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指環王》片花和威尼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是《指環王》劇組的第一個宣傳片花——

“麥克風就位!”

“攝像機就位!”

略微搖晃的畫面裡, 手持場記板的工作人員快速的在鏡頭前閃了一下:“《指環王:護戒使者》第68場,第9個鏡頭, 開拍!”

畫面還未開始,音響已經先聲奪人, 從這一閃而過的場記板開始,搖晃不定的鏡頭終於變得平穩了,鏡頭先從一個頭戴安全帽、手裡拿著喇叭的男人身上掃過,然後順著他舉起喇叭的方向,在半空中正在進行拍攝任務的一架升降機上定格了半秒鐘,然後又沿著升降機的方向,掃過了拍攝中的《指環王》片場——

充滿自然風光的廣闊田地上, 正是一副人聲鼎沸的場景:綠草茵茵的山坡下, 十幾匹健壯的黑馬賓士而來,每匹馬身上都坐著一位身披黑色斗篷的騎士,皮質的盔甲穿在他們身上,每個騎士腰間還掛著一把冷兵器, 黑色斗篷遮住了騎士的面部, 看不清楚表情,整支隊伍卻都散發著黑暗壓抑的氣質。

在這一刻,全世界已經有無數的托爾金書迷驚叫出聲“戒靈!”“安格瑪巫王!”,並用渴求的雙眼充滿貪婪的盯著電腦屏幕,恨不能從這畫面裡發掘出更多和電影有關的東西,但是片場的鏡頭只是一閃而過,攝像師很明顯不願透露更多的電影拍攝機密, 伴隨著低沉男聲的旁白,鏡頭開始從片場轉移到演職人員身上。

“《指環王》改編自j·r·r·托爾金原著,講述了在古老的中土世界,霍比特人弗羅多在忠實的夥伴山姆、梅利和皮彭的陪伴下,在矮人、巫師、精靈和人類遊俠等正義力量的幫助下,對抗黑暗魔君索倫的搶奪,前往末日火山銷燬至尊魔戒的故事。”

“1999年6月,彼得·傑克遜、威廉·布蘭德利、伊利亞·伍德等好萊塢今日和明日的巨星們來到紐西蘭惠靈頓,他們立志創造出一部史詩,我受邀拍攝記錄電影誕生全程。”

“是什麼吸引你拍這部戲的?”

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霍比特人弗羅多的扮演者正在一輛大拖車自帶的遮陽棚底下坐著,看另外三名演員,霍比特人山姆的扮演者、梅利的扮演者和皮彭的扮演者津津有味的吃著一個盒子裡的餅乾和小蛋糕,畫面裡仍然有四行字幕在演員身前做著註釋“伊利亞·伍德/演員”“西恩·奧斯汀/演員”“多米尼克·莫納漢/演員”“比利·博伊德/演員”。

“我喜歡《魔戒》,原著都讀了很多遍。”伊利亞·伍德抱著一本劇本正在讀著,點心盒子在桌子中央背其他三名“霍比特人”以肉眼可及的速度清空,但他看起來仍然專注於背臺詞而對吃點什麼毫無興趣:“而且要在紐西蘭呆上一或兩年拍戲也沒什麼可怕的,在這裡我交到了非常好的朋友們。”說著,他抬起頭對著桌對面的三位友人露出了非常喜悅的笑容。

西恩·奧斯汀、多米尼克·莫納漢和比利·博伊德爭搶著吃掉了盒子裡的最後兩塊小餅乾,感受到來自伊利亞·伍德的目光和笑容,三人也一邊咀嚼著一邊對他露出了燦爛的微笑。

“多麼有愛的朋友們啊,他們甚至還穿著霍比特人的服裝。”不露臉的畫外音提供者,攝影師一邊說著,一邊用鏡頭給四名演員一人來了一個近距離的特寫:“我已經感受到四名霍比特人之間的友誼了。”

正在這時,一個灰帽子灰袍子白胡子的身影突然闖進了鏡頭,並且發出了一聲怒吼:“誰偷吃了我的下午茶點心?!”

