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第七十七章 御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永寧侯衛衍私縱幽王餘孽案的重審最後是在太和殿上由皇帝御審的。

在衛衍抵達京城的第二天, 刑部就重新開堂訊問了這樁案子。衛衍當年只是罷官流放,爵位還在, 如今皇帝要求重審擺明了是要替他翻案,刑部自然不敢怠慢, 這訊問事實上也和詢問沒多大區別。

然後,衛衍在刑部大堂上坐著講了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讓主審的刑部尚書聽得一愣一愣,冷場了好半天都回不過神來。

衛衍講述的這個故事是這樣的:那年衛衍去幽州宣旨監刑,有一日在街頭偶遇官差押解一群沒官的奴婢僕役路過,其中有一女子明豔動人、光彩四射。衛衍見之,頓生愛慕之情, 輾轉打探之下將那女子贖了出來, 此後春風數度,如膠似漆,本想帶回京來稟明父母收作妾室,不料天有不測風雲, 竟然會在祁陽府碼頭被強人所擄, 不知所蹤。後來衛衍曾多方派人尋訪之下,皆無所得,只能作罷。

後來幽王餘孽私縱案爆發出來後,衛衍因不知那女子的底細,以為真是幽王餘孽,只能惶恐著認罪。後來衛衍到了江南,收到一封那女子臨死前託人轉交的書信, 才知道事情的始末。

原來那女子被強人所擄後,賣到荊州,偶遇當年在幽王府內服侍過的幽王手下一屬官。那官員原先念著舊情,將她救下,後來見她正懷著身孕,心生惡念,硬要逼她承認這腹中的孩子是幽王遺腹子。

那女子一介弱女子,怎強得過一凶神惡煞般的男子,為了保住腹中孩子的性命,只能暫且答應下來,徐徐圖之。只是沒料到那屬官竟然會迅速打著這個旗號,聚攏當年僥倖逃脫或者不曾暴露的幽王一黨,再行謀逆之事。

等那女子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無數的亂黨已被那屬官以此名義聚攏過來,而且為了讓她腹中的孩子出身具有說服力,那些亂黨硬把她的名字也編入亂黨一冊,以求眾人相信那個孩子便是幽王遺腹子。

後來那女子眼見著事情要越鬧越大,便私下裡試圖對人說明真相,結果被那屬官發現,就將她囚禁了起來,再也不讓她見到她的孩子以及其他人。

那女子思念孩子,很快憂慮成疾,臨死前留下一封書信說明真相,輾轉數年,那封信終於到了衛衍手上,才知道期間的前因後果,種種由來。

“侯爺的意思是?”刑部尚書聽完這個匪夷所思的故事,嘴巴張得足可以放下一個雞蛋,很久以後才反應過來繼續發問。

“從來就沒有什麼幽王餘孽,綠珠是我被強人擄走的未進府的妾室,刑部大牢裡關押的那位幽王餘孽是我的孩子,硬被亂黨捏造出身,成了幽王餘孽。”衛衍正色給出了結論。

其實衛衍在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也和堂上的那位尚書一樣聽得目瞪口呆,嘴巴裡面可以放雞蛋,不過他在被他家老爺子逼著一整晚把這個故事翻來覆去倒背如流,別人怎麼問都不會露餡的時候,終於對這個故事不再有在聽天書的感覺。但是,要把故事裡面發生的事情和他本人真正聯絡到一起,他目前還沒有完全做到。

刑部尚書聽完他的結論,擦著冷汗招屬官上前來商議。

所謂的幽王餘孽,泛指的時候是指當年僥倖逃脫的幽王一黨,特指的時候卻是指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那個孩子被人證實是幽王遺腹子,然後亂黨憑著這個孩子糾集起幽王當年的舊人,再行謀逆之事。目前,那名孩子連同眾多亂黨皆被擒獲,關押在刑部的大牢裡面,正在加緊審問。

此時此刻,永寧侯竟然說那個孩子是他的孩子,不是什麼幽王遺腹子,刑部尚書聽了後實在不知該作何反應。此事若被證實,別人大概也就和他一樣,嘴巴裡面吞個雞蛋而已,但是那些亂黨如果知道了的話,恐怕是連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過此事重大,而且又燙手無比,他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審下去。

各屬官七嘴八舌替上司分憂。

“不如大人上書,請求陛下金殿御審。”最後,某個屬官出了一個好主意。

這樣的燙手山芋不好接,恐怕也沒人敢接,要推就只能推給那個有能力接手的人。目前,最有能力接手的當然就是皇帝陛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刑部尚書一聽,就覺得這個主意很妙,急忙給皇帝上了個摺子,言明事關重大,而他能力不足,不堪重任,請求皇帝陛下金殿御審,以求此案能夠儘快水落石出。

皇帝收到這份摺子後,準了。第二天,衛衍在太和殿上又將這個故事向皇帝和眾臣講了一遍。

“若那幽王餘孽是卿的孩子,的確可以證明卿是被冤屈的。不過卿說那幽王餘孽是卿的孩子,可有證據?”

