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哈佛舍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我不會放棄當演員的夢想的, 到紐約後我就給亞蒙·高夫曼打電話。”克里斯托弗·埃文斯握著拳頭說。

“加油。”威廉微笑道:“有好消息記得告訴我。”

猶豫了一下,克里斯托弗·埃文斯還是比劃了個通話的手勢:“我家的電話號碼已經給你啦, 別忘了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你在哈佛的住址, 我們還可以寫信——你會回我的信吧?”

“一定。”

威廉與克里斯托弗·埃文斯又擊了擊掌。

洛杉磯到波士頓,3000英里歷時十五天的旅行終於要結束了,克里斯托弗·埃文斯將乘地鐵回家繼續他的高中生活,威廉也要去哈佛準備開學典禮了,兩人在波士頓的地鐵站口道別。

“或許我們應該在週末多聚聚,劍橋離波士頓也不算太遠。”克里斯托弗·埃文斯不想那麼早就進地鐵站買票回家,他還有很多話沒說完呢:“你能給我多講講好萊塢的事嗎?作為回報, 我會給你烤很好吃的紙杯蛋糕, 絕對是好吃到流淚的那種。”

“烘焙?你?”威廉挑眉。

“別小看我,我烘焙很棒的,九歲就獨自烤出第一盤紙杯蛋糕了,多少人吃過後哭著求我開店我都不幹呢。”克里斯托弗·埃文斯昂著腦袋抬著下巴, 像個驕傲的大廚。

“看在紙杯蛋糕的份兒上, 我會答應的,希望它名副其實。”

“絕對會,除非你討厭甜品。對了,你喜歡什麼口味?”

“焦糖香草。”

“我就知道我們有緣分!我也愛死這個口味了!”克里斯托弗·埃文斯興奮的就快跳起來了:“那就這麼說定了!我們偶爾在週末聚會,你教我怎樣成為演員,我回報給你非常好吃的蛋糕!”

“你該回家了。”威廉看了看天色,橘紅色的太陽正從摩天大樓間向地平線下移。

克里斯托弗·埃文斯點了點頭, 但表情還是有些不捨。

威廉覺得他應該給克里斯托弗·埃文斯一個擁抱,於是他就那麼做了。

起初克里斯托弗·埃文斯看起來有點受寵若驚,但他很快就抓著威廉的背悶悶地說:“謝謝,為這旅途上的每一件事,維加斯的狂歡,大峽谷的日落,芝加哥的橄欖球賽……這是我擁有過的最棒的一段旅行。”

“不客氣,克里斯托弗·埃文斯。”威廉拍拍對方的背。

或許是兩個男人(其中一個還明顯未成年)站在地鐵站口抱成一團依依惜別的場景太怪異了,旁邊路過的兩個白領一個銀髮女士都朝威廉和克里斯托弗·埃文斯投來了奇怪的目光。

“我該回家了。”克里斯托弗·埃文斯鬆開威廉說,又低頭看了看自己的t-shirt,突然笑了:“如果我告訴卡莉和你擁抱過的話,她絕對會在一週內都禁止我洗這件衣服。”

威廉:“……”他越來越擔心真的見到卡莉·埃文斯的那一天了,而他的直覺告訴他,一定會有這麼一天的。

克里斯托弗·埃文斯準備回家了,他在走進地鐵口之前朝威廉揮揮手:“拜,威爾。”然後轉身走了進去。

“拜,我的朋友。”威廉對著克里斯托弗·埃文斯的背影說。

……

克里斯托弗·迪克森提著行李箱行走在哈佛榆樹樓古舊的走廊裡,一邊走一邊看各個房間門牌上的名字,直到看到“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威廉·布蘭德利”的標示後,才止住腳步,推開門。

房間遠比他想象的好:頗具歷史感的傢俱和桌布,雖然一看就很有點年頭了,但帶給人的感覺很溫馨。兩張加大雙人床,一張靠窗一張靠門,每張床都配套衣櫥、書桌、書架和椅子。浴室不大,但是乾淨,暖黃色的瓷磚上也沒有明顯並可疑的汙跡,可見這間宿舍的上一任主人們將它們維護的還是很不錯的。

