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英國人和美國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的確很符合您詩句裡所描述的形象, 不過可不符合我的。”

“我知道,你想要一個哈姆雷特似的莎士比亞。”

“現在我已經沒有那樣幼稚的想法了, 朱迪,我也已經三十多歲了, 我早已明白作家筆下的人物並不等同於他們本人。不過,你真不覺得威廉的莎士比亞有點過於漂亮了嗎?”

“難道莎翁迷會嫌棄威爾將角色演的太過迷人?”朱迪·丹奇好笑的看了科林·費爾斯一眼,篤定道:“英國人不會討厭威爾的莎士比亞的,說不定他們還會因此愛上他也不一定。”

這點科林·費爾斯倒是沒有反對。

科林·費爾斯和朱迪·丹奇都是英國人,英國人還有不愛莎士比亞的嗎?大部分英國人對莎翁感情之深,連名作電影化後的選角都要挑剔幾分,更別提是要人來直接扮演莎士比亞本人了, 《莎翁情史》選擇的演員絕大多數都是英國人, 弗裡·拉什、朱迪·丹奇、湯姆·威爾金森、伊梅爾達·斯湯頓、科林·費爾斯等等,偏偏最重要的角色,飾演莎士比亞本人的是一個美國人!

地域歧視自古就有,哪怕是在好萊塢這一畝三分地, 同宗同源的美國人英國人看似親親熱熱好的跟一家人似的, 自一戰後起就有源源不斷的英國人趕赴好萊塢拍戲,其實他們彼此間也有著難以調節的競爭矛盾——好萊塢看似包容世界各地的演員,其實主流輿論一直傳統封閉,對他國演員也不是很友好,英國演員已經算是能在好萊塢混的開的了,但從五十年代開始,凡是英國國籍的演員來好萊塢打拼, 留給他們的絕大多數都是大反派大陰謀家的角色。

早在好萊塢三四十年代的黑白電影裡,英國演員就扮演過猶大扮演過納粹扮演過吸血鬼,1959年的《賓虛》裡把主角殘忍賣掉的惡棍就是由一名愛爾蘭籍演員扮演,英國老戲骨傑瑞米·艾恩斯在英國是大眾情人,到了美國就變成了職業壞蛋,安東尼·霍普金斯在《查令十字街84號》裡是位充滿藝術氣質的迷人紳士,到了好萊塢搖身一變就化身成了食人狂魔……用一些製片廠高層在私人派對上毫不掩飾的說法就是:“英國人說話時的那種高高在上的腔調,又傲慢又勢力又墮落,不拿來演壞蛋太浪費了。”

不要以為在好萊塢打拼的英國演員就很可憐——其實他們的境遇已經隨著時代發展在越來越好轉了,並且,儘管好萊塢在對待外來者的態度上有點刻薄,金錢上卻很大方,混出點名堂的英國演員在美國賺的片酬起碼是國內的十倍以上還要多——美國演員到了英國一樣要受歧視,特別是在他們操著一口在英國人聽來毫無內涵土不拉幾的美國音,卻偏偏要演英國人的時候,更是會遭到全英倫上下的一致群嘲。

當米拉麥克斯放出風聲說《莎翁情史》主演已經敲定了是美國演員的時候,別說英國媒體了,就連劇組已經簽約的英國演員們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滿——莎士比亞在英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前能夠和國王比肩,在英王室影響力越來越薄弱的現在,甚至比女王還要高,英國人自己都在奇怪,會有不愛莎翁的英國人嗎?

所有人都在準備挑新主演的刺,或者說,是看那個美國演員怎麼在拍攝的時候狠狠的出糗。

不過,在得知將要飾演莎士比亞的美國演員不是別人,偏偏是威廉·布蘭德利的時候,就連最愛嘲諷美國人講英音聽起來像是在嘔吐的《太陽報》都噤了聲。

一方面,1995年的《理智與情感》已經給足了英國媒體教訓,他們在電影封鏡前給了威廉多少惡意,在電影上映後就遭遇了多少次打臉,其中最響亮的一記耳光由英國電影學院揮出,有“英國奧斯卡獎”之稱的英國電影學院獎當年將最佳男主角的提名給了威廉。

