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滅韓餘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魏國,大梁城。

王宮裡的氣氛,較往日頗為不同,因為前些日子韓.國覆滅的訊息,正式傳到了魏國的朝堂上。

魏王面色凝重,似乎是在用並不愉悅的心情思考著什麼。

下面的文臣武將正在竊竊私語,雖然各有各的觀點,但所有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唇亡齒寒。

因為大秦如今實在太強了。

因為魏國與秦國的積怨也的確太深了。

因為現在的魏國,已經沒有了曾經的吳起,龐涓,哪怕是幾年前去世的信陵君魏無忌。

人才在凋零,國力在下降,人口在隨著地盤的縮小而減少。

自從函谷關被秦國搶去之後,魏國就基本斷了西征的念想,只求自保,畢竟前面有韓.國頂著,後面還有幾國可以連橫抗秦。

可如今韓王折在了諸葛騰的手裡,整個韓.國都被併入了大秦的領土,那麼魏國前面的那道屏障也就隨之消失了。

魏王慨嘆了一聲,心道:早知道這樣,當初就應該把洛邑韓廷的手裡搶過來,最起碼還能抵擋大秦幾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王上。”一個身影從人群中站了出來,“如今韓.國覆滅已成事實,咱們應該儘快想些對策,以防止大秦繼續東進。”

說話的正是相國魏明遠,也是當今魏王的堂弟。

魏王哪好意思說,自己嘆氣正是因為沒想到太好的辦法,於是趕緊問道:“依相國看,接下來該如何決策?”

魏明遠略微沉吟了片刻,開口道:“客觀來講,我大魏的戰力眼下無法與秦國正面想抗衡,所以就要藉助外部的力量,只不過,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即便諸國都出兵連橫,也未必能夠佔得便宜,因為各國都有自己的打算,誰都不想過多的損耗自身的國力。”

對於這一點,其實各國都心知肚明,誰也不願意傾盡舉國之力去抗秦,因為說不定身後的哪個國家就會趁著自己虛弱的時候下黑手。

其實秦國之所以能夠一個打幾個,本質上也正是因為這個因素。

所以自從嬴政繼位之後,各國就很少連橫了,尤其是像齊國、燕國這樣不與秦國接壤的,更是出聲不出力。

魏王面色一冷:“這個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有沒有具體點的。”

魏明遠頗為沉穩的繼續說道:“名份,是立國之本。洛邑本是大周的國都,之前被韓.國佔去,本就不合情理,如今咱們可以昭告天下,重新擁立洛邑為國都,受天下朝拜,如此一來,便可勉強為秦魏設立一個緩衝區。”

魏王略微點了點頭:“這個主意不錯,即便起不了多大作用,也能噁心秦國一番。”

“況且。”魏明遠眯了眯眼睛,“前些年九鼎離奇失蹤,列國都猜測是呂不韋暗中劫持了過去,不如就將此事翻出來,聯合諸國,讓大秦交出九鼎,以尊大周朝為宗廟。想必,他秦王定然抵賴,那就聯合諸國向其施加壓力,即便不兵戎相見,也可使秦國離心離德,讓天下人唾棄。”

魏王微微點了點頭,轉而說道:“可這也無法從根本上削弱秦國,只怕到最後,咱們也落得個跟韓.國一樣的下場。”

魏明遠眯了眯眼睛,面容陰冷了下來:“若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想必單單依靠軍力,是不可能的了,不過要說武力,卻不單單只有軍隊的戰力。”

“你是說……”魏王略微有些驚愕。

魏明遠寒聲說道:“要知道,秦王如今可是沒什麼兄弟了,如果他被刺殺,那麼大秦必亂。”

行刺,或許未必能夠佔領城池,可一旦成功,必然會使敵國大亂。

尤其像嬴家的這種情況,秦國再擇國君的話,朝堂勢必會劇烈地動盪一番。

更何況,這事曾經魏國本就做過,當初嬴政選妃時,魏國就派人假扮楚國人,妄圖挑起秦楚兩國之間的征戰。

幸虧當時剛來到嬴政身邊的李斯發現的及時,並且將計就計,安排了嬴政與姬發的第一次“偶遇”。

魏王思量了一番,說道:“想那秦王的身邊護衛森嚴,只怕不好得手。”

魏明遠道:“若是在大秦境內,自然不好得手,但若離了秦境,又恰巧他身邊護衛不多的時候,自然……”

看著他陰寒的眼神,魏王的信心也增加了不少。

“好,此事寡人親自安排,傳旨下去,探查秦王接下來的行蹤,若有離開秦境的計劃,及時上報。”魏王停頓了一下,說道,“另外,將九鼎可能在秦國的訊息迅速散播到諸國,寡人要看看他們的反應。”

核心大臣們齊聲領命,退了出去。

軍隊,乃是亂世中立足的根本。

曾經的魏武卒,當年何其風光,以強悍的戰力震懾天下,成就了魏國的霸主地位,更曾經打得秦國只能偏居一隅,苟延殘喘。

如果不是因為魏武卒強悍,或許秦孝公嬴渠梁也不會那麼勵精圖治,啟用商君衛鞅進行變法。

更不會有如今天下第一強秦的出現。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嬴政還要感謝魏國,當初將秦國硬生生逼成了現在模樣。