畫面下方出現一條字幕:“伊恩·麥克萊恩/演員,在《指環王》中扮演巫師甘道夫,中土世界最強大的精靈之一,霍比特人銷燬至尊魔戒道路上的保護者。”

“伊恩來自英國,他離了下午茶可不行——”伊利亞·伍德對著不知何時湊到他面前的攝影機解釋了一句,正準備看坐在自己對面的三個“霍比特人”朋友要怎麼解決狂怒的伊恩·麥克萊恩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前方多出三根手指。

“是他!”嘴角還掛著點心殘渣的奧斯汀、莫納漢和博伊德伸出三根手指,指控伊利亞·伍德就是那個偷點心的賊。

“灰袍甘道夫”咆哮著“弗羅多!”撲了過來,伊利亞·伍德嚇的拋掉了手中的劇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是什麼吸引你拍這部電影的?”

畫面一變,寬闊的練習室裡,幾十個男女演員正手持長劍,嘴裡發出“呵哈”的叫喊聲你來我往的對敵著,他們有的已經穿上了全套笨重的戲服,有的穿著自己的衣服但化完了妝容,而從那些金屬互相碰撞發出的清脆聲中能夠聽出,這些長劍全都是貨真價實的,而不是什麼塑膠或樹脂製品。

在這些人中,有一對對手的演習非常顯眼,他們一個是頭髮微白的中年人,一個是體格修長的年輕人,中年人表情凝重、劍術精湛,一舉一動都散發著高手的氣勢,年輕人目光專注、動作輕盈,雖然劍術不如對方但靈活的閃避令他能不落下風的和對方一直纏鬥。

終於,一次雙劍相抵拼盡全力的角力後,中年人和年輕人對視一眼同時結束了打鬥,中年人友好的拍了拍年輕人的後背,留下一句“越來越棒了,威爾。”就轉身去執導其他人了,而年輕人終於有空閒來回答問題了。

“這是威爾洛特的電影,我總得來看看彼得有沒有浪費錢——開玩笑的啦,我得說《指環王》肯定是又一部史詩,而且是史上最大規模的低成本電影,彼得將每一美分都花在了刀刃上,瞧這些刀劍,全都是真貨,劇組的一個鑄劍師製作了他們,並把每一把劍的頂端做成了圓頭以防打鬥時會誤傷到人……沒錯,我們擁有一個鑄劍師,活的。而剛剛指導我劍術的那位紳士,他是一位劍術大師,還是奧運會冠軍。”剛剛練劍外的威廉·布蘭德利帶著一種威爾洛特老闆特有的驕傲,如數家珍的對著攝影師唸叨起來。

似乎凝聚了春天所有綠意的墨綠眼珠動了一下,應該是瞥了一下攝像機鏡頭,這是能令所有影片觀看者情不自禁屏住呼吸的一眼,彷彿時間都因此暫停了一秒——不是彷彿,畫面真的因為這雙過於迷人眼睛的出現而定格了一下。

雖然畫外音沒有響起,但這一個定格已經洩露出了足夠多的東西:怎麼會有人連眨眼睛都眨的這麼好看。

還有那張嘴角上揚著的嫣紅薄唇緩緩張開,一切就像正在播放慢鏡頭一樣,低沉好聽的聲音透過音響劃破空氣穿透耳膜,磁性的震顫讓人渾身酥麻。更別提那驚鴻一瞥的汗溼脖頸和雪白精緻的鎖骨了。

畫面下方,“威廉·布蘭德利/演員/製片人。”這一行字幕打出來的時候,甚至有不少人開始怨恨字幕的存在——說真的,誰還不認識威廉·布蘭德利?而且,你們知道在這樣一幅美如油畫般的畫面裡,突然出現一行介紹字幕有多礙眼和煩人麼?

