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精靈與首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7月下旬, 威廉和飛回美國過假期的蘭斯出門看了場洛杉磯道奇隊棒球比賽,雖然他們已經有做過偽裝, 進場的時候還戴上了棒球帽遮掩,但因為所坐的席位太明顯, 所以還是輕易的就被媒體們發現了蹤跡。

其實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威廉的比賽門票是從自己經紀人手裡拿到的的具有絕佳觀賽角度的贊助商贈送門票——好萊塢較大的經紀公司一直都有贊助球隊的傳統,一方面他們可以拿門票來做情送給各路明星歌手富豪投資人,另一方面體育經紀近年來也在蓬勃發展,有時候在體育年,大聯盟明星球員或奧運冠軍為經紀公司貢獻出的收益甚至比好萊塢一線明星還要多,所以一直以來, 好萊塢經紀公司總是和大聯盟的頂尖球隊們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特別是洛杉磯的這幾支本地球隊。

道奇隊就和洛杉磯的其他球隊一樣,給好萊塢贊助商預留的區域一般是固定的,威廉和蘭斯現在坐著的位置,以前還坐過一大票的巨星們, 甚至包括瑪麗蓮·夢露。

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比賽中, 媒體區或隱藏在觀眾席裡的娛樂記者們一直在對兩人拍個不停,第二天被刊登在報紙雜志上比較有代表性的照片,有威廉和蘭斯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威廉和蘭斯相視大笑,威廉全神貫注的在看比賽,休息時間場上拉拉隊美女在賣力舞蹈、威廉和蘭斯卻在臺上閒適的看著對方的眼睛聊天,比賽結束後兩人又低頭迴避媒體轉身相攜離去的場景。

比較有節操的媒體, 比如《好萊塢報道》,會用《威廉·布蘭德利變身mlb粉絲主場觀看道奇隊比賽》這樣的題目做標題,但比較沒節操的媒體,像是《國家詢問者報》和《紐約郵報》,他們的新聞標題就聳動多了:《威廉·布蘭德利現身mlb看臺享二人世界身邊坐著的是……》不少人以為威廉又有什麼轟動的新戀情被曝光於是連忙買報紙回家去看,發現他們自以為的新女友居然是為大眾所熟知的同性好友後恨不能給出版社郵寄炸彈。

8月份,又有兩條和威廉有關的重要新聞被曝出,一個是威廉登上了《帝國》雜誌本月首刊的封面,另一個是隨著《指環王》前期籌備工作的逐步完善,也漸漸傳出了威廉或有可能在三部曲裡扮演一個角色的訊息。

《帝國》雜誌選用的是威廉在《遇見喬·布萊克》中的一張劇照,威廉扮演的死神喬閉著眼睛將吻落在克萊爾·弗蘭妮扮演的女主角蘇珊的額頭上,克萊爾·弗蘭妮的面部很大一部分融入到了陰影裡,看不清楚具體的表情,但威廉的面部卻被打了強光,金髮都像是帶上了一圈光暈。

整個封面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唯美,文藝。

安東尼·霍普金斯扮演的大亨裴瑞許並沒有出現在封面上,不過在內頁,他有一張和威廉的合照,佔據了整整一個版面。

在內頁文章裡,《帝國》雜誌除了簡單講述了《遇見喬·布萊克》的影片內容外,還向影迷揭示了一個重要的影訊資訊:《遇見喬·布萊克》將於11月13日在洛杉磯進行全美公映,歐洲的上映時間將比北美晚一到兩個月左右。

《帝國》雜誌選用《遇見喬·布萊克》的劇照作為雜誌封面,正是環球公司為電影進行上映前集中宣傳的第一步,而取得的效果,也比他們預先估計的要好的多。

主要還是因為雜誌的配圖選的太棒了!人們對於金髮威廉的新鮮感太強了!

