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青書?你怎麼……你在這兒等很久了嗎?”衛璧覺得奇怪極了,這明明應該在武當山上的人,怎麼會這麼一大早的出現他房門口?說話的同時衛璧也側過身子,示意宋青書進來說話。

宋青書的表情不怎麼好,整個人也有些懨懨地,拖沓著步子走進了房間裡,也不客氣,直接找個椅子就坐下了。

等到屋裡的氣氛都有些過於沉悶了,宋青書才蹙著眉頭說道:“現在武當山上……根本就是亂成一團……”說著十分誠懇地看著衛璧說道:“衛大哥,我也不瞞你,那張無忌命在旦夕,時時都要人在身旁以內力護持,我太師父、爹爹和師叔們輪番給他輸送內力,實是疲憊不堪,無心他顧。然而自太師父百歲壽誕時眾派上山以來,我武當弟子也頗有些人心浮動,是而身為師兄,我自要擔起教導師弟,穩定人心的責任來……這樣,我怕是要長居武當山上,更無法與衛大哥你一同行走江湖了……”

衛璧瞭然地點點頭,微笑著說道:“是以你擔心我久等你而不至,便立即下山知會與我?”

“嗯……”宋青書微微低下頭說道:“對不起,衛大哥……”

衛璧安撫地拍拍宋青書的肩膀,誠摯地說道:“我都瞭解了,你身為三代弟子的大師兄,自然應該以武當為重。至於行走江湖,機會甚多,我每隔一段時間便來武當看你,你何時得了閒,我們一起便是。”

宋青書點點頭,舒了一口氣,淡笑著說道:“那便就此說定了,衛大哥也要時時與我通訊,把江湖上的趣事說與我知。”

衛璧笑了笑,應承著說道:“好,鴻雁傳書,也是雅事一樁。”

宋青書站起身來,似要告辭,卻又回轉身來,微微側首說道:“衛大哥……你可要遵守約定,別把我給忘了……”

衛璧鄭重地說道:“青書,你既已將武當派的情形都詳細告知與我了,我自不會辜負你番信任。你我一世好友,不過暫時分別,就莫要做小兒女姿態了。”

宋青書重重地點頭應是,四目相匯,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與君一別,再見時,已非池中之物。

--------------------------------------------------------------------------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與衛璧別過後,宋青書便自己回了武當山。

事實上之前宋青書真的有想過,在這幾年裡乾脆稟明宋遠橋要去江湖歷練,然後就跟著衛璧算了。

然而昨天宋青書一個人走在武當山路上,吹著柔柔的春風,卻是驀然間轉換了想法。

跟著衛璧闖蕩江湖,實在是很不妥。雖說宋青書本想把理由安在武當上下對張無忌的重視上面,可若是因為這麼一次被忽視就“離家出走”去闖蕩江湖,無疑會給人以無責任感,不堪大用的感覺,這個硬傷太致命,還是應該規避。

尤其是當宋青書回到武當派時,就更堅定了留下來的思想——因為武當派確實是有些人心浮動,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張三丰百歲壽誕時武當山上的劍拔弩張,任何一個武當弟子都不會看不出來。而後張翠山夫婦身死當場,武當派和江湖各派都生了隔閡和間隙。在這個時候,合格的領導人就應該站出來進行安撫和鼓勵,同時進一步提升士氣,把武當上下擰成一股繩,以“共度難關”才是。與此同時,還應該站在正義的角度上來詮釋武當的行為,先一步掌握道德制高點——並不是每個武當弟子都覺得應該“包庇”金毛獅王謝遜的,毫無疑問,謝遜確實是殺人盈野的大魔頭,單單因為張翠山和謝遜的交情,就賠上整個武當派的名聲和士氣,實在是很不值當。

然而這個時候,張三丰和武當五俠卻都把心思放在了張無忌的小命上,並沒有及時站出來說明情況。雖說武當泱泱大派不會因此就分崩離析,畢竟張三丰和武當五俠的名聲還擺在那裡。但是這點兒不安的種子一旦種下,終究會有長大的一日,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因此這個時候,如果宋青書能夠適時站出來收攏人心,對提升他在武當的聲望和地位絕對是大有好處的。

