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第四十三章 唸書說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八月初,針線娘子黃氏進了易府。鳳舞因為陳易氏的胡鬧,心裡也有些不待見陳家之事,只讓韋嬤嬤送黃娘子去翠柳軒安置,並看著陳美珠行拜師之禮。

為陳美康請的教書先生李先生也送了訊息,擇的是八月二十進易府,為著是在家裡過完中秋佳節。

這倒讓鳳舞想起了易明漢和易明浩,他們兄弟的年歲都不小了,不管有沒有仕途之心,會認字寫字總是最基本的。因此,將他們兄弟喚進了忘憂軒,把跟著李先生唸書之事,告訴了他們。

聽了讓他們與陳美康一起跟著李先生唸書,兄弟二人都很高興,激動得當場就跪下來給鳳舞磕頭,鳳舞忙命藍星和橙玉扶他們起來。

要說同樣是被他們夫妻倆養著,可養著這兩個義子,真要比養著陳易氏和陳美珠、陳美康,更讓鳳舞覺得心甘情願。至少他們兄弟知道感恩,從來都不給她惹麻煩,可那孤兒寡母的卻總也不能徹底的安分下來。

易明漢知道請李先生進府,是因為陳易氏日夜盼著陳美康能考取功名,而自己已經十六了,此時啟蒙已然是極晚的了,故主動退讓道:“我只跟著先生學著識字寫字就好,倒不求功名仕途,不敢耽擱了康弟的前程。”

易明浩明白哥哥的心思和顧慮,也懂事的跟著道:“哥哥說得是,我也只學著識字寫字就好,不敢奢求功名仕途的。”

他們兄弟心裡都很明白,能得易子軒認為義子,過上如今吃喝不愁的日子,是易子軒和鳳舞仁慈。他們已然是很知足了,不敢奢求不應求得之事。

鳳舞聽了他們兄弟之言,欣慰的笑了笑,囑咐道:“功名仕途之事,等你們義父回來了,我再與他商議,你們只管用心跟著李先生唸書就是了。你們兄弟的年歲都不小了,此時啟蒙已是晚了,所以更應該用心用功,可不能對付著混日子去了。”

易明漢忙正色回道:“請義母安心。我們兄弟定然用功跟著李先生唸書,不敢惹李先生生氣,也不敢勞義父義母操心費神。”

易明浩站在一旁,也跟著連連點頭。

鳳舞又囑咐了他們兄弟幾句話,就放他們回去了。

待他們兄弟走後,鳳舞倒坐在西暖閣裡,認真盤算起他們兄弟的出路。

易明漢十六才啟蒙,這晚了不是一年半年,功名仕途是實打實的沒戲了,除非跟著易子軒走從軍的武路,倒還能拼上一拼。至於易明浩嘛,十一啟蒙也是有些晚了,但要是用功努力的話,功名仕途倒也不能說拼搏不上。

只是,無論是從文從武,都還要問問他們兄弟的意思。若是他們兄弟有意,只要有機會,定然會努力拼搏。要若是他們兄弟無心,她和易子軒為他們製造機會,也是沒用的。

其實若是經商也不錯,她是現代人,對從商還是很看重的。必竟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有錢總是不會錯的。

他們兄弟若真有意經商,倒是可以先學著管管府內對外的事務和她嫁妝的那五處田莊。待歷練上幾年,行事有了分寸和主意,再給他們一些本錢,讓他們出去白手起家。

琢磨好了,待晚上易子軒回了府,鳳舞就把心裡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跟他說了,順便問他心裡有何想法。

易子軒當初會收他們兄弟為義子,除了憐憫他們之外,也是因為他們跟著東征大軍經歷了東征的戰火紛飛,不僅救過他和東征將士的命,還勾起了他早年無依無靠之時吃苦受罪的往事。

因此,他也正考慮著他們兄弟的前程,如今見小妻子也體貼的考慮到了,便贊同的笑道:“還是你思慮得周全,就讓他們先跟著先生唸書吧。至於是從文從武,還是從商,待我去問問他們的心思。我倒是想讓明漢從商,就在這京華裡作些生意,也是不錯的。往後我若又要離家出征,有他在家裡幫著你,我心裡也能安穩些。三位義弟早晚是要搬出去另立門戶的,小明洛的年紀又太小,家裡有男子撐頂著,總比只靠你們內府女眷要強上許多。”