鏡頭對準了戴著一副圓框眼鏡,滿臉絡腮鬍子的導演,畫面中下方出現了一行字幕“彼得·傑克遜/導演/製片人”,而體型偏胖的導演本人正坐在一架攝影機後面,在指著攝影機螢幕和第一助理導演交談了句什麼話後,抬頭並且扭過來看向鏡頭:“是什麼吸引我拍這部電影的?”

彼得·傑克遜抬起頭,伸出手臂在周圍點了一圈,用前所未有的嚴肅認真臉看著鏡頭說:“所有一切,”

彼得·傑克遜的臉慢慢淡出鏡頭,在他身後,是一副充滿綠意的畫面,綠草茵茵的丘陵,雄壯的參天大樹,田地裡種滿了花果蔬菜,從遠到近淺綠濃綠參差,岩石鋪就的小道猶如在廣闊無垠的綠野中蜿蜒的灰色絲帶,土褐色的房頂零星的點綴在丘陵之中,簡直就像一個個迷你的小蘑菇,仔細去看的話,彷彿在那尺寸迷你的小門前,還有一個更迷你的小人站立著,這簡直就像是……傳說中有霍比特人居住的夏爾。

最後三秒鐘,畫面重回黑暗,一句話緩緩出現:在安都因河的阿苟納斯雕像之下,一切都顯得渺小。

……

紐西蘭可真美!哪怕只是在攝影師不經意間拍下的畫面,也漂亮的如同油畫一般,還有演員身上的道具服裝,看起來也是那麼的精緻,甚至書中的描寫都不如現實裡這麼精巧!還有,拍攝整個電影日誌的人是誰?《指環王》劇組與眾不同的在一開始就擁有了一位專屬的、站在旁觀者角度的攝影師,是想以後將電影的拍攝過程製作成一部紀錄片嗎?以及,在這短短的一分二十秒的片花之後,還會有第二版第三版的片花出現嗎?

“在安都因河的阿苟納斯雕像之下,一切都顯得渺小。”這句話又有著怎樣的深意?

在電影正式開拍兩個月後,《指環王》劇組在hso網站上放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宣傳片花,可以說是在短短時間之內就在好萊塢引起了巨大的關注和討論。

首先是《指環王》劇組和hso網站的合作,堪稱對網際網路的又一次成功運用——hso網站的原型就是威廉·布蘭德利的個人粉絲網站,在網站發展到一定規模,已經不太像是一個明星的個人網站而更像是會報道各種好萊塢新聞的綜合性網站後,以哈佛畢業生喬納森·貝茨為首的一眾網站創始人終於將網站進行了拆分,威廉的個人網站還在,但原先網站的綜合板塊已經申請了新的域名hso,徹底變身為一家有很大影響力的好萊塢民間新聞網站。

hso的意思是好萊塢新聞線上(hollywood news online),是一家主要報道各種好萊塢新聞、名人新聞和娛樂八卦,因為有著原網站的龐大網民基礎,和北美目前還比較缺乏這種專攻好萊塢新聞的娛樂線上新聞網站的緣故,hso從更改域名重新上線的第一天起就很火爆,網站每天的點擊數在全美新聞類網站瀏覽量排名裡都排的上號,現在,hso網站在紐約已經有了一個二十個人左右的網站管理團隊,並且和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新聞媒體或私家偵探、狗仔記者擁有合作關係了,這樣的發展速度不可謂不迅速。

《指環王》劇組選擇在hso網站上放出自己的拍攝片花,對雙方來講都是一個共贏的買賣,hso網站因擁有來自劇組第一線的消息來源而吸引了更多的網民增加了影響力,《指環王》也得到了極好的曝光宣傳機會,不至於在漫長的拍攝期內被人們遺忘。