那麼多年不曾相見,此時也只能隔著遙遠的距離聽著他從上面傳下來的說話聲,連抬頭直視都是不被禮儀所允許的。

衛衍強壓下心中那些莫名情緒,穩住了心神,沉聲回答:“罪臣有。”

他一五一十地將事先背下來的那個孩子身上的胎記統統說了一遍。自有人馬上去查證,很快過來稟告:永寧侯並沒有說錯,胎記的位置形狀全部都絲毫不差。

這個結論一出,廷上的眾臣已經有一大半相信了,不過有一小部分顯然還是有疑慮的。若皇帝有意幫永寧侯脫罪,這種事情派人查了再告訴永寧侯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根本就做不得準的。

“其實,最能說明問題的只能一個辦法,那就是滴血認親。”皇帝猶如是那些人肚中的蛔蟲,非常清楚他們在想些什麼,馬上又提出了下一個要求,一定要把這個結論當著眾人的面坐實。

最後,滴血認親的結果當然讓群臣信服。

既然這個孩子真的是永寧侯的孩子,那麼永寧侯的故事當然就是真的,既然永寧侯的故事是真的,那麼永寧侯當年被流放一案就是大大的冤屈。

不過對於這個天大的冤案,皇帝並沒有追究當年造成這個冤案的那些官員的責任,只是撫卹勉勵了衛衍一番,就退朝了。事實上,當年有關此事的那些官員死的死,貶的貶,都已經不在這朝堂上了,皇帝就算想追究,恐怕也一時找不到人來追究。

“金殿御審,滴血認親,群臣見證。不管這個孩子是不是永寧侯的孩子,從此以後就必須得是永寧侯的孩子,任誰也無法推翻。皇帝的這步棋走得很不錯。”太后聽說了這個訊息,對皇帝在此事中的所作所為表示了首肯。

“衛老侯爺接著又上了份摺子,說什麼‘么子行為不端,有負聖恩,然稚子無辜,不忍流落在外,懇求陛下准許此子認祖歸宗’,陛下很快就準了他的請求。”陪著太后閒聊的女官繼續述說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衛老侯爺此時肯上這樣的摺子,陛下正求之不得呢。衛老侯爺果然很會體察聖意,這次他們君臣二人稱得上是配合無間。”

衛老侯爺的聰明識時務太后也是深有體會的,不過因為衛衍的關係,衛家無法避免地站到了皇帝一邊,不過衛老侯爺還是會經常入宮來給太后請安的。衛老侯爺深諳為臣之道,衛家日後的掌權人只要能學得其父幾分本事,衛家在這朝堂上就能站得穩穩當當了。

“太后說得是。陛下準了後,衛家已經挑好了個黃道吉日,準備大張旗鼓地開宗祠將那孩子納入宗譜呢。”

“這種事,自然需要大張旗鼓,越多人知道越好。”太后說到這裡,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永寧侯入宮來謝恩了嗎?”

“還不曾。”

“還不曾?”太后疑惑起來。按理說,金殿御審以後永寧侯就該入宮來謝恩,怎麼會不來呢?

其實,不只太后覺得奇怪,此時就連衛家的人都開始覺得奇怪,衛衍為何始終沒有入宮去謝恩。

“衍兒,就算你有再多的委屈,這入宮去謝恩還是要去的。”如果照柳氏的意思,兒子一輩子都和皇帝沒有關係才好呢,不過兒子好不容易能夠平安回來,該做的事情還是必須去做。

“陛下派人來傳了個口諭,說孩兒若願意還像以前那樣,就三日內進宮謝恩,若不願意,就三日後進宮去謝恩。”衛衍趴在母親的膝上,有些苦惱地開口。

以前怎樣,衛衍雖然說得模糊不清,相信他母親也都知道的。

“那衍兒的意思呢?”柳氏摸著趴在她膝上恨不得直接變小十歲的兒子的頭,無奈地問他。

“孩兒不知。”皇帝以前從來就沒給過他選擇,無論願意不願意他必須得願意,突然給了他選擇,衛衍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選了,他已經苦惱了一整天,還沒有做出決定來。

此時,皇帝的寢宮中,正一片兵荒馬亂,宮女內侍正奉了皇帝的旨意在重新佈置寢宮,將永寧侯慣用的東西統統從庫房裡面拿出來整理,能用的擺上,不能用的趕緊去添置新的。

“師傅,您說,要是侯爺三日後進宮該怎麼辦?”福吉注視著眼前忙亂的景象,有些不安地問他的師傅,高庸高大總管。皇帝的口諭是他去宣的,宣了以後他就開始巴望著永寧侯趕緊入宮來,真到了三日後再進宮皇帝會怒到什麼程度眾人用腳趾頭都可以想象得到。

“放心好了,侯爺跟了陛下這些年,應該不至於這麼傻,以為陛下這次是真心讓他選擇的。”高庸雖然這麼安慰徒弟,不過他心裡面對於衛衍會怎麼選擇卻同樣很忐忑不安。

當然,有一件事大家都很肯定。那就是,這次的口諭不過是皇帝被皇后的話刺激到了,拿出故作大方的姿態來做個樣子而已。如果永寧侯願意,自然皆大歡喜,如果不願意,皇帝有的是手段讓他說願意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