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接見使臣,就是緊張的氣氛下的一次調劑。

沒人真當回事,倒是拖延使臣是正理。

沙盤上象徵著東西兩路大軍的旗幟,在逐日向中間靠攏。

趙曦根據奏報,大概估摸出了大軍的行進速度…~一日也就三十裡。

這三十裡放在綿延的太行山裡,不是說三十裡路那點辛苦。

雖然心裡都急,可沒人想過催促。

以前或許會有,但現在是絕對不會有的。官家已經明確表示過,郭逵的做法是最正確的,也是最適合的。

莽莽群山,山高林密,不僅要行軍,還得隨時清除盜賊,同時還需要確保不走漏消息。

也只有如此行軍,才有可能做到上述的要求。

這時候,趙曦特別能體會老爹曾經的寢食難安。他算是經歷過征戰的,如今的軍力也非往日可比,又有狄青、郭逵、種鄂這些名將出征,他還是一有空就待在議政廳裡看沙盤。

“陛下,遼夏使臣在覲見後,一刻都未停留,即刻便出京了……”

政事堂諸公也是,只要沒事,都會來議政廳。

有時候不一定要做什麼,相互說道說道,能緩解內心的那種忐忑。的確是忐忑。

那怕是有火器,可畢竟這一次是遼夏聯盟了,還是近二十萬大軍突破了雁門…~誰心裡也沒底呀!

按既定的方略,四路大軍匯合,再加上河東路本路,國朝的大軍也有近二十餘萬。只是,都還在行軍中……

“在我大宋境內,除了紅翎急遞,是不容許戰馬衝關城的。待使臣出境,抵達北遼上京和興慶府,再由他們的朝堂議事,或許還有雙方聯絡和談判利益分配的時間……這些對於大軍而言,應該夠了!”

朝廷已經把配合做到了極致,也相當充分的利用了資訊不通暢的便利。

這時候真有點盡人事聽天命的意思。

趙曦真的寧願御駕親征,也不願意困守在這宮門裡等,忒熬人了。

雖然不至於嘴上起泡吧,趙曦這幾日是真的有些焦慮了,眼裡的紅絲就沒消退過。

在朝堂,臣工們都在關注,句句離不開戰事。回到內苑,滔娘也是一臉的幽怨,總是向著北方愣神。

內苑的那些下人,這幾日都是戰戰兢兢的。滔娘已經杖責好幾次下人了,這在以往是很少的。

趙曦還不能說啥!都煩躁呢。

“陛下,按行軍速度,今日西路軍應該可以到達預設地點吧?”

韓絳本來是想用肯定的語氣,可話到嘴邊又變成了疑問。

“子華所言極是,今日西路軍可以抵達。如此一來,東邊依山,即便是如今開啟了,中路和西路也可以對遼夏聯軍形成一定程度的圍剿!”

富弼在努力打氣,為大家,為他自己。

或許在多數人看來,這一次的圍剿跟上一次好水川大勝一樣,可趙曦明白,這兩次是大不同。

上一次,說是圍剿,其實是分散成了許多的戰場,利用西夏人分兵掠奪糧草,在小範圍內形成以多打少。

那一次,從殺牛嶺,一直到好水川,整一片區域全是戰場,每一個戰場都不關聯,甚至相互間沒有因果關係。

並且,那是趙曦利用了地形的優勢,提前將隊伍埋伏好了,純粹的以逸待勞。

上次的圍剿,因為趙曦考慮到西軍、新軍的作戰素養和對西夏怯戰的原因,基本上是一次沒有任何關聯的小打小鬧。

從結果看,算是一次大決戰,事實上,任何一個戰場的成敗,都不會影響整個戰局。

可這一次不同,這一次算是真正的大軍團作戰,是幾十萬人,就集中在忻州盆地裡展開廝殺。

並且,這一次不再是我方以逸待勞,而是勞師遠徵。這也是趙曦贊同郭逵行軍穩健的原因……

即便如此,十幾近二十天的行軍,將士們的疲憊是肯定的。這是趙曦最擔心的。

“東西路都不用太擔心,真正困難的是中路大軍……還有雁門關的守軍!”

趙曦像是呢喃,又像是給大家解說。

“陛下,此為何意?”

當初制定方略,是要求中路大軍在東西兩路形成合圍時,再發動的。

韓琦對官家這樣說有點不理解。一旦開戰,四面皆敵的遼夏聯軍,不可能集中力量去衝擊中路向南,而是考慮折返,開啟一條可以逃逸的通道。

韓琦這樣的問話,讓趙曦極度懷疑他所謂的知兵事是怎樣來的。

“使臣在奏報了我朝的態度後,北遼和西夏的朝廷首先會做什麼?”

趙曦沒回答韓琦的問話,只是問開了閒話。

論戰事或許相公都欠缺,可問朝堂上的貓膩,都是行家裡手。

“陛下是說,遼夏在第一時間會責令已經進入關內的遼夏聯軍向南?”

富弼不肯定,但心裡已經緊張起來了。五萬對二十萬呀!狄青就是名將,這對比也是相當困難的,還有太子殿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富弼有點理解官家的焦慮了。這些天他甚至覺得官家有點沉不住氣……戰局基本朝著謀劃在進展,官家還每天盯著沙盤看。

“那是肯定的!北遼和西夏內部,若想調兵集結對我邊境攻伐,是需要時間的。”

“而朝廷待使臣的態度,絕對會激起北遼的怒火,西夏也會響應。畢竟一直以來我朝對北遼都是禮讓的,突然間的強硬會讓他們氣急敗壞。”

“如此一來,肯定會讓已經在我朝境內的大軍,展開攻勢,有教訓我們的意思。還是相當快,相當急的展開攻擊。”

“東西兩路不會受到攻擊,就是這中路……”

恐怕官家所說的會成為事實。

富弼開始翻找這幾天中路軍的奏報……

“狄漢臣已經陳兵赤塘關、石嶺關一帶。想必今日便可與西路軍取得聯絡……陛下,下詔令,命種詁的偏師歸狄青的中路軍節制……”

這時候,中路軍能添一萬是一萬的力量,那怕是西軍也成。

“我已經命種詁北上,匯合雁門關守軍,在戰役打響的那一刻,收復雁門關……居然敢深入我大宋腹地,就別奢望全身而退。既然來了,就都留下吧!”

“陛下,可是中路……”

“富相,首先咱們要對狄漢臣有信心,另外…~另外就是,只有寄希望在遼夏聯軍向南衝擊時,東西兩路同時展開合圍!”

西路是肯定沒問題了,只是這東路……最後的幾日,也就是過五臺山的這段路是最難的。

這也是趙曦不敢確定東路軍能在開戰前就緒的原因所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