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抉擇 結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如今的文嫻可以說是志得意滿了, 弘曆娶了一個好媳婦,膝下也有孫女承歡了。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 對於這種日復一日的平靜的過分的生活,文嫻竟然有了一種抗拒的心情。雖然看著孩子們在自己面前喧鬧著跑來跑去的, 很是熱鬧,不過文嫻覺的自己還沒有老到那種地步呢。

文嫻骨子裡就是一個熱愛冒險的人,若是沒有機會,那麼像這樣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也沒什麼。只可惜一個空間確實將文嫻骨子裡不甘寂寞的基因點燃了,原來因為穿越,因為父母,因為精彩的歷史, 文嫻甘願的投入到了雍正的身邊, 見證了歷史的發展,也經受了宮鬥的考驗。

不過如今萬事已定,兒孫滿堂,那富察氏又給文嫻膝下添了一個孫子了。後宮裡也沒人來惹文嫻, 讓文嫻覺得生活之中始終是少了許多的樂趣。有時候文嫻竟然會做夢, 夢中都是漫天的仙人飛來飛去,時不時的還有法術閃過。等清醒過來的時候,文嫻總是感覺有種遺憾的感覺。

文嫻知道,這是自己潛意識裡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只可惜如今自己被兒女親情牽絆在了這裡,文嫻也無法徹底的放棄這些親情,說到底文嫻還不是一個無情無性之人。據說修仙之人大多都是很冷漠的, 那是因為他們生命長久,每次閉關都要修煉好久,久而久之,自然會變的冷漠異常。

而文嫻因為有著空間的幫助,雖然修煉的很快,不過一直混在世俗裡,說到底像一個世俗人多過像一個修仙者。文嫻自己也有感覺,如今自己修為的提升越發的慢了,文嫻知道,若是自己繼續被這些親情牽絆其中,那麼以後修為會變的越來越難以修煉,甚至倒退。說到底,這種親情的牽絆已近開始變成文嫻修煉的枷鎖,變成了文嫻修煉的心魔了。

現在擺在文嫻面前的就是有倆條路,一是選擇親情,任憑自己被親情牽絆住,這樣隨著自己修為慢慢的倒退,也許會像普通人那樣生老病死,過一個普通人的一生。

另一種則是選擇斬斷親情的羈絆,選擇修煉,日後飛昇仙界,成為一個逍遙的修仙者。

潛意識裡,文嫻還是喜歡那種飛天遁地的生活的,不過如今文嫻還是無法放棄這來之不易的親情,說到底,作為一個前世的孤兒,這種時刻都有親人圍繞在身邊的日子,讓文嫻很是迷戀。要是讓文嫻毫不猶豫的斬斷這種親情,以文嫻如今的心境,還是無法辦到的。

時間是最經不起考驗的,又是幾年過去了。文嫻最大的那個孫女已經五歲多了,這是文嫻看著長大的,親自教育的,寶貝的不得了。這期間,弘曆的府裡也是又進了幾人女人,不過這些女人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性情都是不錯的,所以弘曆的府裡還算很安靜。而弘曆就不像雍正那樣子嗣不旺了,如今也有了好幾個孩子了。

不過其中,文嫻最疼的還是這個大孫女的,不過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文嫻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雖然疼愛這個大孫女,不過文嫻也不能整天的將她呆在身邊,每天還是得在家讓人家父母管教的。一次意外的情況,這大孫女在弘曆府裡玩耍的時候,竟然失足掉入了花園的池塘裡。等到下人們發現的時候,救援的已經晚了,當文嫻聽到訊息趕到的時候,小孩的手腳已經冰涼了,以文嫻的能力也無法將已經死去的人救活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件事情讓文嫻十分的自責,怪自己太過疏忽,雖然給大孫女煉製了玉佩,不過這玉佩只能防禦別人的主動攻擊,卻無法防禦在水中窒息而死的情況。因為這件事情,文嫻也不敢再對其他的孩子表現的太過喜愛,生怕一不小心在經歷一次這種撕心裂肺的痛。這讓文嫻意識到了,自己並不是無所不能的,說到底,自己也只是一個小小的修仙者而已,也只是天道之下比較幸運的一員,沒有能力去改變命運的安排。

