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內閣議事再一次頻繁起來了。

現在的內閣議事,不再是單純的內閣參與,所有涉及這次大禮儀的衙門,都會時不時的參與其中,都在為一個完美的禮儀而努力著。

趙曦不是事事都摻和,只是偶爾聽一下議事的內容,隨口問一下朝臣們在商談大禮儀時的內容。

其實,趙曦對這個不擅長,也不是太在意。他所關注的,或者說他考慮的側重點是安排。

驟然間過多的人員湧入汴梁,這對於朝廷,對於汴梁的接待能力是個考驗。

這樣大的禮儀,不僅僅是党項貴族,征戰的軍伍,就是國朝所有的參政、議政,按規定也是要參加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也就是說,在大禮儀進行期間,整個汴梁會增加十幾萬人······這還是西北留守各更戎的將士未全數抵達汴梁,否則更是不堪重負。

“官家,不論是三年一次的大考,還是一年一度的大朝會,汴梁的接待能力足可以應付此事。更何況,朝廷各衙門、開封府以及整個京畿道都抽調了官員,參與到這次大禮儀的各項事務。”

“市易寺在第一時間已經告示汴梁的客棧驛店,包括勾欄酒肆,一切營生都以接待這次參與大禮議為主。開封府下轄十七縣,所有驛站在大禮儀期間,只接待參與大禮儀的官員。

“都亭驛、都亭西驛等,包括鴻臚寺所轄所有驛館,全力負責接待參與大禮儀的使臣。戶部將汴梁所有公產清查,並統一進行了登記造冊,用於安排党項貴族······”

“營房排程也緊張有序。原本汴梁駐軍減少後,騰出來的營房,再一次啟用,不管是更戎的軍伍,還是接受封賞的軍伍,均可以得到妥善安排。”

“工坊城、講武堂以及貢院,都協調出一定數量的屋舍,用於在大禮議期間接待國朝地方州府郡縣的參政議政······”

對於趙曦的問詢,內閣時分工奏報的。聽到這些奏報,趙曦還真找不出自己可以提建議的地方,所有自己考慮到的,內閣基本上都想到了。

說實話,內閣大臣的能力,真的毋容置疑,特別是在這類事情上,考慮的相當周全。

倒是沒趙曦什麼事了······

趙曦正醞釀著怎樣鼓勵幾句,誇獎一下這段時間內閣以及各衙門的辛苦呢,卻見王中正急匆匆的從側門闖進了勤政殿的議事廳。

一般情況,在內閣議事時,王中正都是守在勤政殿外的,或者在門口候著,非緊急事務,非趙曦召喚,王中正就是守門人。

這時候能有什麼事?

“官家,太子遇襲!”

“什麼?”

趙曦猛然間有點上頭,站起來厲聲喝問。也就一瞬間,趙曦見王中正跪趴著,內閣以及諸位議事的臣工都傻愣著,就清醒了。

這時候自己必須的保持冷靜。

“具體什麼情況,詳細道來!”

趙曦強壓下慌亂,也強壓下怒火,儘量用平靜的口吻說話。可所有人都能聽出來官家語氣中的寒意。

“回······回官家······太子自成都府乘船,客船乃是朝廷漕運的船隻······”

原本漕運僅僅是大運河運送糧食的營生,後來軌道興建,貫通了國朝的大部分州府郡縣,漕運也開始拓展了業務,長江航道也有了漕運方面的航運業務。這點趙曦是知道的。

這是因為漕運混亂,軌道有替代了大部分漕運糧食運送業務,趙曦一直沒花心思處理漕運的事,有意讓其自然淘汰。

“太子乘坐的船隻在接近荊湖路一帶時,發生了意外,船隻出現漏水。於是太子便轉陸路,準備在襄州轉乘軌道馬車······”

“自太子轉陸路後,皇城司親從官五十人衛隊,就以商隊形式,與太子一行同行了······”

這一點王中正必須的說清楚。他以及皇城司都是被官家親自訓練過的。在太子乘坐的船隻出現意外時,整個太子衛隊若還沒有警覺起來,那就是他皇城司有責任了。

“說重點!”

“是,太子一行六十餘人,在經過伏牛山時,被不明人士襲擊。自奏報之時,皇城司衛隊還剩十七人,已經保護太子逃出險地。因為事態不明,皇城司衛隊並未護送太子進襄州······”

王中正說完,繼續還跪趴著,不敢抬頭,更不敢問官家下一步做什麼。沒有誰比王中正更熟悉官家。

整個議事廳安靜到了一種壓抑的地步,就連人的喘息聲都能聽到。

趙曦沒有開聲。不過,他從王中正的奏報中,知道了幾點。第一點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太子目前安全,已經被皇城司用獨有的方式暫時保護起來了。

第二點,皇城司親從官的戰力,趙曦是清楚的,六十餘人衛隊,即便是千數烏合之眾也未必能防得住,即便是太子本人,戰力也不會比現在的新軍軍卒差。

能導致皇城司親從官四十多人傷亡,最少得有三五百人的做襲擊的事。當然,若是有新軍參與另說。

還有一點,皇城司不信任荊湖路的衙門······現在荊湖路的參政議政都已經進京了,或者在進京的路上,也就是說,在荊湖路剩下的官員中,皇城司懷疑存在不確定因素。

“官家······”

具體怎樣做,得官家示下。好在太子無恙,富弼也可以奏請官家了。

“官家,是否派一都軍伍南下接引太子?”

“高敬賢回京沒?高敬亭呢?”

“回官家,高將軍回朝了。”

“著令敬賢、敬亭率一都親衛南下,皇城司出一都,王中正親自去······若太子再有什麼意外,你就別回來了。”

趙曦說的很平緩,森森殺意卻讓所有人都能感覺到。

“官家,荊湖路······”

事發在荊湖,雖然將太子接引回來是首要,可在朝廷舉行大禮儀期間,荊湖路不安穩的因素,還是需要有個章程的。

“暫時只做接太子進京,其他不必做太多。此事暫時不必宣揚,待事後吧······”

這不會是個單獨的事件,趙曦需要冷靜下來理清楚,這種狀態下做出的決定,很有可能會出現偏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