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綏化府別名北團林子,光緒十一年因為放墾而人口集聚,方才在此地設立理事通判廳,光緒三十年升廳為府。這也說明了,在經過了三十餘年的開荒之後,此地總算有了一些人口,不再被當做邊疆的荒蕪之地來看待了。

當然,即便是經過了三十餘年的開荒,綏化府和關內的州縣還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就算是在葉聲眼中,這裡同奉天的鄉村也差的遠了。除了濠河兩岸能夠看到大片的田地之外,遠離河岸和湖泊的地方,不是大片的荒地、沼澤就是成片的森林。

這綏化府就位於一處面積廣闊的森林的邊緣,所謂北團林子即是本地最北面的圓形森林之意。過去這裡是呼蘭副都統的駐地,不過隨著東三省官制改革,黑龍江將軍和各都統、副都統都被裁撤,這裡也就改為了綏化府。

當葉聲龐大的車隊抵達綏化府的土牆之外時,面對這如同長龍一般的卡車隊伍,原本就因為哈爾濱爆發革命而人心惶惶的綏化府官吏,頓時失去了抵抗的勇氣。除了一小部分官吏從北門逃離了城市,剩下的官員便帶著城內200餘駐軍開啟了城門,向著葉聲投降了。

在經過了8、90裡的荒野行軍之後,陡然在河流和森林之間看到一道蔓延了10餘里土牆圍起的城市,還是很讓人眼前一亮的。即便這座城市和哈爾濱完全難以比較,但是站在城牆外的葉聲也還是忍不住稱讚了一句。

就在他下令部隊展開作戰隊形,向城內的官兵展示一下自己的武力,然後再派人去勸降時,面對著他們的西城門卻突然開啟了,一群人舉著白旗走出了綏化城。

這隊人中領頭的是綏化府知府黃家傑,他昨日中午才得到哈爾濱爆發起義的訊息,這邊才向鐵山包駐軍和小興安嶺北面蘿北廳的興東兵備道傳遞了訊息,這裡就收到了革命軍來襲的報告。

不要說今天在城門樓上眾人看到的卡車長龍,便是昨天和今天出現在城市上空的飛行機器,都已經將綏化城的人心給攪亂了。即便是俄國人過去的幾次入侵,也沒聽說有天上飛的和地上跑的機器助陣的,大不了俄國人也就是坐著火車和汽船出現在黑龍江省的。

哪怕綏化城作為松嫩平原上的南北交通樞紐,城中多有走南闖北的外來商人,甚至於去年城中已經開辦了電燈廠,這裡並不算什麼資訊閉塞的鄉下僻壤,但是當他們真的見到革命軍從卡車上下來整隊的時候,也已經被恐懼籠罩了內心,幾乎沒有什麼人能升起抵抗的念頭。

綏化府知府黃家傑雖然被黑龍江巡撫周樹模稱之為辦事認真,但卻也不是一個頑固不化的人。當他看到一眼難以望到盡頭的車隊開過濠河上的石拱長橋時,就知道這座城是守不住了。

綏化城的面積雖然不小,但是城中的人口卻難以和內地的州縣相比,這道七尺高的土牆用來對付沒有什麼重武器的土匪倒也湊活,但是想要對付城下這樣一隻帶著上百輛卡車的隊伍,光是機動性他們就輸給了下面的革命軍了。

更不必提,自從興東兵備道北移之後,城內的駐軍就幾乎撤離的差不多了,現在他真正能夠依靠的不過是城內的200警察。即便黃家傑動員起全城的力量,也不過組建起一隻千餘人的隊伍,難以遮蔽住整座城市。

去年冬末的鼠疫已經讓綏化府大傷元氣,黃家傑並不希望再用一場毫無希望的戰爭徹底毀了這座城市,因此他在城樓上觀看了革命軍的軍容之後,就決定開城投降。雖然有少部分旗人和官吏並不認同他的做法,但黃家傑在綏化府治政近三年,威望大約只遜首任知府少許,這些人的反對終究沒能起到什麼作用,最後只能開啟北門自行離去了。

對於這位讓自己少打了一仗的綏化知府,葉聲還是相當客氣的。他一邊令手下一連人馬入城接管城中各要地,並解除城中的軍隊武裝;一邊則在城外同黃家傑和城中紳商代表攀談了起來。

“諸位父老還請放心,我國民革命軍起兵的目的是為了推翻腐朽的滿清朝廷,是要外爭國權,內保民眾,並不是為了一己之私禍亂天下。所以,只要各位不試圖為滿清朝廷賣命,同我國民革命軍為敵,我軍是可以保證各位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的。

當然,依靠滿清朝廷的反動政策掠奪民眾財富的行為,從今天起就要一併禁止了。假設各位還想著依仗過去滿清朝廷所給與的特權,繼續剝削、掠奪百姓財富的,那就別怪我國民革命軍不客氣了…”