然而傲慢,註定要付出代價。

當年的魏武卒雖說強悍,但魏國的國力畢竟支撐不了同時對幾國作戰,況且魏國位於中原腹地,經常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夾擊,所以魏國只得其名,並沒有能力一統天下。

在龐涓之後,魏國的軍力便一瀉千里,再無稱霸的實力。

前些年裡,好不容易出現個信陵君魏無忌,卻因為魏國先王的猜忌而消沉了下去。

魏國雖然軍力弱了下來,可是曾經的情報能力,卻保留了下來,魏國在各國暗中安置的探子也不在少數,並且隱藏的極深,所以魏國的訊息極為靈通,一些明面上不方便做的事情,也都由這些探子暗中完成。

魏王在御書房做了一番詳細的安排之後,又寫了幾道國書,分別遞向其它幾國的廟堂。

這一刻,危機感迅速蔓延到了整個魏國的每一寸土地,並隨著那幾封國書,傳遞至華夏的每一個角落。

列國持續二百餘年,被滅掉的國家不計其數,最後剩下來這傲立於九州大地之上的七個雄主。

其中齊國的歷史最為久遠,根基最為深厚,可在被樂毅打的只剩下一座孤城後,似乎再沒有了雄心壯志,而代替呂氏的田氏,似乎極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權力,只是固守田園,與世無爭。

所以近幾十年間,齊國與其它幾國的關係都頗為融洽,只是偶爾平息一下他國之間的紛爭。

在收到魏王寫來的國書之後,齊王只是命人象徵性的過問一下韓.國的事情,並且建議秦王善待原本韓廷的王室宗族。

至於九鼎,齊王才懶得理會。

大周都亡了,搶那些沒用的大鼎作甚?

南面的楚國是地盤最大的,尤其是在吞併了吳國和越國之後,大有一統天下的勢頭。

可不知是因為人口耗損的太多,還是沒有足夠的財力,楚國始終沒能再進一步,尤其是最近幾十年,連之前的國都郢城都給弄丟了。

楚王剛與自己的姑爺達成一定的協議,當然不能因為魏王的幾句話就跟嬴政翻臉,雖說日益強大的秦國的確是個威脅,但只要嬴政不主動對楚國發動進攻,那楚王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哪還能主動招惹秦國?

為了表示更大的誠意,楚王將魏王送來的國書原封不動,郵送給了嬴政。

至於北面的燕國,或許是對秦國最缺乏敵意的一個,因為距離實在太過遙遠,兩國之間並沒有地盤上的爭端和利益上的衝突。況且除了與趙國偶有摩擦,燕國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匈奴上面。

再說對於魏國,燕國本身也沒什麼好印象,你面臨秦國所帶來的威脅,關我屁事?

唯獨有強烈反應的,反而是與秦國簽訂了盟約的趙國。

盟約這東西,說它有用,的確有用,說它沒用,其實就是一張紙。

因為兩國一旦開戰,之前的盟約,都可以統統作廢。

秦王向趙國借道北擊匈奴,就是實實在在的例子。

剛繼位不久的趙王遷,自然很怕嬴政再來這麼一手,所以他並不怎麼相信嬴政會一直履行承諾。

所以,他對魏王的提議很感興趣,就算不明著做,起碼配合一下是沒有問題的。

畢竟,趙魏韓三國本是同源,始於三家分晉,如今韓.國已經覆滅,這趙王與魏王有類似的感受,也實屬正常。

並且,趙遷當初即將繼位時,就受了秦王不少的氣。自己的老爹因為生氣提前歸西,自己的妹妹還胳膊肘往外拐,自己的背後還有個被廢掉的太子趙嘉在虎視眈眈。

等等,趙嘉?

何不把髒水潑到趙嘉的頭上。

上次秦國借道攻匈奴,可是跟自己談的條件,那趙嘉瞪著眼睛生悶氣,他本來還想趁著先王仙去,爭奪一下趙王之位,可活生生的被嬴政給攪和了。

趙遷想到這裡,提筆給魏王寫了封回信,然後命心腹親自送到魏王的手上,又叫來了劉公公。

這劉公公是一手將他服侍大的,可謂是心腹中的心腹。

“咸陽那邊,最近有沒有什麼動靜?”

劉公公躬身答道:“王上,沒有特別大的動靜。前幾日那文擂居傳來訊息,秦王最近經常去文擂居的後宅,似乎是那藏寶閣裡有什麼事情。”

趙遷眉頭一動,說道:“說具體點。”

劉公公搖了搖頭:“來信就說了這麼多,主子要是想查,我就讓那邊盯得緊點。”

“這次派人直接過去,不要再傳書信了。”趙遷停頓了一下,又說道,“還有,加強邊關的守備和盤查,一旦有可疑的人員入境,一定要加強盤查。”

劉公公應了一聲,轉身退去。

趙遷眼神一陣晃動,長長地嘆了口氣,似乎是在緩解心中的壓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