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 51 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萌去上學了。然後發現跟她想像的完全不同,這個‘學校’居然就在她住的這個家屬院裡頭。

當然這個家屬院大的不同尋常,那天吳瑕開著車送她去的時候至少走了二十分鍾。

學校相當……簡樸。只有一幢教學樓,裡面只有四個班。

說要去上學的前一天晚上,李守源來通知他們一下,說第二天上午他來陪著去學校。

“見見老師,我還要給校長打個招呼。”他說。

李家人已經習慣聽他的安排了,他們在這裡沒有他發話,那是連門都出不去的。

李萌很激動。不知怎麼的,以前提起上學只覺得是任務,第一次有這種新奇、期待的心情。反正現在能去上學是一件特別奢侈的事。

第二天她六點就起來了,穿得很整齊的坐在客廳裡。常嫂也起的很早,還特地提前做了早飯。

肖遠梅想著要早點去,領書啊見老師啊,這樣才不會誤了上課的時間。但李守源到九點才到。

他風塵僕僕的進來,公文包都來不及放下,喝了杯水就說:“走吧,我是開會的中途跑出來的,趕緊把你送去打個招呼還要回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都九點了,也太晚了吧?在車上李萌就擔心的問他,誰知他說:“不用著急,還沒給你編班呢。今天先見見人,認識一下,下回我就不用跟著過來了。”

到學校都快十點了,學校看著不太像樣,但門口卻查得很嚴。李守源拿了通行證都不行,還是打電話讓校長和書記下來帶著檔案接才進去的。讓李萌吃了一驚,不過守門的穿的是軍裝。進去後李守源小聲告訴她,守門的人配的是真槍。

怪不得連上個學李守源都要陪著來。

校長和書記都很和氣,見了李萌也很親切。李守源長袖善舞,校長和書記似乎不大清楚李萌的身份和來歷,只是把她的家世往高去猜,李守源就打哈哈。他打完哈哈就很嚴肅的壓低聲音指著王通山和吳瑕說:“這兩個人會一直跟著咱家孩子,這個,”指著王通山,“上課的時候他就在教室裡站著,我說句不客氣的,就算孩子上廁所他也要守在外頭。”

校長和書記的臉色頓時……怎麼說呢?充滿敬畏?

李萌一頭冷汗,她早就發現李守源這人說話不太可靠,但拿她吹這麼大的牛也讓她太不適應了。果然吹牛也是技術活。

至於吳瑕,他的車就停在校外,李萌上多久的課,他的車就停多久。

校長很為難的說外面有保安,恐怕不會同意。

李守源很痛快的說,這車的手續是全的,要不我把檔案貼在車上?

校長趕緊說用不著,用不著,我去疏通。李守源就很高興的拍著他的胳膊說:“就知道你小子靠得住。”

課本是讓班主任給抱來的,一個很年輕的斯文男人,大概還不到三十歲。他抱著書進來,跟校長和書記打過招呼,李守源眼看著就是不屑搭理他,點個頭就算,繼續跟校長和書記胡侃。班主任就走到李萌這邊,很溫柔客氣的拿著課程表給她解釋。

當然人家先自我介紹。

“我叫鄭豐,是四班的班主任,校長說你編到我的班上來了,以後就是我照顧你。”說完客氣的笑笑。

李萌沒接觸過這麼‘客氣’的老師,以前唐老師那叫親熱,根本不是一個味的。這位鄭老師跟她說話反倒把姿態放得比較低了。

李萌不習慣,像是她禮貌上不夠,立刻說了好幾句‘老師好’。李守源看過來一眼,對著校長和書記誇她:“我們家孩子就是這麼懂事!”

校長和書記立刻跟著誇她懂事。李萌汗顏不已,硬著頭皮裝跟那邊沒有關係,那說的不是她,仔細聽鄭老師講解課表。

課表上的東西很簡單,就是一週十五門課,每次四十五分鍾到一個小時,就是有兩種課時,一種是只上一節課,一種是連著上的大課。課表除了那些普通的課程外,時事政治卻在裡面佔了不少的課時。

還有就是鄭老師問她除了英語還有沒有學習其他的語種。

李萌有些不好意思,當然是沒有,一個英語就夠她為難的了。結果鄭老師卻說有兩門課是用外語教的,一門是日語,老師也會要求會一點基本的韓語和俄語,一門偏僻,不拘哪國,必須再學一個語種,像阿拉伯語、拉丁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都行。要求也不高,基本會話,能看得懂當地報紙,聽得懂新聞就行。

李萌頓時一個頭變成三個大。

跟這個相比,剩下的空手道和柔道簡直像遊戲一樣輕鬆了。

說到快十一點,李守源要走了,校長和書記也沒留他,站起來送到門口。讓李萌意外的是李守源把她也帶走了,說今天只是來打招呼,改天再來正式上課。鄭老師抱著她的課本跟在後面一直送到車上。

