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弗萊斯·古里斯丹特的筆記(4)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漢弗萊斯·古裡斯丹特,

於聯合248年1月30日,維爾里斯

最常見到的,彷彿在無限孤單的這些平常的時刻,像知道你內心的想法似的——太陽,血紅色的太陽與斑斕的、似立體又似平面著的天空。無意間對樓房之間的縫隙的一瞥就能夠帶來恍然的空蕩感,想象天空的深度也當然是經常的事情,一種空無一物的凝視成為了最有意義的娛樂。

維爾里斯是這麼的討人喜歡;即使它是那麼殘破而骯髒,卻一點也不顯得淺薄。無人的街道本是讓人難以忍受的,在這裡卻反常地成了一種享受、一種冒險:一種未知卻充滿挑戰的事情。但這種挑戰並不需要我付出什麼;太陽會自然而然地給我一切我需要的靈感和一種生活所必須的——提供無限想象可能性的持續力。幕牆前影影綽綽的建築和靜謐的傍晚也會及時地將我從眺望太陽沉入大海,無數煙霧蒸騰的橙紅相間中,從懸空般的、飛昇似的微笑與幻覺中拉入我所安坐著的臺階與雙手搭上的欄杆;大交通線從右上方的高空穿過,向遠處望去時,卻不知為何虛化成了一條模糊縹緲的——閃著光的長線。這時我會察覺到微弱的氣流,使那些移動著的與沒有移動的事物都神奇地顫動起來。接著我會想把頭埋進膝蓋中,抱在一起享受這種彷彿不屬於我的感受。這種安寧與平靜忽然就與那些本不會想到的念頭摻雜成了一種回憶——命名為維爾里斯的回憶。如果說,在這個剛剛開始的聯合將來的年月裡,在無限長度的時間與無限寬度的空間裡,我走到哪一個另外的座標時——會在那裡想到維爾里斯嗎?

或者說,我已經決定在這裡生活下去;直到一個未知的時刻來臨時,有什麼強迫我離開為止。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這裡都是唯一的選擇。在此之前,我還需要從安格爾蘇斯運送一批數量足夠充足的材料。這裡的公民與他們特殊的個性的確可以給予我一種奇妙的安全感。也就是說,這兒比任何別的地方都適合我。自然,這不會是白費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

神經傳輸的兩種運作模式

漢弗萊斯·古裡斯丹特,

聯合247年

供體與受體思維弧線的共振是神經傳輸實現的臨界條件,而它的實現所需要的全部準備均屬於對兩者思維弧線的平衡與調節。由於兩者直接的物理連線無法做到調節思維弧線的頻率,那麼就需要在兩者間施加一個穩定頻率的變頻器。神經傳輸並非是一種物理的物質自供體向受體的傳輸,而是一種共振條件下不可控的資訊複製。供體與受體的區別僅僅是共振時能量的差別……一點點極微小的差別便可以決定被擦除的物件,在最終的情況下,兩者的思維弧線是同一的;消失的思維弧線即被擦除,那麼其原本的宿主就被稱為受體。

從目前能夠掌握的資訊來看,史前神經傳輸在理論研究成功的初級階段,對於供體與受體思維弧線同頻條件下的能量控制還並不成熟。初期的幾起失敗的試驗中,原因均是透過“馬爾加拉環”施加的磁場難以有效偏轉,造成神經傳輸供體的思維弧線被擦除的情況。形體的生物性複製過程達不到標準也是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難以大量生產受體的一個原因是史前社會本身的阻力……作為一個生物性的文明,對於同類的生物性複製往往是難以被容忍的。在理論研究和初期試驗之後,神經傳輸專案被史前社會的數個宏觀政治實體所分別接收,這使得對於一些關鍵部件的研究進入了大規模、集約化的階段。同時,受體複製水平的進步,也明顯地提高了神經傳輸的成功率。符合傳輸標準的受體,其思維弧線的本身能量是極其微弱的,同頻條件下的能量傾斜就漸漸成為了神經傳輸中的自然狀況,“馬爾加拉環”的使用率也就大大降低了。這項技術的成熟標誌是……三大國的南極試驗基地在橫貫南極山脈三處不同的人造空洞中的先後建立。隨後,受體的大規模生產與實驗範圍的逐漸擴大使史前文明的全球的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引爆導火索的是一例因受體生產不符合標準導致的反向擦除後,原因不明的受體發狂與外逃;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造成了全球性的輿論恐慌。自然,秘密的公之於眾,本身便是史前社會瓦解的前兆。對於該項技術的研究,在二十年戰爭爆發造成的設施大規模破壞後便停滯不前了。