只不過房間內是空的,很明顯克里斯托弗·迪克森的舍友還沒來報到。

猶豫了一分鐘,克里斯托弗·迪克森還是本著先到先得的原則,選了自己偏愛的靠窗的那張床,然後開啟行李箱,一邊將衣服全掛在衣櫥裡,一邊猜測自己未來的舍友是個怎樣的人。

上帝保佑,千萬別是個邋遢的、懶惰的、離開派對活不了、每天抱著個姑娘在宿舍樓前卿卿我我啃來啃去的人。

雖然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常年穿著格子襯衫(花色不是紅黑格子就是紅藍格子)、連帽汗衫、寬鬆的牛仔褲、帆布鞋,一個月固定去理髮店一次,剪五年都沒變過的髮型,最大的喜好是玩電腦和泡圖書館,被無數認識他的人或嘲笑或調侃的叫“nerd”(書呆子),但他可是個脾氣溫和的、有思想的、愛乾淨的“nerd”,當然也會期待未來的舍友是個和自己志趣相投……起碼不要是個非常難相處的傢伙,畢竟哪怕二年級重新分配宿舍,他們也要在一起過上一年呢。

聯想到自己在開學前遞交的住宿申請,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又想,他自己已經很明確的表態最討厭哪型別的舍友,新生主任應該不會故意分給他最糟糕的選項吧?

說到這裡,就要講一下哈佛的新生住宿制度:哈佛新生並不是按學院專業集體安排住宿,也不是由計算機按照新生名單完全隨機分配,而是由新生主任們一間一間宿舍的來進行細心搭配的。

入學前的夏天,伴隨哈佛大學的入學須知和賬單,郵寄到新生們手裡的還有一份住宿申請表,新生們需要詳細填寫這份重要的表格,因為這關乎到他們大學第一個學年、甚至是整整四個學年的生活,申請表內容包括新生希望自己有幾個室友、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特點、社交習慣等等一大堆的個人問題,申請表寄回哈佛大學後,新生主任們會根據這些表格,小心翼翼的將近2000名新生分配到17棟新生住宿樓的數百間2-6人宿舍裡,並儘可能的確保每一間宿舍的新生們都是互補搭配、志趣相投的。

等第一學年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年級學生將會被重新分配到13個2-4年紀宿舍樓群裡,二年級開學的時候直接去新的宿舍報到就行了,而他們的一年級住宿樓也會留給下一屆的新生——這時候學生和一年級時的舍友是不是投緣就非常重要了,投緣的話,他們可以一起提交住宿申請,2-4年紀的時候仍然住在一起,但如果不投緣的話,等待他們的將是一次重新分配,這次分配就沒有新生主任再進行苦心搭配了,第二次是完全隨機的。

等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將衣服全都掛好後,宿舍的門再次被推開了,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拖著個巨大無比的行李箱。

‘噢!’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在瞧見年輕人正面的時候就愣住了,他忍不住想:‘這就是我的舍友嗎?可他看起來應該被分去艾略特樓。’

艾略特樓是哈佛十幾棟非常有名的本科生住宿樓之一,翻版牛津、劍橋的建築風格,以居住生幾乎全是來自紐約、波士頓等幾所大城市貴族私立高中的社交精英,樓友間人際關係“比哈佛還哈佛”,冷漠、勢力和熱衷於俱樂部而著稱。

沒錯,哈佛每棟住宿樓都有自己的文化,因為就連最希望哈佛學生能夠互補長短,共同進步的新生主任,也不會隨意就將一個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的忠實信徒,和一個堅定甚至是偏激的無神論者分到一個宿舍裡,因為新生主任對哈佛新生住宿申請表充分尊重,使得居住在一棟住宿樓裡的學生大多興趣相似甚至相同,久而久之,每棟住宿樓都形成了自己各不相同,但又獨具特色的風格,像是亞當樓的學生熱衷於舉辦各種盛大的體育賽事和化裝舞會,洛厄爾樓崇尚英式復古,他們的華爾茲舞會和春季酒神節很有名,而艾略特樓的住宿生幾乎全是社交界的精英分子,還是出身良好的那種。