而從實際宣傳效果看,《指環王》劇組和hso網站簡直像是不花一美分,就請回來一支專業的公關宣傳團隊似的——片花出爐的第一天,hso網站的瀏覽量就整整增加了三倍,並且還被n晚間新聞引用,第二天片花截圖也登上了不少好萊塢娛樂報紙的版面,並被無數托爾金書迷、演員或導演的人迷、魔幻或史詩類電影愛好者反復研究了無數遍,《指環王》劇組放出的這個連宣傳片都稱不上的片花,或者說是花絮,之所以會引起如此大的轟動,除了片花裡數個鏡頭洩露出的畫面非常值得研究探秘外,還因為在此之前,從未有過哪部電影,是透過這樣的手段搞宣傳的。

在好萊塢,片場花絮一般是作為添頭被收錄在dvd裡的,如果電影沒有出dvd的資格,那麼在絕大多數時候,這些影像資料將會和膠片複製一起,被塵封在製片廠的哪個佈滿灰塵的儲藏室裡,可能從此就不見天日了。

而各個電影公司,一直也是知道從未被展示過的電影拍攝花絮,對影迷其實是有著強大的吸引力的——《泰坦尼克號》的dvd發售後,不僅成為了當年美國電影類dvd銷量的第一,總銷量還很快就積累到了影史前十,而在對購買者的一份調查中有資料顯示,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購買dvd的原因,是“聽說花絮裡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甚至有威廉·布蘭德利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船頭對傑克、露絲的模仿鏡頭?太令人期待了!”——但是或許是暫時沒有想到,或許是只想後期透過dvd盈利,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們,真的沒有哪個是將花絮用作宣傳的。

但是,觀眾的確渴望看到片花——泰坦尼克號比預估數字還要多的多的銷量,已經說明了一切——也難怪嗅覺敏銳的《紐約時報》會發出感慨:“威爾洛特的每一場宣傳戰都打的極其漂亮,而且富有奇思妙想,總會使出一些新鮮獨特又不易被模仿的招數,假以時日,或許威爾洛特將成為好萊塢,或者世界電影宣傳發行的一杆標杆。”

而且,《指環王》的第一版片花不是單純的只吸引了些目光和噱頭,事實上,影迷和書迷後期對它的研究和討論,才是讓電影關注度和期待值變高的重要因素。

影片中的每一個鏡頭都被有心的書迷影迷截出來反復研究,他們試圖從這裡面尋找出拍攝的進度、對原著的還原程度甚至是劇組工作人員的用心程度——結果當然是很驚人的,近景鏡頭清晰的拍攝出四個霍比特人身上戲服那高階布料加繁複刺繡形成的獨特反光,純鋼銑制還鏤刻著精美紋飾的道具長劍,戒靈胯下那十幾匹貨真價實的駿馬,純天然神還原的霍比特人故鄉夏爾,在道具室中驚鴻一瞥的剛鐸成、艾辛格、歐散克塔和摩瑞亞礦坑的精緻模型……

據說劇組目前還正在紐西蘭當地招募戰爭戲所用的士兵群眾演員,大概需要上萬人,還很可能和軍隊合作直接使用現役軍人,如此多的細節被解讀清楚後再相加,使很多在看第一遍、第二遍片花時不清楚威廉·布蘭德利那句“史上最大規模的低成本電影”是什麼意思的人,終於明白過來了——如此多的大場面,如此多的主演數量,如此精益求精的影片細節,總成本2.7億美元聽起來是很多,比《泰坦尼克號》的製作費用還要多,但是三部曲平攤下來一部製作費才不到一億美元,簡直是物美價廉的超值買賣了,畢竟,《指環王》對特效、場面、道具、演員等的要求,並不比大船低多少。

“2.7億美元的史上最大規模低成本電影”初聽起來像極了嘲諷,但是深入瞭解之後,才會明白,這其實是一種用自嘲語氣說出的驕傲。

如果說在電影籌備乃至正式拍攝後的一段時間內,還有許多非議是關於電影投資、質量和彼得·傑克遜的執導水平的話,那麼現在,在見到了《指環王》劇組到底做了多少事情後,更多的人已經從質疑威爾洛特是否能忠實還原托爾金原著,變為音樂的期待了。——更別說在這一分多的片花裡,展現出的很可能只是劇組努力付出的冰山一角。

