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葛爾丹叛亂 十四出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康熙五十七年, 發生了一件大事,蒙古葛爾丹叛亂, 土司等一干大臣全部被殘忍的殺害。而後葛爾丹派人給大清提交國書,表示蒙古已經獨立, 以後就是蒙古國了。訊息直達天庭,康熙聞言大怒。

康熙可是個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物,當初平定三番等戰事,盡顯康熙的氣魄。如今小小的一個葛爾丹,竟然無視大清的威嚴,康熙雖然年紀大了,可是氣概不減當年, 如何能忍受這樣的事情。況且康熙一直以來都覺的自己是個聖明的皇帝, 如今竟然會發生叛亂,這可是一個大大的黑點,只有鮮血才能將這個恥辱洗刷乾淨。

若不是康熙的年紀大了,不適合親政了, 康熙都準備要親自前往, 將這個小小的葛爾丹給捏死。

這次的叛亂是必定是要平的,那麼這個出征的人物,可就值得商榷了。大清以武力國,發展到康熙這時,已經算是太平盛世了,並沒有什麼戰事了。如今有了這個千載難逢的賺取軍功的機會,所有人的眼睛都立刻聚焦在了這上面。

就連那被圈禁起來的太子都不甘寂寞, 在圈禁的地方,竟然用米湯寫了一篇檄文。其中細數自己從小打到的錯誤,回憶與康熙相處時的美好情形,痛哭流涕的表示自己已經誠心悔過。如今聽聞皇阿瑪遇到了難處,胤i十分的惶恐,想要為皇阿瑪分憂解難,請康熙給他一個機會。

看到最後,這胤i卻是大言不慚的想要爭取這次出征的大將軍的職位,這讓康熙很是生氣,剛剛被胤i勾起的那一絲溫情就這樣煙散雲散了。當即將替胤i遞交這片東西的大臣推出了午門斬首。這胤i卻是自己找死,以為經過了這麼長時間,康熙會原諒他。可惜胤i卻是將康熙當傻子,以胤i的前科,即使康熙真的原諒了他,也不會將兵權交到他收上去的。

不過軍情緊急,這大將軍的職位必須得快速的確定下來。而如今各方面角力,爭的是如火如荼。對於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大家都是眼饞的緊,若是可以爭取到大將軍這個職位,那麼在取得了軍功之後,以後的道路不說一馬平川,那也是路途坦蕩的。

只不過康熙也是就事論事的,不可能派一個草包去帶兵打仗的。最後,還是德妃技高一籌,成功的幫助十四阿哥奪取到了這個大將軍的職位。這裡一方面有著德妃的功勞,更多的卻是康熙覺的十四阿哥有這個能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康熙的這些個兒子,都是很出色的,不過也是各有側重點的。入八阿哥就是政治才能高一些,而這些兒子之中,就屬老十四的武功最高,兵法謀略方面最是出色。所以最後,康熙還是將這個職位交給了老十四。

康熙也不是拖拖拉拉的人,無視其他人的胡攪蠻纏,馬上就下了聖旨,封十四阿哥為徵遠大將軍,總領討伐葛爾丹的兵馬。一路之上的所有人必須嚴加配合,若是懈怠,必將嚴懲。而老十四也是興奮異常,帶兵打仗,馳騁疆場,就是老十四的夢想,比起爭奪皇位來說,老十四更喜歡其實是在戰場之上奮勇廝殺的情形。

既然大將軍已經名花有主了,那剩下的那些職位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更方面都消尖了腦袋,想要經自己人安插進去。在京城裡的權貴們看來,這就是一次白白拿取軍功的機會。沒有人將葛爾丹放在眼中,在他們看來,等到朝廷的大軍一到,必定會摧枯拉朽的將葛爾丹摧毀。

這樣的機會難得的很,就連胤g都有些眼熱了。自己是沒機會了,胤g乾脆將年羹堯給成功的安插了進去,得了一個偏將軍的職位。而文嫻的弟弟如今也是武藝有成了,在凌柱的運作下,也成功的得到了一個職位,是親衛軍統領,負責保護大將軍的安全。這個職位,可是吃香的很,只要保護大將軍不吃問題,那麼不管如何都是功勞大大滴。

