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滿洲里位於呼倫貝爾草原西北端,原本是一片荒涼,1901年因俄羅斯修建東清鐵路這裡是進入東北的第一站,所以被俄國人命名為滿洲里亞漢語稱為滿洲里。作為防禦蘇俄的第一線,這裡一直是東北國防的重點。老帥時期一般駐有兩個正規旅一個省防旅,張學良當政後加強為兩個整編步兵旅和兩支邊防大隊分別部署在滿洲里、扎賁諾爾,身後海拉爾還部署有一個步兵旅,去年與蘇俄因中東路關係十分緊張時,呼倫貝爾還部署了整個騎兵軍。即使是關係緩和之後,呼倫貝爾仍然保持三個步兵旅加兩支邊防大隊的配置。

滿洲里火車站仍然是二十多年前的樣子,不過最近兩年,中俄之間貿易日益增多,除了官方的易貨貿易,民間俄國向東北出口牛羊馬牲口、皮貨等,東北向俄國出口大豆、豬鬃、雞蛋等農副產品,滿洲里逐漸熱鬧起來。十月十五日,滿洲里火車站不像往常一樣熙熙攘攘,兩個站臺都被東北邊防軍第十五旅旅部警衛連戒嚴,簡單的軍樂隊吹奏著東北軍的軍歌。蒸汽機車排著蒸汽開進火車站慢慢停在站臺。

傅作義當先走下火車,就見十幾名東北軍軍官穿著紅色禮服站在站臺上接車。他們都沒有穿保暖靴戴狗皮帽子,倒是顯得下車的一溜晉軍軍官臃腫怕冷的很。當先漢子掛著中將軍銜大踏步走到傅作義面前敬禮,高聲報告:“東北邊防軍第十五步兵旅旅長梁忠甲,向傅作義軍長致敬!歡迎貴軍前來接訪!”傅作義還禮,熱情的握住他的手說道:“梁旅長你好!”

後勤部長吳道恩曾經來過呼倫貝爾為十五旅辦理過後勤跟十五旅主要軍官都十分熟悉,這也是派他到傅作義軍任職的最大原因。就由吳道恩為雙方軍官相互介紹。傅作義軍主要軍官要麼畢業於保定軍校要麼畢業於太原軍官訓練團,而十五旅絕大部分軍官都畢業於東北講武堂少數留學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基本上攀不上什麼交情,所以氣氛相對沉悶。

警衛營拉來十數匹軍馬,梁忠甲說道:“傅軍長,請上馬,我們在軍官俱樂部為你和軍部準備了住處,那裡是新修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乾淨暖和。另外按照軍政部的命令,貴部一個步兵旅換防我部,我部將留下所有裝備、彈藥等物資然後移防吉林。若是可以的話,請傅軍長指定一旅,卑職好與之辦理交接。”

傅作義笑著擺擺手拒絕,說道:“在火車上坐了好幾天人都快鏽了,正想要騎騎馬吹吹風,就先不去住處了。久聞貴旅一直處於防俄第一線,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張總司令也曾經視察並讚許,今日到此正希望參觀一番感受一下東北邊防軍的風采!不知方便與否?這位是陳長捷旅長,由他的旅來換防貴旅。”

梁忠甲點點頭,“傅軍長看得起我旅,那就請隨我來。”留下參謀長安排傅作義軍先頭部隊的食宿,梁忠甲翻身上馬帶引傅作義等十數名軍部軍官回到十五旅旅部。

梁忠甲年級上算是東北軍的老將今年已經四十三歲了,不過不像其他東北軍老將是土匪出身,梁忠甲弱冠好武,勤於學,常以韓信自況,其父壯其志,故教養獨厚,儘管家庭經濟拮据,還是省吃儉用供其讀書。之後以優異成績保送到保定軍校的前身北洋速成學堂接受了兩年多的正規軍事教育,之後進入曹錕北洋第三師服役兩年多。從1913開始梁忠甲就跟著吳俊升十數年,每戰皆身先士卒,從連長一步一個臺階,不過他生性耿介不善交際不惜鑽營,只知為軍令是從,所以他從1922年擔任騎兵旅長一直到現在仍然只是旅長,他也毫無怨言,駐守邊疆條件艱苦從不抱怨。

