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格格歸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和|低頭看看牛牛, 不過十來歲的少年,又聽谷景榮說起牛牛是天理教教徒從登封一家財主家搶來的孩子, 點點頭,對馮春說, “帶上吧。回去找人送回家裡。”

馮春急忙答應,拉起牛牛,跟著和|一起出來。等到在馬車上坐穩,車伕一個揚鞭,不多時,便到了蘇州縣衙。宋玫瑰一家站在門口,大眼瞪小眼, 回過神來, 不住禱告,老天爺保佑,我們這幾天可沒說什麼當今皇帝昏庸無道的話來,別讓那個格格聽到, 回去告狀哇!

和|抱著綿蕊甫進衙門, 便直接下令:“收網!”

一聲令下,天理教蘇州三個會堂,裡應外合。一夜之間,蘇州總堂,土崩瓦解。

教主狗急跳牆,也不顧到處找那位公主格格,趁著忙亂, 打發身邊人全去抵擋官兵,自己收拾一包金銀細軟,裝成老媽子模樣,就想混出蘇州。剛出角門,柳書生倚在馬車旁,樂呵呵迎候,“教主大人,在下恭候多時了,上車吧?”

教主嘿嘿一笑,瞅瞅趕車的是王老二、老三兄弟倆,放下心來,一甩帕子,“喲,是小柳兒啊。早說你等我,我還急什麼。”說著,小腳一跳,上了馬車,抱著包袱鑽到車裡,不肯再露頭。

柳書生一笑,跟著進了馬車,坐穩後,對外吩咐:“走!”

車走不遠,教主就發現不對勁,緊緊摟著懷裡金銀,瞪著眼問:“姓柳的,想、想帶老孃上哪兒去?”

柳書生搖著扇子一笑,“知府衙門。”

“你——你敢背叛我?老孃殺了你!”

還未等她出招,王老二就鑽進來,照著教主腦袋上就是一拳,嘴裡罵罵咧咧,“你個老狐狸精,勾引我爹,害死我娘,你算什麼天女下凡,糊弄別人,還想糊弄我們兄弟!好好的跟劉大人上衙門,老實交代,興許能給你一刀痛快。”說著,不知從哪兒弄根繩子,把這老娘們兒結結實實栓在車上。稍有不如意,就是拳打腳踢。

教主哭哭啼啼,一張老臉,活似年畫裡的電母。柳書生瞥過頭,暗暗琢磨,“這麼個老神婆,居然能勾搭上那麼多漢子,為她賣命,也算奇了。”

到了衙門,和|帶著蘇州知府、守備等人迎了出來,拱手道:“劉強劉大人不愧是宰相世家出身。你一出手,省了本官不少麻煩吶。這次剿匪,本官定要上奏朝廷,記劉大人一功!”

蘇州知府等人這才明白,原來,近日常在天理教出謀劃策的,乃是劉墉大人之子劉強,劉統勳老大人的親孫子。怪不得!

劉強聽言,連忙謙虛一番。將天理教匪首交予兵丁好生看押,趁著人少,小聲問和|:“大人,大格格如何?”

和|皮笑肉不笑,“你也太大膽了,為了取得老妖婆信任,居然敢綁架當今皇孫女。要不是你爹面子大,又有我幫你頂著,縱使你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劉強聽了,冷汗直流,“大人,這絕非下官本意。我帶人進去時,格格身邊沒有一個活人,若不帶她離開,恐怕格格也難逃毒手。好在格格福大命大,有大人照顧,下官也就放心了。”

和|冷笑,“罷了,這件事,只要格格不說,本官只當不知道。記住本官這個人情,將來別忘還就是。”

劉強急忙保證。和|這才笑出來,帶著眾人連夜審問處置不提。

第二天一早,和|帶著綿蕊趕回杭州。順便派人送牛牛回家。臨走之時,牛牛還特意到綿蕊跟前道謝,請她有空到家裡玩。綿蕊則是笑笑擺手,也不答應。

距離格格失蹤,已經十多天,再不回去,可就不好交代了。

皇后身體,已經能夠起身。乾隆奉太后,帶著后妃,搬到杭州知府衙門居住。和|回來時,皇后剛喝完藥,扶著張月,坐在太后跟前,打聽綿蕊下落。

和|先帶綿蕊見乾隆。綿蕊乖巧,看見乾隆也不哭,一板一眼地行個宮禮,“孫兒給皇祖父請安。讓皇祖父擔心了。”