而“在安都因河的阿苟納斯雕像之下,一切都顯得渺小。”這句出現在片花最後一幕,神秘兮兮,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話,則是《指環王》劇組在宣告自己的雄心壯志——當然,這一點是要人們到很久很久以後才意識到的。

阿苟納斯是剛鐸的北部國境線,當護戒小隊沿著安都因河行駛到阿苟納斯的時候看到了兩座屹立在岸邊兩側的巨大雕像,是在第三紀元的剛鐸國王羅門達奇爾二世時期修建的,雕刻的分別是在第二紀元裡戰勝了魔君索倫的王者伊倫迪爾和伊西鐸,因此也被叫做“阿苟納斯巨像”或“諸王之門”,當護戒小隊行駛過雕像的時候發現,一個人的身高竟然還比不過雕像的腳趾,在巨大的雕像前,人類竟然顯得如此的渺小。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也就很清楚了,毫無疑問,這是在指其他同型別電影面對《指環王》,將和人類面對阿苟納斯雕像一樣是那麼的渺小。

不過這句話的深意暫時還沒幾個人能體會,因為托爾金對阿苟納斯巨像的描寫不多,沒有原著基礎的人本就連阿苟納斯雕像是什麼都不知道,電影最終成品如何又是一件未知的事,哪怕是原著書迷,也很難立刻理解出威爾洛特和彼得·傑克遜的深意——直到許久之後,《指環王》正式上映,人們被那史詩般的電影徹底震撼到之後,才懂了早在幾年之前,彼得·傑克遜和威爾洛特已經充滿野心,並且企圖遠大了。

當然,哪怕片花的細節足夠豐富,一個不經意的鏡頭就提供給了書迷影迷們如此可供解讀的空間,還是有人非常非常的不滿足,他們不滿的理由非常簡單——精靈呢?託老筆下最為高貴美好的生物在哪裡?凱蘭崔爾、埃爾德隆、格洛芬德爾、亞玟公主和萊格拉斯,為什麼一個也沒看到?

噢對了,他們是看到了威廉·布蘭德利,剛剛練劍結束汗水津津的威爾洛特擁有者性感迷人的快要讓人窒息了,但是,自從那一張讓人魂牽夢縈的金髮照後,無數的書迷和影迷做夢都想知道格洛芬德爾的完整版造型是什麼樣的!他們無比期待的想要看到能夠單挑炎魔的金華領主,當他穿上繡滿精細樹葉和白罌花花紋的長袍,手持流線狀的彈簧鋼銑制而成精靈長劍,騎著白馬阿斯夫羅斯,馳騁在響水河畔的時候,該是怎樣的一種風采!

……

利多島是義大利威尼斯的一個小島,風光秀美,氣候舒適,海岸線狹長,金色的沙灘在充沛的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繁華的商業街和各具特色的店鋪令人流連忘返,不僅是有名的度假勝地,還是第五十六屆威尼斯電影節的舉辦地。

利多島電影宮,本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委們彙集一堂,只能容納幾十個人的小型放映廳,實在是個討論重要話題的好地方,不僅位置偏僻,遮光的窗簾將房間護衛的嚴絲合縫,不放任何一縷陽光鑽進室內,天花板上的吸音海綿還能確保只要門一關閉,裡面的任何聲音都傳不到外面去,柔軟舒適的寬大座椅上只坐了九位評委,也是本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的全部陣容了。

為保持公正性,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審團組成一向多元化,九個席位裡,除了每年必選的義大利籍評委外,其他八位評委基本從不同的國家地區選出,像是今年的評審團裡,就有來自義大利、法國、英國、土耳其、波蘭、義大利、南斯拉夫和中國香港地區的評委。

從清晨到深夜,再重複一遍,以主席艾伯託·巴貝拉為首的評審團已經為各個獎項的最後選擇討論了整整兩天了,幾乎所有獎項,他們都已做出了選擇,除了——

“吉姆·布羅德本特,塞爾吉·洛佩茲,威廉·布蘭德利,最佳男演員將從他們三人中選出,這一點大家都沒有異議吧?”

