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好萊塢吸金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新年過後, 《遇見喬·布萊克》和《莎翁情史》在海外地區先後開始上映,並在預料之內的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其中《遇見喬·布萊克》在法國、日本開畫,《莎翁情史》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開畫時, 都奪得了上映國家的一週票房冠軍,在某些國家影片的熱度和討論度甚至比在美國國內還高,比如《莎翁情史》在英國,《遇見喬·布萊克》在日本,首映熱度都不輸北美。

因為屬於文藝電影的緣故,《莎翁情史》的放映期比一般商業片要長,目前都還算在熱映期內, 歐洲地區又剛上映沒多久, 最終票房成績如何暫時無法估算,不過北美地區已經逼近一億美元的票房,海外地區上映一週總票房也超過了六千萬美元,全球總票房突破兩億美元指日可待。

對於一部涉及到名人、名著和歷史的文藝改編電影來說, 這已經是個非常出色的成績了——說實在的《莎翁情史》真的不能算是美國人喜愛的型別電影, 題材小眾,用典太多也不夠娛樂,但是影片自上映以來,依靠良好口碑與明星效應,硬是在競爭激烈的聖誕檔期拿下近億票房,不得不說成績非常喜人,鑑於韋恩斯坦影業本意是用這部影片劍指好萊塢, 如果影片真的能在好萊塢有所收穫的話,像曾經的《霍華德莊園》一樣,電影票房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後迎來新的上映熱潮,再狂攬數千萬美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遇見喬·布萊克》在北美的檔期已經快要結束,影片最後在北美地區取得了兩億一千八百萬美元的北美票房成績,並以超過《拯救大兵瑞恩》兩百萬美元的最終票房,即在眾人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成為了一九九八年度的北美票房冠軍!後來,影片又在海外取得了近兩億美元的票房,最終的全球票房超過了四億美元。

《拯救大兵瑞恩》作為一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湯姆·漢克斯這對老搭檔自《阿甘正傳》之後再度合作的美國主旋律電影,全球總票房是四億七千九百萬美元,比《遇見喬·布萊克》的最終票房要高出幾千萬美元,但是在本土卻不敵後者,這使得《拯救大兵瑞恩》的不少粉絲完全接受不了現實,他們在網路上開始了對《遇見喬·布萊克》進行猛烈的嘲諷和吐槽,譏諷這部電影的思想和內涵完全比不上前者,讓它成為北美年度票房冠軍簡直是電影藝術的退化、好萊塢對商業的又一次妥協……吧啦吧啦吧啦。

不過這種言論卻遭到了很多專業影評人的嘲笑,因為雖然斯皮爾伯格有意提升了不少電影的藝術性,影片也非常符合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但這改變不了《拯救大兵瑞恩》其實就是一部商業電影的事實,而《遇見喬·布萊克》,才更像是用商業片的預算,拍出了一部偏藝術的電影。

《紐約時報》在年末評選年度十大佳片的時候,無意間算了一算,駭然發現威廉·布蘭德利在1998年度一共上映了三部電影,而三部電影的全球票房成績加在一起,正在無限接近十億美元!

《楚門的世界》全球總票房是三億八千兩百萬美元,《遇見喬·布萊克》全球總票房是四億一千萬美元,《莎翁情史》全球總票房截止《綜藝》1998年底最後一期發稿日是一億八千萬美元,總票房是九億七千二百萬美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年狂攬近十億美元票房?

在代表了世界商業電影最高水平的好萊塢,上一個做到了這個的演員還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噢,《泰坦尼克號》威廉·布蘭德利也有出演,所以,還是他。

再往前數,就連受到全球不分年齡部分性別觀眾喜愛的獅子王辛巴,票房總額也沒達到十億。往後查,也只有會在1999年上映的《星球大戰前傳:幽靈的威脅》有可能讓演員伊萬·麥克格雷格和娜塔莉·波特曼等人拿到這個成就了。

或許有人會說,一年十億票房收入很難達到嗎,讓威爾·史密斯拍兩部《黑衣人》,湯姆·克魯斯拍兩部半《碟中諜》不久達到了?

重點是,《黑衣人》和《碟中諜》無一不是花費了很長時間籌備、拍攝,就連後期制作都做了快一年的商業大片,根本無法量產,要讓同一演員參演兩部這樣的電影,又趕在同年上映,得很巧合才能做到。

一直知道威廉·布蘭德利出演的電影從來不會賠錢,經過《綜藝》提醒後,好萊塢才發現到底這種吸金能力到底有多駭人——事實上直到二十年後,這三部電影的全球票房仍然能在世界電影票房排行榜的前三百名裡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如果二十年後有媒體想要總結一下威廉·布蘭德利一共有多少影片進入了影史票房排行榜的話,恐怕他們會立刻收穫到一堆碎落的眼鏡和下巴。