一路攀談,傅作義才驚知梁忠甲原來還是自己的老學長,不禁更加親近了幾分。十五旅旅部在城東大營內一座小樓,雙方軍官坐定,梁忠甲沒有寒暄,拿出一摞清單交給陳長捷說道:“陳旅長,我旅奉命向你部移交防務,共計營房七處,庫房三座,各類武器6870件,各類彈藥五個基數9780噸,後勤車輛鐵馬拖拉機488輛,鐵牛拖拉機1200輛,軍馬1400匹,軍糧儲備四千噸…這是詳細清單,請陳旅長點驗接收。”

傅作義和陳長捷驚喜的互看一眼,陳長捷接過清單隨即遞給傅作義,其他泛泛掃過直接翻到武器裝備一欄,細細一看更是喜上眉梢,雖然早聽軍械部長楊廷寶承諾到滿洲里接防之後,滿洲里駐軍將會留下所有的武器,可是這剛到沒有任何波折就領到這麼一大批武器真是難以置信啊!清單是縱向書寫,傅作義一列一列細看:

79步槍:4200支

衝鋒槍:1300支

捷克輕機槍:632挺

12.7重機槍:412挺(注:其中120挺為固定機槍堡)

連排級60迫擊炮:108門

營級82迫擊炮:98門

團級150迫擊炮:24門

37毫米反坦克炮:214門(注,其中106門固定在工事)

100毫米榴彈炮:54門

將清單遞給一旁心癢癢的陳長捷,傅作義不放心的問道:“子信兄,未知這批武器質量如何?還有按照編制應當有十八門152毫米重型榴彈炮,不知為何沒有見到?”

“所有武器除37毫米反坦克炮年份較大故障較多之外,其他武器均為去年新生產換裝,我旅將士平日都勤加保養絕少問題,傅軍長可隨意檢查。至於152榴…”

坐在下首的楊廷寶接話道:“軍座,我軍裝備的少量152榴均是從蘇俄進口,不便裝備在對俄一線,所以十五旅也沒有裝備。不過我聽聞兵工廠已經開始生產國產152重榴彈炮,不久的將來,我軍就將裝備了。”

傅作義略有些失望,在娘子關前線被二十七師裝備的152重榴彈炮欺負的夠嗆,一枚炮彈下來任何工事都化為灰燼,之後多少次都將他從夢中驚醒,自從答應加入東北軍,傅作義就夢想著裝備這種重炮。

交接繼續進行,不過工作逐漸轉移到楊廷寶和吳道恩來負責,傅作義等人還是不適應這種換防方式,以往晉軍中,像武器、彈藥、馬匹等軍用物資即使不是部隊長的私產,那也是各部隊的公產,走之前肯定是整理的乾乾淨淨,除了營房帶不走其他全部都要帶走,哪像現在十五旅是恨不得空著手走。

魯英麟比較實在就直接小聲問出來了,吳道恩解釋道:“我東北軍各部的裝備和物資都是按照編制發給並定時補充的,十五旅將所有的東西都交給我們,只要手續齊全,等到了長春自然可以向總裝備部和總後勤部申請新的,也不會少他一針一線,即少了路上運輸的耗費還能馬上裝備新的,何樂而不為呢?”魯英麟大張著嘴,還能這樣子啊!

一行人繼續辦理交接,梁忠甲帶著傅作義和魯英麟、陳長捷實地檢視。“傅軍長請看,這裡是東大營,是旅部所在地,現駐防一個步兵團。”梁忠甲說的簡單,傅作義等人看得卻是心驚不已,東大營佔地較廣,四周以十數座三層小樓圍成一個巨大的校場,校場都鋪上了石板,看起來打掃的很勤雨天無泥漿晴天無灰塵。

“這東大營看起來很新啊!”

“這是去年張總司令視察我部時,看到這裡冬天苦寒,原來營房破舊,將士們多有凍傷,所以特批經費在原來東大營旁邊建起了這座新的東大營,全部是鋼筋混凝土構造,尤其是外牆面能夠抵禦七十五毫米野炮直射,異常堅固。營房內都配有鍋爐房,冬天既能供應熱水洗澡,也能供應暖氣取暖。傅軍長,不怕你們笑話,聽說我旅要移防將這座軍營讓給你們,將士們是一萬個不願意啊!捨不得啊,挨凍十幾年了好不容易換了新營房,這才住了一年就要走,哎!”傅作義等人心裡樂開了花但是面上苦笑無言以安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眾人騎馬來到城南清泉溝的炮兵團營房,也是傅作義等人考察的重點,中校炮兵團長接到報告早已集合完畢等待檢閱。“報告旅長,炮兵團正在進行裝備保養檢修,應到兩千四百八十人,實到兩千二百五十六人,公務外出一百八十七人,病休三十七人,請旅長訓示,炮兵團長張文清。”人高大威武,報告簡潔清楚明白,聲音鏗鏘有力,讓傅作義一見頓生好感。