其他八位評委一起點了點頭。

吉姆·布羅德本特是一名出演舞臺劇出身的英國男演員,他主演的《酣歌暢戲》就是一出以歌劇舞臺為背景的音樂喜劇,題材略有點像《莎翁情史》,布羅德本特本人所具有的藝術家氣質令他扮演起一百多年前的歌劇作家來分外形象;而西班牙著名男演員塞爾吉·洛佩茲主演的《一段色/情關係》題材更為大膽一些,講述是兩個對對方一無所知,卻維持了一段長時間床伴關係的男女的故事;《搏擊俱樂部》就更不用介紹了,它不僅是本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開幕影片,還被評審團們反覆觀看了三遍,第三遍就在剛剛結束,放映廳內的音響似乎都還留有餘熱。

艾伯託·巴貝拉看著所有人說:“所以,問題就是,選誰?”

九位評委互相交換了一個目光,誰都沒有最先發言,一是男演員們表現都非常出色,有點難以抉擇,二麼,則是持續了兩天的討論,那些無休止的討論和權衡,已經快把他們的精力消磨光了,他們不想再為此和意見不合的其他評委吵起來,所以誰都不肯先說出自己的想法。

“吉姆·布羅德本特精湛的演技配得上一座沃爾皮獎盃。”來自英國的評委最終打破了沉默的氣氛說。在上午爭論哪部電影更該獲得金獅獎的時候,他同樣強推《酣歌暢戲》,倒不完全因為這是一部英國電影的緣故(其實也有部分原因啦),更多的是因為這部電影的確合他的口味,但是遺憾的是,來自中國香港的評委張曼玉提名了中國大陸地區的參賽作品《一個都不能少》,並以九票中得到五票外加長達三小時爭論勝出的驚險成績壓倒了其他參賽影片,但是現在只剩下最佳男演員一個重要獎項還未決定了,他必須要爭上一爭。

來自法國的評委,同時也是著名演員的讓·道切特承認吉姆·布羅德本特是個出色的老戲骨,但他厭煩英國評委總是推銷自己國家演員的行為,而且,他也不認為布羅德本特是最好的:“難道你們不覺得布羅德本特的演技略有些浮誇,還帶著一絲抹不掉的戲劇痕跡麼?威廉·布蘭德利才是更好的那個,他在《搏擊俱樂部》裡的表現,嘖,我不認為布羅德本特或洛佩茲有強過他,雖然他們才是年紀更長的那個。”

又一次不同的意見,讓·道切特已經預料到了不久之後大家再度唇槍舌戰一番的場面了,英國評委也預料到了這個,但是讓兩人意外的是,在一片詭異的沉默之後,接下來開口發言的評委卻將話題引向了另一個方向。

“關於威廉·布蘭德利,你們注意到他出現時的盛況了嗎?”評審團主席艾伯託·巴拉貝略有深意地問。

“當然,那真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場面。”香港評委張曼玉若有所思地說。

位於威尼斯大運河出口,威尼斯主島去往利多島的碼頭,才是威尼斯電影節的真正開幕之地——因為無論是誰,評委也好媒體也好,亦或是參賽的電影劇組或來自世界各地的片商,都要從這裡前往電影宮,也就是電影節的舉辦地。

每一年的八月末和九月初,威尼斯的遊艇租賃生意都會好的出奇,因為來自各國的媒體記者,會把當地的遊艇租借一空,整日整日的停靠在兩個碼頭附近,拍攝參加電影節的明星導演上船下船的畫面。今年來到威尼斯的電影節註冊報道義大利記者有一千七百多人,而其他各國記者足有兩千三百人,也因此,一旦有點名氣的明星出現在碼頭,這裡總會被媒體們的遊艇擠得水洩不通,嚴重點的甚至可能發生口角或碰撞摩擦事件。