“第一次在雜誌上看到《遇見喬·布萊克》的海報,我震驚極了,原來黑髮威爾和金髮威爾氣質能相差那麼多!黑髮的威爾看起來神秘又成熟,特別面無表情的時候,顯得強大冷酷極了,而金髮的他,完全就是我小時候理想中的白馬王子模板!那麼優雅又溫柔,像是童話成真了一樣。”這是某位購入雜誌的影迷在網上的發言。

的確,雖然威廉之前也有過金髮造型,像是在《千鈞一髮》,但是因為《千鈞一髮》影片色調整體偏冷的緣故,金髮在電影裡看著並不明顯,起碼沒有現在在《遇見喬·布萊克》裡給人的衝擊那麼大。

這也直接催生了第二個新聞的產生:彼得·傑克遜有意邀請威廉·布蘭德利在《魔戒》原著改編的《指環王》電影三部曲中扮演一個精靈的角色。

《國家訊問者報》最先刊登了這條訊息,鑑於這家小報風評向來不佳,所以真實性也受到很多讀者的懷疑,除了幾家小報進行了轉載,在托爾金書迷和威廉影迷中引起廣泛猜測外,美國的大型報紙都保持了中立和觀望的態度。

直到9月下旬,彼得·傑克遜在紐約舉辦了一場意在為托爾金書迷宣讀部分劇本臺詞,並徵求資深書迷建議的討論會,自由提問環節,部分書迷按耐不住地問:“電影的主要演員都確定了嗎?誰會扮演弗羅多?”

“我們正在跟伊利亞·伍德的經紀人接觸,基本可以確定百分之八十了,目前正在商談合約細節。”大概是因為面對的是托爾金書迷,而不是媒體記者的緣故,彼得·傑克遜在回答問題上面顧忌也不多,只要是有確定的答案他都不會故弄玄虛。

“英國的《每日郵報》說伊恩·麥克萊恩爵士會出演灰袍巫師甘道夫一角,這是真的嗎?”

“是的,伊恩爵士是我們最早確定的演員之一,所有人都很高興能邀請到他的加盟,再過不久,伊恩爵士就會飛來紐西蘭先拍攝一組鏡頭,到時候大家應該就能看到他的定妝照了,我敢保證那一定符合大家的預期。”

“威廉·布蘭德利也會出演一個角色嗎?還是說他只是電影的製片人?”

“呃……”彼得·傑克遜難得遲疑了一會兒。

已經有書迷從他的態度裡捕捉到了些許答案:“報紙上沒有亂說,他真的會出演某個角色?是誰,阿拉貢嗎?”

《指環王》中角色眾多,但外形和氣質上適合威廉·布蘭德利的還真不多,霍比特人們首先得被排除,矮人也不可能,根據彼得·傑克遜向書友會眾人披露的改編內容來看,適合威廉·布蘭德利的角色無非就是剛鐸之王阿拉貢、精靈王埃爾隆德、剛鐸攝政王德內豪長子博羅米爾、精靈王子萊戈拉斯或是其他精靈了。根據威廉·布蘭德利如今的人氣地位,托爾金書迷們猜的第一個就是主角阿拉貢。

但是彼得·傑克遜卻搖頭說:“我是用阿拉貢的角色邀請過威爾,但是很遺憾,三部電影一口氣拍完是個很漫長的過程,拍攝期或許要持續一年甚至更久,威爾在哈佛的學業還未完成,他沒辦法在劇組待上一年半載。”

許多同意很喜歡威廉的書迷忍不住發出失望的聲音。如果威廉無法演阿拉貢的話,那肯定也無法演魔戒護衛隊的其他成員了,因為這些角色都將貫穿電影始終,每個人的拍攝期都會非常漫長,絕不是多坐幾次國際航班或是多請兩個月假就能搞定的事,或許需要休學一年,對於現在的威廉·布蘭德利來說,《指環王》的合同還不足以讓他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如果換成是其他年輕演員倒是或許會有可能。

彼得·傑克遜看到會場內氣氛比較低迷,忍不住爆料道:“不過威爾已經答應我如果檔期允許,他會客串一個角色的,現在我正在尋找適合他的角色。”

托爾金書迷兼威廉影迷們滿意了這個回答,他們開始躍躍欲試的向彼得·傑克遜提出自己的想法,不管那是有關電影哪個方面的,彼得·傑克遜都面帶微笑的接受了書迷們的建議——《指環王》電影要想獲得成功,首先要被討好的可就是托爾金的書迷們,如果他們大規模的反對抗議,那對電影的未來無疑是非常不利的,幸運的是目前一切都在正常發展,彼得·傑克遜還有他的工作室已經獲得了大部分托爾金書迷的認可,他們也都很期待他能真的將《魔戒》電影改編成恢弘的史詩。