聯合對於神經傳輸的理解與實現方法顯然是迥異於史前的。對於神經傳輸新方式的大規模研發,在迪瓦斯安坦格勒斯會議之後——便在聯合的機構中成體系地開始了。聯合對於神經傳輸新方式的需要,顯然基於它作為“集體轉移”的技術基礎上,要求集中式的、供體與受體無物理連線的新方式。新研究的第一個成果便是一個位於北亞塞波託斯大區邊緣的一個實驗性掩體。它的結構是簡潔的三部分:核心是一臺巨大的、集中式的頻率探測與平衡器,連線著神經傳輸的中樞機構;直徑約為一千米的可活動範圍,以及活動範圍的邊界——實際為思維弧線平衡器感應範圍的物理界限的——幕牆。公民身份的最顯著憑證即是其思維弧線的預設頻率;在特定條件下,聯合可以偵測到這個頻率的幾項屬性,從而直接與大規模存放神經傳輸受體的中樞機構相連接。塞波託斯聯合大會所圍繞的中心,即是在新的條件下如何定義人與公民的問題。決議決定將公民與聯合所具有的集體轉移權力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徹底地消滅了新條件下自然人存在的可能性。對生物性人的大規模改造也是在這個條件下發生的,最終——大約在聯合10年左右時,作為集體轉移穩定性與絕對的去生物化方針的獻祭,兩性生殖的方式也同樣被取消了。這些殘餘的徹底被抹除,大約是在聯合的第三個標準大區在東北美洲建立時;標準化的系統漸漸地被隱藏在聯合的表層之下。以集體轉移為基礎的公民社會完完全全地取代了所有東西。所有的公民都是自義務醫院走出來的……

但一種新思路也是可以透過這些原理產生的:思維弧線的頻率應用在馬爾加拉傾斜的情況下是湮滅、同化與擦除,可這是兩條各異的思維弧線平衡的結果;如果不存在供體與受體,僅僅利用能量增益去影響和偏轉思維弧線的排列組合模式的話,是否也是一種全新的、具有應用價值的方法?這種方法所對接的需要又能夠是什麼樣的?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在掩體範圍內的——偵測與干擾的條件下,這種略微的影響如何規避聯合對特定頻率的異常能量偵測?即使是在最初期的實驗條件下,這些都是不得不考慮的關鍵因素。接著需要考慮的則是用於微型增益的小型馬爾加拉環的程序設計……以及一種不與聯合頻段衝突的頻率編碼。

往往……在某種程度上被啟用了的思維,會以某種特定的場景或是事物來作為一種思維的基底。如果將這組基底原樣地復刻到一種與自己迥異的其他的思維中去,那麼往往會因缺少必要的元素而不能從宏觀的角度進行感性理解;但會有一些東西被留下來,那就是——一種作為旁觀者的意識映像。這種意識映像也不是具體的,而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基底的一種幻化。當然,透過思維弧線干擾的方式,在目前的條件下暫時不能直接輸出配套的、完整的意識,只能以一種不精確的、間接的教育過程,來接受一種暗示的影響。自然,對於不同的物件所具有的不同的基底,這種暗示的作用也是隨機的、不可控的。但這並不能抹殺它的意義。有時透過基底與映像之間的某些化學反應,才可能產生出更多絕妙的、難以形容的東西……

———————————————————————————————————————

透過第三次整備來的裝置中可以利用的一臺NC編碼編譯器,一個原型——對於小型馬爾加拉儀器適用的隨機模型誕生了。我把它稱為“第六日”。因為我堅信這將是一系列全新發現的開端,而這一切將以我的體驗來證明它自己。我對此絲毫沒有疑惑……並且不惜所有。

作者還是決定寫完本書。這本書的初步工作應該會在寒假前完成, 第三卷——本卷預計於11月前完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