順便還發了一些學校的福利,比如一部手機,只在學校範圍內能用,但李守源上車後看了說訊號其實很強,出了學校八里地也能用,而且這電話費極為便宜,可忽略不計。還有一部手提電腦,用來寫作業,關於上課的錄相也會定期發到上面,偶爾不去學校也不會缺課。

李守源隨便翻了翻書就扔到一邊,在車上他倒是交待了另外兩件事。

第一,學校裡的學生、老師、教職工都是住校的,根本出不來。但李萌是上完課就走的,連中午吃飯都必須回家吃。

第二,這個學她想上就去上,不想上也沒關係。作業想寫就寫,不想寫也沒關係。

第二條是李萌自己總結的。

李守源的原話是:“你也不是專門上學去的,想去就去。”一句話把李萌的衝勁打消個七七八八。

她本來是想向李守源打聽一下能不能找些德語啊法語之類的參考資料,提前準備。但李守源一聽就直接說:“悖鴟丫17恕!

把她送到門口李守源就直接開車走了,肖遠梅和李建國一直在別墅裡等著她,他們兩個原來也想跟去,但李守源一句話就給打回去了:命令不許他們隨意走動外出,李萌這是考慮到她的年齡給的特殊照顧。一副如果你們不識好歹,這照顧可給可不給。他們兩個自然不會繼續堅持。

看到她回來,肖遠梅和李建國圍上來問:“怎麼樣啊?學校好不好?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李萌更迷茫啊,吳瑕幫她把書抱下車放到客廳的桌子上。她翻著書想想還是說:“課程有點難,我沒什麼信心啊。”

肖遠梅和李建國立刻放心了,教育她:“難有什麼怕的?這麼好的機會,你要好好努力啊!”

這時楊先偉已經回到了研究所。他這一回去確實是撂了外面的攤子,但那個孫部長倒是一點沒生氣,呵呵笑著又換了個人帶著資料去了北京捱罵了。這位‘專業’捱罵的自然比他更扛罵,還能把外面的一切處理好。

孫部長對楊先偉笑道:“早知道就不該讓你去,白費一遍事,下回這種事我可不敢找你嘍。”

當時是楊先偉想去送一送李家人,親眼看著才能放心。他不能送每一家,藉著去開會的由頭才能走這一趟,所以孫部長的話他聽了不但不生氣,反而跟孫部長相處的更好了。

研究所不得已失去了全部二十五個a級自然抗體人。但是更多的自然抗體人已經被送過來的,大部分是b級的。

他們只能一一進行鑑別。

幸好,現在分辨a級與b級也有了一個不算特別可靠的辦法。

之前,楊先偉領導的幾個研究員裡,有一個人發現a級的細胞活力相較與普通人有慢一點點。

這一點點幾乎是可以忽略的。因為他們不但對710傳染病一無所知,對自然抗體人同樣一無所知。所以他們的研究方法是五花八門的,這個時候墨守成規可不行,楊先偉的理論就全都是天馬行空的猜想。

這也是這個研究所的研究費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那個發現不同的研究員給a級和b級還有正常普通人的細胞拍照片,不是一天拍一次,也不是一個小時拍一次,他用的是高階的進口機器,那是二十四小時連續不間斷的拍,一秒鐘可以拍幾百萬張。

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做成曲線圖後,每個自然抗體人的資料擺在一起,變化就相當明顯的出現了。

簡單的講,就像楊先偉以前設想過的那樣,a級自然抗體人的細胞活力跟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相比要緩慢。

就像有一隻手從他們身上把時間偷走了。

研究員進行過推演,以a級的周帥為例,他現在是十一歲,正是第二次發育的時期,但以他現在的細胞分裂速度來看,最晚到十五歲,他的發育就停止了。而一般來說,二十三歲到二十五歲前,人的第二次發育都還在緩慢進行中。

而且現代人的青年期正在逐步拉長中。周帥卻正好相反,他現在看起來沒什麼大變化,但以後就會越來越明顯。

比如他的個子就不會太高,不管他的父母有多高都一樣。

如果以李萌為例,那就是她的衰老期會提前到來。可能就在三、四年後,她就會發現她的眼角已經開始長細紋了。

所以研究所開始給每一個進入研究所的人拍細胞照片,連研究員自已也不能倖免。這種方式雖然花費較多,時間較長,但這是一件事可以操作的事,比起深入調查國家每個省市、每個人是不是曾經有什麼病,然後這個病又突然好轉反而更節省人力和物力。

這樣一來,‘疑似’a級一下子多起來了。卻不能像之前的二十五人一樣個個都能確定,當時的時間比現在充足得多,大家的心也更安定。那時他們只有一個任務,現在這項任務卻被限定了期限。

一根蠟燭兩頭燒,所有人都變得比以前浮燥了。包括楊先偉。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多木木多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