除了在影迷扎堆的地方,會有一些諸如“威爾真的很會挑劇本,部部都是大賣之作”的議論外,好萊塢行業內,只有極少一部分剛剛入行的人才會認為威廉·布蘭德利單純只是運氣好碰到好劇本,才有了如今的地位的,因為至少稍加研究一下威廉·布蘭德利的演出生涯就會知道,除了史詩鉅製《泰坦尼克號》和cult片《驚聲尖叫》外,威廉基本沒有出演過一部純粹的商業電影,沒有一部像是《終結者》、《黑衣人》、《碟中諜》這樣純粹是為商業而製作,並且拍第一部的時候就為後面的系列留了伏筆的電影,他反而演的不是名著相關就是科幻片,不少都稱得上是藝術電影……卻還能有部部都賺的結果,這真的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了。

“或許是《泰坦尼克號》的光芒太過耀眼,很少人注意到了在大船之外,威廉·布蘭德利也創造了不少小的票房奇蹟。從拍攝第一部電影《理智與情感》以來,威廉·布蘭德利共有八部影片上映,其中三部電影票房過億,一部在全年票房總排行上排名前五,四部位列前三!”

《綜藝》雜誌不僅將1998年度的最後一個封面人物給了威廉,內頁裡威廉的報道內容更是多的可以出一本特刊了,專欄作者託德·麥卡錫不僅列出了威廉出演的每一部影片、影片類型主題、北美海外票房成績和獲得獎項,更是總結稱:“好萊塢不必恐慌威廉·布蘭德利的崛起會加劇電影的商業化,吞噬獨立電影的生存空間,因為他根本不是一名純粹的商業電影演員,威廉·布蘭德利只是有著一種能將獨立電影也賣出商業票房的神奇魔力,他的出現對電影藝術的發展甚至是有益的,因為當有那麼一些演員樂於出演藝術電影,並能將票房也帶動到一半商業電影水準的話,大型製片廠們或許會稍稍放緩一下他們追逐商業的腳步,從而對獨立電影領域投以更多興趣。”

託德·麥卡錫最後判斷說:“愈發精湛的演技、得天獨厚的好相貌、渾然天成的人格魅力,堪稱跌宕的人生和雙高的智商情商,再加上一點上帝偏愛的好運,威廉·布蘭德利的萬眾矚目沒有偶然性,這是必然的結果。”

一個人到底可以對一部電影起到怎樣的正面加成?威廉·布蘭德利到底能做到哪種程度?好萊塢很快就迎來了一次能夠得出真相的觀察機會——《相濡以血》,這部由威廉·布蘭德利擔任老闆、製片人、編劇和主演四重身份的電影定於世紀末的最後一個情人節上映,這部電影從頭到腳都徹徹底底的打著“威廉·布蘭德利作品”的印記,短期內看,簡直沒有比它更好的試金石了。

……

只有三千萬美元投資的《相濡以血》是1999年上半年除了《星球大戰前傳:幽靈的威脅》外最受關注的電影。

在好萊塢業內看來,這是威爾洛特影業的處女作,也是近期他們最關注的威廉·布蘭德利的電影,威廉和威爾洛特到底能攜手走多遠,全看電影有沒有開個好頭。

而在其他演員看來,威廉·布蘭德利已經透過這部電影低調的完成了從演員到製片人,從臺前到幕後的身份轉變——這種轉變對他這個年齡的演員來說太早了,通常來說好萊塢男演員普遍要到三十五歲之後才會開始考慮參與到電影製作中去的——七十代和更年輕的演員感覺人生差距似乎變得更大了,而六十代男演員們,尤其是a-lister巨星們,則普遍感覺到了危機感。他們還沒老,後輩就以更迅猛的速度追了上來,難免給他們一種自己地位或許要不穩的感覺,畢竟,就算市場面向全球的好萊塢,也不會容納太多同型別的頂級巨星,一個威廉·布蘭德利地位升了上來,就有無數和他演技風格、挑片口碑相似的演員跌落下去。

而對於普通影迷來說,他們對這部電影的興趣集中點就很明確了。

《相濡以血》最先給影迷們的印象,是一部“威廉和朋友們的電影。”導演和一半的主演竟然都是威廉·布蘭德利的私交好友!其次,是“萊昂納多、凱特、威廉自《泰坦尼克號》後的再次合作。”最後,“威廉不僅是製片,還是編劇!”

這三個理由中無論哪一個,對威廉的粉絲來說,對其他主演的迷弟迷妹們來說,對《泰坦尼克號》的影迷來說,都有著無以倫比的吸引力,更別提電影截止上映前一個月爆出的劇照、海報、預告片,全部都美爆了!就像是把三千萬的投資都拿去做了服裝道具和特效,沒有給演員發一美分工資一樣!

