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六月十五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東豐村坐落在偏遠的大山之中,四處都是荒野群山。

這裡的老人相傳著這麼一個故事:

以前有個會看風水的秀才路經此地,看到前有橫山邊有江流,水到山前都會繞著走,此地又有茂林。

在風水中是塊適合定居之所,等到他再次回到家中,便帶著一家老小搬來此地定居,再後來秀才真的順利中舉。

在老的時候便決定退隱山林,而這個村莊的名字也由舉人來取叫(東豐村)。

舉人的原名叫伊諾川,也有些人會叫伊家莊。

隨著時間不斷流逝久遠,村裡的人也越來越多,由最初的幾口人家發展到了幾百人。

然而知道這個故事並且知道伊諾川的人也隨著時間往前推移知之甚少,甚至是淡忘在光陰裡。

唯有每一代的老村長口口相傳之下才得以保全這個村的來龍去脈。

後有一位年輕村長為了紀念這位舉人,為了村裡人丁興旺,決定在每年特定的時間舉辦一場規模盛大的相親節目,把舉人逝去的那一天定為相親節日,農曆六月十五。

在節日的那一天舉行山歌對唱,如果女方回應男方的邀請,男方可以追著女方跑,直到抱住女方為準,誰要是抱到女方他們就在節日當天眾親臨的祝福下拜堂成婚。

六月十五如約而至,雖然已經這樣舉辦了幾百年人們還依舊保留著原有的節日流程。

雖然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九十年代末,改革開放前期依舊不改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

政府也不干涉,對於傳統節日本地官方也是認同,畢竟都這樣舉辦了幾百年,這裡的村民每年除了春節熱鬧外就屬六月十五最為熱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然來參加的男女都必須是單身,而且對唱規則是在固定的圈子裡,對唱開始後女方若是抵不過男方的歌詞就會敗陣而逃,當地話是郎追女。

過後第二天就會有很多青年男女聚在大榕樹下談論著昨天誰誰唱的歌很厲害,然後誰誰先前去看過村裡的路,誰誰很有技巧的快速追上女方,然後把女方摁在地上或者抱在懷裡,或者扛在肩膀上跑向了家裡。

總之都是些討論方法,而那些結過婚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會在一旁指點一些對唱時的要領。

女孩子們被追到後躲在家裡跟父母哭作一團,母親則是依依不捨的拉著女兒的手,認認真真的看著含辛茹苦拉扯到大的女兒就這樣要嫁人了,父親則是在一旁沉默看著眼前母女二人時而哭啼時而大笑。然後就是長長的嘆息一聲,大口大口的抽著手捲菸。

(1991年六月十五山歌對唱)

這一天人們都會放下手中所有的農活,足齡男女盛裝出現在東豐村前早已搭好的圈子。

這裡男女年齡規定在十八以上的單身青年才能參加,當然個別大齡的男女一樣可以參加,只要有人接過你的山歌就可以對唱。

有的是由少年變成了大齡剩男,也有的是離了婚的女人。

每次舉辦相親大會時都會慕名很多外地人前來參與,圍觀,今天人和以往一樣多。

李思夢被姐姐拉來一起看山歌對唱,姐姐今年二十了還沒出嫁或者找上門女婿娶。

父母一直都很著急催促著姐姐早點找個人,再過個一兩年恐怕就被列為大齡剩女出於這方面考慮,母親今天把姐姐推出門外不讓姐姐進屋。

姐姐李思燕只好拉著妹妹硬著頭皮去參加今年東豐村的山歌對唱。

李思夢穿著一件簡單的泛白布衣,在衣服下是一雙稚嫩的細手,她臉上的酒窩很迷人,每次笑起來總能成為人群中的焦點。

很多男青年的目光隨著李思夢的身形緩慢移動眼珠子也跟著移動。

一縷清風吹來把垂在李思夢肩膀上的髮絲,弄得有些凌亂的飛舞然後貼在那紅潤的小臉蛋上,李思夢總是用那修長的中指把頭髮從臉上刮下來,勾到耳後。

伊萬秋看著入迷,暗暗拽緊拳頭,忽然肩頭被重重的拍了一下,伊萬秋的目光從李思夢身上拉了回來,轉過頭發現是大哥伊萬春。

嘴角不由得泛起淡淡的笑意。

“怎麼?看上哪家的女兒了?要不要哥幫你託人讓你們認識認識?”

“不用了哥,等下山歌時我自己會找她。”

“嗯,有骨氣,我看好你喲。”

家裡有四兄弟大哥是伊萬春,二哥是伊萬夏,老三是伊萬秋,老四是伊萬冬。

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名字太土。

對於當時的文化極限,村裡的人名都是用些簡單平時經常唸到的字眼,並不是什麼稀奇,除非家裡有個會識字的。

李思燕和李思夢她們的父母都讀過初中所以給小孩子取名字也會傾向於文藝。

“哥,你那時追嫂子的時候是怎麼追的?”伊萬秋望著身後的大哥伊萬春。

“我和你大嫂早就認識了,只是透過唱歌來表達而已,你和我不同,你要想好了用什麼歌這才重要。”

伊萬春為人謙和說話也實在,雖然讀的書的不多對於弟弟的終身大事還是特別用心分析當前該做些什麼。

“鳳求凰如何?”伊萬秋看著大哥不假思索的回答,這個答案或許早就在他心底有了大概,只是一時半會拿不定主意,被大哥伊萬春這麼一點隨口就說了一句。

“這個可以,這首歌很多人都會,也比較容易。”

對於往年的六月十五相親大會,很多青年男女是在鳳求凰中牽手走向婚姻的,這首歌的熱度從未消減半分,也有那麼一句不成套的話,若是別無他法,就尋鳳求凰,若是腹無詩書就鳳求凰。

只能說明一點,每年的相親節日鳳求凰是經久不衰的,而鳳求凰的名字也比較有大氣,直呼其名就覺得自己是鳳是凰。

相親男女也注重節日氣氛,所以這首鳳求凰幾乎每年出唱的頻率最高,就連五歲的小男孩都會哼起調,學著大人擺弄著手勢有模有樣的唱起來。

“那好,就這麼定,待會我唱的時候你可得給我助威啊!”

伊萬秋不再看大哥伊萬春而是轉著頭尋找在人群中的李思夢。

在相親大會上,每次男對女唱歌,等到男方歌聲一停,臺底下的男同胞就會跟著男方一起重唱一遍以求女方回應,這個過程也叫助唱,如若唱的人越多,聲音越嘹亮就說明男方在這幫青年心目中越有地位,而女方聽到就會更加容易產生傾慕之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