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幸福生活(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清楚,老總沒有說原因。”蘇曉徽怕大家擔心,輕描淡寫地說了半句。

“你準備去北京?”

“去看一下情況,如果沒有大事,很快就會回來的。”

“如果什麼地方需要我們幫助的,儘管說。”

“好的,謝謝你們。”

一路上,大家的情緒一直不太好,每個人都在想著自己的心思。只有夏夢紅的表情相對比較輕鬆些,一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樣子。夏夢紅中學畢業後,一直在虹才中學工作,剛進去的時候是電工,後來經過多次內部變動,現在任職財務主管。作為教育界的偏才,夏夢紅每月拿著不匪的收入,和國家公務員一樣享受著固定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夏夢紅是粗線條人,對生活、對人、對事得過且過,不求名利,只求溫飽。在幾個人中間,她是最沒有分量的一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種性格,決定了夏夢紅的一世平庸和一事無成,同時也註定了她是一個幸福和滿足的女人。因為無所求,夏夢紅活的比別人輕鬆,因為無所欲,夏夢紅活的比別人簡單。

生活裡有一種哲學,簡單的人是快樂的。夏夢紅的簡單來源於她的知足。學校本來就是一個相對清靜的地方,每天和學生在一起,接觸的教職員工也就那麼幾十個人,想不簡單都不行,加上找了一個思想和她一樣簡單透明的愛人,生活內容就更是簡單到極至了。

夏夢紅一家三口住在學校的簡易房裡,一住就是五年。當年結婚的時候,他們一直住在自己的婚房裡,自從女兒郝林上學後,三排樓那套五十平方米的產權房就開始了空關的命運。空關房經過全面精裝修後,愛人郝勁捨不得拿出來出租,感覺新房子給房客糟蹋了蠻心疼的。

三排樓在南京城區的西北部,因為明代曾經在此建有三座宏偉壯觀的排樓而得名。相傳,在明代有一對老夫妻一生都住在這裡,一直以磨豆腐為生,這對夫妻年過半百才喜得一子,視如自己的生命,樂得老夫合不攏嘴。一天,夜半時分,忽然聽見門外有嬰兒的哭泣聲,老夫披上棉衣匆匆出門一看,見門前的三級臺階下,放著一隻竹簍子,裡面用破棉絮緊緊地包裹著兩個模樣相同的小男孩。老夫來不及細看,回頭跑進屋子,喚醒了老妻。

“門外有兩個長的一模一樣的娃兒。”

“大冬天的,孩子一定凍壞了。”

“你看,我們是不是把兩娃兒一起抱進來?”

“天這麼冷,不抱回來就凍死了。”

“就是啊,老夫遵命了。”

“反正我們家裡做豆腐,就喂他們豆漿吧。”

就這樣,老夫妻用豆漿同時奶大了三個孩子。三個孩子一起長大,情同手足,長得也十分相象。隨著年齡增長,漸漸到了讀書的年紀。三個孩子都很用功,也非常聰明,工夫不負有心人,三兄弟終於成為名震南京的三才子,同科考中進士,其中,老大還是一等一甲的狀元郎。兄弟三人做官後,個個清正廉潔,政績顯赫,受到當地老百姓的好評如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