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言大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鍾靈毓秀居凡人

山明水美隱精靈

山東曲阜言義村住著幾十戶人家,村裡人全部姓言,無第二姓氏。相傳幾百年前,言義村的人來自同一個祖先,村裡人都有同根同祖的意識,長久以來言義村的村民都十分團結,從沒有發生過像鄰村不同姓氏之間相互欺壓,打架鬥毆的現象。當然,鄰居之間相互攀比,踩低拜高還是避免不了的。言義村的年輕人從不和同村人談戀愛,更別說同村人相互通婚了。言義村的姑娘都外嫁別村,縣城,集鎮最多。

言義村子被一條護城河包圍著,護城河有的地方很寬,有的比較窄,寬的幾處用來養魚,所養之魚歸村裡人共有,過年時按人口,分給村裡的每戶人家。

為了方便村裡人進出,窄的地方修有水泥拱橋,橋面兩側修有兩條長長的水泥防護墩,很多時候村裡人會坐在兩側的防護墩上面嘮嗑,小孩子則坐在防護墩上看橋下的水流。

護城河兩邊種滿了楊柳,村裡人用楊柳來鞏固河堤,卻也給寂靜的村裡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村裡長大的孩子,很多童年的趣事都來自這條護城河。春天柳枝萌芽,柳芽像五線譜上的音符,隨風演奏著春天的旋律;夏天柳枝輕點水面,魚兒在柳蔭下游來游去;秋天柳絮飛揚如雪似棉;冬天柳枝上結了冰,條條晶瑩剔透的冰條像雪山上站著的白髮魔女。冬去春來護城河無疑是村裡最絕美的風景。

護城河流向村子東南方的大山,穿過大山流向很遠很遠的東方。站在半山腰,遙望言義村,言義村像被這條長長的水晶玉帶般的護城河牢牢拴在了山下。

大山南北連綿幾十公裡,東南角離村最近的一座山腳下有一大片茂密的松林,松林下埋葬著所有言義村去世的親人,村裡人管這裡叫松墓山。是的,這裡是言義村的墓園。

以前,村裡有人去世,定製一口木材棺槨,進行土葬。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堆起一座大大的黃土堆。黃土堆前沒有碑文,卻會種下一棵小松樹。

村裡每一個去世的人都會埋葬在這個山上。黃土墳墓越新越大,松樹長的越小,松樹長的越大,松樹下的黃土堆也相對越小,說明墳墓越久遠。

隨著時間的流逝,有的黃土堆越來越平了,土堆旁邊松樹上掛的木牌,因為沒有人更換也會慢慢消失。沒有人再記得這個樹是屬於哪個祖先的。

直到某日,黃土堆不見了,松樹被砍了,製成了新的棺槨,堆成新的墳墓,又有一個親人埋葬在這裡。

墓園平時很少人來,一到春天,松樹下雜草叢生,鬱鬱蔥蔥。松林裡住了許多鳥兒,草堆裡有不少的兔子窩,老鼠洞。而言義村的村民卻不會來這裡抓小鳥和兔子。

在村子的最西邊,有所小學,是言義村的村民所建,叫言義小學。四個院落那麼大,三排青磚瓦房,一年級到五年級,整潔乾淨的校院裡,種了兩排高高的白樺樹,站在村子最東邊就能看到這些白樺樹。

言義村北面三四裡外有一些不高的小山丘,山上種滿了果樹,桃樹,梨樹,蘋果樹最多。一年四季從漫山遍野的花香到碩果累累的果香,這裡是村民們日常勞作最多的地方,這裡是言義村人的世外桃源。

在村的西北邊上幾公裡遠處,有個江河村,江河村住著上百戶人家,村裡人姓氏較多,其中江姓河姓最多,還有一些姓趙的,姓王,姓李的等等。言義小學和江河村共用,江河村大部分村民的孩子在言義小學讀書,只有小部分在鎮上或縣城讀書。後來,江河村很多年輕男女和言義村的人結成連理,這應該是兩個村的孩子們在一起讀小學時有不少早戀的緣故。

進縣城的路在村子南面,是言義村最近的一條縣級的公路,村子離公路五里。沿著公路往西走二里路是鎮上的集市。再往西去公路兩側還有其他幾個村子,村裡人進行買賣交易基本上都在這個集市。

在言義村,言傳承是家裡的單傳,他的父親曾經是村裡最年輕的地主,年少時的他家境富裕,生活閒淡,言傳承讀書識字,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文革之後,家境開始敗落,他的父親因為是地主,在村裡受了不少村民的笑話。為此,他的父親不想他升官發財,最大的願望是希望他唯一的兒子做個農民,一個清清白白的農村。言傳承不負厚望,成了一個很純粹的農民,他一生從沒有想過學做生意,也沒有向其他村民一樣外出打工賺錢。每天種地耕田,家裡經濟的來源主要是地裡的莊稼和果樹,還有就是靠養牛養羊養豬換錢,家裡養的母雞下了蛋也是拿去換錢。

言傳承是家裡的頂樑柱,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業餘愛好就是吹牛聊天,得空蹲在橋邊和村裡人下象棋。

言傳承的妻子也是地主的家女兒,土改後家庭敗落,早年又父母離世。言母十八歲那年在田地裡幹農活,被路過的言數爺爺看到,言數爺爺看著言母端莊秀麗,便請人說媒,就這樣十九歲的言母嫁了言傳承為妻。

言母淳樸善良,知書達禮,勤勞節儉,每天閒不下來,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照顧家庭。

在農村,這種靠勤勞節儉過日子家庭,生活一般不會富裕,但也不會太差。

言傳承的父親有很多兄弟姐妹,這些叔叔伯伯都有至少三個以上的子女,所以言傳承有許多的堂兄堂弟。言傳承卻只有一個姐姐,早年嫁去了城裡,縣城離言義村三十多公裡,自從父母過世後,親情淡薄姐姐一年回來兩回,第一回是清明節回來祭拜父母,第二回是年下回來走親戚。

言傳承膝下有三個子女,大女兒言娟,小女兒言婈,言數是他第二個孩子,也是他唯一的一個兒子。言傳承對他唯一的兒子抱著很大期望,他不希望兒子像他一樣背朝黃土面朝天做個農民,他希望言數有一天能走出農村,將來當大官,發大財,光宗耀祖。

言傳承家的房子在村子的正南方,坐北朝南有四間屋子,西側有兩間偏房,也就是廚房和牛屋,院門口朝東開。兩個女兒住在房屋的西側,他夫妻兩人住在兩個女兒的隔壁。兒子言數住在離院門最近的一間,另一間屋子作為正廳使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院子門前不遠處有一條筆直的小路,這是一條貫通村子南北的小路,沿著這條小路,經過一座水泥小橋一直往南可以直接通往鎮上的公路。村裡人需要在鎮上乘車去縣城,有一半村民要經過他家門口的這條小路。

隔著這條小路,對門住著言傳承的堂哥言傳繼,在所有的堂親中言傳繼和他家關係最親近。言傳繼膝下有三個兒子,號稱“言家三公子!”,大公子叫言宏,二公子叫言富,小公子叫言寶,鄰居都喊他小寶,小寶和言數同齡。

言傳承很羨慕堂哥有三個兒子,每次堂哥帶著三位公子浩浩蕩蕩從縣城回來,他都看的流口水。言傳繼家的房屋比他家高大寬敞,院子的大門也比較闊氣。言傳繼在縣城的工廠上班,一家人常年都住在城裡。他家的房子常年是空著的,只有到逢年過節一家人才從縣城回來住上幾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