乾隆放下手中摺子,站起來,走下幾步,彎腰抱起綿蕊,“好孩子,回來就好。”

綿蕊眼裡含淚,輕輕咬咬嘴唇,看著乾隆不說話。

乾隆仔細看看這個嫡孫女,看模樣,雖然吃了顛簸之苦,但並沒有累著餓著,放下心來。命吳書來好生送大格格到後院去,與太后、皇后團圓。

綿蕊乖乖告退。吳書來親自抱著,來到後院。進了正房,就見太后坐在榻上,一見重孫女來,急忙吩咐:“快,陳嬤嬤,抱大格格給哀家好好看看。”

陳嬤嬤急忙幾步上前,把大格格接到太后懷裡。太后抱著綿蕊,上下打量一番,眼淚就滴下來,“可憐的孫兒,受苦了。往後,再也不離開哀家身邊了。”

綿蕊點點頭,伸出胳膊替太后擦淚。婉貴妃、穎妃、愉妃、容妃等人,與十一福晉一道,在一旁好生勸慰。

好容易勸好了太后,老太太大發慈悲,推推綿蕊,“好孩子,去看看你皇祖母吧。這兩天,她可是念著你呢!”

綿蕊乖乖下了塌,走到皇后跟前,奶聲奶氣說道:“皇祖母,蕊蕊回來了。”

舒倩握著帕子,嘴張了幾張,最後將將說了句,“回來就好,回來就好!”話音未落,一把抱住綿蕊,嘴裡大哭,“兒啊,我的孩子,我的心肝肉兒!你要是出了什麼事,我也不活了!”

太后看了,又是一通落淚。婉貴妃等人一個個的,也拿起帕子陪著按眼角。

皇后哭的悲切,綿蕊本來還想安撫安撫祖母,哪知說著說著,不知為何,自己悲從中來,跟著大哭。嘴裡叫著:“額娘,阿瑪,”一張小臉上,淚痕闌干。

張月等人本來還嗚嗚著助皇后悲。只是,怕皇后哭時間長了,對身體不好,只得擦了淚,上來勸。

綿蕊一聽,皇后為救乾隆受傷,險些丟了一條命,低頭想了想,收了眼淚,拍拍皇后左手,“皇祖母,咱們去找阿瑪、額娘吧。東北那邊,沒有壞人。”

眾人一聽,大格格縱然穩重,說起話來,不還是個孩子嗎?十一福晉趁機說些吉祥話,場面算是暖和起來。

又過了幾日,大格格回來。皇后心病放下,身體好的快了。太醫說,可以挪動。乾隆這才下旨,起駕回京。這一回,乾隆沒心思遊山玩水,抓來和|、王傑等人,將天理教此次叛亂匪首凌遲示眾。同時,升了王傑、海蘭察、陳同泰的官。陳同泰立了功,姐姐陳貴人也跟著晉位,賜號芳嬪。同族姐姐婉貴妃也因此得了不少賞賜。至於小達*賴,趁機又找乾隆要了不少建校經費,留在杭州,搞什麼中西醫結合研究。

回去走的是陸路。一路上馬車顛簸,速度卻快很多。舒倩身體漸好,精神足了,便有心思問起十二。算算日子,信早就該送到了。就算走的慢,十二現在也該到了北京。怎麼這麼長時間,連封信也沒呢?

正想著,張月進來小聲說:“主子娘娘,劉墉大人快馬迎駕來了。”

“劉墉?怎麼是他?十二貝勒呢?”

張月搖頭,“劉大人現在萬歲爺駕前。沒見到十二貝勒。”

這就怪了?莫不是,嬌嬌身子出了什麼事,十二不能來?舒倩想著,就坐不住了。交待綿蕊好好呆在車上,自己扶著張月,帶著小書子等人,去找乾隆。

綿蕊眨眨眼,拉拉皇后袖子,小聲囑咐:“要是阿瑪有事,您可千萬別埋怨。裝也要裝著賢惠會體諒人!”

