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這還是科幻片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變臉》上映第五周之後,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挾《空軍一號》強勢登陸北美電影市場。雖然《空軍一號》的製作成本高達8500萬美元, 但是相較於《變臉》的9800萬美元還是有些不夠看。在蟬聯週末票房冠軍四周之後,《變臉》終於將第一名的寶座讓給了《空軍一號》。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首席執行官道格貝爾格萊德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表示,“《空軍一號》絕對是一部頗具誠意的電影, 除了情節緊湊之外,動作設計和特技效果也是非常驚人的。——是的, 我們知道《變臉》的優異成績,但是我相信《空軍一號》也是可以做到的。”

事實上貝爾格萊德的確有這樣的驕傲, 《空軍一號》高達85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在全年的電影中也是排得上名次的。單單為了拍攝,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就購置了一家半新的波音飛機並改裝成了“空軍一號”,這個成本就非常高了。更別提片中還有導彈攻擊空軍一號和戰鬥機爆炸的場景,這些製作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儘管影評人一致批評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在向美國政府搖尾乞憐, 可是美國民眾還是非常樂意看到自己的總統在飛機上大殺四方。更何況影片中的爆炸特效和打鬥動作也的確做得很精良, 拿下週末票房冠軍也是應有之義。

看到《空軍一號》上映之後,傑德也開始關注起美國主要報刊對這部帶電影的報道, 從普通民眾的採訪結果來看, 傑德知道《空軍一號》大熱已經是難以避免的問題了。可是自己的《黑衣人》卻要愛《空軍一號》上映第二周上映,等於是正背面對撼《空軍一號》的票房。論製作成本,近億元的製作成本讓《空軍一號》只能高山仰止,可是同時也讓《黑衣人》背上了非常龐大的票房壓力。

而且最讓傑德不舒服的是,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在宣傳《空軍一號》的時候動不動就會將《黑衣人》扯過來躺槍。基本說法就是, 作為一部喜劇片,為什麼《黑衣人》要花費比《空軍一號》更多的成本預算呢?這部電影真的比《空軍一號》優秀麼?

其實在電影市場宣傳的時候,最忌諱的是那同檔期的電影做對比, 因為你等於是在往其他發行商身上捅刀子。可是所有人都知道索尼集團和謝爾曼集團的仇恨,因此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和銀河電影公司之間的不對付也就不稀奇了。尤其是銀河電影目前放出來的宣傳片看上去都不像大成本製作出來的場景,因此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提出的疑問在市場上還是頗有關注度。

不過哥倫比亞這樣踩著別人捧自己的做法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讓反對傑德和保持中立的觀眾對《黑衣人》產生了疑問,覺得自己還有必要去電影院觀看麼?可另一方面也激起了支援傑德觀眾的戰鬥心理,你們認為不好看,我們還非要去電影院裡支援自己喜歡的導演。

就在這樣一個詭異的市場氛圍裡,《黑衣人》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北美公映。不過因為有amc院線的支援和博偉國際的強大發行能力,《黑衣人》還是做到了在北美九成以上影院公映。至於具體到各大影院是不是拿出了最好的時段和最好的影廳,那就是各家影院經理的事情了。但是憑藉著威爾史密斯主演和傑德謝爾曼導演的名號,《黑衣人》首輪上映還是有了七成左右的上座率。

七成左右的上座率在亞洲市場還算不錯,但是在北美市場的話就只算及格。因為目前各大院線公司都是採用計算機聯網售票,所以不到幾分鐘,各大電影公司都已經知道了《黑衣人》首輪上映的上座率了。雖然這個上座率還缺少諸如二三線城市和小型院線公司的資料,但是基本上已經有了七成以上的準確率了。看到如此大成本製作的電影居然只有及格的上座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笑了,而迪士尼電影公司則有些憂心了。

作為好萊塢頂尖影評人和少數在全國電視網擁有自己專欄節目的電影記者——羅傑伊伯特早早就在芝加哥的電影院裡坐了下來。作為美國最先發展起來的幾個大都會城市,芝加哥還是擁有幾個不在全國大院線裡的獨立電影院,而這家名為芝加哥大都會電影院就是其中之一。

在伊伯特很小的時候,他就在這裡看電影了,因此他和這家電影院的老闆算是莫逆之交了。說來有趣,伊伯特認識這家電影院裡五任經理,雖然他們個性不同,但是他們對於電影的挑剔程度是非常嚴格的。他們沒有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的區分,只有好或壞的區分,所以芝加哥大都會電影院在芝加哥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死忠觀眾群,他們相信經理的選片眼光。而羅傑伊伯特也在門口一塊招牌上看到了對《黑衣人》的推薦,而購買了電影票。

當《黑衣人》的片頭出現的時候,羅傑伊伯特頓時被導演的精心設計而折服了。透過一隻昆蟲的視角來作為片頭,視線不斷從天空到地面。天空上繁星點點,地面上靜謐如水,彷彿在暗示這是一個充滿懸疑的外星故事。在伊伯特看來,這樣一個片頭的藝術性完全不輸於當年《阿甘正傳》裡飛舞的羽毛。