這個道理,宋青書能想到,衛璧也不會完全想不到。畢竟真正的前因後果,衛璧也是一清二楚的,只要靜下心來分析一二,便能看出這其中的道道來。

衛璧之所以要先施恩於張無忌,又與宋青書交好,其實就是看中了武當的聲名和實力。將來若真的逐鹿天下,江湖勢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少林寺久居方外,是佛家避世的門派,不會加入戰局。但武當就不一樣了,漢人才是道家正溯,元蒙倒行逆施,武當俠義之輩早就心有反意了。因而衛璧一心拉攏江湖勢力,只待時機到時振臂一呼,那麼宋青書想要參一腳,自然不能放過武當這盤擺在眼前的菜了。

宋青書相信,就算是原著裡,宋青書在武當的聲望,也必然是遠遠高於張無忌的。若非他為情陷入魔障,最終因妒成狂,又被陳友諒設計殺叔,也不至於落到那等悲慘地步。宋青書這樣想,自然會讓衛璧也這樣覺得。

只要宋青書能坐穩武當首席弟子並未來掌門的位置,那麼衛璧想要掌控武當,就必須支援宋青書。因為宋遠橋那一輩的無論是誰繼承了武當,都不可能被衛璧擺佈;至於張無忌?衛璧防他都來不及……誰知道主角的氣運有多大,可不要一個不小心為他人做嫁衣那就糟糕了。所以衛璧只有宋青書一個選擇,宋青書也斷然不會讓別人有成為那個選擇的機會的。

因而宋青書要留在武當,趁著這兩年張無忌在武當山上的日子,徹底把人心轉向他這一邊。只要想一想,那個張無忌不但要佔用張三丰和武當五俠無數的精力,還要吃掉源源無盡天材地寶靈藥金丹,就足以讓武當弟子對他失去耐性了。其實嫉妒的產生,就是這麼簡單。

也許原著的宋青書一開始只是看不慣張無忌這個病歪歪的小屁孩兒,宋青書的太師父、他爹和師叔們全都圍著張無忌一個人轉,宋青書的落差自然很大。後來張無忌消失了,更有可能是寒毒發作死掉了,宋青書終於松了一口氣,也許他也就不怎麼討厭張無忌了,畢竟沒必要和個“死人”計較。結果幾年後,張無忌又冒出來了,不但當了明教教主,拯救了全江湖,還把人家宋青書的初戀女神周芷若的心給搶走了——宋青書所有的光芒都被張無忌給掩蓋了,猶如狂風過境,連地皮都給颳走了。學文習武熟讀兵法行俠仗義這麼多年,還比不上個在山洞裡和猴子一起練成九陽神功的張無忌——換了誰,心裡也沒法平衡,自然就嫉恨了。而周芷若的“心有所屬”,更是成了壓倒宋青書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曾經風度翩翩,廣受讚譽,英俊瀟灑的宋少俠,居然淪落到要去別人峨眉女弟子寢室外偷窺的地步——其實那時他的心境就已完全扭曲了。

宋青書安然地在武當山上開始了他的計劃,其實也不用做得太過,順其自然再稍微加點兒料,便足夠了。

另一邊衛璧自然也有事要做。其實這些事,還真不怎麼合適讓宋青書全看在眼裡——宋青書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才那麼“不捨”地和衛璧各走各路了。

衛璧身為穿越大軍的一員,毫無疑問,肯定會建立自己的勢力。而宋青書此時還沒有達到能讓衛璧完全信任的地步,若是硬要跟在衛璧身邊,反而會成為阻礙,讓衛璧心下不虞,這對二人關係也絕無好處。反而不如二人各自發展,待得幾年後衛璧的勢力組建完成,能夠暗中控制的時候,兩人再在一起行走江湖打響聲名來得合適。

--------------------------------------------------------------------------

待得宋青書大抵安撫了武當人心時,正好是張無忌三十六日出關之時。此時寒毒已然侵入了張無忌的頂門、心口和丹田,張三丰和武當五俠已是愛莫能助,只有讓張無忌自己修習武當九陽功了。

這武當九陽功和少林九陽功、峨眉九陽功合起來,其實就是完整的九陽真經。奈何武當九陽功終究不全,難以真正除去張無忌體內的寒毒。張無忌依法修練,凝聚丹田中的氤氳紫氣,可是體內寒毒膠固於經絡百脈之中,非但無法化除,反而臉上的綠氣日甚一日,每當寒毒發作,所受的煎熬也是一日比一日更是厲害。