而當本屆威尼斯電影節最耀眼的國際明星,美國演員威廉·布蘭德利為《搏擊俱樂部》的開幕首映來到利多島的時候,那景象,評審團主席艾伯託·巴拉貝用“盛況”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其實更貼切的形容詞是“五年難得一遇的盛況”——駐紮在利多島的記者幾乎傾巢而出,人數多到幾乎填滿了兩個碼頭附近的水域、以及利多碼頭到電影宮的整個空間,被堵死的碼頭附近亂糟糟的,有人為了爭搶到一個好的拍攝位置甚至失足掉進了水裡,好笑的是,因為水道太擠了,這記者甚至都沒掉進水中,而是直接砸進了另一條船裡,惹得人群鬨然大笑。記者的狼狽被其他媒體拍攝成了照片,第二天登載在威尼斯本地的一份報紙上,那份報紙還生動的描繪“利多島碼頭那一刻亮起的閃光燈,如果是在夜間的話,恐怕會將整座島嶼照亮。”

那麼,身為本屆電影節評審團主席,又是意大利人的艾伯託·巴拉貝特意提起威廉·布蘭德利,是純粹的感慨對方超高的人氣嗎?

張曼玉認為肯定不是這樣的。

另一位來自義大利的著名導演馬可·貝洛奇奧和張曼玉的想法一樣,他甚至更為直接的說了出來:“威尼斯已經很久沒有這麼熱鬧過了,雖然我們總是對商業的好萊塢充滿不屑,但是……”

雖然馬可·貝洛奇奧並沒有將“但是”後面的內容說出來,但是房間內在座的其他八個評委都懂他“但是”後面跟著的話是什麼——但是,商業的好萊塢已經越來越全球化,影響力也越來越高,逐漸要趕過三大電影節了,“精英化”和“去精英化”,哪個才是大勢所趨似乎已經漸漸分出勝負了。

一直以來,歐洲三大電影節都是藝術和精英文化的代名詞,歐洲電影人也驕傲於自己的為理想拍片、唾棄美國人的為錢工作,威尼斯電影節又是歐洲三大電影節的“藝術之最”——法國人的圓滑世故和善變正在改變戛納電影節,戛納近年來已經越來越照顧半商業電影,並開始厚待好萊塢電影了——挖掘各國最為冷清的藝術電影,和世界邊緣地區的電影是威尼斯電影節最喜歡做的事,不過似乎威尼斯電影節越是做出如此“高冷”的選擇,每一屆的會場就越是顯得冷清,別說和好萊塢相比了,似乎都還沒同在八九月份舉行的多倫多電影節熱鬧。當然,地位上,威尼斯電影節是要高於多倫多電影節的。

而之所以能讓艾伯託·巴貝拉和馬可·貝洛奇奧發出同意的感慨,是因為他們在這幾天裡,從威廉·布蘭德利身上,看到了好萊塢最強盛的榮光。

今年註冊電影節的記者數量就可以證明一切,每一屆的威尼斯電影節,義大利本地記者的註冊數量是固定的,都是在一千六百到一千八百人之間徘徊,而外國記者的數量則很有波動,好的年景裡,他們有可能達到近兩千人,壞的年景裡,或許只有一千出頭,去年有幾部好萊塢電影參加了電影節,吸引了一些美國媒體,外國記者數量是一千八百多人,前年威尼斯電影節的口味更加獨特,外國記者數量只有一千四百人,而今年,人數達到了破天荒的兩千三百人之多,雖然中國的幾部影片被提名也是記者數量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亞洲面孔很容易就能被分辨出來,多出來的大部分媒體應該還是衝著威廉·布蘭德利與布拉德皮特而來的。