伊伯特微微皺了下眉頭,難不成傑德謝爾曼又打算拍一部充滿人文氣息的科幻電影?但是將近1億美元的製作成本可不是靠文藝電影能收回的。很快伊伯特就發現自己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導演居然將第一個出場的外星人安排成從墨西哥偷渡美國的偷渡分子。而且就在美國邊警抓住了他的時候,黑衣人出現了。

讓伊伯特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你這個外星人既然有假裝墨西哥的偷渡分子,那你好歹也學學西班牙語啊!這個不懂西班牙語的“墨西哥人”很快就被黑衣人拎了出來,而其餘的偷渡分子則被黑衣人鼓勵去美國實現自己的“美國夢”。伊伯特聽到黑衣人的臺詞之後,笑了起來,敢情黑衣人還是一群自由派民主黨人啊!很快伊伯特就看到了所有屬於商業電影應該有的元素,追蹤戲碼、神秘組織、奇怪的對手……

不過當伊伯特看到mib總部的內部時,頓時發現導演果然很有自己的想法,因為整個mib內部不就是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機場設定麼?整部電影都非常輕鬆,雖然有一些故弄玄虛的破案情節,但是基本上都是以取悅觀眾為主要目的。所以伊伯特絲毫不覺得這部電影看上去有多累,可他卻知道這絕對不是一部簡單的科幻喜劇。

隨著電影到最後,原來人類要對付的終極boss居然是日常生活裡人人厭惡的蟑螂。不過當黑衣人攜帶他們的強大先進武器準備要對付蟑螂人的時候,蟑螂人一見面就吃掉了他們的武器。這讓伊伯特有些啞然,哪有和boss對決的時候如此容易被繳械的?結果探員k和探員j不得不靠各種賣傻來阻止蟑螂人,最後還不得不用主動被吃下去的方法去蟑螂人內部尋找武器的方法。這個設定讓伊伯特有些不舒服,果然連神經強大的k探員在拿到武器之後也忍受不了自己被蟑螂吃過的事實而選擇主動退役。

整部電影結束之後,影廳裡還是歡聲一片,很多觀眾都在打電話給自己的親朋好友,表示《黑衣人》是這個夏天最好笑的喜劇!

但是伊伯特卻不那麼想,第二天,《芝加哥論壇報》刊登了羅傑伊伯特的影評文章——《黑衣人,其實他在嘲笑整個好萊塢!》。

“《黑衣人》的定位其實有兩個,喜劇和科幻。喜劇的一個型別就是嘲諷,我們暫時跳過去不談。而作為一部科幻電影的話,你們真的認為這是一部科幻電影?傑德謝爾曼先生本身就是一個擅長拍攝科幻電影的導演,但是從這部電影裡你能看到他過去對科幻電影的態度麼?這部電影裡沒有《侏羅紀公園》裡對克隆技術的思考,也沒有《12只猴子》裡對時空理論的探索……可以說這部科幻電影裡的‘硬傷’實在是太多了。假如沒有那些超級武器,這部電影和一般的警匪片有任何區別麼?但是我卻從另一面看到了傑德謝爾曼先生在科幻電影裡的延續,那就是他對人類的反諷。在《侏羅紀公園》裡,由於人類的自大和貪婪而復活了一群人類無法抵禦的生物;在《12只猴子》裡,由於人類自身的科學倫理問題,導致人類自己毀滅了自己……傑德謝爾曼先生的科幻電影始終在警示人類,而《黑衣人》也不例外。偌大一個地球居然被一個小小的組織所保護著,而他們居然還只有兩名探員。而我們差點被一隻蟑螂給毀了,對,就是你家廚房裡那些討厭的小生物。《黑衣人》開場其實在藝術上是美輪美奐,但是傑德謝爾曼先生非要從一隻昆蟲的視角來實現這個場景,最後還讓這只昆蟲成了肉泥。所以我不得不說謝爾曼先生他難道打算在喜劇電影裡大玩他的‘解構主義’麼?果不其然,我們看到了愚蠢的紐約警察和自大的紐約市民,傑德用一部看上去糟糕無比的科幻喜劇在嘲諷著我們……但是我們卻無力反駁!”

在影評的最後,羅傑伊伯特為《黑衣人》送上了“豎起兩個大拇指”的評價。有了伊伯特這個影評,頓時全美的新聞節目和娛樂節目都紛紛討論起《黑衣人》來,這也讓《黑衣人》後面的票房成績有所期待了。

雖然在《黑衣人》的首周週末票房成績上輸給了被總統加持的《變臉》,可還是將前面得意洋洋的《空軍一號》踩到了腳下。看到這樣的票房排行榜,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果斷閉上了嘴巴,但是記者們顯然不斷這樣放過他們,各種嘲諷紛至沓來,讓索尼和哥倫比亞不勝其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