既然演的好簡·奧斯汀筆下的人物,演技愈發成熟,魅力愈加深厚的威廉·布蘭德利應該也不會將莎士比亞詮釋的太差——而且上帝啊,威廉·布蘭德利在哈佛讀的就是英國文學!繼外表挑不出刺、口音挑不出錯、演技無法指摘之後,連譏諷一句內涵不夠無法深刻理解莎士比亞文學都不能了!沒有理由,怎麼反對,英國娛樂記者集體表示心好累。

而且另一方面,威廉·布蘭德利現在的身份也今非昔比,眾所周知,j·k·羅琳紅遍全球的魔幻小說《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版權歸屬於威爾洛特影業,羅琳在接受bbc電視臺專訪,談到小說電影化的時候也說過:“我和威爾當然有交流過電影化的種種想法,不過不是今年也不是明年,凡是看過小說的都知道,《哈利波特》電影化的前期籌備難度不亞於《魔戒》系列,單是關於魔法世界的設計和特效處理就是一個大工程,要等大部分前期準備都做完後,威爾洛特才會開始選角,哦對了,演員方面,威爾洛特非常尊重我的想法,電影選角會首先考慮英國演員。”

不僅《哈利波特》系列已經敲定了絕大多數演員要由英國演員出演,就連威爾洛特影業現在正在製作的《相濡以血》和《指環王》系列,都有不少英國導演和演員的身影在出沒,威爾洛特,不,或者說威廉·布蘭德利給英國演員提供了如此多的就業崗位,某方面來說吃人嘴軟的英國媒體實在也不好對他太過苛刻了。

英國媒體集體沉默安靜到有點詭異,《莎翁情史》劇組的其他英國演員們也在一日日的改變著自己的看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們中有些人從一開始就持觀望和欣賞的態度(好歹這個莎士比亞很養眼不是麼?),現在收貨了一大堆賞心悅目的驚喜,比如朱迪·丹奇,有些人從進組前就堅信美國演員沒法演好莎士比亞,後來陷入自我懷疑和矛盾中,直至完全扭轉想法,像是導演約翰·麥登。

實際上約翰·麥登的想法有點被扭轉的太厲害了,他甚至開始對劇本產生了些許不滿意——劇本過於偏袒女主角薇奧拉了,給她加了太多戲(同時造成莎士比亞的大段獨白戲份被修改),雖然這部電影是在講情史,但是前面還有莎翁兩個字不是嗎?一想到在自己執導的電影裡,莎士比亞的光彩被如此掩蓋,約翰·麥登就不舒服。

“漢克?”約翰·麥登喚來自己的助手:“幫我打電話給韋恩斯坦先生,告訴他我們還有一些鏡頭沒有拍完,殺青的日期得推後了,讓他知道這點,然後,稍晚些我會親自給他打電話討論一些劇本問題的。”

“可是我們不是已經拍攝的差不多了嗎?”副導演疑惑的看了眼攝像機,螢幕上顯示的畫面裡,威廉·布蘭德利的狀態好極了,今天拍攝到的可使用素材何止三個鏡頭,十三個鏡頭都夠用了。

“不夠,完全不夠。”約翰·麥登看著攝像機嘀咕道。如果他想使莎士比亞的形象變得更豐滿更立體也更像個為文學狂熱的劇作家,不只是為愛沉迷的熱血年輕人,那麼他至少還得再追加三天的拍攝時間。上帝啊,保佑他能說服韋恩斯坦同意修改劇本吧。

副導演聳聳肩,雖然有點不理解約翰·麥登真正想做什麼,也有點擔心對方是否能真的說服哈維·韋恩斯坦那個精明的猶太製片人,但是如果只是說要將拍攝日子繼續延長的話,他絕對舉雙手雙腳同意,而且他敢打賭劇組裡和自己一樣戀戀不捨,不想要這麼早就封鏡的人還有很多——他有說過威廉現在穿的這件白色亞麻領口還非常低的裡衣下的風景有多美好嗎?再繼續欲/火焚身幾天他完全不介意。

……

“斑點”行駛在緬因州巴爾港小鎮的道路上,正朝著《相濡以沫》劇組今天的拍攝地穩定開進。

車內放著能夠舒緩人神經的音樂,是六十年代的爵士老歌,男歌手用低沉沙啞的音調唱著姑娘們的心思有多難猜,威廉坐在駕駛位後面的沙發上,眼睛閉著,已經快要隨著音樂的節奏睡著了。