乾隆得知劉墉來了,心中也是驚疑,叫進來便問十二。劉墉看看乾隆身邊,十一貝勒、九額駙都在,不敢直言相告。乾隆命二人退下,與劉墉密談。

聽聞十二受傷,此事極有可能不是意外,乾隆沉默了。半晌方幽幽說道:“朕一直以為,朕無嫡子緣分。如今,四個嫡子,僅僅剩下十二一個,朕想親近,又怕折了他福分,故而,才將他外放。如今看來,不是朕無福,而是人為!可恨!”

劉墉低頭,不肯答言。

乾隆火氣無處發,正在鬱悶之時,馬車外吳書來報:“主子,主子娘娘求見。”

乾隆擺手,“不見!”見了皇后,朕該如何面對她,愧疚?心疼?還是後悔?

劉墉抬頭,看乾隆一眼,勸道:“皇上,十二貝勒不僅是您的孩子,也是皇后的孩子。身為母親,還是讓她知道孩子情況吧。一來,十二貝勒傷勢並不十分嚴重;二來,主子娘娘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孩子出了事,父母兩個,不更應該共同面對嗎?”

乾隆聽了,看劉墉一眼,問:“劉愛卿就是這樣與夫人一起面對的嗎?”

劉墉苦笑,“臣妻已經去世多年。每當有什麼事,臣就會想起她。想著,若是她還在,臣家日子或許就不會這樣難了。”說著,掏出手帕擦淚。擦完淚,不會意思衝乾隆笑笑,“人老多情,還請萬歲勿怪!”

乾隆點頭,“朕明白,朕不怪你。皇后她,罷了,請她進來吧。”

劉墉聽了,站起來告退。到馬車外,劉墉趁著行禮之時,對著皇后使個眼色。舒倩垂眸,“什麼意思?”

乾隆見皇后進來,緩和顏色,柔聲說:“皇后坐吧,喝什麼茶,朕叫人去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舒倩搖頭,“不忙。皇上,十二呢?他沒來嗎?綿蕊這兩天,做夢都在叫著阿瑪呢。”

乾隆深深地看皇后兩眼,舒倩奇怪,睜著眼任他看。心裡琢磨,難道,是十二做錯了什麼事?不應該啊。

最後,還是乾隆瞥開頭去,“皇后不必擔憂。十二無大事。只、只是打死一隻老虎。”

“老虎?”舒倩拍拍胸口,忘了,這年頭東北虎還沒瀕臨滅絕呢。抬頭再問:“皇上,十二沒事吧?”

乾隆不敢看皇后。皇后為了他,捨命相救,孫女還險些回不來。如今,十二受傷之事,叫他如何說出口?

舒倩琢磨一番,輕聲問:“皇上,是不是嬌嬌出什麼事了?”

乾隆搖頭,“不是,十二他——打虎的時候,受了點兒傷。”看看皇后手撫胸口,乾隆急忙安慰,“你別擔心,十二無事。就是不便行動,大夫說了,養一個月就好。真的無事。”

乾隆越說,皇后就越害怕。顫抖著嘴唇,舒倩想要埋怨乾隆幾句。偏偏又想起臨來時,綿蕊一副大人模樣,認真囑咐的話。幾次話到嘴邊,咽了下去。淚水盈眶,吞到肚裡。

如是幾回,舒倩終於說了句,“臣妾就知道,十二有祖宗保佑,不會有事。倒是皇上,您要保重身體才好。”說完,扭頭站起來,出了馬車,強忍淚水,扶著張月走了。皇后走的極快,小書子帶著人跟在後頭,一路小跑,才能跟上。

隔著窗紗,乾隆望著皇后急匆匆離開背影,微微嘆氣,“皇后,這一次,是朕對不起你!”

劉墉下了馬車,依舊騎馬,在御駕後面,慢慢跟著。端柔公主那邊,得了信兒,叫長八姐來琢磨,“這個劉墉,無詔離開駐地,也不怕皇上怪罪?”

長八姐掀開車簾一角,小心瞄瞄不遠處那個清瘦剛直背影,幽幽回答:“自己兒子的脾氣,他還不知嗎?”

端柔公主奇了,“八哥,你是說——那是——老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