漸漸的,大家發現,文嫻日常的笑容消失了許多,對待這些個孩子們也沒有像以前那樣熱情了,大家都以為這是因為受了大孫女事情的打擊,還沒有緩過來呢。只有文嫻自己有清楚,自己正在將那扇叫做親情的大門慢慢的關上。

看著身邊的人慢慢的變的衰老,這種情況就像一個詛咒一樣,折磨著文嫻,時刻的提醒著文嫻自己與他人的不同,雖然文嫻為了不讓別人將自己當做妖魔鬼怪,不得不變化著自己的容貌,使自己看上去老一些。不過這種外貌上的變化,卻是無法改變心中的感覺。

看著烏喇那拉氏因為心情抑鬱,最終悶悶而死;看著年小蝶年紀還輕輕的,就病入膏肓而死;看著當初的李氏精神崩潰而亡;看著弘曆的那些夭折的孩子們,自己卻並沒有出手救他們那些弱小的生命。文嫻感覺自己日漸變的冷漠了起來,這種冷漠讓文嫻很是陌生,冷的讓文嫻有了一絲害怕。

可是這種變化,卻是讓原本增長緩慢的修為變的容易修煉了起來,文嫻也搞不清楚這種變化到底是好是壞。當文嫻看著自己這一世唯一的一個男人,那個昔日裡威風凜凜的雍正大帝,變成了一個糟老頭子,因為勞累,病死在了床上之後,文嫻有了一絲明悟,自己要離開的時候近了。

看著弘曆一步一步登上了那萬人敬仰的寶座,當弘曆坐上去的一瞬間,文嫻知道自己的心境徹底的圓滿了。再也不會因為外物而動搖,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這種心態了。當弘曆宣佈封自己為皇太后的時候,那一瞬間加身的氣運,使的文嫻久久不能突破的瓶頸瞬間突破了。

冥冥之中,文嫻感覺到虛空之中有著一雙眼睛冷漠的看著自己,自己若是再不做選擇,那等待自己的就只有毀滅。文嫻暗自嘆了一口氣,心中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了選擇的餘地了。幸好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考驗,見識到了許多的悲歡離合,文嫻的心境已經圓滿了,並沒有感到遺憾或者悲傷。於是,文嫻病了,瞬間就併入膏肓。

幾天的時間裡,還十分健康的文嫻就徹底的虛弱了下來,面色蠟黃,性命垂危了。這天夜裡,文嫻將弘曆一家子都叫到了床前,看著自己這個出色的兒子,文嫻驕傲的笑了。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有了這麼一個出色的兒子,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這一日,文嫻變的絮絮叨叨的,似乎要將所有的話都交代給弘曆一般,有時候說的話讓弘曆都莫名其妙的,聽不懂。不過弘曆卻是一個勁的點頭,將文嫻交代的話都記了下來,拼命的忍著眼睛裡的淚水。這種情況弘曆已經經歷過倆次了,康熙爺去的時候,就是這種表現,雍正帝去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情況,如今輪到自己的額娘了。

剛剛成為皇太后,還沒有享受過皇太后的榮光,自己的額娘就也要去了。弘曆雖然傷心,卻也知道命不可違,只能拼命的應承著文嫻,希望自己的額娘走的安詳。而文嫻在絮絮叨叨的同時,看著跪在自己床前,強忍著悲傷地弘曆,還有那一大家子,心中默默的說了一聲:“對不起,我的好孩子。”

就在天氣亮了的時候,文嫻微笑的看著弘曆說道:“記的八斤你出生的時候,就是這個時辰呢,真好。”看著哽咽的弘曆,文嫻面帶著笑容,而手卻輕輕的從弘曆的手中脫落了下來,落到了床上,就再也沒有了反應。