宋青書和張無忌好幾個月也見不上一面,交情實在是泛泛。武當其他弟子就更是別想一睹張無忌的真容了,連遠遠看上一眼的機會都少,張無忌還真可以說是“只聞其名,不見其人”了。

宋青書對張無忌雖算不上太熱絡,但也向來是平和的,該扶一把的時候,也不至於不伸手光看著。要說會有武當弟子欺負張無忌,那其實是絕對不可能的,張無忌是張三丰和武當五俠都放在心尖尖上的人,誰敢稍有異色,都無異於捋虎鬚。再說了,大家根本見不到他,就是想欺負也沒機會。而且武當終究是名門正派,縱然弟子們心中稍有嫉妒,但心思還是純正的。張無忌有沉痾在身,常年無法出門,眾弟子也還是有些同情的。

時光就如流水一般逝去了,在這兩年之中,張三丰全力照顧無忌內功進修,宋遠橋等人則是到處為他找尋靈丹妙藥,那些百年以上的野山人參、成形首烏、雪山茯苓等珍奇靈物,也不知給他服了多少,但始終有如石投大海。張三丰和武當五俠見張無忌日漸憔悴瘦削,雖然見到他時均是強顏歡笑,心中卻無不黯然神傷,心想張翠山留下的這唯一骨血,終於無法保住。

這一日中秋佳節,武當諸俠和師父賀節,宋青書也在席上就坐。然而還未開席,張無忌突然發病,臉上綠氣大盛,寒戰不止,他怕掃了眾人的興致,咬牙強忍,但這情形又有誰看不出來?殷梨亭將無忌拉入房中睡下,蓋上棉被,又生了一爐旺旺的炭火,但張無忌情形很糟糕,每個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這時張三丰忽然說道:“明日我帶同無忌,上嵩山少林寺走一遭。”眾人都明白,這是張三丰無可奈何之下,只得向少林低頭,親自去向空聞大師求救,盼望少林高僧能補全“九陽神功”中的不足之處,挽救無忌的性命。若由宋遠橋率領眾師弟上少林寺求教,雖於武當派顏面上較好,但空聞大師決不會答應將九陽真經相授的,勢所必然。然而張三丰以百餘歲的年紀還要親去少林,實在是讓眾人心下難過,這慶賀團圓佳節的酒宴,也就在幾杯悶酒之後草草散席。

宋青書知道這次少林之行不過是無功而返,張三丰被少林寺大大地掃了臉面,卻和張無忌在漢水旁遇到常遇春和周芷若,從此開啟了張無忌波瀾壯闊的一生。

宋青書雖以這天下為棋盤,世人為棋子,但也並非是無心無情的怪物。他與武當派這麼多年的感情並不是假的,而對於張三丰這位太極宗師,宋青書也是傾心敬佩的。張三丰在後世人心中,本來就是個傳奇,如今傳奇就在眼前,又豈有不敬之理?況且宋青書本就是武當派弟子,對待本門的開山祖師,自然更是崇敬。如今張三丰要向少林低頭,而且宋青書也知道少林寺對張三丰是極其不敬的,心下也不免有些氣惱。

然而當這份氣惱放在“宋青書”的身上時,就還要更多幾分怨恨了。宋青書提筆給衛璧寫信,便把這祖師受辱之恨全加在了張無忌身上,更添了不少抱怨之詞,將張無忌這兩年對武當的拖累一一道明。當然語氣直白卻也有分寸,還順帶著在不經意間透露了張三丰動身的路線。

宋青書很想看看,衛璧究竟會不會有行動……其實在宋青書心裡,有好幾個適合衛璧的行動方案——當然,這些都是穿越者的方案,宋青書是絕對不可能透露半分的。

這些方案有利有弊,宋青書只是想借這劇情中的一件大事來看看衛璧的心性和能力——他究竟會不會行動?又會怎樣行動?這都關係著未來的判定。

次日一早,宋青書才放飛與衛璧通訊的信鴿,便收到了張三丰已然和張無忌一同下山的訊息。

倚天屠龍,近在眼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思鄉明月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