過去的一週他有點累壞了,臨到最後關頭,《莎翁情史》導演約翰·麥登有點完美主義,三個殺青鏡頭經過反覆的修改和補拍,折騰了足足三天電影才算徹底封鏡,然後又是持續了整整一天的聚餐、告別、派對。結束《莎翁情史》,坐國際航班回到洛杉磯,又要和彼得·傑克遜及其工作室簽訂經過雙方律師討論好久後,可以算是堵上了所有漏洞的《指環王》拍攝合同,然後又是一場盛大的發佈會——向整個好萊塢宣告,由j·r·r·托爾金《魔戒》原著改編的電影《指環王》從今天起正式開拍了。

一本原著對應一部電影,《指環王》三部曲將會在紐西蘭一口氣拍攝完成,而且投資高達2.5億美元(還只是初步估計),可想而知這個訊息將會在好萊塢引起多大的地震。

媒體的初步反應,除了不停感慨威爾洛特多有錢外,就是各種質疑,既質疑《指環王》這部電影的質量,也質疑威爾洛特是否能成功將托爾金的原著搬上大銀幕。

這種質疑和不看好是多方面的,比如對威爾洛特影業的,“處女作還未上映,就急匆匆的開始拍攝第二電影,還是投資比《泰塔尼克號》都多的特效大片,攤子鋪的太大,威爾洛特就不擔心賠的血本無歸?”

不過一般這種質疑後面,還會跟著提問者酸溜溜的自問自答:“反正羅德裡克有錢,別說一部《指環王》,就算投資十部《指環王》然後全部賠錢,對羅德裡克來說也是九牛一毛吧。”

還有對導演彼得·傑克遜的不看好:“彼得·傑克遜是誰?一個以拍低成本戲劇和恐怖電影成名的紐西蘭導演,他拍的好托爾金的名著大片?”

無論是具有史詩般磅礴氣質的《魔戒》原著,還是投資高達數億美元的商業大片,在好萊塢人的理解裡,都是起碼要像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或是詹姆斯·卡梅隆這樣的超a導演才能操作成功的電影,所以也難怪《指環王》發佈會上一公佈導演是此時還非常年輕,並且名氣不大的彼得·傑克遜,就開始質疑聲四起。

甚至有記者直接建議威廉:“詹姆斯·卡梅隆不是在《泰坦尼克號》之後還一直沒有新片嗎,為什麼不請他來拍?”

對於這種質疑威廉並不在意,甚至還安慰彼得·傑克遜不要放在心上,因為他清楚的知道最後的成片到底會有多棒——雖然現在的《指環王》只是開始了前期的佈景搭建和設計,甚至連演員都還沒有全部選好。

其實不僅《指環王》的前景威廉不擔心,就連《相濡以血》的前景他也不擔心,在上個月《好萊塢報道》出爐的一篇調查報告中顯示,在全美國18-49的主要觀影群體中,《相濡以血》是同題材期待值排名第一的電影,鑑於電影投資成本還不足千萬美元,只是首映周大概就能完全收回成本,《相濡以血》完全不需要擔心票房,他們只需要將口碑打響就行了。

“威爾?醒醒,夥計,新情況。”

“斑點”的行駛速度慢慢降低,威廉在丹尼·伯恩的輕聲呼喚中從淺眠狀態中醒了過來。

他抹了把臉,神智正在漸漸回籠:“發生什麼了?”

“攝影棚前站了好多人,他們手裡舉著東西,大概是為你來的。”

威廉站起身,順著車前燈往外望,的確看到攝影棚外的馬路上有很多影迷,或許還有記者,看見“斑點”,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歡呼起來,不過仍然很有秩序的呆在原地沒有動,而不是朝著房車狂奔而來。

丹尼·伯恩現在對於處理這種場面已經很有經驗了,他先將“斑點”停到馬路旁停車位上,然後走下車,招呼著影迷排隊保持秩序,又從等在最前面的一些人手裡拿了些籤名版,轉身朝已經稍微整理過自己,看起來神采奕奕的威廉走了過去。

“大部分應該都是遊客,也有一些記者。”丹尼·伯恩將簽名板遞給威廉,看他在一個個上面認真的簽下自己的名字:“他們怎麼知道我們是今天回劇組的?算了,媒體總是神通廣大,說不定他們連我們在倫敦登上飛機的那一刻就知道航班號了。上帝啊,我們可是剛剛經過數萬裡飛行,希望不會耽擱太長時間,我午飯都沒吃多少呢,餓死了。”

“我覺得你需要再忍一會兒了。”威廉一邊飛速簽名,一邊用眼角餘光撩了一眼不遠處的隊伍,那可真是有夠長。

“你是想多滿足影迷們一會兒,還是我去喊保安出來維持秩序?”