恍惚間,弘曆就發現那個剛剛還在絮絮叨叨的額娘,沒有了聲息。顫抖著將手放到了文嫻的脈搏上,卻是什麼也沒有感覺到。一瞬間,強忍著的淚水奪眶而出,弘曆緊緊抓著文嫻的手臂,哽咽不已。一時之間,整個房間之中哭聲大作,悲傷蔓延。

沉浸在悲傷之中的眾人,卻是沒有發現,在屋子的角落裡,有著倆個透明的身影站在那裡。只見一個身影靠近了另一個,低聲的問道:“主子,我們真的就這樣離開了麼?這樣做,是不是對阿哥太過殘忍了?”那身影卻是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並沒有說話,只是臉上的淚水預示著這人的心中並不平靜。

悲傷總會散去,重新振作起來的弘曆,喚來了下人,親自為逝世的文嫻梳洗,整理面容。至始至終,那倆個透明的身影都隱在一旁,觀看著。看著弘曆親手為文嫻梳洗,看著弘曆親自抱著文嫻放在了棺槨之中,看著弘曆親手蓋上了棺槨的蓋子,看著弘曆親自為文嫻送葬,看著弘曆親手開啟了雍正陵墓的斷龍石,將文嫻與雍正合葬了一起。

這身影只是默默的看著,卻並沒有告訴弘曆,棺槨之中的那個文嫻,並不是真的文嫻,只是文嫻用自己的頭髮變的障眼法罷了。日後,當後人有幸開啟那個棺槨的時候,也許會發現其中並沒有屍體殘骸的出現。

當看著重新振作起來的弘曆,臉上又展開了笑顏,生活又重歸了平靜之後,這個一直默默觀看的身影,突然笑了,那是種心滿意足,沒有遺憾的笑容。隨後,二人終於離開了這個呆了許久的京城。

文嫻用這種方法結束了自己身為文嫻的一生,又開始了另一種生活。不過,春蘭一直都見證著事情的發生。當初決定跟誰文嫻的時候,春蘭就知道,自己的這個主子並不是一般人,跟著她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人生。春蘭不會告訴文嫻,當初因為擔心文嫻,每天晚上在他人睡熟了之後,春蘭都會偷偷的來觀察一下文嫻的情況的。只是那時候,卻總是發現文嫻並不在床上。開始的時候,春蘭很是擔心,不過在每天都發現文嫻按時的從屋裡走出來以後,春蘭就知道了自己這個主子的特別。春蘭講這個秘密埋藏在了自己的心中,只是心中堅定了跟隨自己主子的這個決心。

面對著跟隨自己最久的這個心腹,文嫻也是無話可說,只是向春蘭展示了自己的空間,表示自己徹底的相信了春蘭。幸好文嫻當初在皇宮寶庫之中找到了那個血紅的葫蘆,雖然那葫蘆還在恢復之中,不過已經開始跟碧玉葫蘆漸漸的合為一體了。如此,這空間已經開始真正的向著一個小世界轉變了。如今的空間已經有能力攜帶著其他的東西與文嫻一同飛昇了,這其中包括了春蘭。

這也是文嫻下定決心讓春蘭跟隨的原因,否則的話,文嫻可沒有信心在自己飛昇的時候,能夠保護著春蘭的安全跟他一起飛昇。

文嫻用了兩年的時間,帶著春蘭走遍了大清的名川大山,蒐集了許多的其特的東西,還有各種各樣的動作,使的空間之中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了,而是變的越來越熱鬧,越來越像一個世界了。

倆年之後,黃山之巔,在經歷了一晚上的電閃雷鳴之後,霞光伴隨著陽光落了下來,包裹著文嫻越升越高,最終離開了這個對於文嫻來說意義重大的大清朝。這裡面,有著悲傷,有歡樂,有親情,卻是沒有愛情。

文嫻用嶄新的心態,默默的期待著新生活的到來,也許在那裡,會收穫到自己命中註定的愛情呢?文嫻想著,嘴角帶著笑,竟然又開始發花痴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