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原來,這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沈正凌發現,坐在上首的縣令大人,聽了他娘子的話以後,眼睛都亮了起來。

該怎麼形容呢?

就好像,看見璀璨的光源,眼底便熠熠生輝,倒影出光源的光。

而現在,顧元元就是縣令大人眼裡的光源。

一直以來,朝廷稅賦主要用於龐大的軍費,官吏的薪俸,除此之外的側重點,就是用於突發的災重安撫救濟工作。

國庫裡的銀子,只有很少一部份,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被規劃用於修建河渠、官道等事務。

至於所謂的開善堂,開義診……

說起來慚愧,當今朝廷在目前為止,還從沒有系統的組織推行過。

而實際上,因為生產落後,國庫的銀子永遠不足,朝廷基本上都是在寅吃卯糧。

加上近幾年,邊境屢屢來犯,戰事吃緊,軍費逐年增加,除了必要的救災安撫,很多基礎建設,早就已經成為空有規劃,卻因為沒有銀子而不得不擱淺的情況。

朝廷的稅賦,遠遠不夠花啊!

他們六合縣在整個朝廷當中,算不上是最窮的,相比之下,還能排到中等偏上的位置,就算是這樣,他們六合縣收取的稅賦,也遠遠不夠縣城的各項開支。

為什麼要收入城費?

正如顧元元當時對沈正則說的那樣,入城費的收取,是為了更好的建設六合縣,用來加固城牆,修補縣城裡的路面等一系列問題。

可就算是收取來的入城費,實際上對於城池的維護費用,也並不是很夠用。

所以,朝廷在“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一塊,做的還不是很夠。

而眼前這位小娘子,既然能提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那麼,對於國庫錢糧的不足,是不是也應該會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他現在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但是,他的家族強大,在京城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真能找到什麼充盈國庫的好辦法,無論是對他本人還是對家族,乃至對朝廷、對百姓來說,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何況,如果他沒聽錯的話,好像聽到這小娘子剛才還說了什麼富強、明主、文明、和諧……

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總覺得十分厲害的樣子。

縣令大人再一次發揮不恥下問的精神,問顧元元道:“那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又是什麼意思?”

這個顧元元倒是知道,但是,她不能照搬前世的解釋呀,不然太複雜和生僻的詞語,這個世界的人聽不懂不說,弄不好還被人懷疑來歷。

所以,編吧。

總之是積極向上,大體意思不會出錯就是了。

顧元元一本正經道:“……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朝廷廣開言路,社會和睦協調。”

這眼界,這格局,這心胸氣度,絕不是一個村姑能有的!

年輕的縣令大人更是堅定了自己心裡的想法,熱切而鄭重的詢問道:“請問小娘子,朝廷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小娘子說的這種富強、明主、文明、和諧的程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個就不能說了。

別說顧元元本身是外行,對這些一竅不通,就算她真的對這方面有所瞭解,她也不能隨隨便便說出來,那不是擺明了跟人說,我有問題,來抓我嗎?

顧元元嚴肅搖頭:“不知。”

沈正凌板著臉道:“縣令大人,草民方才就說了,草民的娘子見識少,這種治國大事,她怎麼會知道?”

縣令大人心裡早已認定顧元元有大智慧,哪裡肯相信這個答案。

他特別嚴肅誠懇的說道:“我知道,小娘子肯定有辦法。”

顧元元搖頭:“沒有。”

“縣令大人與其在我身上浪費時間,還不如和朝廷的各位大人多家商議,尋找出路。”

縣令不死心:“小娘子就當是為民造福,為百姓謀福祉。”

近幾年來,連年戰事早已把國庫搬空,朝廷從上到下,都急著想辦法提升國庫收入,同時,也不能過於加重稅賦,以免百姓不堪重負,流離失所。

只是收效甚微。

縣令作為一名年輕的熱血官員,既有野心,也確實想真真切切為百姓辦點實事,所以發現顧元元的不同尋常之處,就不願意輕易放棄。

然而顧元元不為所動,無論這位縣令許以多麼優厚的條件,如何利誘,都堅持說自己不知道。

顧元元堅持說不知道,縣令沒辦法,也就只能暫時放在一邊,等以後再說。

但是,心裡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自然影響心情,於是接下來,在對吳記銀樓以次充好,欺騙顧客,牟取暴利一事的審判上,就格外嚴厲。

吳俊傑被衙役從大石鎮帶到公堂之上和吳掌櫃對峙,當然不肯承認,吳記銀樓售賣假貨是他指使的,只說是銀樓的掌櫃和夥計串通合謀,避開他這個東家幹下違法犯罪之事。

吳掌櫃急得差點昏過去。

一個勁的喊冤叫屈,卻又拿不出切實的證據,說是吳俊傑指使他的,於是吳記銀樓以次充好、售賣假貨的主謀,依然是吳掌櫃。

店夥計知情不報,反而和吳掌櫃坑瀣一氣,坑害顧客,當屬從犯。

吳少爺位身為吳記銀樓的東家,管理不善,沒有約束好底下的掌櫃和夥計,自然也要承擔責任。

最後的結果是吳掌櫃被打八十大,店夥計被打五十大板,吳少爺打三十大板。

吳記銀樓中的所有假貨,全部罰沒,另處罰金一千兩。

一下子要掏三千多輛銀子出去,吳少奶奶哭天搶地。

縣令大人當然不會因為她一哭二鬧三上吊,就免了對吳記銀樓的責罰,反而因為她大吵大鬧,妨礙自己和顧元元說話,十分不悅。

縣令冷著臉說道:“你們吳家要是對本縣的判決不滿意,只管去州府上告,在這裡大哭大鬧,咆哮公堂可不行。”

“再不住口,本縣先治你一個咆哮公堂之罪。”

吳少奶奶嚇了一跳,當即不敢作聲。

吳少爺連忙對縣令大人磕頭道:“大人的判決公平公正,草民沒有任何意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