與托爾金書迷的討論會結束後,當然有人按耐不住將討論會上的種種爆料擴散了出去,一開始是分享給其他沒能到場的書迷,後來有人爆料給了媒體,數家報紙將這條新聞刊登了出來,在全球範圍的托爾金書迷及威廉影迷群體中形成了熱議,還有猜測——《魔戒》中的人物實在太多了,但是年紀和形象上符合威廉出演的,除去魔戒護衛隊那一批人外似乎並不多,把只是客串這一因素考慮進來,可選擇性也太多了,樂觀的影迷自然是希望威廉至少能扮演一次精靈的,《遇見喬·布萊克》已經充分證明了金髮的威廉有多麼迷人,但如果是要扮演大毀形象的角色的話……想想威廉也不是做不出來。影迷們只好祈禱威廉千萬不要了。

……

《遇見喬·布萊克》的首映儀式,與電影投資極不相稱的,規模並不壯觀——在威廉參加過的各個首映儀式裡,甚至比不過《驚聲尖叫》。

就連劇院也從一開始的中國劇院,改為了規模較小的聚光燈劇院。

這可能與環球影業近來對《遇見喬·布萊克》兩極分化的態度有關,也可能與影片之前在威尼斯電影節的顆粒無收有關。

兩個月前的威尼斯電影節,是導演馬丁·布萊斯特和環球的最後一次談判,也是他的最後一次慘敗——馬丁·布萊斯特還是不滿環球將他的電影從三個小時剪到了兩個小時,認為那大大的破壞了電影的美感,於是他透過環球洛杉磯地區負責人斯塔西·施耐德女士跟環球談判,說要用三個小時版本的《遇見喬·布萊克》參加國際三大電影節之一的威尼斯電影節,如果電影在頒獎禮上有所斬獲,那麼環球就要更改十一月份在美國公映的電影版本,如果電影沒有斬獲,那麼馬丁·布萊斯特就認同環球對影片所做的一切改變。

環球認可了馬丁·布萊斯特的提議,這對他們又沒損失,萬一影片在威尼斯拿了獎盃回來的話,更是只有好處。

於是馬丁·布萊斯特就自信滿滿的向歐洲出發了——威廉因為堅持要對三個小時時長的影片動剪子的緣故,已經跟馬丁·布萊斯特鬧的比較僵,所以他就沒有隨行——然後9月4日電影節閉幕,《遇見喬·布萊克》在威尼斯顆粒無收。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顆粒無收的同時,影片的口碑也有些譭譽參半。

電影在威尼斯舉行小規模首映後,法國《電影手冊》就盛讚道:“這是一部講述愛情和死亡真諦的美國電影,雖然是在以電影製作高度工業化聞名世界的好萊塢拍攝完成,但是電影本身卻一點都不好萊塢,相反非常的舒緩、浪漫,馬丁·布萊斯特的拍攝手法沉穩大氣,他的鏡頭帶給人安心的感覺。”

英國《帝國》雜誌則毫不留情地批評說:“安東尼·霍普金斯加威廉·布蘭德利加九千萬美元投資,死神加老人加美女加對愛情和死亡本質的討論,豪華配置加精彩題材,卻被馬丁·布萊斯特拍成了一團亂麻,影片結構出現重大問題,前一個半小時懸念設定的過多,節奏發展過於緩慢,後一個半小時又急於講清楚一切,劇情混亂無章,馬丁·布萊斯特缺乏多線敘事的掌控力,影片前景令人擔憂。”

