默這些天在看的《二十四個比利》,主人公比利就是自8歲起,多次被繼父毆打、威脅,因此產生了嚴重的精神疾患。

比利在16歲第一次自殺未遂後,他的主人格就被其他人格保護起來,“沉睡”了七年。

父親自殺,繼父百般虐待,這讓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這個世界,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來安慰、保護自己,這兩種力量糾結在一起,將比利撕成碎片,從而產生了多達24個人格。

他身體被輪番佔領,當比利閉上眼睛,會有守護者里根出來擊退施虐者,會有8歲的承受者戴維哭泣,女同性戀阿達拉娜、流氓菲利普、職業騙子凱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馬克等人格。

分裂中的比利,顯露出各具天賦的一面。其中的幾個人格都有繪畫的天賦,甚至能賣出不錯的價錢。逃脫高手湯姆擅長風景油畫,亞倫的鉛筆畫《克麗絲汀》頗見素描功底,亞倫與丹尼合作完成了《高貴的凱瑟琳》,神秘而又典雅。

《24個比利》這部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可謂是心理紀實的巔峰。在比利體內總共有24個人格存在,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語言、性別等方面也都不盡相同。

所以說人的內心或者說是靈魂真是深不見底又難以捉摸的東西,普通人大概很難想象出這種一個人分裂成24個人的狀況......

成默知道這種疾病發展下去並不是一件好事,他不能置之不理,所以他在透過沈夢潔知道“沈道一”其實在和沈老師一起出生的時候就死了的時候,就明確自己必須要幫助沈幼乙。

準確的說,多重人格並不屬精神病,它是一種心裡障礙。分裂出來的人格並不是一個全新的個人,只不過主人格的某一部分不願去擁有的記憶。

這段記憶被主人格刻意的分離出去單獨發展形成了一個所謂的新人格。

治療多重人格的方法是將分裂出來的人格與主人格進行融合使齊穩定。本質上就是主人格重新接納了自己的那一段記憶,把自己缺失的那一段時間給填補完整。

而想要對方痊癒,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給予對方充分的安全感,只是似乎沈道一併不信任他,並且沈道一做這麼多事情應該是有目的的,可成默不知道沈幼乙曾經發生過什麼,就沒有辦法推測出沈道一的目的。

成默猜測就連沈老師自己也肯定不記得了,所以問她肯定沒什麼意義,但成默也不是毫無線索,起碼他知道一定和“師生戀”有關,要不然沈道一不會如此執著於以此為主題進行繪畫。

於是成默委託了白秀秀幫忙查了一下沈老師和沈老師的家裡曾經發生過什麼變故,當星期三他收到白秀秀的回覆時,有些大吃一驚,沈家的事情還真是有些出乎人意料的離奇,也難怪責任心很強的沈老師會分裂出副人格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