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052章 皇帝北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帝要巡邊,霍光身為奉車都尉肯定是要隨行的,這讓劉據在慶幸之餘有點小小的不滿。

慶幸的是,霍光暫時要離開長安城了,不會想方設法在他眼前出沒,令他有點喘不過氣來。

劉據從來不知道,霍光是個如此執著的人,當他下定決心要做某件事的時候,簡直是算無遺策、步步緊逼,而且他對他的底線太瞭解了,彷彿吃準了他對他不可能痛下殺手似的。

機會是劉據自己給出去的,他不會反悔再收回來,可霍光逼得太緊,讓他有些莫名的慌亂。

答應吧,好像差了點什麼,劉據從來不是為了他人可以委屈自己的性子,所以他不會點頭;不答應,給霍光一個痛快的回絕,且不說霍光會不會聽,劉據壓根兒就沒想好要怎麼開口。

因而霍光這回跟皇帝出門,在劉據看來是個很好的喘息機會,他要趁著霍光不在自己身邊不會給自己施加壓力的時候好好想想,把混亂的思緒徹底理清楚,也給兩人的關係找到最準確的定位。

至於劉據對霍光的那點小小不滿,說起來就很簡單了,他都四年沒有見過去病哥哥和嬗兒了,霍光卻能很快就見到,這讓劉據想起來,怎麼可能不對霍光羨慕嫉妒恨。

不過羨慕歸羨慕,該讓霍光跑的腿帶的話,劉據是絕對不會忘的。

出發前夕,霍光特地來到太子宮,一是向劉據告別,畢竟皇帝出趟門不容易,人多輜重多,速度肯定快不起來,沒有好幾個月是回不來的,二就是取走劉據給霍去病與霍嬗帶的一些東西。

霍光可不敢問,明明能讓皇帝順便就帶上的東西,劉據為何非要單獨交給他。

饒是霍光再有心理準備,見到劉據讓人準備的那堆所謂的“小東西”時,心裡也是咯噔了下,半晌方遲疑道:“殿下,這些都是要給兄長和嬗兒的嗎?”

劉據微笑著點點頭,好整以暇地道:“子孟是不是被嚇到了,其實史良娣剛收拾出來的時候,比現在還嚇人,我已經讓人把一些不必要的去掉了,主要是給嬗兒的書和衣物,沒法再少了。”

霍光略略猶豫了下,很快回過神來,回道:“殿下所託,臣必不敢負。”

其實,劉據要給霍去病帶東西,霍光是不奇怪的。因為他家兄長,在生活上從來就是個挑剔的主兒,以前行軍打仗的時候,皇帝還專門給他賜過吃食和御廚,就怕他過得不如意了。

四年前,皇帝讓霍去病去了朔方郡戍邊,用意不言而喻。要知道,漠北決戰之後,匈奴人可是用驃騎將軍的名字嚇唬夜啼郎的,而且非常好用,效果十分顯著。

只是朔方那個地方,是元朔年間才被衛青從匈奴人手上搶回來的,雖然這些年不斷遷民過去進行屯墾,可條件比起京城,肯定是差了十倍乃至百倍,可以說是艱苦到不能再艱苦了。

皇帝不想委屈了驃騎將軍,經常派人給他送各種用度,太子亦是如此。霍光沒想到的是,太子給兄長送去的各種物事竟是史良娣親手收拾然後他又自己細細檢查過的,可謂是用心到了極致。

“行了行了,你別苦著一張臉,待會兒我會讓人幫你把東西送回家的。”劉據不擔心霍光如何把東西帶去朔方,反正他又不是自己去,倒是從宮裡回府這個過程,對霍光來說會比較艱難。

因為霍光根本沒有想到,太子之前說的一點東西會是四口大箱子,這有點超出他的能力範圍了。而劉據沒告訴霍光的是,為了給他省事,許多重要的文字都是寫在絹帛上的,比竹簡輕省多了。

“多謝殿下丨體恤。”霍光拱了拱手,隨即又道:“殿下,監國期間,你……”他的話只說到一半就停下了,然後微微皺了皺眉,似乎是在思考,要怎麼說會比較好。

見霍光欲言又止,劉據笑道:“子孟,你是想勸我不要隨意更改父皇的決定吧?”