“唔,他們看起來似乎已經等了很久。”威廉注意到不少影迷看起來都風塵僕僕的樣子,一些人還揹著超大的揹包,似乎是要在得到簽名後立刻就開始返程遠行,他拿著簽名板朝影迷們走過去,希望能快點滿足更多人,因為人群數量實在是太多了:“丹尼,或許你可以現在打電話叫外賣?”

“好吧。”丹尼·伯恩真的掏出手機打外賣電話去了。

威廉一走過去就被簽名板和筆給淹沒了,以及和星星一樣多的問題:“在電視上看到《遇見喬·布萊克》的預告了,我和朋友們都被你迷倒了!簡直迫不及待要去電影院!”

“謝謝關注,這部電影大概到十一月中旬就上映了。”除了簽名板,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被遞過來,比如說雜誌、海報、帽子、dvd甚至是一件t-shirt,威廉忙到只顧得上不停簽名:“幫我將簽好的物品遞給原主人好嗎?不要著急,我不會突然消失,人人都有份。”

威廉的保證讓影迷們感到心安,他們不再騷動或拼命向前擠了,而是非常有秩序的排著隊,並將威廉簽好名字的東西傳遞回原處。

“你是剛從倫敦飛回來對嗎威爾?扮演莎翁的感覺怎麼樣?”

“呃,有一點疼?”威廉將左臉轉給問問題的影迷看,他的左耳垂上有一個小洞:“都鐸王朝時期的服飾都很華美,而且那個時代的男人們似乎都有戴耳環的習慣,進劇組前被要求去打個耳洞的時候我都差點驚呆了。”

“英國就是有各種各樣古怪的風俗。”

“耳洞很可愛。”

“如果我聖誕節郵寄給你珠寶做禮物,你會收下嗎?”影迷們紛紛用驚奇又有趣的目光盯著威廉的耳洞。

“請千萬不要寄給我太昂貴的東西,只是寫信就好。”威廉的手腕酸的已經快要抬不動了,所以當有一個女影迷突然跳到他面前,打斷了他簽名的時候,他甚至是有點感激的。

“麻煩在這裡簽下名字!”女影迷一下子將半個胸脯從襯衣下扒了出來:“我要找刺青師把它紋在皮膚上!”

聽到有人想把自己的名字紋在胸口,威廉的感覺怪怪的,他提議不如改用一個擁抱和籤在襯衣上做交換?

“除非你如實的回答我一個問題。”女影迷狡黠地說。

“請問。”

“格溫妮絲·帕特洛和娜塔莉·波特曼,你有和她們任何一個擦出火花嗎?”

“答案是沒有。”

“太棒了!”

到最後女影迷還是硬生生緊抱了威廉長達五秒鐘以上才肯放開。

這就像是個災難的開始,圍在威廉身邊還沒散去的人們開始紛紛效仿女影迷,不僅要求簽名的位置越來越誇張(還有人扒著褲子將半個屁股露了出來!),而且熱衷問威廉各種問題,威廉慢慢感覺有些呼吸困難,他快被人群擠得缺氧了。

亞蒙·高夫曼就是在這個緊要關頭從天而降的,猶太經紀人大喊著:“簽名和提問結束了女士們還有先生們!威爾必須得進攝影棚了,他有緊急拍攝!”,竟然真的猶如摩西分海一般,將威廉毫髮無損的從人群中拉了出去。

“我有緊急拍攝?”片場的大門在身後關閉,威廉終於松了口氣,他一邊和經紀人朝內走去一邊問。

“沒有緊急拍攝,但有緊急情況。克里斯托弗·諾蘭,因為剪輯師處理過的素材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和對方大吵了一架,還要親自剪這部電影!好萊塢有幾個導演是擁有電影終剪權的?斯皮爾伯格在《大白鯊》大獲成功之前,想動自己拍的電影一剪子都不行,他憑什麼提這樣的要求!可惡的是,我的意見他竟然完全不聽,還抱著已經拍好的膠片把自己鎖進了剪輯室!固執的英國人!可惡的英國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搖曳菡萏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