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定府是北遼中京道治所所在地,跟南京析津府等同,甚至還高半格······畢竟這是一個以契丹人為主的府治所在。

所以,大定府的城牆雖然也是有三合土、夯土為主,但城牆的外圍卻是有磚石覆蓋,這也是趙曦幹敢讓大軍用火炮轟擊的原因。

不算密集的炮火,還不至於直接轟塌城牆······恐嚇嘛,就要有個恐嚇的樣。

吃飯、喊話、炮轟,宋軍迴圈執行這樣戰術,還時不時的有騎兵向城牆跟前遊曳,嘚瑟,耀武揚威······這不是內閣的戰術,純粹是下面校尉的意思。

多少年了,一直就是北遼的騎兵在大宋城外這樣對著大宋的城池耀武揚威,沒想到,還有大宋騎兵在北遼城池外這樣做的機會······有這樣打臉的事,又怎樣可能放棄?

至於說這是番騎的問題······番騎那也是大宋的騎兵。

王舜臣不是番騎,王舜臣也是見識這種炫耀最多的。那時候他還是西軍的軍卒,當初的西夏騎兵就是這樣嘲笑西軍的。

所以,這時候,王舜臣根本不在意自己已經是一路統帥了,找了一身番騎的裝束,也跟著番騎隊在城下耀武揚威。

一邊飛奔,還一邊出口成髒的開罵······

“轟隆隆·······”

這······畢竟只是貼了一層磚皮,不是真正的全磚石城牆,兩天的炮轟,終於還是把大定的城牆打爛了。

整個城牆的轉皮,被零散的火炮已經打成了千瘡百孔······所以,大定的城牆塌了。

“官家,大定前線奏報,大定西城門邊的城牆已經被火炮轟塌。將帥們奏請攻城······”

“官家,既然城牆已經轟塌,完全可以出動戰兵,直接進入大定······”

“官家,戰機出現,或許不需要繼續執行原定的方略了,可以一舉拿下大定······”

原本擬定不是這樣的,誰也沒想到,官家的戰術會取得這樣的效果。

本來只是準備用飯菜攻勢引誘,大喇叭攻勢亂軍心,再以火炮攻勢恐嚇。這時候既然城牆倒塌了,也就不必在意城門是不是從城內堵死的問題了,每一個城牆的倒塌之處,都是大軍入城之地。

“城牆倒塌,摔下來多少人?”

趙曦卻沒有順著隨從大臣的想法討論是不是攻城,而是問摔下來的人數······

“回官家,據奏報,目前只有兩處倒塌,摔下來近五千人。”

五千?兩處城牆倒塌,就能摔下五千人,趙曦就是沒有親臨戰場,也能想到北遼在大定城牆上那些肉盾的密度。

耶律洪基還真不把百姓當人看呀!

“著令前線,用大喇叭告知大定城內,雙方停戰,遣工程兵、醫療兵靠近城牆,開始救援摔下來的那些契丹人。”

“官家······”

一眾大臣真的被趙曦的想法搞糊塗了。

若說是從大定城裡逃出來了,大宋可以接收了,畢竟已經叛出了北遼。但是,這些因為城牆倒塌而摔下來的,那都是一直在抵抗者。

“收復失地,必先收復人心。執行吧,最終都是朕的子民!”

趙曦有把握,不管前線的將士們如何群情激揚,只要是自己的命令到了,必然會不折不扣的執行。

至於臣工們,這些年都已經沒有任何異議的勇氣了。

不僅僅是大宋的臣工不理解,就是北遼那些守城的百姓,包括督戰的軍卒,都無法理解宋國的做法。

問題是,大喇叭確實是這樣喊話了······

“雙方停戰,搶救傷員!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大宋官家嚴令,不管是不是戰場,都不能以犧牲百姓性命為代價。”

“雖然你們遼國的君王不在惜自己的子民,那我們大宋的官家在惜。不需要你們怎樣,只需要在我們搶救那些被埋者時,不要進攻即可······”

本來還以為只是喊話,可喊話結束後,宋國真的派出了戰車向城池靠近······

趙曦還不至於迂腐的真的要遵行什麼聖王之道,也不會昏聵的讓自己的將士們因為救援而白白犧牲。

所以,是戰車前行的······

“放箭······”

當宋國的戰車進入北遼守城軍卒的射擊範圍時,城頭上還是有人高喊著讓射擊。

“他們在救人!”

“救什麼人呀?都已經摔死了,宋人狡詐,他們這是要攻城,都給我放箭······”

“他們在救人!”

“噗嗤······誰再不放箭,這就是下場!”

砍人了,督戰的軍卒又砍人了。

“不能放箭,我看見我三爺了,已經被救起來了······不能放箭!”

“找死······”

整個城頭上亂起來了。準備砍人的督戰軍卒,攔著砍人的百姓,一時間讓整個城頭全亂了,推推搡搡的,更是有不少再一次被擠下了城頭······

摔下去的那些人,總還是有些親近的人在城頭的,督戰的殺雞儆猴,並沒有真的讓這些平民害怕······

除了那些忙著挖人,救人的工程兵,醫療兵們,整個大宋的將士們,看著大定城頭上的亂局有點發懵······怎麼會成了這樣?

“報······大定城頭騷亂,從城牆倒塌之處開始,已經蔓延整個城頭。大定城頭上的百姓和督戰軍卒打起來了······”

這······所有不理解官家決斷的臣工都愣了。

“不必驚訝。飯菜攻勢,是對那些炮灰百姓的誘惑。第一天到第三天逐步減少,並不是契丹人沒有被誘惑,而是被株連恐嚇了。”

“而大喇叭的攻勢,則是告訴那些炮灰百姓,包括守城的北遼將士,他們的君王是怎樣的君王。”

“至於說火炮攻擊,本來就不是要創造攻城的機會,就是為這一刻······當我方醫療兵救治一個城頭上有關聯的人時,勢必會導致這位親近者會阻攔整個放箭行為。”

“只要有一個人這樣做,那就是一根引線,直接點燃這些天積壓在那些守城百姓的怒火,自然就會導致混亂。”

“這個混亂不會侷限於城頭,或許會蔓延到整個大定城內。傳令,讓前線進城吧,記住是,是進城,而不是攻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官家這樣的戰術,大概就是最好的詮釋吧。

在軍令下達之時,整個大宋的指揮部,也開始向前線進發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