霍光頷首,默然不語,他想要提醒劉據的的確就是這件事,只是話剛起了個頭,他又想到劉據也是再世為人,不可能意識不到這點,他再提醒他,似乎顯得對他不夠信任。

可劉據這個人,性子溫和是真,骨子裡透著固執也不假,他就怕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長期以來,皇帝在施政方面用法都很嚴厲,任用的多是嚴苛殘酷的酷吏,而太子性格寬厚,又有固執己見的一面,他經常將一些他認為處罰過重的事進行平反。

皇后擔心太子的舉動會引來禍事,每每告誡他應注意順從皇帝的意思,不應擅自有所縱容而寬赦罪人。皇帝聽說此事之後,讚賞了太子的做法,而對皇后的說法不以為然。

霍光身為旁觀者,對這些往事看得非常清楚。就當時來說,皇帝的話絕對是發自內心的,他需要的不是一個唯唯諾諾只會看他臉色的太子,大漢的儲君是該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的。

但從長遠來看,皇后的話更有道理,人都是會變的,人的想法更是如此。年輕的皇帝對著年幼懵懂的太子和年邁的皇帝對著年富力強的太子,想法怎麼可能會一樣呢。

偏偏劉據打從出生就是被所有人捧在掌心的,他想要什麼,他要做什麼,甚至都不用他開口,就會有人給他拿來,有人為他做到,在年少的劉據眼裡,世間沒有什麼事是他不可以做的。

“放心吧,子孟,我知道該怎麼做。”劉據沉默半晌,緩緩地點了點頭。

看著劉據認真的表情,霍光笑著松了口氣,只要太子不一意孤行,他再沒什麼可擔心的。

該說的都說了,霍光終於想起此行最重要的事情,挑眉笑道:“臣此去朔方數月方能回,殿下就沒什麼要說的?”即將見到兄長固然是好事,可幾個月見不到太子,霍光想來還是有些心塞的。

“子孟想要我說什麼?一路順風?諸事順利?”劉據明知故問。

霍光靠近劉據身邊,似笑非笑道:“既然殿下不肯說,臣只能自己來取了。”他說完在劉據唇邊輕吻了下,真的是很輕的一個吻,恍若蜻蜓點水一般。

霍光突然變得溫柔了,劉據頗有些不習慣,愣了愣方道:“子孟,你從朔方回來,我會給你一個確定的答案,可我不確定,那個答案會不會是你想要的。”

“我知道了。”霍光盯著劉據看了片刻,許久方很慢很慢地說道。

他很清楚,自己之前的種種舉動之所以能得逞,是有太子的縱容在裡面,否則的話,他根本近不了他的身。可太子一旦拿定主意,而他的主意又是拒絕,他就再沒機會了,他們只能回到君臣。

不想劉據剛剛說完,竟然主動湊了過來,貼到他耳邊輕聲說:“等去病哥哥看完信,記得要問他有何想法哦?”霍光不明所以,見劉據的神情一派坦然,點頭應下了。

皇帝帶著十八萬騎浩浩蕩蕩出發巡邊去了,把京城和朝務全部託付給了太子。

好在監國這個事兒,劉據上輩子做過無數次的,如今再來一遍,那叫一個駕輕就熟,驚得一幫老臣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感嘆“虎父無犬子”。早先他們都以為,太子年紀小,就是遵循慣例行事,也未必能做得多好,卻不想他樣樣都幹得很妥當,有例可循的,就按例行事,若是沒有例子,便根據輕重緩急做出判斷,再派人快馬加鞭給皇帝送去,請他做出裁決。

說是太子監國,可劉據能處理的,也就是日常事務,真正的要緊事,都是皇帝說了算。不過皇帝看了太子每日送來的快報,對他的處理非常滿意,不斷加大著他的權柄和自由度。

再說有六百裡快報,可事無巨細都得報,對人力物力也是種極大的浪費,太子辦事有章法有效率,皇帝自然願意讓他多練練手,不然什麼事都只能照著規矩辦,哪裡就能起到鍛鍊的作用了。

到了後來,皇帝竟連攻打東越一事也交給太子處理了,簡直是讓劉據哭笑不得。

以前他父皇是怎麼跟他說的,“朕替你把戰都打完了,你日後也就不必操心了。”如今可倒好,竟把戰事也讓他負責了,讓劉據不能不感嘆事實變化無常。

當然,皇帝所謂的負責不是讓太子帶兵去戰場,甚至就是出兵的將領,也是不用劉據操心的。他真正要做的,是做好的後勤的排程和保障,打戰的具體事宜,自有將軍們去負責。

劉據很清楚,他父皇為何如此心大,明知他沒有經驗,還把這樣的大事交給他做。因為大將軍並未隨同皇帝前去巡邊,若是劉據搞不清楚這方面的事情,他是可以拿主意的。

劉據更清楚的是,要是他什麼都不做只當甩手掌櫃,舅舅肯定也會幫他,可是那樣的話,父皇會對他失望透頂的,這是給他的任務,不是給舅舅的,他必須親力親為。

為了辦好這樁以往從未辦過的差事,劉據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他把之前對南越作戰時的資料調了出來,又把相關的官員叫了過來,一邊查資料一邊問人,再和幕僚商量,終於整出個大概來。