而義大利老牌電影雜誌《白與黑》則在電影錯失威尼斯電影節所有重要獎項後,充滿安慰性質地說:“《遇見喬·布萊克》是一部優點頗多的影片,只是不太符合威尼斯電影節評委團的胃口。眾所周知,威尼斯電影節較為青睞嚴肅的藝術電影,和帶有實驗性質的先鋒電影,《喬》是一部商業與藝術結合的頗為出彩的影片,或許比起威尼斯,《喬》更適合戛納。”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二的戛納電影節因為有著歐洲最大的影片交易市場,的確是在注重藝術的同時,也較為偏愛商業屬性出眾的影片。不過戛納電影節的舉辦時期是在每月五年,現在就算馬丁·布萊斯特和環球想,他們也趕不上了。

威尼斯之旅遭遇失利,這對馬丁·布萊斯特是個重大的打擊,對環球也是,布萊斯特是導演,影片命運與他的命運息息相關自不用說,九千萬美元的投資足以說明環球對《遇見喬·布萊克》的期望,電影卻在威尼斯沒濺起多少水花,現在環球上下在感到失望的同時,似乎也開始擔憂電影的未來會被蒙上一層陰影。

這也正是環球為什麼要低調舉行電影首映的原因:首映規模大,媒體來的多,一旦有批評的聲音很容易形成浪潮;首映規模小,媒體來的少,就算有抨擊也比較容易壓下去。

受到邀請參加電影首映的媒體大約只有幾十家,他們連半邊紅地毯都沒站滿,但是從現場看去,一片人頭攢動歡呼陣陣,似乎一點都不冷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安東尼·霍普金斯與妻子詹妮弗·安林頓走上紅毯的時候,兩側立即響起一片尖叫呼喊聲:“漢尼拔教授!!!”

《沉默的羔羊》影響力至今猶在,甚至搶了今晚電影的風頭,“漢尼拔教授”這個角色雖然給安東尼·霍普金斯帶來數不盡的榮譽,但名氣過大的同時也有困擾,比如說角色束縛,以及他的那張臉在美國如今部分家庭裡真的有了恐嚇不聽話的青少年睡覺的功效:“不聽話的孩子會被漢尼拔教授吃掉”的確有美國父母這麼威脅自己的孩子。

威廉原本以為自己不會有這樣的待遇,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沒有哪個角色有“漢尼拔教授”之於安東尼·霍普金斯那麼刻骨銘心,直到他和經紀人、助理走上紅毯的那一瞬間——威廉現在出席電影首映的標配從來都是經紀人加助理,有時候和萊昂納多、託比也會相互捧場,已經懶得再去找女伴的他似乎還帶動了一股名為“單身漢幫”的潮流,好萊塢最近的電影首映式上,不是和女伴而是和自己的好兄弟、好搭檔一起走紅毯的越來越多——從一大片“威爾!”“威廉!”“vivi!”的歡呼聲中聽到幾聲撕心裂肺的“卡爾!”“楚門!”的尖叫。

“vivi是什麼鬼?”威廉是真的不清楚自己什麼時候有了這樣的暱稱的。或許那不是在叫他?

“vivien的暱稱?”丹尼·伯恩條件反射地說到。

“費雯·麗?”亞蒙·高夫曼說。的確,提到“薇薇安”這個名字,一般人首先想到的當然就是費雯·麗。

威廉:“……”

“薇薇安?哈哈哈哈!”經紀人最先反應過來:“我得看看是哪個影迷這麼天才,居然想到用——噢,威爾,是你的影迷俱樂部!”

“我有個影迷俱樂部?”

“你還有家粉絲網站呢!”經紀人注意到威廉的眼神:“不,不是我建的,是影迷自發建立的!我倒是知道創建者是誰,瞧,就是那個年輕人,頭髮染成綠色,穿著紫色t-shirt的那個——像不像小丑?”

威廉順著經紀人的目光看過去,卻在紅地毯兩側發現了一群很醒目的影迷,他們穿著同款的紫色圓領t-shirt——上帝,每一件t-shirt上面都印著威廉的頭像,還是波普版本的,看起來和60年代被印刷在各種商品上,風靡了整整一個時代的瑪麗蓮·夢露波普頭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有影迷注意到威廉的視線,激動的晃動著身邊人的手臂朝他尖叫著回看過來,一下子和幾十個被人穿在身上的“自己”面對面,那些頭像還做的如此逼真,威廉的感覺……說不上來,有點像是走進了某部科幻電影拍攝現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搖曳菡萏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