易子軒的一席話,倒是提醒了鳳舞。若是私心裡想一想,她也覺得留著易明漢在家裡更好些。古代不比現代,女子再強也是無用的,若家裡沒有個男子頂撐著,行事總是不便宜。

只是倒也不好用恩情逼著易明漢從商,故鳳舞只笑道:“總也要依著他們兄弟的心思才好。待你得空閒了,就去跟他們兄弟好好談談。男子比不得女子,前程最是要緊的,總不能隨隨便便的就冒然定下了。”

易子軒也贊同鳳舞之言,笑著點了點頭,就命人去催水,好沐浴更衣,陪著鳳舞用晚飯。

*****************************************************************

這日,鳳舞正用著早飯,就有丫頭進來回稟,說請了官媒到府拜見了。

鳳舞看了看韋嬤嬤,吩咐道:“老爺說珠姐兒的親事,不用我操心,也不用我出面。既然是這樣,媽媽就替我出去招呼吧。不過,該說的話總也說在前頭,這是陳家嫁女兒,不是易家嫁女兒,也不是我東方鳳舞嫁女兒。媽媽可與那官媒講明白了,讓她心裡放明白些,嘴上也慎重些。待話都說明白了,媽媽就派人送她去福壽軒吧。”

韋嬤嬤心裡明白,正色點了點頭,就快步出去招呼那官媒了。

這裡鳳舞用罷了早飯,卻仍未見韋嬤嬤回來,倒是燕二太太和華三太太相攜而來。

鳳舞忙迎著她們進東暖閣坐了,催著青鳶奉前日太后賞賜下來的龍井茶,又拉著她們問了幾句近日可好的關切話,才笑問道:“二位嬸嬸今日怎麼想著過我這裡來看看?莫不是手癢癢,又想起牌局了吧?”

先時他們兄弟四人在外東征,女眷們在家裡也不好出門,日子閒得悶了,就湊在一處打幾圈牌。因著是三缺一,有時會請安易氏過來湊局,若安易氏不得空閒,就隨意叫個近身隨侍的大丫鬟。

華三太太向來快人快語,也不等燕二太太張口,就先行笑道:“倒不是想起牌局了,只是為著往後起牌局,再不鬧得三缺一,才特來與大嫂商議要事的。聽說為著珠姐兒的親事,大哥大嫂請了官媒進府,我和二嫂才特來跟大嫂說說,看能不能請官媒也說說四叔叔的親事。四叔叔如今也二十一了,從軍打仗的,家裡又無長輩,倒耽擱了娶親大事。咱們當嫂子們的,若再不給他張羅著,估計他這輩子也娶不上媳婦了。”

燕二太太也跟著道:“也不求什麼家世門第,也不用生得多好的樣貌。只要娶進門來,能一心跟著四叔叔過日子,知道噓寒問暖的體貼人就行。”

鳳舞還當是何等的大事,如今聽了她們二人的話,好笑道:“看二位嬸嬸說的,四叔叔如今也是正五品的官職了,請官媒說親可是理所應當的。”

說罷,轉頭吩咐青鳶道:“去福壽軒吩咐一聲,讓官媒出來之後,到忘憂軒來一趟,先別急著回去。”

青鳶笑應一聲,快步出了正廂,叫了紫霞過來,將鳳舞的吩咐轉述了,命她快去福壽軒傳話。

鳳舞見東暖閣裡除了她們妯娌三人,再無旁人,才笑著探問道:“四叔叔心裡就當真沒有心儀的姑娘?若是有的話,求娶進來了,也是一樁美事。”

燕二太太和華三太太聞言,相視苦嘆一聲,一時竟都無言。

少頃,燕二太太才苦笑道:“四叔叔好歹也是二十一的年歲了,怎麼可能沒有心儀的姑娘呢?只不過是天不從人願罷了。早年在南疆的時候,四叔叔與鎮南大將軍的嫡出五女是兩情相悅。只是那五姑娘是鎮南大將軍的么女,鎮南大將軍最是疼寵寶貝她,自然不肯將她嫁給寒門出身的四叔叔。如今雖說四叔叔的官職已不低了,前程也是大好的,只是那五姑娘已然在去年就嫁為人婦了。四叔叔又是死心眼兒的,自與那五姑娘分開了,就再不提終身大事。這不,一耽擱就耽擱到了現在,所以我和三嬸嬸才這般著急。”