綜合眾人的意見,劉據總算有了初稿,他不敢大意,認真看過之後給衛青送了去。不讓舅舅代勞是一回事,不讓舅舅把關就不行了,那麼重要的事情,哪是他沒經驗的人能說了算的。

到底是頭一次經手這方面的事,劉據很有自知之明,他的初稿肯定是不完善的,等舅舅給他挑出毛病來,他好再和人討論,然後做出修改,一次就成這種事他是沒有想過的。

讓劉據頗受打擊的是,在衛青給他回過來的竹簡上,給出的點評比他原來寫的內容還要多。

劉據頓時就傻眼了,他寫的時候明明覺得自己很周到,也是集合了眾人的想法和意見,縱然有遺漏,也該很有限才對,怎麼舅舅看了,會覺得他的初稿一無是處,到處都是漏洞。

照著衛青的點評把自己的初稿又看了遍,劉據不得不承認,他舅舅說的是對的,他寫的那份東西,太想當然了,有點紙上談兵的味道,完全沒有結合東越的實際情況。

於是,劉據又帶著人翻資料去了,又把相關的官員提溜過來問了話,還把衛不疑抓過來給自己打下手——衛無憂和衛伉被皇帝帶去巡邊了——終於搞出了一個讓衛青點頭的方案出來。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糧草都準備好了,兵馬也就可以出發了。

早在元鼎五年的時候,南越國相呂嘉反漢,皇帝就興兵征討過,還順勢滅了南越。

當時,東越王餘善自請率八千兵從樓船將軍楊僕進討南越。誰知餘善率師到了揭陽,便藉口風浪大,停止不前,暗地裡卻派人與南越勾結,至漢軍攻破番禺,仍不去與楊僕會師。

漢軍滅南越後,楊僕上書建議乘勢引軍進攻東越,皇帝認為士卒勞倦,令暫屯兵豫章梅嶺待命。

今年,餘善得知楊僕上書請伐東越,漢軍已屯駐邊境,便起兵反漢。此時,皇帝已經在北巡的路上,他見東越公開反漢,即發四路大軍進攻東越,太子坐鎮京城負責後勤排程。

四路大軍的部署都是皇帝提前就安排好的:以橫海將軍韓說從句章航海南下;以樓船將軍楊僕向武林方向進擊;以中尉王溫舒向梅嶺方向進攻;以歸漢的二位越侯為戈船、下瀨將軍,從若邪、白沙向南推進,對東越形成三面合擊。

前方的戰事進行地有條不紊,所有的戰報都是先送回京城,再由劉據派人送給皇帝。

雖說對手是東越那樣的小國,漢軍定無不勝之理,而且戰事的具體過程也不歸劉據管,可他畢竟是第一次親自接觸戰事,哪怕是間接的,也比以往的單純聽到戰報多了些參與感。

最終,楊僕率軍擊殺鎮守武林的東越守將徇北將軍,其它各路亦進抵東越國境。

是時,東越軍紛紛倒戈,原越衍侯吳陽策動其邑七百人進攻漢陽東越軍,原越建成侯敖與繇王居股合謀,殺餘善降漢。

皇帝鑑於閩越地勢險惡,其人又反覆無常,詔命軍吏將當地民眾遷至長江、淮河一帶,東越遂亡。

因著遷民一事,明明前方的戰事已經結束了,劉據反而更忙了,以至於劉進在皇后面前抱怨,他好多天沒有見過阿翁了,他都想他了。

皇后聞言一愣,看向史良娣。史良娣解釋道,太子每日早出晚歸,他出門時,劉進尚未醒來,他回宮時,劉進已經睡著了,是以父子兩個明明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卻是好些天沒能見到了。

原來如此,皇后微微點了點頭,她雖從不過問朝政,可也知道太子監國做得很不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又過兩日,陽石公主進宮給皇后請安。皇后一邊留女兒在宮裡用膳,一邊派人去請太子。劉進見此情形,開心地拍了拍手,笑著說:“要是姑母每日都回宮就好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