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哈芬施泰因博士在心中反覆思量,終於承認沙赫特博士的計劃是行得通的,但他還是不無憂慮的問道:“把德國馬克和中國進出口貿易聯絡起來的計劃是如此重要,英國人和法國人遲早是會醒悟過來的,以德國在東亞的力量恐怕並不能阻止這兩國抄襲我們的手段,迫使中國人向他們借錢來歸還我們的馬克債務,最終將德國馬克排擠出中國的貿易,這一點你有沒有仔細的考慮過?”

沙赫特微微頷首後回道:“主席閣下說的不錯,當我們的計劃開始實施之後,其他大國遲早會發現這其中的訣竅的。而英國人和法國人一定會最先醒悟過來,利用協約國在東亞的勢力迫使中國政府放棄和德國的這種貿易迴圈。

所以我們應當在經濟和政治上做兩手準備,經濟上我們應當儘快幫助中國建立一個為德國工業提供初級加工原料的工業體系和某些德國不適宜生產的工廠,我們提供貸款給中國人建造這些工廠,然後讓中國人向我們出口這些初級加工品賺取馬克償還利息,而我們繼續向中國貸款購買我們所生產的高階加工品,從而不斷擴大中國的對德貿易和馬克債務。

我相信,和被迫出售廉價的農產品以換取黃金支付進口賬單相比,中國人一定更喜歡透過為德國工業製造初級加工品換取德國馬克來支付進口德國製造品的賬單。一旦中國的經濟和德國工業捆綁在了一起,那麼哪怕其他大國在政治上對中國人施加壓力,中國人也不會願意或不可能同德國切斷這個貿易迴路了。”

哈芬施泰因博士當然能夠理解沙赫特所說的中國人不願或不能切斷和德國的貿易是什麼意思,如果是單純的消費品貿易,那麼在英國或其他大國的壓力下,中國人當然會採取妥協政策,把進口貨物分散給其他大國,畢竟對於一個市場來說,重要的是消費品的使用價值,而不是由誰來生產。

但是對於一個完整的生產-消費體系來說,中國人就很難下定決心破壞這個體系了。將進口貨物分散給各國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中國人在打擊自己的工業基礎。德國向中國縮減出口貨物的同時,同樣也會縮減向中國的進口,那麼這就意味著中國人花費鉅額資金建立起來的工廠不僅無法為中國賺取外匯,還必須承擔鉅額的貸款利息。

由德國一手打造出來的中國產業鏈顯然是不可能一下子融入到其他大國的生產體系當中去的,而各大國已經成型的生產體系也不可能容納突然出現的新產能,這種摧毀本國大量工作崗位的政治行為,也許就會引發一場革命。唔,不是也許,應該是一定,受到損失的德國是不可能不對革命者加以影響的。

“那麼在政治上,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哈芬施泰因博士認可了沙赫特所說的經濟上的手段,不由更想聽一聽對方在政治方面有什麼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了。

沙赫特默默的在心中重新思考了一遍自己的說辭,確定並沒有什麼問題之後,方才對著哈芬施泰因博士說道:“我國在政治上應當主動靠攏美國的對華政策,並稍稍比美國人更友善一些。”

哈芬施泰因博士下意識的反問道:“你是說,我們應當支援美國人的門戶開放政策?”

沙赫特斟酌了一下後回道:“門戶開放這個詞語還是過於帝國主義了一些,我覺得中國人也許更喜歡自由貿易這個單詞。”

哈芬施泰因博士沉默了半天,方才一字一頓的說道:“你是說讓德國和美國兩個提倡高關稅保護國內工農業的國家去保護中國的自由貿易?”

沙赫特面色不改的回道:“是,不過我所指的自由貿易更多的是指政治上的自由而不是經濟上的自由。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拉攏美國人一起支援中國人有同任何一國自由交易的權力,反對各大國試圖把中國分割為本國殖民地進行壟斷貿易的行為。

對於德國和美國來說,一個統一的中國市場總是比一個支離破碎的各國勢力區更有價值。而且如果是在同一交易條件下,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國家根本無法和德國的工業品進行競爭。而如果我們幫助中國建立起和德國工業相配合的工業體系,那麼美國也只能被我國擠出這個市場。

而當前最想分割中國領土的大國是俄國、日本和法國,他們恰好都是協議國的成員。我們支援中國人在經濟上的自主貿易權力,就是在打擊協約國的力量。而作為全球自由貿易的最大支持者-英國,將會因此陷入一個困境,要麼和我們站在一起反對自己的盟友,要麼和自己的盟友站在一起反對自己建立的全球貿易體系,這對德國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哈芬施泰因博士默思良久,方才嘆息了一聲說道:“這確實是兩個極有見解的主張,但我們卻只能選擇一半,您在政治上的主張在當前的德國是行不通的。”

沙赫特一直沒有什麼表情的臉上終於浮現出了詫異的神情,雖然他很快收斂了自己的情緒,但還是忍不住向哈芬施泰因博士請教道:“為何會行不通,主席閣下能否給與一點提示?”