鳳舞聞言,也不禁眼神一暗。門當戶對,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男女結親最講究的一項。也正是這一項,不知活生生的拆散了多少有情人,或是活生生的湊成了多少怨念夫妻。

華三太太不悅的恨聲道:“哎呀,不提了,不提了。快別說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了,想起來就讓人心裡不舒服,沒的掃了好興致。我就不信這天底下的女子都不如他鎮南大將軍的寶貝么女,偏給四叔叔娶個美貌賢妻不可,早晚有鎮南大將軍後悔的那一天。”

言罷,竟拉著鳳舞說了好些當年鎮南大將軍羞辱衛東的言行,似要拉著鳳舞與她一般的同仇敵愾。

*****************************************************************

且說那官媒接了易府送上的名帖,心中萬分歡喜。要知道,易府的四位老爺可是如今秦明帝面前的紅人,是兩疆之戰和東征的大功臣。那易子軒更是東陽公的東床快婿,其妻忘憂郡主可是她作夢都想攀上的大貴人。

她東走西問的探清了要說親的陳美珠與易子軒的關係,才梳妝打扮的換了新衣裳,趕著到易府來拜訪。本想著見了忘憂郡主,定要好好的奉承一番,卻沒想到根本就見不到正主,只有一位自稱是忘憂郡主奶孃的韋嬤嬤前來招呼她。

她只得打起百般精神,奉承討好韋嬤嬤,想著哄好了郡主的奶孃,也算是攀上了郡主這高枝。沒想到正當她打著保票,口口聲聲說會為陳家姑娘說上一門好親事時,韋嬤嬤卻一席話潑了她一盆的冷水,讓她直在心中大呼晦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因此跟著韋嬤嬤進福壽軒拜見易母和陳易氏之時,她只能死命的擠出笑意和奉承之言。雖然她心裡有些不樂意接這門親事,只是到底是易子軒的外甥女兒,就是攀不上郡主,也不能得罪了正三品的指揮使。

只是在她看來,陳易氏想攀上貴親的念頭,著實有些自不量力。陳家是寒門中的破落戶,只能仰仗著孃家兄弟過活,還不受兄弟媳婦的待見。陳美珠又並非雙親俱全,宗婦長媳長孫媳等等直接就沒戲,只有低嫁這一條路了。

不過她心裡的盤算,自然不會傻的直接說出來,面上仍舊滿口答應陳易氏所提的要求,至於挑選的人家稱不稱陳易氏的心,就不是她能決定的了。

好容易哄完易母和陳易氏,心急的逃出了福壽軒,卻突聽韋嬤嬤說忘憂郡主要招見她。這可真是盼什麼就來什麼,她忙又打起萬般精神,隨著韋嬤嬤往主軒院趕去。

要說這忘憂郡主就是忘憂郡主,百聞都不如一見。她自認為這京華城中有頭臉的體面人家走了遍,還真是沒見過幾個有忘憂郡主如此雍容華貴之姿態的。震得她連奉承討好之言,都不敢隨心的張口就說,只能謹慎的陪著笑臉。

當得知是為了正五品副將衛四老爺說親之時,她心裡直念佛祖保佑,可真是意外之喜呀。這門親事若是說好了,她在這京華城官媒行裡的名聲,可就要又升上一層了。

詳細的問清了衛四老爺對女方的要求,又從燕二太太手中拿到了衛四老爺的八字,她便賣力的在忘憂郡主和燕二太太、華三太太面前打保票。這二十一歲的正五品武將,滿大秦朝扒拉扒拉也挑不出幾個呀,對女方的要求又不高,定然能順順利利的湊成一樁美事。

又趁機奉承討好了忘憂郡主和燕二太太、華三太太一番,她才萬般陪笑的請了辭,隨著韋嬤嬤出了忘憂軒,往易府正門行去。路上,仍舊不忘了繼續奉承討好韋嬤嬤,順便提了提陳美珠親事的難處,再探一探忘憂郡主對這門親事是否看重。見韋嬤嬤不緊不慢、冷冷淡淡的應付了幾句,她心裡也就明白了。

出了易府正門,她歡歡喜喜的坐上一直等著她的小轎,心裡盤算是如何促成這兩樁親事,尤其是如何說好衛四老爺的親事。

至於陳美珠的親事嘛,她只能說陳易氏糊塗,抱不穩忘憂郡主的大腿,借不上東陽公府的勢頭,也怨不得她無法盡心盡力的給陳美珠尋一門好婆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