“稍息!請傅作義軍長檢閱。”梁忠甲讓開位置請傅作義走在前面。戰士們看起來個個都很強壯,臉色紅潤,敬禮動作昂揚有力,他們都穿著灰白斑點的軍裝有些怪異,不過整齊乾淨而且筆挺,看起來就很精神。

傅作義對炮兵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一眼就看出這個團全部裝備100毫米榴彈炮,每炮炮手九人組成一個炮班,每門炮還配備一輛所謂的鐵馬拖拉機負責拖炮。傅作義在一門火炮前停下腳步,問道:“張團長,你能介紹一下這種火炮嗎?”

“是,這是遼十四年式100毫米輕型榴彈炮,21倍徑,發射15公斤高爆彈射程十點五公里,放列全重1700公斤,改用橡膠充氣輪胎後使用鐵馬拖拉機牽引,能以每小時十五公裡的時速野外行軍。”

“嗯!果然威武雄壯!”傅作義讚賞的拍拍炮筒子,緻密的鍛造炮管散發著迷人的金屬光澤,一想到這一眼望不到頭的好傢伙都要歸自己了,傅作義心情就越來越好。

“在娘子關的時候,二十七師經常隔著幾座山好幾公裡經過三發試射就能將炮彈準確的砸到我頭上,然後保持每分鐘六到八發的速度進行火力覆蓋壓制,十五旅炮兵團能做到嗎?”

“傅軍長所說的是東北軍炮兵的訓練大綱基本要求,所有的炮兵團都要做到才算是形成戰鬥力,我們團去年六月就透過了炮兵訓練總監的考核,完全能夠做到。”雖然傅作義的話有質疑十五旅炮兵不如二十七師的意思,不過張文清仍然毫無感情波動的回答。

一路看下來,每門炮都是黝黑發亮狀態良好,絲毫不見老舊,傅作義有些不解的問道:“聽說到了吉林,你們團將會裝備新式火炮,不知相比遼十四年式有何先進之處?”

“是,新式100毫米輕榴彈炮是去年年底開始裝備東北軍,被命名為100榴,口徑、倍徑和發射的彈藥都保持不變,大架改為三腳大架,可以進行三百六十度環射,更換了制退機和復進機,後座距離更短,精度更高。改進之後全炮放列重量減小到1450公斤,仍然採用鐵馬拖拉機牽引。”

“威力、射程都保持不變,只是重量減輕了三百公斤,改進並不是很大啊?怎麼聽張團長的意思新式100榴非常先進?”

“重量降低之後,火炮可以更快的機動,最重要的是新100榴採用三腳大架,行軍狀態與戰鬥狀態的相互轉換非常快速,我看過炮兵教導團最好的炮組可以在三分鐘之內完成轉換,而現在的遼十四年式需要十分鐘。”

“就為了減少這七分鐘?”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別說七分鐘就是一分鐘就能救命的。”張文清引導著眾人走進團部,徑直走到作戰地圖前指畫道:“這裡是蘇俄境內的採圩子山離邊境三公里左右,地勢較滿洲里高五百多米,蘇俄軍在這裡部署了一個營的152榴彈炮,射程高達十五公裡以上。我們的100榴屬於輕型榴彈炮射程較近需要推進到前線後方大概三到八公裡左右部署,根據德國顧問團歐戰經驗,透過聽音辨位以及航空偵察,最快能在炮彈來襲十五分鍾之後大致確定敵方炮兵位置並進行壓制性炮擊,這個時候我前線炮兵部隊就必須撤退了。我們假設蘇俄炮兵也能達到德軍的水平,加上炮彈飛行的三分鐘,那麼留給我軍炮兵的時間就只有十八分鐘,我們將撤退的速度加快七分鐘也就意味著我們能夠增加七分鐘的炮擊時間,按照最大射速每分鐘八發計算,一個炮兵營可以多發射一千發炮彈。而一千發炮彈也許就能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傅作義聽的歎為觀止,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這才是軍人啊!將時間和空間研究到了極致。看著都是細小瑣碎的細節,往往都被人忽視,可是軍事就是這樣一個個小小的細節所決定,美日德英法列強陸海軍數十萬軍官還有眾多的軍工專家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研究一個個小小的細節,希望自家的軍隊裝備反應更快一點兒,威力更強一點兒,使用更方便一點兒,戰鬥力就是這麼來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