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能踹死他,也只能這樣稍微出點氣。

之所以等著太子過來,趙曦才讓這逆子進殿,也是讓太子有機會送人情…~趙曦是真不想見到兄弟鬩牆的事發生在自己的後代上。

還好,太子很懂……

趙曦也是在看太子的心思……

“朕是不是不夠狠?”

被太子勸住了,趙曦也就沒再繼續。

當人散了,身邊真沒什麼人可以說說話,也只能跟王中正扯。

“小的……小的……”

王中正能說啥?敢說啥?從官家還是孩童時,王中正就跟著了。

要說不狠,幾歲就開始陰人了…~

“算了,你個憨貨也不懂……”

說不清是因為太子讓自己欣慰,還是這個逆子回來的原因,趙曦這些天心裡的鬱結,在踹出那兩腳後,倒是有些鬆快了。

……

“二皇子、四皇子到太子府裡做客了……”

“怎麼說,謀劃安南和北遼是真的?”

“這事吧,不真也真了。四皇子招兵買馬拉起來的隊伍,因為太后和惠妃的事,以及國朝元老去世集中,基本上已經散了。”

“年號之說本來就是無稽之談……”

“也不能這樣說吧,光武、貞觀都是名垂千古的君王,年號都是二三十年不變。如今官家的年號也逼近了,只能說明大宋中興堪比光武貞觀了。至於太后、惠妃以及重臣新望跟年號拉扯,倒是牽強了。難不成光武貞觀就沒有重臣去世?”

“也不知道誰挑唆這些事?”

二皇子回汴梁後,整個朝堂和汴梁都關注著,以便看情況能分辨到底是怎麼回事,也好決定怎樣做。

茶樓酒肆到處都是議論聲……

“別說那些故事,說說二皇子回來到東宮和四皇子東出的事吧……”

“怎麼?家人有人跟這事?”

“嗯,這事折騰的,剛打退堂鼓,這會兒又覺得有點意思了……”

“我聽說朝廷並不是要經略北遼,而是……”

說話的還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說道:“我聽說好像是琉球周圍有些小島國發現了金礦。”

“還聽說那有金礦的小島是高麗的,朝廷只能以商隊的形式去試試水……”

接下來的聲音越來越低了。

趙曦這時候也在琢磨,他是盡力去想整個東海的地形和物產。

說實話,雖然現在也有意讓四皇子去東邊搗亂,但這種搗亂不可能以朝廷的名義,也不會得到朝廷明顯的援助。

別說經略扶桑、高麗,就是想在東海的那些島嶼上立足,也不是一兩年的事,沒有錢糧的支援,恐怕就是跑出去溜一圈,灰溜溜的回來。

既然在國朝已經有了這樣的認識,趙曦也就乾脆順勢而為了。

“子容,工坊城這邊勘探方面能放出來多少人?最好是立場堅定,忠誠度高一些的工匠。”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遵照現在的說法,即便是勘探方面有造詣的,也依然叫工匠。

“最多五六個。時間還是有些緊湊,再有十來年,臣與存中能再培養一些。”

蘇頌對於趙曦的很多想法都清楚。還是在老護衛營時,官家就跟他們幾個談起過這些。

即便沒有四皇子這檔子事,朝廷再有幾年,或者說拿下北遼後,也會開始開發東海周邊的小島。

“先試試水吧。朝廷出面容易讓人警覺。雖然國朝現在的實力不在乎什麼,可一旦北遼、高麗、扶桑等警覺了,再加上安南那邊有也招惹了……”

“西夏、大理也是剛剛收復,尚不能說是完全的穩定,很多事沒法推開。”

形勢如此。

這樣形勢不僅僅是因為國朝崛起的時間短,也不能把原因全部歸結於西夏和大理沒有完全消化,而是他這些兒子們都露頭了,讓他不得不倉促行事。

按早年的設定,應該是在解決完北遼,穩定了大宋北疆之後,再進一步開拓海權,甚至延伸到高麗、扶桑。

當兒子之中有了這些奪嫡的心思後,趙曦不得不以錯就錯,就這樣全線鋪開攤子。

捉襟見肘呀!到底是儲備跟不上……

“官家,臣以為這樣未必不是良機……”

王安石畢竟是首相,趙曦在商議這些事時,倒不能撇開王安石。

其實,在趙曦看來,君臣坦誠此比讓臣工猜心思更有利於治政。

“願聞其詳……”

“官家,國朝不是府兵制,沒有軍功封爵的說法。雖然朝廷出臺了相關安置軍卒的條令,可官家即位二十年,新軍推動也近二十年了,役兵制實行也十多年了。”

“以朝廷規定四十歲非指揮使必須退役的規定,近幾年退役軍卒安置越來越成了朝廷的難題。”

“國朝軍備精良,平復西夏,收復大理,對國朝軍伍的損傷都不大,而戰功更多的是集體性的。這就導致退役軍卒越來越多了。”

“四十歲,都是久經沙場的悍卒,朝廷做不到安置妥當,對國朝穩定是隱患。國朝自然不能恢復到先帝時冗兵的情形。”

“如今,二皇子於安南,四皇子東行,對於這些拿到朝廷撫卹卻沒法安置的軍卒,未嘗不是好事。”

王安石確實是有大局觀的能臣,也確實有相當的長遠眼光。

這些事,原本趙曦準備過幾年再推動的……

這事該怎麼說呢。

在趙曦心裡,北遼確實算是心腹大患,北遼雖然有沒落的跡象,但還沒有到極致。

一旦有些事引起了北遼、高麗、扶桑乃至安南等國的警惕,勢必會是一場大戰,還是國朝一國對周邊所有王朝的大戰。

而西夏和大理,接管年限短,尚不能做到完全歸心,這戰一旦不合適,對國朝真的是滅國之災。

至於現在嘛,最起碼老二在明面上是因為奪嫡失敗而被迫亡命的……

“中正,遣人去趟東宮……”

趙曦快速的寫下了一段話,讓王中正帶走了。

“看來,有些藉口還是得繼續用一段時間……”

趙曦跟兒子的策略,倒沒有避諱王安石和蘇頌。

到現在,他也說不清到底是謀劃還是意外了。

“官家,如此做能給朝廷換來至少三年的緩衝。三年之後,即便是二皇子、四皇子無所作為,朝廷也應該能穩定西夏和大理了。到時候,即便是圖窮匕見,朝廷也可以先收復燕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