文嫻在得知文浩即將上戰場的時候,很是擔心,特地的將文浩叫了過來,仔細的囑咐了起來。戰場是刀劍無眼,文嫻害怕文浩出什麼意外,特地給他煉製了一方玉佩,囑咐文浩必須貼身攜帶。這玉佩是文嫻成為金丹修為之後煉製的,上面烙印這被動防禦陣法,可以自主的抵擋危險,並且平常的時候也有著滋養身體的效果。

當初文嫻一共煉製了三塊,一塊早就給了弘曆隨身攜帶了。另外倆塊原本是打算給葉赫那拉氏一塊的,如今文浩要上戰場了,文嫻就將第三塊交給了文浩隨身攜帶。

大清很久沒有戰事了,這次是一個展示大清國威的打好機會。在康熙的嚴格命令之下,更個方面都不敢攜帶,巨大的國家機器運作了起來,一應物資都準備完畢。

康熙在點將臺上位出征的將士們親自的送行之後,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從京城出發的除了親衛營以外,只有一小部分的士兵。畢竟京師重地,必要的駐軍是必不可少的。其餘的大軍都將在行軍的路程之上,陸續的加入到大軍的序列之中。

因為蒙古葛爾丹部與京師的距離,大軍開拔了倆個多月,這才到達了目的地。終於要開始打仗了,因為長時間行軍導致的低迷的士氣也開始高漲了起來。小兵們尋思著如何保命,並且取得點成就。而軍官們則摩拳擦掌的,想要一展身手。

在紮營休息了幾天之後,精神飽滿的清兵們開始向著葛爾丹部進宮了。老十四畢竟是第一次帶兵打仗,對手雖然實力不是很強大,但是卻熟悉地形,佔著地利。老十四因為輕敵冒進,第一場接觸戰就一頭扎進了對手的埋伏之中,力拼之後才突圍而出。幸虧此戰文浩展示了自己的高超的武藝,斬殺敵軍無數,生生的打出了一條出路。

重整軍隊的老十四吸取了教訓,開始正視起對手來。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打探敵軍的訊息,並且釋出懸賞,尋找熟悉地形的人來當軍隊的嚮導。在清軍沒了輕敵之心之後,雙方開始正式的交戰,互有勝負。這次隨軍而來的大多都是青年將領,沒有什麼作戰的經驗,之所以這麼安排,康熙也是抱著利用這次的機會,鍛鍊一下這些青年將領的心思。

在不斷的交戰之中,這些年輕的將領們的經驗迅速的強大著,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的軍隊,才是合格的軍隊。

葛爾丹既然敢叛亂,就必然是做出了充分的準備。在戰爭初期一度是佔著上風的,只不過面對著迅速成長起來的清軍們,在戰爭中期的時候就露出了頹勢。這一方面是清軍強大的軍事實力的展現,另一方面是葛爾丹部低估了康熙對於平定這場叛亂的決心。

原本按照葛爾丹部的設想,在給清軍一個深刻的教訓之後,展示自己的實力,然後讓清軍知難而退,達到獨立的目的。可是卻不知道康熙覺的這場叛亂深深的抹黑了自己的政績,是自己政績上的一個大大的汙點。為了不讓自己的政績上有遺憾,康熙下定了決心,不平定這場叛亂誓不罷休。所以這場戰爭,在一開始就註定了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平定。

大清朝經過了康熙這麼多年的經營,不管是國力還是軍事實力都是很強大的。在整個國家機器的支援下,各種物資,兵力源源不斷的支援著。當雙方的激情過後,戰爭進入了焦灼時期。只可惜,大清朝耗的起,葛爾丹卻是耗不起的。

在掙扎了倆年多以後,葛爾丹部舉起了白旗,想要投降,奈何殺紅了眼的大清士兵們堅決不接受,誓要用敵人的鮮血祭祀已逝的包澤。

在正遠大將軍老十四的主持下,大清始終保持著源源不斷的攻勢,消磨著葛爾丹的勢力。而葛爾丹在沒有出路的絕望下,也爆發了拼死的決心,誓要與大清周旋到底。

不說老十四這邊的戰爭行為,在老十四離京之後,因為沒有了老十四的主持,京城中的勢力開始了變化。原本很是平衡的場面因為老十四的離開,開始逐漸朝著八阿哥的一方傾斜著。

大家都是很明白的,等到老十四率領大軍班師回朝的時候,那麼憑藉著勝利之師的士氣,那麼到時候老十四的勢力肯定會蓬勃的發展起來。所以八阿哥等人一方面加緊了自己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則不斷的派人,想盡辦法給老十四拖後腿,添麻煩。