哈芬施泰因博士把身體向後靠了靠,雙手交叉於胸前沉思了片刻,這才出聲說道:“外交大臣基德倫閣下和法國總理凱約閣下簽訂了解決摩洛哥危機的協議,這件事你應該聽說了吧?”

沙赫特點了點頭說道:“是,這真是一個明智的決定。我一直都認為,為了一片非洲的土地引發一場歐洲大戰這並不是什麼好主意。我們應該用馬克作為子彈向法郎進攻,而不是用真實的炮彈去轟炸法國人。”

哈芬施泰因有些好奇的向他問道:“你和馬克斯.沃伯格一樣,主張和英國人和解嗎?”

沙赫特搖著頭回道:“不,我只是反對德國開啟一場無法掌握結局的戰爭。在找到了中國這個東方的突破口之後,我們沒必要著急引發一場歐洲大戰了,時間開始變得對於德國有利了。”

哈芬施泰因卻苦笑著說道:“不,事實上我們已經阻止不了戰爭了。不管是德國的民眾,還是法國的民眾都已經做好了迎接戰爭的準備。

解決了引發戰爭危機的我國外交大臣和法國總理,並沒有得到兩國民眾的支援,反而被民眾所責難,認為他們都出賣了自己的國家。隨著協議內容的公開,對於這兩位的聲討將會在社會中成為主流。

據我所知,不管是德國議會的議員,還是法國議會的議員,都打算要彈劾他們。這是自普法戰爭結束以來,兩國民眾第一次在某件事上達成了一致的看法,因為他們成功的避免了兩國之間的戰爭。

基德倫閣下和凱約閣下下臺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而取代兩人上臺的政治家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只能迎合本國民眾的呼聲,那就是一場戰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附和敵國政策的政治主張都會成為德國政治家脖子上的絞索。所以你所提出的自由貿易主張,只會讓德國民眾認為這是向英國人的獻媚投降,而不是為了打擊協約國在東方的貿易體系。”

沙赫特一時覺得茫然了起來,好半天才出聲說道:“這實在是太荒唐了,我國擁有著最為完善的總參謀部,能否發動戰爭難道不是應該由職業軍官來考慮的嗎?怎麼能夠按照民眾的呼聲來決定戰爭與否?這是喪失理智的行為。”

哈芬施泰因沉默良久,終於充滿疲憊的說道:“不,這正是各種理智行為綜合決定之後的結果。對於民眾來說,如果戰爭無法避免,那麼倒不如早點開戰早點結束,早點讓他們的生活恢復正常才是最好的選擇。遲遲不肯落下的雷霆,才是最令人恐懼的。”

沙赫特心中一沉,這才有些焦慮的說道:“那麼主席閣下的意思是,我所提交的報告是無法得到德意志帝國銀行的支援了嗎?”

哈芬施泰因思考了將近一分鐘,才謹慎的說道:“你的報告還是極有價值的,但是我們當前只能支援一小部分計劃。現在並不是把德國的資源花費到東方的時候,我們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還是應對有可能突然爆發的歐洲戰爭。

而且,當前的中國正處於一種混亂的局面,我們還不能確定誰會最終取得中國的政權。我們所支援的吳、中國北方的北洋集團和南方的革命黨人,都有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在吳還沒有起事之前,我們還可以把自己的投資說成是商業行為,但是在他組建了革命委員會發動了革命之後,我們再加大對於他的支援,各國恐怕是不會承認這是單純的商業行為的。

小規模的投資幾個工廠,比如接受吳用大豆抵償德國的車床、發電設備的貨價,或是用滿洲豐富的木材資源製造紙張出口德國,以抵償德國造紙機器的貨價,這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幫助吳建立起一個低階的工業體系,現在還不是時候。

我並不是擔心德國的投資無法收回,德國的軍事力量必然會確保德國在海外投資的安全。我是真心希望這個計劃能夠獲得成功,所以才不想選擇一個失敗者。為什麼我們不能等中國內部決出一個勝利者之後,再同勝利者合作呢?”

沙赫特沉默良久,方才回道:“和最後的勝利者合作當然是最佳的選擇,但我擔心當我們應對歐洲的戰爭時,東方會出現變數。您知道,這個計劃對於美國來說也是適用的。”

哈芬施泰因擺了擺手,不以為然的回道:“美國自己就有著豐富的資源和大量的初級工業,他們怎麼可能為自己扶植一個競爭對手。我們還是先談一談,接下來如何同其他銀行的董事分割報告中的產業融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