其實推門而入的年輕人穿著打扮並不過火,起碼不是哈佛很多自詡為精英中精英的富家子弟那樣矯揉造作,就連天熱了挽起襯衫袖子也要刻意折上三折的穿衣風格,不過沒有外套遮擋的簡單白t-shirt完美的勾勒出上身曲線,飽滿的胸肌將t-shirt上半部分撐的滿滿的,腰肢卻看上去細而柔軟,不像其他那些健身教練或健美冠軍的肌肉,堅硬又粗糲透露著濃濃的雄性氣息,它們的線條是柔和而清新的,就像來人那張幾近完美,卻似乎因良好教養而並不顯得咄咄逼人的英俊面孔一樣。

莫名的,克里斯托弗·迪克森還覺得眼前這個人有點眼熟,像是在哪裡見到過。

“嗨,我是威廉·布蘭德利,英國文學專業,來自洛杉磯。你就是我的舍友嗎?”

幾乎不帶什麼口音,聽不出來自哪個城市,硬要說的話,就是帶著一點聽起來出身教養都很好的口音——但等年輕人伸出手,並且態度友好的打了招呼後,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卻是松了口氣,比設想的好多啦,雖然看起來像是艾略特樓的人,但是說話行為並不像。那些讀私立貴族高中的富家子弟,才不會對一個穿著長相都很nerd的人說話這麼友好呢。

“是的,我是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商學院mba,來自舊金山。你,呃,你可以叫我克里斯。”

“哈,又一個克里斯,其實我還有一個叫克里斯的朋友。”威廉想到剛剛在地鐵站才和自己分手的新朋友克里斯托弗·埃文斯,充滿歉意的對面前這個舍友克里斯笑了笑:“為了避免把你們兩人弄混淆,我可以換一個稱呼嗎?”

克里斯托弗·迪克森聳聳肩:“克裡夫,託弗,叫哪個都行,只要別叫我di/ck。”

“di/ck”除了被用作人名“迪克”外,在俚語裡有時候也用來表示陰/莖。

威廉大笑起來:“我不會這麼叫你的,放心,那麼,託弗?”

“沒問題。那我該叫你什麼,比爾?威爾?威利?比利?”

“我的朋友們都叫我威爾。”

“好的,威爾。”克里斯托弗·迪克森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比你來的早了一點,所以先選了床位,如果你更喜歡靠窗的話,我們可以換過來。”

“沒什麼,託弗,靠近門的床位也正適合我,我有早起跑步的習慣,你每天要一起來嗎?”

“呃,不用了,謝謝。”克里斯托弗·迪克森跟天下所有的“nerd”一樣,對待運動的態度是能少就少保持身體健康就好:“既然要成為舍友一年,我想我們應該商定一些宿舍公約?像是清潔和帶伴回來之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也正有此意。”威廉非常愉快的回答說。

接下來威廉和迪克森,不,託弗一起制定了宿舍公約,雖然目前只有“浴室輪流打掃”和“不帶異性回來過夜”這兩條。

透過短暫交談,威廉發現自己的舍友是個非常有見識、學識也非常淵博的學霸。雖然對方相貌平平無奇穿著隨便,但只從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剛剛從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專業畢業,到哈佛來讀的又是mba專業這一點就能發現——哈佛是全球最好的大學之一,而mba又是哈佛最好的專業之一——人不可貌相,克里斯托弗·迪克森最起碼也是智商非常高的那種人。

而或許是舊金山出生長大的緣故,克里斯托弗·迪克森雖然在哥倫比亞念哲學,來哈佛讀mba,但他本人對科技、機器甚至是遊戲都非常感興趣,一旦談論起來就滔滔不絕,手舞足蹈的非常興奮。

這種狀態莫名的令威廉感到熟悉,他想起了一個後世會大紅大紫的詞“geek”(極客) ,想起來他曾看過的一部電影,和電影裡的那些人。

是哪部電影呢?

噢,對了,《社交網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搖曳菡萏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