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章 利益至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季桓之同樣日子也不好過。本來,他把自己壓箱底的寶貝、也是他所擁有的唯一一枚“鰲心”拿出來,就是希望泰昌帝服下之後,轉危為安,多活些年,也好讓他這個在萬曆末期就已經失去信任的錦衣衛有再次走上前臺的機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而,泰昌帝死了,還是服下鰲心後死的,這讓他頓時覺得天塌地陷,整日躺在臥房裡,連出門的力氣都沒有。

“怎麼會?不可能啊!”季桓之想不通。當初他與劍聖商緒之女、兩大女青衣巡檢之一的商蓉搏殺,還靠寶珠癒合了身上的致命傷口,怎麼到了泰昌帝這裡就不管用了呢?這不應該,其中必有蹊蹺。

直到方從哲登門拜訪,在會客堂內經過一番交談,季桓之才弄明白裡面的“蹊蹺”是怎麼一回事。

“什麼,鰲心被李可灼自己服用了?”

“我覺得季大人不會做對皇上不利的事,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李可灼自己把真仙丹吃了,將假仙藥獻給了皇上。”方從哲如是說道。

“他媽的!”季桓之猛捶了茶几一下,茶几上的茶杯都跳了起來。他恨恨罵道:“這個畜生,我非宰了他不可!”平常左都督大人可是很講文明的,可這一次泰昌帝的駕崩直接關乎到“換藥”的他的命運,他也顧不上講素質了。如果有機會,他真的很想宰了李可灼。

“現在該怎麼辦?”方從哲問道。而這個問題同樣也是季桓之想問的。

季桓之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他略作思忖,反問方從哲:“現在繼位的新皇怎麼樣?”

新帝還沒有登基,但是人選早就敲定了,乃是泰昌帝長子朱由校,年方十六,在去年生母去世後,就交由西李選侍撫養,當然這個“撫養”當中,包含了裝模作樣的慈愛,以及背地裡無盡的打罵。朱由校由於其父朱常洛不得萬曆帝的寵愛,他自幼也備受冷落,直到萬曆帝臨死前才留下遺囑,冊立其為皇太孫。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雖位尊於李選侍之上,但因李選侍受寵,她備受李選侍凌辱而致死,臨終前遺言:“我與西李有仇,負恨難伸”。而朱由校從小亦受李選侍的“侮慢凌虐”,終日涕泣,形成了懼怕李選侍的軟弱性格。

而這位西李選侍在泰昌帝駕崩後,就一直待在乾清宮,長期封禁四門,不準外人擅闖,同樣也不允許朱由校出去。

季桓之瞭解到這些後說:“這女人怕不是想‘垂簾聽政’吧?”

“很有可能。”方從哲道:“西李選侍一向最受泰昌帝寵幸,如今她手握太子,很可能是想藉機上位。”

“那就這樣吧,”季桓之說,“我去乾清宮,摸一摸這個李選侍的底,看看她究竟深淺如何,回來再行商議。”

“也好。”方從哲就此告辭。他並沒有意識到,季桓之這位混了快三十年的錦衣衛,已經立刻拋下紅丸案不顧,考慮自己的下一步了。

泰昌帝繼位一個月即駕崩,加之朝廷內黨派紛爭激烈,使得關於此案的議論甚囂塵上,並且多少帶著東林黨藉機伐異的意味。這些議論圍繞著泰昌帝的死因展開,方從哲、李可灼、崔文升等皆成為眾矢之的。

吏部尚書張問達、戶部尚書汪應蛟、禮部尚書孫慎行、左都御史鄒元標,以及眾多言官紛紛彈劾崔、李二人用藥、進藥錯誤之罪。其中御史王安舜認為:“先帝之脈雄壯浮大,此三焦火動,面唇紫赤,滿面升火,食粥煩躁。此滿腹火結,宜清不宜助明矣。紅鉛乃婦人經水,陰中之陽,純火之精也,而以投於虛火燥熱之疹,幾何不速亡逝乎!”

由於泰昌帝是服下紅丸後死的,而首輔方從哲卻在泰昌帝死去的當天,擬遺旨賞了進獻紅丸的李可灼,引起了一些人的懷疑,御史王安彈劾方從哲“輕薦狂醫”,“又賞之以自掩”。御史郭如楚彈劾方從哲不應該賞賜進藥的李可灼。方從哲在眾人攻擊下,擬太子令旨,罰了李可灼一年的俸祿。

但季桓之對這些事情毫不關心。

甭管泰昌帝究竟是怎麼死的,只要取得了新君的信賴,一切就都與自己無關。季桓之深深清楚這一點。在目睹了大哥的慘死之後,他堅守了多年的原則終於分崩離析,他最終還是走上了一切以自身利益至上的道路。

稍作準備,季桓之便前往了皇宮。來到乾清宮門口,他果然看見門外有太監守門,還有以英國公張維賢【*】、兵科給事中楊漣、禮部尚書劉一燝【**】、吏部尚書周嘉謨【***】等人為首的群臣正在宮門外與太監們對峙。

看到這位疑似參與了謀害先帝的紅丸案的錦衣衛左都督,眾臣紛紛投去怒視。

季桓之只當這些人都是瞎子,徑自走入人群,用有力的臂膀分開左右,打算直入宮門。

不過在他需要面對太監的阻攔時,有人先行攔住了他。

英國公張維賢與兵科給事中楊漣二人一左一右站在季桓之面前,似乎很想向他深入瞭解一下毒害泰昌帝的紅丸。

不過,現在是在皇宮裡,周圍又有那麼多人,要注意影響,因此話不能亂說,張維賢與楊漣二人也就沒有發出關乎紅丸案的質詢,而是問季桓之:“季都督,您不在自己府裡休養,還這麼勤快地往乾清宮跑,是為了再一次給帝王的寵妃出謀劃策嗎?”

張維賢拿過去鄭貴妃的事來揶揄季桓之,但季桓之不以為意,他考慮的是自己的前途,無意於與這幫嘴宗一較高下。現在最關鍵的事是要進入乾清宮,探一探李選侍的底細,而他有把握能夠進去,但沒把握進去後再出來不會被這幫大臣給打死——他沒帶兵器,周圍人還比他多得多,一擁而上不見得就能收拾得了這幫老家夥,更何況他自己也已經是半個老家夥了。

因此,經過深思熟慮,季桓之決定,與這幫大臣們做一個交易。

“你們有什麼需求,儘管跟我提。”

【*】張維賢:明代靖難功臣張輔之後,張輔因功封英國公。張維賢為第七代英國公,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襲爵,崇禎三年(1630年)卒。張維賢掌中軍都督府,執掌京營。在明末險惡的政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劉一燝(1567年-1635年),字季晦,江西南昌人。晚明政治人物,與葉向高、左光斗同為輔政大臣主持朝政,歷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四朝,熹宗朝初期內閣首輔。

【***】周嘉謨(1546-1629),字明卿。庠籍漢川,世居天門。明末大臣。天啟五年(1625年)復遭魏黨迫害,被削籍。崇禎元年(1628年),起為南京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卒贈少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烈風宗主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