這是一種遠比去年西恩·潘獲得最佳男演員時,還要多的關注度,或許跟西恩·潘更像一個歐洲演員而不是好萊塢演員有關,除了曾和麥當娜結婚外,西恩·潘身上並沒有其他地方被美國媒體喜歡並注意,而威廉·布蘭德利,他不僅是好萊塢的寵兒,更是好萊塢的焦點。

不對,現在叫做全球的焦點也沒什麼不恰當了,畢竟在威廉·布蘭德利下船走進電影宮的時候,在那數不清的記者面孔裡,有不少明顯帶著亞洲人或南美洲人的五官特色。

所以,主席艾伯託·巴貝拉未說出口的深意大概是:電影節上,威廉·布蘭德利堪稱全場中心,而他又和其他商業明星不同,他不是來作秀的,而是真的帶了出色的作品與令人驚豔的表演,來爭奪最後的評審團大獎的,那麼,威尼斯到底是該稍微學習一下鄰居戛納,多給好萊塢一些包容,還是堅持“高冷”,故意去選擇不被主流看好的電影和演員?

——說起來,雖然《搏擊俱樂部》是一部有著七千萬美元投資的大製作,但它實在不能算是一部商業片,太過邪典了,還帶著強烈的先鋒藝術和實驗電影的氣質,意外的和威尼斯的口味,任何一個看過這部電影最終剪輯版的電影人都會同意,這是一部上映後會引起市場強烈反響的作品,而且說不清是好還是壞。也更加讓人費解這樣的作品為什麼會是好萊塢七大之一的二十世紀福克斯投資,還是七千萬美元的鉅製,或許,是威廉·布蘭德利加布拉德·皮特的組合讓製片廠衝昏了頭腦,沒看過劇本就進行盲目投資了。

在種種糾結下,評審團的九位成員進行了兩輪投票,一輪投票的是雙黃蛋,另一輪居然是三黃蛋,九個人的投票還無法決出一位勝者,這真是稀奇了。

法國評委讓·道切特提議:“或許我們可以選出兩個最佳?看起來會是個兩全其美的結果。”他的手指在演員吉姆·布羅德本特和威廉·布蘭德利的名字上畫了畫。

主席艾伯託·巴貝拉第一個提出了反對:“不行,並列的獎項會削弱電影節的權威性,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我們不應該這樣選擇。”

“先生們、女士們,為什麼我們不能更真實一點呢?”南斯拉夫的著名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帶著一種坦蕩的直率,用更加直接的語氣說:“藝術也好,商業也罷,我們現在選的是最佳男演員,又不是在為金獅獎的歸屬而抉擇,為什麼就不能乾脆一點,只以演技論成敗呢?同意也不去考慮國際或其他問題,布羅德本特、布蘭德利和洛佩茲,誰在電影裡綻放的光芒更璀璨,獎盃就是誰的,就這樣去選擇一次怎麼樣?來吧,夥計們,已經整整兩天了,大家應該都已經累壞了,就在這最後真實一次吧。”

其他八位評委相視一眼,同時點點頭,三名男演員的三部電影,他們其實都又重複觀看過一遍,誰好誰更好,在這群專業的電影人心裡,其實並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題,不過出於各種考慮,之前的兩次投票裡,他們選出的都是最合適的而不是最喜歡的罷了,而現在經過埃米爾·庫斯圖裡卡提議,他們突然也都厭煩了整整兩天的權衡利弊和偽裝演戲。那麼,就真實一次試試看好了,看看他們忠於內心後的選擇又是怎樣的。

三分鐘後,評審團主席艾伯託·巴貝拉宣佈了投票的結果,九票裡有七票是相同的,然後詢問其他人:“我們把這次作為最終的結果?”

其他八位評委表示沒有異議。

艾伯託·巴貝拉宣佈道:“獎盃屬於威廉·布蘭德利。”

馬可·貝洛奇奧微微嘆氣道:“威尼斯要被美國口音和閃光燈淹沒了。”

“這是我們做過的最公正、最不利益權衡的選擇。”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主席艾伯託·巴貝拉喃喃地說:“這是命運的選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搖曳菡萏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