——就跟後來彼得·傑克遜花不到三億美元,將《指環王》三部曲拍出了像是用五億美元拍攝出來的電影效果一樣,《相濡以血》目前放出的海報劇照甚至預告的製作精良程度,也不像是只有三千萬美元投資的電影,倒像是花了至少六七千萬做出來的,那些動作場面和場景特效,真的酷炫極了,就連化妝都贊爆了。

真實原因其實是威廉選擇了因《指環王》還未正式開拍、而出於半停工狀態的彼得·傑克遜工作室來為《相濡以血》完成後期制作,既給了傑克遜早就簽下的工作人員新工作使他們不至於沒工開閒到抗議,又給《相濡以血》找到了水平可靠價廉物美的後期制作,可謂一舉雙得——當初彼得·傑克遜因《罪孽天使》在美國走紅,米拉麥克斯先簽下了傑克遜的好萊塢首片合約,也就是傑克遜在好萊塢的第一部電影要拍給米拉麥克斯,但因為米拉麥克斯當時沒有適合傑克遜的劇本,又不夠預算給《指環王》開工,傑克遜工作室沒有電影拍工作人員頻頻抗議,傑克遜不得不先跑去環球拍了一部《恐怖幽靈》。

當然,透過一些電影上映前的預熱採訪,和發達的媒體傳播,全世界很快就知道《相濡以血》的數位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絲萊特、託比·馬奎爾、克里斯·埃文斯、克里斯托弗·諾蘭包括威廉等人,要麼沒收取一分錢的片酬,要麼只收取了象徵意義的片酬(十美元或二十美元),所以電影的三千萬美元投資,絕大部分是花在了電影製作上,而不是像其他電影那樣,有一多半是支付給了導演演員的片酬。

《好萊塢眾星零片酬出演威廉新片!》

這個新聞取得了無以倫比的轟動效果,無數媒體影迷目瞪口呆:在《泰坦尼克號》三人組中,除了凱特因為英國國籍的緣故片酬還停留在七位數字之外,萊昂納多和威廉的片酬都已經過了千萬美元大關,而幾百萬上千萬美元的片酬全都說不要就不要?

一時之間,不知多少人都在震驚咆哮:“臥槽好萊塢的友誼真值錢!幾百萬上千萬美元的片酬說不要就真不要了!還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快來給我一打!”

這甚至都成為了社會新聞,被海外媒體紛紛轉載,“威廉和他的朋友們”堪稱世紀末這一年的最熱詞彙之一。

——雖然真相其實是萊昂納多他們都沒領片酬,但卻是有票房分成拿的,而且票房越高拿的越多,不過《相濡以血》劇組全都一致的沒把這件事對媒體提起過,一是目前還不知道電影的票房前景,二則是為了宣傳考慮,在電影公映預熱階段才爆出這樣的新聞,取得的宣傳效果才是非凡的。

……

“算上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個人網站,和其他幾個熱門的電影網站論壇的話,二十四小時內新增和《相濡以血》相關的新帖子有一千多個。”芭芭拉·威爾遜的金髮盤起,穿著一身白色的職業套裝,她剛剛應付完一大群媒體,馬上又要去應付另外一群,面色雖然略顯疲憊,神情卻很興奮。

“很好,我們要的就是這種趨勢。其中有多少是我們的手筆,又有多少是沒被預測到的?”

“影迷在網際網路上表現出的熱情比宣傳部門想象的更高,我們幾乎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現在網路沸騰的像是一鍋熱湯,不論是討論演員片酬的,還是討論預告片的,都在傳播和電影有關的訊息,就像是《遇見喬·布萊克》那時候一樣,當然,這次是完全積極正面的。唯一不那麼妙的訊息是,你的個人網站因為再次湧入比預計的多的多的瀏覽量,伺服器快要不行了。”

“伺服器快要不行了。”和字面意思不同的是,這句話從本質上對威廉,對威爾洛特,對《相濡以血》來說都是一個好到不能再好的訊息,因為這代表著威爾洛特對《相濡以血》採用的宣傳策略是正確的,而且取得了比預計的更好的效果——

早在《相濡以血》剛剛拍攝完畢的時候,威爾洛特就有意的每隔上一段時間,就將電影的劇照、海報放出一部分,好讓公眾始終記得有這麼一部電影正在製作中,並一直保持著影迷對電影的興趣。

而在去年年中,《相濡以血》就放出了第一版的預告片——不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剪給製片廠和片商們看的那一版,諾蘭的預告片很棒,這毫無疑問,但這幾乎凝聚了全片精華的預告並不適合對公眾、起碼不能那麼早的被公佈出來,因為一旦影迷過早對影片瞭如指掌,他們就會失去走進電影院的興奮——電影先導預告只有三個角色出場,威廉、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託比·馬奎爾,是一部關於三個男人復仇與被復仇的故事,動作戲非常激烈,有用到不少特效場景。

先導預告很精彩,但也很短,只有一分鐘的長度,透過第一個預告,影迷可以判斷出三個角色都是吸血鬼,威廉是一邊的,萊昂納多和託比是站另一邊的,但他們也只能透過這個短小的預告獲得這麼多內容了,頂多再能透過預告裡角色的服裝和背景判斷出故事大概發生在一戰和二戰時期之間。

按照立場相反的兩方必有一方正義一方邪惡,而主角通常來說都是正義的這一好萊塢電影定律,原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託比·馬奎爾演的是反面角色?他們和威廉的角色之間有怎樣的仇恨?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又跑哪裡去了?

這都是先導預告留給影迷的疑問。

不得不說,從這時起,影迷的興趣已經被挑起來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搖曳菡萏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