葉聲對著這夥綏化府的官吏紳商講述了大半個小時的革命理念和革命委員會的政策,直到接收城內設施的軍隊派人回報,城內一切正常,他才住了口。

站在道路旁吹了半個多小時冷風的官吏紳商們,雖然穿戴整齊但也從來沒試過這等站在野地吹風受訓的經歷,有的人甚至連鼻涕都凍出來了。聽到葉聲住了口,大家趕緊向他請求,不如讓軍隊先進城休息,也好讓他們為義師稍盡心力。

葉聲此時已經注意到,雖然站了半個多小時,但是這些綏化城的代表們卻只有少數人東倒西歪的,像是犯了大煙癮,大部分人確實只是被冷風吹的縮起了脖子和手,這令他心裡稍稍舒服了一些。這起碼證明,綏化府的官員至少還是守住了底線的。

在哈爾濱,即便是駐防的軍隊中,也有著大量的煙鬼,完全無視了東三省總督和吉林巡撫衙門的禁食大煙的嚴令,有些人甚至還升級享用起了日本洋藥,毒性更大的嗎啡。這些吸食大煙的官吏兵丁,在革命軍起義時毫無鬥志,幾乎革命軍槍聲一響起,這邊不是丟下槍械投降就是轉身跑路了。

雖然這極大的減輕了革命軍的戰鬥任務,但是這也讓葉聲這也的革命軍將領意識到,大煙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看到綏化府官吏紳商沒有過多的染上這種惡習,這也就意味著接下來對於綏化府的治理會輕鬆許多。

兵不接刃的解除了綏化府的武裝,這讓葉聲終於有暇在進城的路上,向陪在自己身邊的綏化府知府黃家傑詢問起了關於綏化府的資料。被巡撫周樹模譽為幹吏的黃家傑,倒也絲毫不加隱瞞的向葉聲介紹起了綏化府這座新城。

“…自首任知府成多祿設立巡警總局,城中4區有警士近百人,城外5區有警士200人,一時城內外治安大為好轉。

本城過去居民主要以滿人為主,城東2.5公里處設有旗屯20餘處,不過隨著開荒放禁和開辦木廠之後,關內漢人移居到此地的人數大漲。如今本府漢人人口同滿人、鄂倫春人、赫哲人的人口,大約為五對五;至於城內則是七對三。

綏化府現在共開墾耕地300萬畝上下,總人口約為10萬,這綏化城內有9000餘口。本地最大宗的產業,一是糧食行,二就是木廠…

府內除了綏化城外,尚有餘慶縣、上集廠兩地的人口較為稠密。至於學校麼,本城有高級小學一所,雙河、十間房兩地各有一所初級小學,皆為前任知府籌款所修建…”

雖然在出發之前葉聲已經得到了一些關於綏化府和鐵山包的資料,但是他的資料顯然是不能同治理此地的黃家傑相比的。而從黃家傑這裡獲得了關於綏化府的大量情報之後,他才發覺軍事委員會給他的任務中還是有些漏洞的,那就是忽略了本地滿人和北面海倫城的問題。

雖然本地的滿人在管制改革之後已經失去了原本的軍事組織,現在已經同平民並無什麼差別。但是以他們對於本地地理的熟悉,一旦誤解了國民革命軍的政策,把革命委員會推翻滿清朝廷的革命任務當成了漢人的排滿起義,那麼他們是無法在面對東北的鐵山包駐軍同時,還要分兵去鎮壓這些滿人的反抗的。

而海倫府通肯城的駐軍雖然不多,但是同樣也是一個以滿人為主要人口的城市,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安危,這座城市必然不肯坐視革命軍從容剿滅鐵山包和綏化府的抵抗,而是要主動出兵策應的。

於是在聽完了黃家傑對周邊情況的介紹之後,葉聲不由正色向其說道:“葉某出發之前,曾經受命前往請教過宋民政使,一早就聽聞黃知府乃是難得的幹練之才。吳主席也吩咐過在下,一定要保護好黃知府的安全,解放了綏化之後,這建設綏化的重任還是需要黃知府這樣的人才為國效力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剛剛聽了黃知府的這一番話語,葉某覺得黃知府還是應該繼續為綏化人民效力的。不知您是否願意接受我的臨時委任,繼續掌管綏化的民政事務。至於正式委任,還需要獲得委員會的正式命令。”

黃家傑聽到宋小濂的名字不由心中一動,他並沒有立刻答應葉聲的請求,而是岔開話題問道:“宋民政使安然無恙,確實讓我這個過去的同僚倍感欣慰。不過,敢問葉將軍,本省巡撫周大人現在何在,貴軍會如何相待了?”

葉聲沉默了片刻後說道:“周巡撫現在很好,齊齊哈爾解放之後,他被我軍圍困於撫衙之中。據說過幾天就會被送往哈爾濱來。我倒是聽吳主席說過,周巡撫和宋民政使在黑龍江主政期間保護了國家疆土,政治上也頗有建樹,是有功之臣,和那些與人民為敵的滿清官吏是不同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