八阿哥等人倒是想讓老十四直接戰死在戰場之上,可惜很不現實。直接通敵的話,這些人是肯定不敢的,也不會去做,所以只能耍些小手段,拖延戰爭勝利的時間,拖延老十四回來的時間。另一方面,則開始不斷的動作,想要在老十四回來之前,徹底奠定好京城裡的局勢。

康熙也感覺到了京城裡的情況,為了保證對於老十四物資的供應不出問題,康熙特意讓胤g主持後勤的一應事務。這個職位讓胤g是如魚得水,胤g原本就是在戶部工作的,在這方面更是有著豐富的經驗。在胤g的運作之下,一應事務進行的十分的順利,而且胤g也利用這次機會,悄無聲息的安插著自己的勢力。

對於八阿哥等人的小動作,胤g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只要不是太過分,胤g就當做是沒看見的。胤g也意識到了自己這個十四弟帶給自己的壓力,也樂的給八阿哥等人做個順水人情。

因為老十四負責後勤,不可避免的,在物資的支援上,年羹堯的部隊就獲得了更多的物資。而文浩也因為作戰勇猛,被調離了親衛營,也是自成一軍的,也得到了胤g的特殊照顧。如今軍隊之中,有三隻戰鬥力最強大的,分別就是老十四的中軍,還有年羹堯跟文浩統領的先鋒營了。在胤g的暗示之下,年羹堯跟文浩也開始放慢了進攻的腳步。對於胤g的命令,年羹堯是徹底執行的,文浩看在自己姐姐的面子上,對於這個便宜姐夫的命令,也是聽的。

就在這樣幾方博弈的形式之下,大清軍保持著足夠的優勢,但戰爭卻是遲遲的無法取得最後的勝果,老十四也被拖在了這個泥潭之中,無法脫身而出。不過老十四對於這方面並沒有什麼在意的,老十四十分喜歡軍營之中的氛圍。對於京城之中的那些個勾心鬥角,老十四心中很是厭惡的。只不過因為德妃的要求,老十四實在是不得不打起精神,去應付的。如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老十四感覺別提多舒坦了。

古代打一場大戰,可不是那麼容易結束的。蒙古這方氣候的原因,冬天的時候大軍只能休整,這就給了葛爾丹一方休養生息的機會,這才是導致大戰遲遲無法結束的最重要的原因。而且葛爾丹一方,大多以騎兵為主,來無影去無蹤,這蒙古草原之上也是地勢開闊,很是適合騎兵的作戰。使的清軍也很難抓住敵軍的蹤影,從而給敵人致命的一擊。

因為八阿哥等人感受到了形勢的緊迫,朝堂之上又開始了對於太子之位的爭奪。不過康熙依舊是不為所動的,如今康熙的心目之中已經有了幾個人選了。就是胤g,老十四跟十三。胤g的能力自然是不必說的,康熙是十分的滿意的。老十四的話,在這場戰爭之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只不過治理國家跟帶兵大戰是不同的,老十四在這一方面卻是弱了一些。至於十三阿哥,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不過卻是逃不出康熙的法眼。能力什麼的還算不錯,就是性格上面,不夠鐵血,不夠硬氣,還有待磨練的。

至於其他那些蹦q的歡的,康熙心中早就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差了。康熙自幼就沒有幾個兄弟,所以對於自己的孩子們,很是希望他們能夠團結一致的。可是這幾位卻是為了一個臺子之位,就撕破臉皮,毫不顧忌兄弟之情,相互之間爭來爭去的。而且康熙爺還硬朗著呢,這些個不孝子們就開始爭來爭去的,這不是在給康熙爺添堵麼惹的康熙爺不高興了,那不就是萬事皆休了。

康熙乾脆就無視了這幾個兒子之間的你爭我奪,只要不出格,康熙爺懶得管了。等到時候塵埃落定了,這些人就連爭也沒得爭了。到時候爭鬥自然就消失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